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税对能源矿产资源的利用效果:制度导向与趋势判断

来源 :财经问题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y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从1984年正式开始对占有开采能源矿产资源者征收资源税,而后又进行了多次调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消费缺口逐渐扩大,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中国资源税的功能逐渐开始侧重于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可持续发展。分析中国资源税的政策效果,有助于确定下一阶段资源税改革方向,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在梳理中国资源税制度以及能源矿产资源概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资源税税负变动对能源矿产资源开采企业利润、单位GDP能耗以及国内能源矿产资源消费量变动的影响,探讨资源税制度对提高能源矿产资源利用效率的作用。
  关键词:资源税;能源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能源消费结构
  中图分类号:F4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7)07-0073-08
  能源矿产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在一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虽然是能源矿产资源大国,资源总量丰富,但相比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人均占有量上并不具优势,属于能源矿产资源匮乏的国家,这一国情就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中,始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由于资源开采行为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性,随着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资源耗竭与环境污染却成为了当前制约经济发展的障碍之一,但合理的资源税制可以作为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的有力工具。因此,分析资源税政策效果,对于确定中国下一阶段改革方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文献综述
  Hotelling[1]在1931年就提出要对可耗竭资源的最优开采进行研究,其认为可以通过宏观调控的政策手段如税负的方式,来改变资源在时间上的分布并控制资源的开采和使用速度。Hanley等[2]认为在竞争市场中,随着资源价格变化速度的加快,资源的生产和消费速度也会加快。Groth和Schou[3]通过构建内生增长模型,对资源税与资本利得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资源税的增长效应对经济发展能够起到推动作用。Tietenberg和Lewis[4]认为征收资源税实际上是对在资源开采中造成的环境破坏的一种补偿。Stefan等[5]进一步研究发现,资源价格的变化会进一步影响相关工业产品的生产及价格,进而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这些国外的理论为中国学者进行相关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在资源税改革全面铺开之前,林芝[6]通过对国内外资源税费制度的系统分析比较,认为中国当时的资源税制度难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不利于效率改进。席小瑾[7]认为中国资源税与资源生产、消费和价格的关联性较低,税收的杠杆作用难以有效的发挥。先福军[8]通过对新疆油气资源税改革变化的分析,发现新疆油气资源税的税负较“从价计征”改革之前的税负增长了4.80倍,其认为进行“从价计征”资源税更有助于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刘晔[9]认为相关的资源产品价格并不能充分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下一步资源税改革的方向应该是适当地提高资源税的税负水平。
  中国自2011年开始逐渐推进资源税的全面改革,相关研究亦得以进一步深化。庞博和陈希敏[10]通过对资源税改革原因的分析,强调了推出税收优惠政策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应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资源利用的创新技术开发。张咏梅和穆文娟[11]认为资源税改革将使煤炭企业税负大幅增加,对企业和消费者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资源税改革将在阻止资源掠夺性开发、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带来有利的影响。陈维青[12]提出当前的资源税改革应适当地调高资源税税率,扩大征税范围,提高起征点,完善相关企业的资源耗竭准备金制度。杨杨和姜群[13]认为资源的价格必须考虑资源开采的代际公平问题,在税制设计中要将资源的可持续价格以及外部性等因素加入其中。
  综上,国内外对于能源矿产资源的资源税制度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对计税方法和计税依据的研究,分析资源税制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根据当前资源税和矿产资源的现状,在资源税税率、税收优惠、收益分配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那么,资源税对中国能源矿产资源利用的影响到底如何呢?
  二、中国资源税改革现状
  资源税是指以各种应税的自然资源为课税对象,为体现国有资源有偿使用以及调节资源级差收入为目的而征收的一种税。按其性质来划分,可分为一般资源税和级差资源税。一般资源税是指为体现国有资源有偿使用原则,国家对占用开发自然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普遍征收的一种税;而级差资源税是指对级差收入进行征税,需要注意的是,这部分级差收入是因开采资源条件的差异而产生的。
  为适应不同发展阶段的国情和经济增长的需要,中国对资源税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逐步完善并建立了現有的资源税制度框架。2010年,新疆成为资源税改革的首个试点地区,原油和天然气的计征方式由“从量计征”改为按销售额征税的“从价计征”,税率为5%—10%。2011年,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的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油气“从价计征”改革,拉开了第三次资源税制度改革的序幕。同年11月,正式实行完善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2014年,煤炭资源税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国务院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煤炭资源税改革的通知》,规定于2014年12月1日起,对煤炭资源全面实行“从价计征”方式。
  三、中国主要能源矿产资源现状分析
  中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类能源矿产资源储量丰富且分布广泛。截至2015年,中国煤炭资源已探明矿产储量1 145亿吨,占全球储量的12.80%,煤炭储量居世界第3位;已探明石油资源剩余可采储量为25亿吨,占全球储量的1.10%,居世界第13位;天然气资源已探明可采储量为3.80万亿立方米,占全球储量的2.10%,居世界第11位[14]。虽然中国能源矿产资源的总量丰富,但是在人均占有储量上却并不占据优势,属于能源矿产资源匮乏的国家。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能源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储量较世界人均占有储量相比有较大差距。以2012年为例,中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能源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储量为84.19吨/人、1.77吨/人和2 289.51立方米/人,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7%、4.59%和9.28%[15]。   一直以来,中国都是能源开采大国。2015年,中国煤炭资源的年生产量为19.20亿吨油当量,其生产量占世界煤炭生产量的50%;石油资源日产量为430.90万桶,占当年世界石油日产量的4.90%;天然气资源年产量12.42亿吨油当量,占当年世界天然气生产量的4.80%[14]。为满足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建设的需求,中国能源矿产资源产量一直居高不下,但煤炭等矿产资源均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其储量将随着开采消费的增加而不断减少,可供开采的年限也会逐渐缩短,不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随着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中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一直保持着较高水平。2015年中国煤炭能源消费量达19.25亿吨油当量,较2014年同期增长4%,中国一年的煤炭消费量就占据了当年世界煤炭总消费量的50.30%,并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资源消费国;石油资源的消费量为5.60亿吨,相比2014年增长了6.30%,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天然气的消费量为197.30亿立方米,较2014年增长4.70%,居各国消费量第3位[14]。中国能源的人均储量有限,但能源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却处于世界前列,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将不断增加,由此而导致的能源消费缺口将逐渐扩大。为填补消费缺口,中国从国外进口了大量资源,2010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为53.80%,2015年则上升至60.60% [16],能源安全问题十分严重。
  虽然中国一直在加大水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开采利用程度,不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但近几年,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在中国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一直保持在90%左右,大量使用这类不可再生的非清洁能源不仅不利于优化经济发展模式,同时更严重地阻碍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资源开采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性,在开采和加工的过程中,能源利用效率低、技术工艺落后等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以2014年为例,中国煤炭开采和加工企业共产生工业固体废物3.75亿吨,产生工业废水14.48亿吨 [17]。截至2014年,中国由于资源开采行为而损坏和侵占的土地面积达26 181.59平方千米[18]。
  四、资源税对能源矿产资源有效利用的经验分析
  资源税对能源矿产资源利用的影响,可以从其对能源资源开采企业的影响、对单位GDP能耗的影响以及对能源资源消耗量的影响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本文相关数据来自1995—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1994—2015年《中国税务年鉴》、1994—2015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5年《中国经济普查年鉴》和1995—2015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等。
  (一)资源税对能源资源开采企业的影响分析
  1.数据指标整理
  为分析资源税税负的变化对企业的利润水平是否存在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笔者利用Eviews6.0软件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时间序列的回归分析。本文中的变量均以1997—2014年为样本空间。选取变量分别为能源矿产资源开采企业的利润总额、能源矿产资源开采企业年资源税收以及能源矿产资源开采企业的年主营业务收入。为消除异方差,笔者对各变量取自然对数。资源税计为LnRT,主营业务收入计为LnPR,企业利润总额计为LnTP。
  2.单位根检验
  本文使用单位根检验法,在样本区间内对变量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 LnTP、LnRT和LnPR的一阶差分在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上均平稳,为一阶单整,记为I(1)。
  3.回归方程估计
  本文使用Eviews6.0软件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设关于解释变量LnRT、LnPR和被解释变量LnTP的方程为LnTP=γ1+γ2LnRT+γ3LnPR+σ,带入数据得到方程如下:
  LnTP=-6.3520-0.9478LnRT+1.9605LnPR+σ(1)
  (-4.5095)(-3.4108)(7.2148)
  该回归方程的可决系数R2为0.9200,表明资源税税收的变动对应税企业利润总额变动的贡献率为92%,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解释能力较高;D.W.值为1.6400,经检验模型中不存在自相关;资源税的变动与应税企业利润总额的变动负相关,资源税税收每增长1%,应税企业利润总额将减少0.95%;主营业务收入每增加1%,应税企业利润总额将增加1.96%。
  4.协整检验
  为检验相关数据是否具有协整性,笔者对相关数据用Johansen極大似然法进行检验。在5%的置信水平下,检验结果拒绝了不存在、至多存在一个协整关系的原假设,说明变量之间存在两个协整关系。且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回归模型有意义,不存在伪回归。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资源税税负的变化对应税企业利润总额变化的贡献率达到92%,解释能力较高,应税企业利润总额变动的大部分原因可以用资源税税负以及主营业务税负的变化来解释;从回归方程的系数来看,资源税税负与应税企业的利润总额负相关,说明资源税税负的增加使开采企业的利润水平下降,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加将导致能源矿产资源开采企业利润水平上升。检验结果说明,资源税税负增加将导致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企业为保证利润空间不被压缩会主动选择通过提高价格和升级技术等方式来降低税负增加的影响,但由于企业的类型不同,其选择降低成本的方式亦不尽相同。
  (二)资源税对单位GDP能耗的影响分析
  1. 数据指标整理
  为分析资源税政策的变动对能源利用水平的变化是否有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笔者通过Eviews6.0软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由于受资源税金数据的限制,本模型选取1994—2014年为样本区间。被解释变量分别为中国单位GDP能耗,解释变量为开采企业缴纳的资源税金、能源工业投资额以及能源矿产资源消费量。为了减少数据的波动性,对模型中的数据取自然对数,取自然对数后的单位GDP能耗用LnEGDP表示,开采企业缴纳的资源税金用LnRT表示,能源工业投资额用LnI表示,能源矿产资源消费量用LnC表示。   2.单位根检验
  在建立模型之前对LnEGDP、LnI、LnRT和LnC这四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四组数据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LnEGDP、LnI、LnRT和LnC的一阶差分在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上均显示平稳,为一阶单整,记为I(1)。
  3.回归方程估计
  设被解释变量LnEGDP关于解释变量LnI、LnRT、LnC的方程为LnEGDP=β1+β2LnI+β3LnRT+β4LnC+ε,带入数据得到方程如下:
  LnEGDP=4.5899-0.8803LnI-0.1288LnRT+
  (12.0577)(-7.1854)(-2.7721)
  1.3588LnC+ρ(2)
  (5.5165)
  回归方程的D.W.值为1.0400,通过检验式(2)存在一阶自相关。因此,选取广义差分法来消除自相关,得到的回归方程为:
  LnEGDP=3.1724-0.5041LnI-0.2143LnRT+0.8284LnC+ρ
  (5.9184)(-3.4425)(-3.8150)(3.2089)(3)
  通过广义差分法修正后,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解释能力达到了92.84%;D.W.值为1.5200,经检验方程不存在自相关,即应税的能源工业投资每增加1%,则单位GDP能耗就会随之减少0.50%,呈负相关关系;开采企业缴纳的资源税金每上升1%,单位GDP能耗将随之减少0.21%;能源矿产资源消费量每增加1%,单位GDP能耗将随之增加0.83%。
  4.协整检验
  继续采用Johansen极大似然法来检验变量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置信水平下,检验结果拒绝了不存在、至多存在一个以及至多存在两个协整关系的原假设,表明变量之间存在三个协整关系。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可决系数R2值为0.74,说明单位GDP能耗与能源资源税负、能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能源矿产资源消费量具有良好的回归关系,资源税税负、能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能源矿产消费量的变化可以解释单位GDP能耗变动的绝大部分原因;从方程的系数来看,单位GDP能耗与能源工业投资呈负相关关系;GDP能耗与能源矿产资源的总税金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能源矿产资源消费量与单位GDP能耗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资源税税负增加能够降低单位GDP能耗,说明资源政策改革在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不合理浪费、提升能源资源的整体利用水平等方面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可决系数R2为0.7400,说明单位GDP能耗与资源税税负、能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能源矿产资源消费量具有良好的回归关系。资源税税负、能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能源矿产资源消费量的变化可以解释单位GDP能耗变动的绝大部分原因。从方程的系数来看:单位GDP能耗与能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呈负相关关系,固定资产投资主要由扩大生产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构成,它的增加意味着规模效应的增强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可以有效降低单位GDP能耗;GDP能耗与能源矿产资源的总税金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企业绝对税负额的增加促进了企业降低单位GDP能耗水平的动力;能源矿产资源消费量与单位GDP能耗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单位GDP能耗越高,所需的能源矿产资源消费量也必然越多。结果表明,资源税税负增加能够降低单位GDP能耗,说明资源政策改革在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資源的不合理浪费、提升能源资源的整体利用水平等方面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资源税对能源矿产资源消费量的影响分析
  1.数据指标整理
  资源税以能源资源作为课税对象,其政策变动必然会对应税能源资源的消费量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使用Eviews6.0软件,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以1994—2014年为样本期,被解释变量为消费量,解释变量为能源矿产资源年资源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选用这两个变量的原因在于:中国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来源是能源矿产资源,因而工业行业是能源矿产资源的主要消费者,在价格传递和供求机制的作用下,能源矿产资源价格的涨跌最终将反映到工业产品价格的变动上,因而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将工业产品价格的变动作为影响能源矿产资源需求总量的变动因素。
  为了避免量纲干扰,笔者将变量以1994年为基期进行了指数化处理,指数化的能源矿产资源消费量、能源矿产资源年资源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分别记为CI、RTI和PPI。
  2.单位根检验
  笔者采取单位根检验法来检验数据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中可以看出,所有的序列都是二阶单整,即为同阶单整,记为I(2)。
  3.回归方程估计
  笔者使用Eviews6.0软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观察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设被解释变量CI关于解释变量PPI、RTI的方程为CI=α1+α2PPI+α3RTI+μ,带入数据得到方程如下:
  CI=-366.7715+4.3524PPI+0.0432RTI+μ(4)
  (-5.2491)(7.2227)(2.2966)
  回归方程的D.W.值为0.8500,通过对自相关系数和偏自相关系数的分析检验,可知存在一阶自相关。本文选取广义差分法来消除自相关,得到最终方程为:
  CI=-206.5945+2.9959PPI+0.0674RTI+μ(5)
  (-2.2397)(3.9439)(3.3449)
  通过广义差分法修正之后,方程的可决系数R2为0.8100,表明在解释变量CI的样本变化中,有约81%可以由被解释变量PPI与RTI的变化解释; D.W.值为1.9300,经检验不存在自相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能源矿产资源消费量将提高约3个单位;能源矿产资源年资源税每上升1个单位,能源矿产资源消费量也会随之提升0.07个单位。   4.协整检验
  通过运用Johansen法对变量进行协整检验,观察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检验的结果表明在5%的置信水平下,检验结果拒绝了不存在协整关系以及至多存在一个协整关系的原假设,同时接受了至多存在两个协整关系的假设,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资源税税负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的变化会对能源矿产资源消费量产生一定影响,且能够长期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从可决系数来看,资源税税负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可以解释能源矿产资源消费量变化的较大一部分原因;从回归分析结果来看,资源税税负与能源矿产资源消费量呈正相关关系;能源矿产资源消费量指数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呈正相关关系。资源税税负与能源矿产资源消费量呈正相关关系,说明提高资源税的征收水平并没有引起消费量的减少,这是由于两个原因:一是在中国的能源供给方式中,能源矿产资源占比巨大,刚性需求较强;二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能源矿产资源需求总量提升,且降低了价格上涨对需求的影响。
  五、研究结论及趋势判断
  (一)研究结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增加和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大,通过征收资源税的方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可以最大限度地合理、有效、节约地开发利用国家资源。综合对资源税制影响的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1.从能源矿产资源开采企业的角度来看,资源税税负的增加将导致开采企业的利润总额下降
  能源矿产资源开采企业是资源税的纳税人,其直接负担税负增长的压力。开采企业为了避免利润空间被压缩,就需要通过提高开采效率来降低生产成本。从油气开采工业方面看,征收资源税将减少国有垄断石油企业的垄断租金及因垄断获得的超额利润。需要注意的是,油气资源市场属于寡头垄断市场,资源需求缺乏弹性,为实现提高油气资源开采效率的目的,就需要政府实行相应的价格管制,使油气开采企业负担起一部分税收;对于煤炭开采工业来说,资源税税负增加后,行业内部各企业的生产成本也随之增加,企业通过努力提高开采效率来降低成本,实现行业内的优胜劣汰,不仅有效地提高了行业的集中度,也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开采效率。
  2.从能源矿产资源消耗企业的角度来看,资源税改革可以促进企业提高能源利用率
  开采企业通过提高能源矿产产品价格,将一部分税负转嫁给下游的能源消耗企业。下游企业要承担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初级产品价格上涨以及生产经营过程中电价上涨的双重压力,为保证利润不受影响,企业需要通过提高产品价格和提升资源利用水平等方式来降低成本。但具体采取何种方式还要取决于企业的类型:对于生产的产品需求弹性小的资源消耗型企业,如电厂、燃气公司等这类提供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企业,通常可以用提高价格的方式直接将增加的税负转嫁给消费者,由于其缺少提高能源利用水平的动力,因而需要政府采取价格管制,促使企业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方式来压缩成本;而对于处在竞争性市场中的企业来说,由于产品需求弹性大,无法随意提高产品的价格,其会主动提升设备、技术与管理水平以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
  3.从工业发展模式的角度来看,,资源税的税负水平变动与单位GDP能耗的变化呈负相关关系,即中国资源税政策能够在降低单位GDP能耗、优化工业发展模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改革后,能源矿产资源的生产和使用成本增加,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企业由于难以承受行业竞争的压力而从市场退出。同时,由于能源矿产资源具有可替代性,能源产品的消耗企业和消费者可以选取这些对环境污染小、成本低的新能源来替代传统能源,以推动工业发展模式由粗放型生产方式向集约型生产方式转变。另外,在集约型的工业生产方式下,企业采用改进机械设备、加大科技含量的方式来增加产量、提高产品质量,开采的能源资源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这样不仅提高了能源资源的利用水平,同时也减缓了资源的耗竭速度。
  4.从价格体系完善的角度出发,能源开采企业的利润因税负的增加而受到压缩,产品的价格将随之上涨并更加充分地体现能源矿产资源的内在价值以及资源开采的外部成本,有助于完善能源矿产资源产品的价格体系
  价格的提升能够充分反映能源矿产资源的外部补偿价值和代际补偿价值,将外部成本内部化,使其价格体系更为合理、完善。尤其是在资源税“从价计征”后,征税方式真实地了反映能源价格变动情况和稀缺程度,体现出资源税与能源消耗之间的本质联系,提高了资源税对资源价格变化的敏感性。资源价格水平的提升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的积极性,但由于原油价格主要受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美元货币价值、产油国政策和地缘政治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实际上资源税改革对油气资源价格影响甚微,油气资源开采企业能够向下游转嫁的资源税税负较小。因此,完善油气资源价格仍要依靠政府干预。
  5.从国家经济活动整体能源利用的情况来看,通过增加资源税税税负的方式能够有效地降低单位GDP能耗,提高国家整体经济活动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同时资源税税负的增加并不会导致能源矿产资源消费量的明显下降
  随着资源税负增加,中国的单位GDP能耗将下降,说明中国GDP的增速要高于能源消费的增速,尽管这种依赖程度减小的速度较慢,能源消费结构依旧是在向清洁能源消费量比重提升的方向改善,表明资源税改革在优化中国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经济发展对能源矿产资源的依赖程度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另外,税负水平的提高直接导致能源开采和加工成本增加,消费者使用能源产品以及电力的成本上升。为了减轻成本增加的压力,企业和居民就必须通过减少资源浪费等方式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二)趨势判断
  中国自1984年后持续对资源税征收制度进行改革,尤其是“从价计征”改革体现出明显的效果。但在税制设计中仍旧存在定位不清、税率较低等问题,距离完全实现资源税的政策目标尚有差距。因此,在接下来的改革过程中,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加强改革的效力。   1.完善资源税的构成要素
  第一,税率设计应考虑外部成本,针对资源种类与利用水平确定税率。当前中国对能源矿产资源采取“从价计征”的方式,按照规定的比例税率征收资源税。以油气资源税为例,由于中石油、中石化以及中海油等企业都享有不同程度的资源税减免,因而中国油气资源的实际征收率均低于5%。但相关研究表明,资源税实际税率在5%—7%时,资源税政策效果较为理想,资源的利用效率最高,同时由于资源税征收而带来的社会福利水平最优,因此,就当前的税率水平来看,中国应当制定相关政策适当地提高能源矿产资源的资源税税率。
  第二,在设置能源矿产资源的税率时,要考虑资源使用的外部成本,弥补资源开采对环境的破坏。资源税政策使能源矿产资源开采的外部成本内部化,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制定与资源产品市场价格相结合的浮动税率,增加资源税税率对能源矿产资源价格变动的敏感度;税率水平要考虑应税的能源矿产资源的稀缺程度,保证资源使用的代际公平,根据不同资源的储量和稀缺程度选取不同的资源税税率进行征税,有效地抑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的行为,有效地利用能源矿产资源。
  第三,优化资源税课征方式,建立对能源矿产资源储量征税的课税制度。中国对能源矿产资源征收资源税一直是以销售数量或自用数量为计税依据,按照固定标准税额计算征税。为了使企业增强资源有效利用水平、避免开采过程中的资源浪费以及提升资源回采率,可以以企业占用的待开采矿藏中的实际可开采数量为计税依据征收资源税,即在销售和使用前根据储量先缴纳资源税。在这种征税方式下,企业为避免已缴纳的税款损失,必然会对已税的能源矿产资源进行足量开采,提高资源的回采率和利用效率,发挥资源税对资源开采的调节作用。
  第四,完善能源礦产资源综合减征率确定机制。中国为鼓励能源矿产资源开采企业开采低品位的能源矿产资源,规定在对能源矿产资源企业实际征收资源税时,在实际征收率的基础上减去企业的综合减征率。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综合减征率是由各油田企业根据上一年度的生产以及销售情况进行测算,然后将测算结果逐级上报,最终由国家税务总局审核确定并下发执行的。而企业在进行综合减征率的测算时,会尽可能地提高综合减征率,压低实际征收率,从而减轻节能降耗的积极性。为了能保证资源税综合减征率的客观、科学和公平,应将确定权交由国家税务部门,由各级税务部门根据辖区内油气企业的实际开采和销售情况,按照规定的核算标准和制度对企业的综合减征率进行核算。
  2.规范资源税征管分配机制
  目前,中国只有海洋原油和天然气的资源税收入是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征收管理。能源矿产资源资源税的主要征税主体为各地方税务局,地方政府有权自行组织资源税的征收工作并规划税金的使用方向。这种方式削弱了中央政府对能源矿产资源的使用、开采以及生态恢复等方面的宏观调控作用,还会导致地方政府为吸引投资而随意向能源矿产资源的开采企业提供资源税的减免优惠政策。因此,对资源税征管分配机制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在能源矿产资源的资源税征收方面,应当由原来的中央与地方共同征收改为由中央统一征收的方式,保证税款足额入库,之后再与地方政府进行税款分配。在税款的管理方面,应由中央政府对税金的使用方向进行统一的宏观规划,确定使用方向,制定关于开采、利用以及矿区生态恢复的统筹规划。而地方政府作为中央规划的具体实施者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应根据自己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能源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方案,将分配得到的税金投入到具体的项目和工程中,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
  3.加大企业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提升能源矿产资源利用水平
  第一,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开采企业的资源税负过多地由下游企业承担,会降低企业节约能源矿产资源、进行技术改造的积极性。因此,政府要适当地出台对能源矿产资源开采企业的扶持政策,不仅要保护下游的消费者和企业,同时也要积极引导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将税负消转。由政府出台政策鼓励高能耗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通过财政补贴、政策性贴息、税收减免等方式对煤炭炼焦、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加工企业的技术升级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对有关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创新性研究的研发、投产以及普及的项目给予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以此来鼓励在能源矿产资源利用方面的技术创新。
  第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鼓励企业研发生产新能源。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但这种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能源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来拉动的,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2015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64.04%,水能、风能、核能和潮汐能等其他能源占11.97%,不可再生资源处于主导地位。因此,需要依靠资源税改革来推动新型能源的发展,鼓励清洁能源的推广使用,鼓励企业生产新型能源产品,但由于新型能源的开采、运输、贮存和生产等技术仍不够成熟,开发及生产的成本较高、风险较大,因此,可以用税收优惠的方式对新型能源的生产企业提供支持,促进其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Hotelling, H. The Economics of Exhaustible Resources [J]. Bulletin Mathematical Biology,1991,53(1):281-312.
  [2] Hanley,N.D., Mcgregor, P. G., Swales ,J.K., Turner ,K.The Impact of a Stimulus to Energy Efficiency on the Economy and the Environment: A Regional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J]. Renewable Energy,2006,31(2):161-171.   [3] Groth, C., Schou, P. Growth and Non- Renewable Resources: The Different Roles of Capital and Resource Taxe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 Management,2007,53(1):80-98.
  [4] Tietenberg, T. H., Lewis, L. Enviro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M].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1992. 49-78.
  [5] Stefan, G., Arno, B., Friedrich, H. B., Christian, L., Bernd, M. Modeling Scenarios Towards a Sustainable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in Europe[J].Environmental Science & Policy, 2008,11(3):204-216.
  [6] 林芝.試析中国资源税费制度的不足[J].经济论坛,2009,(13):63-64.
  [7] 席小瑾.中国资源税经济效应实证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6):92-94.
  [8] 先福军.对新疆实施油气资源税改革与可持续增加地方财力的思考[J].新疆社会科学(汉文版),2010,(6):11-14.
  [9] 刘晔.资源税改革的经济效应分析与政策建议[J].税务研究,2010,(5):88-90.
  [10] 庞博,陈希敏,采矿企业如何应对资源税改革[J]. 财经界,2013,(2):232-233.
  [11] 张咏梅,穆文娟.煤炭企业资源税改革效应分析及政策建议[J].财会月刊,2015,(8):83-86.
  [12] 陈维青.新疆资源税改革效果及影响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2,(24):120-122.
  [13] 杨杨,姜群.代际公平视角下中国资源税制改革探索 [J].贵州社会科学,2015,(8) :107-114.
  [14] 英国石油公司.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M].伦敦:英国石油公司,2016.9-35.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能源政策白皮书(2012)[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7.
  [16]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2015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EB/OL]. http://www.cnpc.com.cn/cnpc/sycj/201601/599d4ee73c5e4934b10f438916c37 afb.shtml,2016-01-27.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62.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2015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264-267.
  [19] 余韵.资源税在中国矿业税费金制度中的功能定位[J].生态经济,2013,(4): 118-120.
  [20] 林伯强,何晓萍.中国油气资源耗减成本及政策选择的宏观经济影响[J].经济研究,2008, (5):94-104.
  [21] 林伯强,刘希颖,邹楚沅,等.资源税改革:以煤炭为例的资源经济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12,(2):27-29.
其他文献
有人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只有和谐共生,而排除人对自然的占有。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和谐共生与占有之间是统一的: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人的需要的满足在本质上是占有的;人的
本文运用Richardson(2006)信贷两期模型,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银企关系对中小板上市企业信贷及投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银企高管关系、银企信用关系均与债务融资正相关;银
农村金融排斥的客观存在决定了金融扶贫效能对精准扶贫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分析金融扶贫效能的四个影响因素。同时基于博弈视角,构建政府与金融机构委托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