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自学作业的设计思路,通过合理布置自学作业,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水平。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 自学作业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数学自学作业设计的探究》,课题立项号GS[2018]GHB2745,主持人:李浩杰。
中图分类号:G623.5
数学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合理布置数学作业既能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也能起到培养思维能力和锻炼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数学作业是小学生进行自学的一项主要途径,因此需要合理地设计自学作业,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一、利用自学作业进行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一种重要的自学方法,对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很大帮助。布置自学作业也是小学生进行数学预习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在布置预习任务过程中,可以按照以下思路设置预习作业。
(一)设计启发性预习作业
在设计预习作业时,由于学生在之前并未接触过需要预习的内容,教师在作业的设计上,可以增加一些具有启发性质的题目,并加以适当引导,可以让学生通过尝试增强求知欲望。学生对于自己无法理解的内容,会希望在课堂上得到解决,促进课堂注意力集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预习中,可以布置“想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与除数要如何变化?”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1]。
(二)设计记录式预习作业
记录式预习作业适用于预习数学概念课程,主要是通过填空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记录,这一过程可以让学生从整体层面对数学知识概念进行理解,加深对于概念的印象。比如在预习“面积和面积单位”时,可以设计以下作业内容:“面积的意义是();常见面积单位有()、()。”也可以起到总结知识点的作用。
(三)设计调查式预习作业
调查式预习作业是指在课前布置调查活动,对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能够起到归纳和整理数学知识的体系结构的作用。通过实际调查,也可以让学生对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直观感受,有利于增强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对于“年、月、日”可以采用调查式预习的方法,在学生掌握了每年12个月,每个月份有多少天的基础上,让学生收集关于一些节日的资料,促进知识结构的完善。
(四)设计操作式预习作业
操作式预习作业主要是通过绘画、拼贴等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地获得知识。比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预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面积公式等知识点,这时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画图和拼贴的操作方法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转变为长方形面积公式,对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形成初步印象。
二、利用自学作业培养思维能力
(一)注重层次性
通过对于自学作业的设计应用,可以帮助小学生在数学课程成的学习中,更好的理解学科知识的整体系统,并从单元知识的高度,形成层次化知识结构体系,保证课程学习质量。而这一教学应用内容,不仅维护了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学习,也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形成了系统化思维体系,使其学科视角下的逻辑性思维得到了建设性升级,并提高了个人思维模式中的层次感。
(二)增加开放性
在數学自学作业教育模式的执行中,需要尊重这一基础条件,在为学生创建开放性学习空间的同时,使其自身的思维特征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后,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计算公式,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常识与个性化的思维,将这种数学题目,转化为应用题或文字题。在这一条件下,不仅灵活地利用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也在开发性的教育模式中,让学生清晰地掌握了应用题与文字题的设计结构。从而在未来的问题解答中,可以更好的运用课程知识,完成内容分析。
三、利用自学作业提高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的自学作业,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上,也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应用价值。例如,在“圆周率”这一单元课程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置课程模型,让学生分别制作直径为10厘米、20厘米、30厘米的圆。然后,对各个圆的周长进行测量,并分析三个不同大小圆形,在圆周率上是否存在差异。而在这种操作性极强的作业活动中,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并使其更加积极地投身到课程学习的内容中,更加全面地完成自身数学学科的素质化能力成长,保证自学作业设计方案的指导性与教学价值[2]。
结论: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自学作业设计,需要在构建完整内容的同时,保证对于学生综合素质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在执行过程中,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核心,使学生在小学阶段,能够正确地理解数学学科,热爱数学课程学习。而这一教育策略的执行,也为优化整体教育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方法策略。
参考文献:
[1]曾春燕,简艺.小学数学教学法课程案例教学的实验研究——以X师范专科学校为例[J].南方论刊,2019(05):103-106.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 自学作业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数学自学作业设计的探究》,课题立项号GS[2018]GHB2745,主持人:李浩杰。
中图分类号:G623.5
数学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合理布置数学作业既能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也能起到培养思维能力和锻炼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数学作业是小学生进行自学的一项主要途径,因此需要合理地设计自学作业,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一、利用自学作业进行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一种重要的自学方法,对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很大帮助。布置自学作业也是小学生进行数学预习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在布置预习任务过程中,可以按照以下思路设置预习作业。
(一)设计启发性预习作业
在设计预习作业时,由于学生在之前并未接触过需要预习的内容,教师在作业的设计上,可以增加一些具有启发性质的题目,并加以适当引导,可以让学生通过尝试增强求知欲望。学生对于自己无法理解的内容,会希望在课堂上得到解决,促进课堂注意力集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预习中,可以布置“想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与除数要如何变化?”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1]。
(二)设计记录式预习作业
记录式预习作业适用于预习数学概念课程,主要是通过填空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记录,这一过程可以让学生从整体层面对数学知识概念进行理解,加深对于概念的印象。比如在预习“面积和面积单位”时,可以设计以下作业内容:“面积的意义是();常见面积单位有()、()。”也可以起到总结知识点的作用。
(三)设计调查式预习作业
调查式预习作业是指在课前布置调查活动,对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能够起到归纳和整理数学知识的体系结构的作用。通过实际调查,也可以让学生对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直观感受,有利于增强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对于“年、月、日”可以采用调查式预习的方法,在学生掌握了每年12个月,每个月份有多少天的基础上,让学生收集关于一些节日的资料,促进知识结构的完善。
(四)设计操作式预习作业
操作式预习作业主要是通过绘画、拼贴等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地获得知识。比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预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面积公式等知识点,这时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画图和拼贴的操作方法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转变为长方形面积公式,对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形成初步印象。
二、利用自学作业培养思维能力
(一)注重层次性
通过对于自学作业的设计应用,可以帮助小学生在数学课程成的学习中,更好的理解学科知识的整体系统,并从单元知识的高度,形成层次化知识结构体系,保证课程学习质量。而这一教学应用内容,不仅维护了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学习,也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形成了系统化思维体系,使其学科视角下的逻辑性思维得到了建设性升级,并提高了个人思维模式中的层次感。
(二)增加开放性
在數学自学作业教育模式的执行中,需要尊重这一基础条件,在为学生创建开放性学习空间的同时,使其自身的思维特征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后,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计算公式,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常识与个性化的思维,将这种数学题目,转化为应用题或文字题。在这一条件下,不仅灵活地利用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也在开发性的教育模式中,让学生清晰地掌握了应用题与文字题的设计结构。从而在未来的问题解答中,可以更好的运用课程知识,完成内容分析。
三、利用自学作业提高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的自学作业,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上,也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应用价值。例如,在“圆周率”这一单元课程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置课程模型,让学生分别制作直径为10厘米、20厘米、30厘米的圆。然后,对各个圆的周长进行测量,并分析三个不同大小圆形,在圆周率上是否存在差异。而在这种操作性极强的作业活动中,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并使其更加积极地投身到课程学习的内容中,更加全面地完成自身数学学科的素质化能力成长,保证自学作业设计方案的指导性与教学价值[2]。
结论: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自学作业设计,需要在构建完整内容的同时,保证对于学生综合素质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在执行过程中,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核心,使学生在小学阶段,能够正确地理解数学学科,热爱数学课程学习。而这一教育策略的执行,也为优化整体教育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方法策略。
参考文献:
[1]曾春燕,简艺.小学数学教学法课程案例教学的实验研究——以X师范专科学校为例[J].南方论刊,2019(05):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