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战役性报道作为一种报道方式运用于我国新闻工作实践中由来已久。本文结合2010年《城厢新闻》推出的“东圳库区饮用水源地环境整治”系列报道,从新闻策划、表现手法、团队协作等方面对如何做好战役性报道进行分析。
【关键词】战役性新闻报道 新闻策划 表现形式 团队协作
战役性报道是将战争用语借用到新闻传播领域中的说法,意指对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问题进行集中与连续的报道,力图以浩大的声势、全方位的信息与纵深的拓展,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①在网络传播时代,怎样做好电视新闻战役性报道,已成为新闻界共同关注的课题。2010年8月,《城厢新闻》聚焦“东圳水库饮用水源地环境整治”系列报道,是一次成功出色的关于重大题材的战役性报道,整场报道规模大,气势足,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力和深远的影响力,提供了一些值得借鉴的启示。
一、突出新闻策划,实现主题宣传战役化
打仗讲究“知己知彼”,强调战略战术的运用。组织战役性报道也是这样。“新闻媒体正确、恰当地运用新闻策划,可以积聚集体智慧,提前预测和提前介入,确保新闻报道过程中准确、细致地捕捉新闻亮点。”②在这次的聚焦“东圳水库饮用水源地环境整治”系列报道中,从时机的把握,选题的确立,计划的拟定,人员的调配,以及报道进程中的调整和监控,都遵循了新闻的基本和电视纪实特性进行运筹与谋划,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1、把握时机,重拳出击
“电视新闻,必须‘新’,要有新鲜感,有新闻性,能引起广大受众关注。”③要搞好电视新闻战役性报道,一定要保持敏锐的新闻洞察力,把握时机,时刻准备着进行艰苦的调查采访。这次战役性报道选择在2010年胡锦涛来闽考察讲话发表之后,选择在莆田市委市政府发出“奋战150天,全力打好六大战役”的动员令之时,具有强烈的新闻性和时代性。
东圳水库位于莆田市城厢区常太镇境内,是福建省第三大水库、莆田市唯一的一座大型水库,也是360万莆田人民的“第一水缸”。由于东圳水库集水区内几乎全是农业人口,“但由于陡坡开垦和水土保持措施不到位,引发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对水源地生态安全造成了巨大压力。尤其是果园经常施用农家肥、化肥,农药残留物随坡地径流和泥沙进入水库。另外,人畜生产、生活污水和垃圾的直接排放,是造成水质污染的重要原因。据估算,环库区居民每天产生生活污水4800吨、垃圾43.8吨、畜禽养殖污水40吨,这些污水、垃圾等污染物遇刮风下雨,便直冲溪道,随流进入水库,严重污染了库区水质。”④
2010年8月,市委、市政府将该水库水源一级和二级保护区畜禽养殖场整治列入“六大战役”中生态环境保护战役的重中之重,城厢区委、区政府把东圳水库水源地保护作为生态环境保护战役打响的“第一战”,一场由市、区、镇、村四级联动,保护东圳水库水源地的攻坚战正在这里进行。
《城厢新闻》先声夺人,重拳出击,推出了聚焦“东圳水库饮用水源地环境整治”系列报道,从8月7日到8月30日,历时23天,记者足迹遍布库区各个村,采访了区、镇、村党政领导干部,也把镜头对准了库区老百姓,用老百姓所见、所闻、所感来反映这场声势浩大的战役性报道,形成强大冲击力和影响力,让广大受众对保护环境的呐喊产生共鸣。
2、题材重大 主题鲜明
“策划组织战役性报道,一定要选择有价值有意义的重大题材。”⑤东圳水库饮用水源地环境整治工作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当前,保护工作逼在眉睫,刻不容缓,清理整治必须立说立行、即见成效。这次的生态环境保护战,关系到社会安定稳定,决定着宜居城市的建设成败,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因此,成了全市人民关注的一件大事。
《城厢新闻》抓住这一重大题材,策划组织这次的纪行系列报道,在广大观众中引起强烈的反响,为这场生态环境保护战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很好地发挥了新闻媒体作为党的喉舌的作用,担负起了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发动群众,促进社会发展的伟大使命。
这次战役性报道的成功,主题鲜明是一大因素。“战役性报道总是有较大的规模和篇幅,要提高质量,必须有鲜明的主题。”⑥这次战役性报道从一开始就确立了“保护‘第一水缸’再展‘东圳精神’”这个主题,这个主题像一根红线将所有报道串起来了,从中我们看到了莆田市委市政府对打好这场环境保护战的决心,看到了一线党员勇挑重担、敢担重任,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看到了常太群众发扬光大“东圳精神”,“舍小家、顾大家”,自觉奉献、勇于付出,听到了全市人民联合协作,共谋发展的强烈心声和愿望。
二、注重表现手法,形成强有力的舆论攻势
做好战役性报道,特别要抓好各类新闻体裁的综合运用,要善于运用消息、通讯、特写、综述、言论等多种形式,集中时间宣传工作亮点或新闻典型,形成舆论攻势,占领舆论主阵地。
1、立足现场,用事实说话
伴随着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趋势,充分利用传播上的自身优势,强化传播的时效性、真实性和现场感,已成为新闻节目的竞争力。
在这场战役性报道中,记者们深入到库区的各个村庄,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手段,把库区现场的环境氛围,以及现场群众的反应等直接展现在观众面前,真实、及时、客观地反映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再现了库区人民战高温,冒酷暑,拆除自家养殖场,舍小家为大家的感人场面。正是有了这些深入细致的采访和挖掘,从而使得新闻报道更具有说服力、感染力和真实感。整个系列报道采用消息、通讯、特写、综述、言论等多种形式,共有12篇,连续在《城厢新闻》中播出,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新闻评论《东圳水库生态环境整治“零强制”大战告捷》,议论精辟,言简意赅。通讯《保护“第一水缸”,再展“东圳精神”》,我们在导语、细节、语言上下了一番功夫,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新闻特写《东圳水库库区环境整治记》在全市2010年电视新闻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2、利用资源,实践策划意识
在这次战役性报道中,面对有限的现场新闻资源,记者编辑另辟蹊径,围绕主题,对其涉及的各方面背景情况逐一分类研究,从一个问题的多个分支点上挖掘新闻性予以报道。
在革命战争年代,常太是老区,是革命根据地之一,为了革命,有30多位常太人成为烈士,为新中国的建立,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50多年前,为了建设东圳水库,常太拆迁房屋近1.5万间,超过万亩耕地被淹没,1.3万多人背井离乡;如今又为了保护百万人口的饮水安全,常太人民第三次贡献:牺牲小家利益,拆除自家的养猪场、鸭舍。在这次的战役性报道中,我们还注重这些图片影像资料的使用,在过去和现在之间创造一种沟通,让观众体验,让观众理解。报道播出后引起很大的反响,观众对被誉为“东圳精神”的常太人民有了更深的了解,很多观众说常太人民做了三次贡献,我们要记住常太人民,记住常太人民的奉献,还有很多观众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帮助常太人重新寻找发展的路子,建立完善、合理的水资源保护补偿机制。
3、注重细节,巧用细节讲述故事
“电视细节是指在电视屏幕上能刻画人物性格,标志事件深度、环境与景观等等最小单位的画面组成。他可以通过画面、解说、现场同期声、音响、字幕等诸多因素来表现。电视细节具有夸张的表现力和暗示的感染力,是电视细节具有的独特魅力。”⑦
新闻特写《一位支书的情怀》,讲述的是当了9年村干部的常太镇东青村党支部书记林世训,他是村里的养殖大户,作为被整治的直接当事人,同时又是执行整治工作的第一线干部,记者采访时,没有激情的颂扬,只通过简洁的提问,让有情感的细节说话,通过小故事折射大背景、大事件,大道理。
记者:你家的猪舍有多大?
林世训:4000平方米,投入有60万元。
记者:有什么想法?
林世训:我们这一代人是吃着政府补助的大米长大,从抵触想不通到想通了,只有几天时间,常太人的心是直的!
记者只是客观记录,观众却已被老支书的真诚打动。
电视新闻最基本的特点是用形象的画面传播信息。“在新闻报道中,那些具有真实情感的、最能反映事实的本质和特征的新闻画面,最能引起观众的美感。”只有那些真实的画面,才能拨动观众的情感之弦,只有捕捉到新闻人物的真实情感,才能使观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⑧
三、发扬团队精神,上下齐心,协同作战
战役性报道是对新闻采编队伍能力的磨砺,也是对团队全面协作的考验。只有上下重视,协同作战,才能取得胜利。作为记者编辑,既要有“独立干”的过硬本领,又要有“共同干”的协作精神。一档新闻从采写到播出是一个复杂而又完整的流程,它犹如环环相扣的链条,既不能中断,也不可跳跃,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只能按照具体分工,依程序操作,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每完成一档新闻,既是新闻记者个人的劳作,又是全体编辑部共同协作的结晶。
结语
“东圳水库饮用水源保护战”系列报道已经圆满落幕了,但是莆田市人民打好生态环境整治战役的共同行动却拉开了新的序幕。这次成功的战役性报道给了我们诸多启示,我们要在总结以往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把握战役性报道的主动权,充分发挥战役性报道的优势和作用。
参考文献
①田颖,《浅谈电视重大战役性报道的策划》[J].《军事记者》,2010(12)
②王志坚,《新闻策划与电视媒体竞争力的提升》[J].《东南传播》,2008(5)
③⑤⑥吴培恭,《做好重大题材 战役性报道的有益启示——文汇报、东方卫视聚焦“黄金水道”大型纪行系列报道析》[J].《新闻记者》,2006(2)
④刘美桢,《生态补偿机制:还水源地山清水秀》[N].《福建日报》,2006-11-13
⑦⑧王向辉,《从“直寻”谈电视新闻的表达观念》[J].《新闻采编》,2007(4)
(作者单位:福建莆田广电中心城厢记者站)
责编:周蕾
【关键词】战役性新闻报道 新闻策划 表现形式 团队协作
战役性报道是将战争用语借用到新闻传播领域中的说法,意指对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问题进行集中与连续的报道,力图以浩大的声势、全方位的信息与纵深的拓展,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①在网络传播时代,怎样做好电视新闻战役性报道,已成为新闻界共同关注的课题。2010年8月,《城厢新闻》聚焦“东圳水库饮用水源地环境整治”系列报道,是一次成功出色的关于重大题材的战役性报道,整场报道规模大,气势足,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力和深远的影响力,提供了一些值得借鉴的启示。
一、突出新闻策划,实现主题宣传战役化
打仗讲究“知己知彼”,强调战略战术的运用。组织战役性报道也是这样。“新闻媒体正确、恰当地运用新闻策划,可以积聚集体智慧,提前预测和提前介入,确保新闻报道过程中准确、细致地捕捉新闻亮点。”②在这次的聚焦“东圳水库饮用水源地环境整治”系列报道中,从时机的把握,选题的确立,计划的拟定,人员的调配,以及报道进程中的调整和监控,都遵循了新闻的基本和电视纪实特性进行运筹与谋划,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1、把握时机,重拳出击
“电视新闻,必须‘新’,要有新鲜感,有新闻性,能引起广大受众关注。”③要搞好电视新闻战役性报道,一定要保持敏锐的新闻洞察力,把握时机,时刻准备着进行艰苦的调查采访。这次战役性报道选择在2010年胡锦涛来闽考察讲话发表之后,选择在莆田市委市政府发出“奋战150天,全力打好六大战役”的动员令之时,具有强烈的新闻性和时代性。
东圳水库位于莆田市城厢区常太镇境内,是福建省第三大水库、莆田市唯一的一座大型水库,也是360万莆田人民的“第一水缸”。由于东圳水库集水区内几乎全是农业人口,“但由于陡坡开垦和水土保持措施不到位,引发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对水源地生态安全造成了巨大压力。尤其是果园经常施用农家肥、化肥,农药残留物随坡地径流和泥沙进入水库。另外,人畜生产、生活污水和垃圾的直接排放,是造成水质污染的重要原因。据估算,环库区居民每天产生生活污水4800吨、垃圾43.8吨、畜禽养殖污水40吨,这些污水、垃圾等污染物遇刮风下雨,便直冲溪道,随流进入水库,严重污染了库区水质。”④
2010年8月,市委、市政府将该水库水源一级和二级保护区畜禽养殖场整治列入“六大战役”中生态环境保护战役的重中之重,城厢区委、区政府把东圳水库水源地保护作为生态环境保护战役打响的“第一战”,一场由市、区、镇、村四级联动,保护东圳水库水源地的攻坚战正在这里进行。
《城厢新闻》先声夺人,重拳出击,推出了聚焦“东圳水库饮用水源地环境整治”系列报道,从8月7日到8月30日,历时23天,记者足迹遍布库区各个村,采访了区、镇、村党政领导干部,也把镜头对准了库区老百姓,用老百姓所见、所闻、所感来反映这场声势浩大的战役性报道,形成强大冲击力和影响力,让广大受众对保护环境的呐喊产生共鸣。
2、题材重大 主题鲜明
“策划组织战役性报道,一定要选择有价值有意义的重大题材。”⑤东圳水库饮用水源地环境整治工作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当前,保护工作逼在眉睫,刻不容缓,清理整治必须立说立行、即见成效。这次的生态环境保护战,关系到社会安定稳定,决定着宜居城市的建设成败,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因此,成了全市人民关注的一件大事。
《城厢新闻》抓住这一重大题材,策划组织这次的纪行系列报道,在广大观众中引起强烈的反响,为这场生态环境保护战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很好地发挥了新闻媒体作为党的喉舌的作用,担负起了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发动群众,促进社会发展的伟大使命。
这次战役性报道的成功,主题鲜明是一大因素。“战役性报道总是有较大的规模和篇幅,要提高质量,必须有鲜明的主题。”⑥这次战役性报道从一开始就确立了“保护‘第一水缸’再展‘东圳精神’”这个主题,这个主题像一根红线将所有报道串起来了,从中我们看到了莆田市委市政府对打好这场环境保护战的决心,看到了一线党员勇挑重担、敢担重任,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看到了常太群众发扬光大“东圳精神”,“舍小家、顾大家”,自觉奉献、勇于付出,听到了全市人民联合协作,共谋发展的强烈心声和愿望。
二、注重表现手法,形成强有力的舆论攻势
做好战役性报道,特别要抓好各类新闻体裁的综合运用,要善于运用消息、通讯、特写、综述、言论等多种形式,集中时间宣传工作亮点或新闻典型,形成舆论攻势,占领舆论主阵地。
1、立足现场,用事实说话
伴随着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趋势,充分利用传播上的自身优势,强化传播的时效性、真实性和现场感,已成为新闻节目的竞争力。
在这场战役性报道中,记者们深入到库区的各个村庄,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手段,把库区现场的环境氛围,以及现场群众的反应等直接展现在观众面前,真实、及时、客观地反映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再现了库区人民战高温,冒酷暑,拆除自家养殖场,舍小家为大家的感人场面。正是有了这些深入细致的采访和挖掘,从而使得新闻报道更具有说服力、感染力和真实感。整个系列报道采用消息、通讯、特写、综述、言论等多种形式,共有12篇,连续在《城厢新闻》中播出,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新闻评论《东圳水库生态环境整治“零强制”大战告捷》,议论精辟,言简意赅。通讯《保护“第一水缸”,再展“东圳精神”》,我们在导语、细节、语言上下了一番功夫,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新闻特写《东圳水库库区环境整治记》在全市2010年电视新闻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2、利用资源,实践策划意识
在这次战役性报道中,面对有限的现场新闻资源,记者编辑另辟蹊径,围绕主题,对其涉及的各方面背景情况逐一分类研究,从一个问题的多个分支点上挖掘新闻性予以报道。
在革命战争年代,常太是老区,是革命根据地之一,为了革命,有30多位常太人成为烈士,为新中国的建立,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50多年前,为了建设东圳水库,常太拆迁房屋近1.5万间,超过万亩耕地被淹没,1.3万多人背井离乡;如今又为了保护百万人口的饮水安全,常太人民第三次贡献:牺牲小家利益,拆除自家的养猪场、鸭舍。在这次的战役性报道中,我们还注重这些图片影像资料的使用,在过去和现在之间创造一种沟通,让观众体验,让观众理解。报道播出后引起很大的反响,观众对被誉为“东圳精神”的常太人民有了更深的了解,很多观众说常太人民做了三次贡献,我们要记住常太人民,记住常太人民的奉献,还有很多观众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帮助常太人重新寻找发展的路子,建立完善、合理的水资源保护补偿机制。
3、注重细节,巧用细节讲述故事
“电视细节是指在电视屏幕上能刻画人物性格,标志事件深度、环境与景观等等最小单位的画面组成。他可以通过画面、解说、现场同期声、音响、字幕等诸多因素来表现。电视细节具有夸张的表现力和暗示的感染力,是电视细节具有的独特魅力。”⑦
新闻特写《一位支书的情怀》,讲述的是当了9年村干部的常太镇东青村党支部书记林世训,他是村里的养殖大户,作为被整治的直接当事人,同时又是执行整治工作的第一线干部,记者采访时,没有激情的颂扬,只通过简洁的提问,让有情感的细节说话,通过小故事折射大背景、大事件,大道理。
记者:你家的猪舍有多大?
林世训:4000平方米,投入有60万元。
记者:有什么想法?
林世训:我们这一代人是吃着政府补助的大米长大,从抵触想不通到想通了,只有几天时间,常太人的心是直的!
记者只是客观记录,观众却已被老支书的真诚打动。
电视新闻最基本的特点是用形象的画面传播信息。“在新闻报道中,那些具有真实情感的、最能反映事实的本质和特征的新闻画面,最能引起观众的美感。”只有那些真实的画面,才能拨动观众的情感之弦,只有捕捉到新闻人物的真实情感,才能使观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⑧
三、发扬团队精神,上下齐心,协同作战
战役性报道是对新闻采编队伍能力的磨砺,也是对团队全面协作的考验。只有上下重视,协同作战,才能取得胜利。作为记者编辑,既要有“独立干”的过硬本领,又要有“共同干”的协作精神。一档新闻从采写到播出是一个复杂而又完整的流程,它犹如环环相扣的链条,既不能中断,也不可跳跃,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只能按照具体分工,依程序操作,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每完成一档新闻,既是新闻记者个人的劳作,又是全体编辑部共同协作的结晶。
结语
“东圳水库饮用水源保护战”系列报道已经圆满落幕了,但是莆田市人民打好生态环境整治战役的共同行动却拉开了新的序幕。这次成功的战役性报道给了我们诸多启示,我们要在总结以往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把握战役性报道的主动权,充分发挥战役性报道的优势和作用。
参考文献
①田颖,《浅谈电视重大战役性报道的策划》[J].《军事记者》,2010(12)
②王志坚,《新闻策划与电视媒体竞争力的提升》[J].《东南传播》,2008(5)
③⑤⑥吴培恭,《做好重大题材 战役性报道的有益启示——文汇报、东方卫视聚焦“黄金水道”大型纪行系列报道析》[J].《新闻记者》,2006(2)
④刘美桢,《生态补偿机制:还水源地山清水秀》[N].《福建日报》,2006-11-13
⑦⑧王向辉,《从“直寻”谈电视新闻的表达观念》[J].《新闻采编》,2007(4)
(作者单位:福建莆田广电中心城厢记者站)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