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及基底的施工工艺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k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工程概况
  青岛至兰州高速公路(陕西段)穿越黄土沟壑地段,多河流、山丘。该地段地层为湿陷性黄土地段。设计要求对路基填筑高度大于8m路段的地基,采用強夯法进行处理。以消除原地表以下2.0m范围内黄土的湿陷性,减少工后沉降。
  2、施工要求及设计参数
  施工机具设备的要求
  (1)强夯机采用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设备。采用履带式设备时,应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提升设备的最大提升高度为15m。
  (2) 夯锤 锤底采用圆形,锤底直径1.8m,锤重15t;夯锤的底部对称设置4个直径150mm上下贯通的通气孔,以减少夯击时夯锤着地瞬间空气对夯锤的向上托力和起吊时地面对夯锤的吸附力。
  (3)其他设备。装载机、自卸汽车、推土机、压路机等拉运及摊平碾压设备。
  设计参数
  (1)夯击能及击数:第一、二遍的单击夯击能为1000kn.m,最佳夯击次数不小于6次,最后两击夯沉量之和小于15cm,且后一击夯沉量小于前一击夯沉量,两击的夯沉量之差小于5cm,夯坑周围没有明显的隆起。
  (2)夯点间距及夯击遍数:先点行两遍,后满夯一遍。第一遍2.5倍锤径梅花型或正三角形布置,单点夯击次数不小于6击;第二遍夯击点位于第一遍夯击点之间,夯击次数不小于6击;第三遍满夯夯平,每点夯击3次,夯痕搭接1/4夯锤直径。
  3、施工工艺
  (1) 施工准备
  地基处理前,应查明强夯范围内地下的构造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及标高等,以免因施工而造成损坏。
  同时对路基范围内的洞穴、水井、废窑洞、墓穴及平整土地中填埋的沟壕的调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消除可能产生的路基质量隐患。
  (2)试夯
  施工前,应根据设计选点试夯,路段内若土性基本相同,试夯可在一处进行;若差异明显,应分别进行试夯,以确定最佳夯击能、间歇时间、夯间距、夯击次数等指标。
  一般试夯面积不小于30mx30m。试夯时应将含水量严格控制在最佳状态;
  试夯结束后,在7天后,从试夯面起每隔50cm取土样进行土工试验,测定土的干密度、压缩系数和湿陷系数等指标;
  当强夯效果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补夯或调整参数在进行试验;
  试夯完成后,应通过标准灌入、静力触探等原位测试,检验地基的夯后承载能力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通过强夯前后的实验结果对比,确定正式施工采用的技术参数;夯击次数应按照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曲线确定。
  (3)强夯施工
  a.测试强夯路段土的含水量
  承包人应按照设计图纸所示位置及要求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处理。采用强夯法处理路基时,应严格执行《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BGJ-90)相关规定。土的含水量宜低于塑限含水量1%~3%。在拟夯实的路段内,当土层的含水量低于要求的塑限含水量时,宜加水至塑限含水量;当土的含水量大于塑限行水量3%时,宜采取措施适当降低其含水量。
  b.夯击点布置与间距
  根据设计并结合强夯施工经验,夯击点间距一般根据地基土的性质和要求处理深度布置。具体布置方法为:清表后,用平地机整平地面,用压路机静压一遍,再布设夯点。夯点的布置一般按正三角形或梅花桩形网格排列布置;夯点间距根据经验消除4米湿陷性路段采用3.33m。满夯时夯点彼此大劫1/4(对圆底夯锤,可按夯锤直径的1/4进行搭接)。每个夯点都按夯锤底面尺寸标出白灰轮廓线。
  c.强夯
  按上述形式和间距布置的夯击点,依次夯击完成为第一遍。第二遍选用已夯点的间隙,依次夯击为第二遍,以下各遍均在上次已夯点的间隙布点夯击,最后一遍锤印应彼此搭接,使夯击面基本平整。每一遍内各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与夯沉量曲线确定(一般不少于6击)。
  夯击遍数为3遍,最后再以低能量满夯一遍,必要时可根据地基土的性质适当增加夯击遍数。
  夯击的间歇时间,取决于孔隙水压力的消散,一般不小于7天。地下水位较低和地质条件较好的场地,可以连续夯击。
  夯击时落锤要平稳,夯位要准确,如错位或坑底倾斜过大,宜用沙土将坑底整平才能进行下一次夯击。
  强夯施工必须按实验确定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技术参数进行,要以各个夯击点的夯击数为施工控制数值,也可采用试夯确定的沉降量控制。
  强夯施工时应做好监测和记录工作:开夯前检查锤重和落距,以保证单击夯能符合设计要求;检查并记录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沉量;每遍夯击前夯点的放样情况。
  d.工后检测
  检查施工记录,施工范围内每个夯点的累计夯沉量,不得小于试夯时的各夯点平均值的95%。
  在夯击现场按每一强夯区每2000m2内任选一处,并且在设计处理深度内,每隔50~100cm取土样,测定土的各项指标。该项检测须在工后7天进行;
  f.根据检验结果,应对不合格处进行补夯,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知道达到试夯或设计规定的指标为止。
  4、检测项目、方法与频率
  检测项目
  施工时现场检测控制指标:
  (1)夯沉量:每次夯击后观测记录并计算最后两击夯沉量之和不大于15cm,之差不大于5cm。
  (2)湿陷性系数:检测土的湿陷性系数是否小于0.015 。
  (3)承载力:参考值,大于天然地基承载力。
  (4)干密度:参考值,大于天然干密度。
  检验方法与频率
  在强夯施工中,按表2要求的试验检测项目、方法及频率对强夯处理路基的质量进行检测。另外,在进行强夯试验路施工时,建议采用瑞雷面波仪检测强夯加固深度,其结果与测定的湿陷系数、干密度相互验证。强夯试验检测项目、方法及频率见表2。
  表2 强夯试验检测项目、方法及频率一览表
  时段 检测项目 方法、仪器 取 样 方 法 频率
  强
  夯
  前 天然含水量 挖坑、
  环刀法 从原地面开始向下0,1,2,3,4,5m(消除湿陷4m);从原地面开始向下0,1,1.5,2.0,2.5,3m(消除湿陷2.5m) 1处/200m
   天然密度
   土颗粒比重 挖坑、
  固结仪 从原地面开始向下分别取3.5,4.0,4.5m三个土样(消除湿陷4m);从原地面开始向下分别取2.0,2.5,3.0m三个土样(消除湿陷2.5m) 1处/200m/不同夯击能
   湿陷系数
   地基承载力 标准
  触探仪 从原地面开始向下0,1,2,3,4,5m(消除湿陷4m);从原地面开始向下0,1,1.5,2.0,2.5,3m(消除湿陷2.5m) 1处/200m/不同夯击能
  强
  夯
  后 含水量 挖坑、
  环刀法 从原地面开始向下1.5,2,3,4,5m(消除湿陷4m);从原地面开始向下1,1.5,2.0,2.5,3m(消除湿陷2.5m) 1处/200m
   密实度
   湿陷系数 挖坑、
  固结仪 从原地面开始向下分别取3.5,4.0,4.5m三个土样(消除湿陷4m);从原地面开始向下分别取2.0,2.5,3.0m三个土样(消除湿陷2.5m) 1处/200m/不同夯击能
   夯沉量 水准仪观测 每击必测 每击必测
   地基承载力 标准
  触探仪 从原地面开始向下0,1,2,3,4,5m(消除湿陷4m);从原地面开始向下0,1,1.5,2.0,2.5,3m(消除湿陷2.5m) 一处/200m/不同夯击能
  5、施工安全要求
  (1)强夯施工应有固定的作业班组,现场管理和施工应有专人统一指挥,并坚持班前会进行安全教育。
  (2)施工前应在强夯区采取隔离措施,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3)起重机操作室挡风玻璃前,应设防护网遮挡。
  (4)确保强夯设备使用中安全可靠,防止起重机吊臂在强夯时突然释重而产生后倾,当起吊过重时,宜在起重机上附加门架或支撑架,避免前倾。
  (5)夯锤起吊后严禁操作人员从夯锤下方通过。
  (6)强夯一段时间后(一般在1000次夯击左右),起重机应进行保养,要检查机械设备、动力线路、钢丝绳磨损等情况,重点检查调整回转台平衡钩轮与导轨的间隙,避免加大平衡钩轮的冲击负荷。
  (7)强夯所产生的噪音和振动对周围建筑物有影响时,不得采用强夯法施工。强夯法施工距建筑物的最小安全距离应不小于150m。
  6、结束语
  强夯法是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及地基的常用方法,是一种经济高效的地基处理方法,强夯法处理路基及地基,对进一步提高土的强度和均匀性,降低压缩性,消除不均匀沉降,改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特性具有明显的效果。强夯法虽然施工机械比较简单,工艺也不复杂,而且工程造价低,但对施工要点、施工安全要求重视对待,使其更广泛的应用于我们的工程施工过程中,更好的为服务于工程建设工作。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其他文献
【摘要】:行政管理体系担负着企业的管理工作;企业中除行政管理之外的工作,都是某个方面的"业务"。行政管理体系推动和保证着企业的技术(设计)、生产(施工)、资金(财务)、经营(销售)、发展(开发)几大块业务的顺利、有效进行和相互之间的协调。这里仅就其中的二、三问题作一探讨,期望引起讨论。   【关键词】:企业行政;行政管理;功能;特点;要求  一、企业行政管理的功能及其要求   行政管理工作可以说是
期刊
摘 要: 隧道开挖掘进程中会遇到炭质板岩。 炭质板岩受力特征为抗剪强度低,对震动非常敏感, 易失稳、 易变形坍塌。 在施工时往往会遇到很多难题, 本文就在隧道开挖掘进程中炭质板岩隧道施工方法及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做出了阐述。  关键词: 炭质板岩隧道施工方法、 注意事项  炭质板岩外表特征一般为粉末状, 岩体扭曲, 柔皱明显, 节理发育, 岩体节理面光滑亮泽, 往往夹杂有石英岩脉侵入体。在隧道设计中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杨树的介绍,详细分析了杨树的特点以及相关的栽培管理技术,旨在号召各方共同努力,以实现我国杨树产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杨树特点栽培技术管理手段  一、前言  杨树是一种散生在北半球温带和寒温带的森林树种,是一个拥有100多个成员的大家族,而单在中国就有53种之多,因此,中国素有杨树之乡的美称。在我国,杨树主要分布于北纬25度53度,东经80度134度之间,即分布于华中、华北、
期刊
摘要:建筑项目劳务费、材料、机械费管理一直是件令全社会关注的事情。其特点是项目费用支出比例较大、人员流动性大、工种多等,因而管理难度相对要大一些。本文就本着承担社会责任、构建和协企业、规范项目劳务等费用管理的意义出发,提出在日常管理中的几点思路。  关键词:建筑企业 劳务费 支出管理 思路  在建筑企业项目管理中,劳务费、材料、机械费管理一直是个令人关注的问题。由于它们在项目支出费用中占得比例较大
期刊
摘要:目前,黄河堤顶道路作为百姓出行的“交通生命线”以及防洪的“抢险交通线”在新时期被赋予特殊涵义,但其通行能力堪忧,堤顶道路损坏严重,难以顺利完成其使命。而同步碎石技术由于具有经济快速的施工方式以及良好的使用性能等多种优点,无疑是堤顶道路维护的一种有效养护手段。本文对同步碎石封层技术的材料选用、路用性能及施工工艺进行了探讨,为堤顶道路养护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养护方法。  关键词:同步碎石技术同步碎石
期刊
摘要:在道路桥梁建设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强化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十分必要。因为成本控制成为施工管理的核心内容,它贯穿于项目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和每个方面。下面我们简单谈一下怎样更好的控制成本。  关键字:施工 成本控制 控制原则 运行  一、成本控制的原则  (1)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  在成本控制中,坚持开源与节流想结合的原则,要求做到:每发生一笔金额较大的成本费用,都要查一查有无与其相对应的预算收入
期刊
摘 要:水平定向钻在给水管道施工中的具体应用,及定向钻施工的控制要点。  关键词:非开挖 水平定向钻 给水管道施工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地上地下的管线设施越来越复杂,时常是综合电信、污水、雨水、电力、自来水管线同时挤在一起,开挖距离及施工质量均无法保证,到处可见刚刚建成的路面被一个个管线单位重复开挖,留下一条条难看的“疤痕”,这样不但给城市留下了遗憾,管线单位自身也时常被路面施工单位的高额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陕西省宝鸡市境内省道107线关环公路实施的微表处预防性养护工程,对微表处技术在宝鸡国省干线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中的應用进行论述,本文从微表处的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控制等进行了阐述,评价了微表处实施后的路面性能改善效果,说明微表处技术是一项科学合理的养护措施,并为今后的国省干线公路微表处养护预防性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微表处;关环公路;预防性工程;应用  “十一五”期间,陕西省公路建设
期刊
【摘要】阐述商品混凝土在运用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并通过分析,提出其在应用中应把握好几个质量环节。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 塌落度单粒级配感观质量强度外加剂 碳化现象缺陷 环节  伴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 商品混凝土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混凝土工厂化集中生产, 具有促進工程进度和保证工程质量, 减少城市污染, 便捷快速的施工作业, 有效的节约成本和合理的经济效益等诸多优点。但在实际施工中
期刊
摘要:随着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的话题逐渐白热化,全世界范围内对核安全以及核电站的发展展开了新一轮的反思。本文从实际出发客观分析评价这次事故的原因及影响,为我国如何科学利用发展民用核能,利用核能发电起到启示作用。  关键词:核安全;福岛核电站;核泄漏;核能发电;发展趋势    当人类还没有完全从切尔诺贝利之痛中走出来,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岸的一场九级地震再次将人类推向核泄漏这个恐怖的深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