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缘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主动联系
我的父亲是作家浩然,也就是许多人都知晓的长篇小说《艳阳天》的作者。他从1949年怀上文学的梦想,开始艰苦地练习写作,写作成了他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年后终于如愿所偿,步入了文学的殿堂。父亲除了文学创作外,还有写日记的习惯,这个习惯保持了半个世纪,直到年老多病再无精力而止。2008年父亲病逝后,我便开始搜集整理他的有关资料。在翻阅了日记和搜集到的相关信件中,我发现他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下简称人美社)的一些交往,也发现了小说《母猪作客》的原标题是《苏联母子》,小说发表时编辑对标题做了改动,并删除了部分情节。对这个改动,父亲感到很不满意。
在建国初期的20世纪50年代,大多数的编辑与作者间的关系都是朴素而简单的,但是却不乏热情与关怀。大概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编辑看到了父亲发表在《中国妇女》1956年第9期上的特写《温暖的晚年》,觉得很适合于改编为连环画,便主动写信与父亲联系,希望他改编为连环画脚本。父亲当时仅仅是发表过两篇正式小说和三篇人物特写,为不知名的年轻作者,既然出版社主动找上门来,虽然从未编写过连环画脚本,但还是嘗试着改编起来,完成后给出版社邮寄过去。几个月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编辑在杂志上看到了父亲创作的小说《母猪作客》,感到这篇小说也很适合于改编为连环画,便又写来信,希望原作者进行改编,这对父亲来说无疑起到很大的鼓舞作用。出版社的热情除了表现在信件上对作品和作者的肯定外,还逐期给他邮寄来他们编印的《连环图画研究》。由于出版社热情的鼓励,在经过几次尝试后,父亲似乎也热爱上了连环画脚本的编写,觉得应该要学好这门手艺,此后便开始了与上海人美社的长期合作。
不满:对小说标题被改婉转提出看法
1957年第二十一期的《萌芽》杂志上刊登了父亲的短篇小说《母猪作客》。这篇小说是应刊物约稿而写的。起草后,父亲经过三次修改,于1957年9月27日再次誊清,寄往杂志社,题目为《苏联母子》。可是,等到文章发表时,他发现不仅文章的题目被编辑改为《母猪作客》,而且在文章开头和中间部分被删去了约两千多字,使原来近九千字的小说变为不到六千字。
这篇小说描写的是因农业社饲养员疏忽大意,没有关紧门,使一头即将生产的母猪跑出猪舍,钻进了矿区内苏联专家的宿舍。这头母猪不仅把苏联专家辛苦种植在园子里十分喜爱的作物拱得乱七八糟,还闯进屋里打碎了一些珍贵的器皿摆设。苏联专家和他的母亲回家发现了这个“闯入者”及其造成的损失后,不仅没有生气发火,反而在院里搭起一个棚子,细心地喂养起这头怀孕的母猪。母子二人不辞辛劳日夜照看着这头母猪,为它顺利地接生了十二只小猪仔,农业社的饲养员看到招领启事后恰巧也在这个时刻来到。饲养员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闻讯而来的,他不仅打算着要向苏联专家真诚地赔礼道歉,还要赔偿人家的经济损失。苏联专家母子热情地接待了这个饲养员,专家的母亲给他端出各种食品和啤酒,而年轻的专家则和他聊着家常,在聊天中,饲养员受到了很大教育。在他们分手时,苏联母子不仅没让饲养员赔偿任何损失,还送给他的孩子许多礼物。
由于未经删改的原稿早已不复存在,被删除的部分到底对原来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能起到什么作用,已无从考证,但从相关资料上分析,他创作这篇小说的原意是想歌颂中苏友谊,小说重点描写的是苏联母子,因而才把小说的标题定为《苏联母子》。这篇小说最后定稿时,不认为是自己的“上乘之作”,因时间仓促,匆匆交了稿。但经过那位编辑删改发表后,使父亲觉得小说因删除文字过多,致使小说变了味,尤其改了个不很贴切的标题,不仅显得俗气,而且那头母猪似乎成为了小说的主角,这与父亲创作这篇小说的初衷偏离了许多。对于这种未与作者沟通就进行如此大删大改的行为,父亲内心是有想法的,对修改后的文章则更是不满,认为与其这样,还不如不发表更好,甚至产生出“以后不再给或少给《萌芽》写稿”的想法。
在此后的几十年中,父亲出版了数十种小说集,却从未将这篇小说纳入其中。其实,父亲对编辑修改他的小说并不反对,有些文字还认为改得很好,很高明。比如在此之前创作的《野性的媳妇》,在《芒种》上发表时,被编辑改名为《新媳妇》;在此之后创作的《考试》,在《中国青年》上发表时,被编辑改名为《夏青苗求师》。对于这样的改动,父亲不仅认为改得水平很高,而且对编辑心存感激,并在以后始终保持着编辑修改过的这个题目。
《母猪作客》发表后不被父亲看好,但却被上海人美社看中,在《萌芽》上发表后不到一个月,就给父亲写来一封信,希望他能将这篇小说改为连环画脚本。父亲在复信中说:
《母猪作客》那东西,也是“赶任务”赶出来的,写的很不深。你们想把它编成连环画,而且约我写脚本。我这样想,这篇东西若改,也添不了多少新的情节。若是能找到水平高的同志改最好;如果你们觉得由我編合适,我就接受这个任务,只是希望你们提一点具体意见才好。
显然父亲对这篇最终发表出来的小说是不满意的,因而接受这个改编任务时就显得有点勉强。而出版社却看上了这篇小说,主动写信来希望原作者能亲自编写,父亲为难,但也不想多说什么。
几天之后,正当父亲改编《母猪作客》的工作已经进行一半的时候,上海人美社又来一信,希望他改编发表在《中国青年》1957年第二十三期上的《夏青苗求师》,并提出今后如有新作,可在发表前先寄一份抄本给出版社,如果可以改编成连环画,就请他改编脚本,这样在时间上可以快一些。
父亲与出版社通过书信商量过后,决定先改编《夏青苗求师》,等这本连环画脚本完成后,再继续《母猪作客》的改编。12月25日,父亲将《夏青苗求师》改编完,誊清后寄给出版社。
再变:《母猪作客》
易名《母猪回社》
1958年2月2日,父亲起草完《母猪作客》的连环画脚本,13日誊清寄往出版社。在这个连环画脚本上,他又将题目复原为《苏联母子》,并在信中告知出版社:如果认为《母猪作客》这个题目还好,也可以不更换题目。 1958年9月,上海人美社出版发行了连环画《温暖的晚年》,这是上海人美社出版的第一本根据父亲小说原著改编的连环画,也是他亲自改编出版的第一本连环画。同月,上海人美社出版发行了连环画《跃进小插曲》,同年10月及次年2月加印两次,共发行13万册。1959年1月,上海人美社出版发行了由他人改编的连环画《金海接媳妇》,同年2月及1961年两次加印,共发行8.5万册。
1959年6月,上海人美社将连环画《苏联母子》改题为《母猪回社》出版发行了。对于这个标题,虽然父亲也觉得不妥,但事已至此,也只能随他去了。
尽管出版社把连环画的标题又给修改了,而且这个修改也不是让父亲十分满意的,但这事并未给父亲与出版社之间带来什么影响,他自信会与出版社很好地合作下去。此后,应出版社之约改编的连环画《苹果要熟了》和《夏青苗求师》,也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分别于这一年的5月和12月出版发行。《夏青苗求师》在1961年、1964年两次加印,共发行8万册。这几部连环画都沿用了父亲原小说的标题。
大概因父亲创作时间紧迫和下放劳动等原因,自此之后没有再为上海人美社改编过连环画脚本。但在那几年间出版社又陆续出版了根据父亲原著改编的《月照东墙》《泉水清清》《车轮飞轉》《小林捉贼》及《老支书的故事》等连环画。当然这几本连环画是由他人改编的,出版社事前与父亲有否联系,是否仍希望由他亲自改编,因没有找到相关资料,就只能存疑了。
1964年1月,父亲在创作长篇小说《艳阳天》的空隙时间改编的《水车叮咚响》,由上海人美社出版;2014年10月,这本连环画以“上海连环画精品百种”之一种再版。
“文革”期间,上海人美社并入上海人民出版社,除了在1973年1月出版了父亲自己编文的《三个孩子和一瓶油》之外,还分别于1973年11月、1974年4月、1974年12月出版了由其他人改编的《房东大娘》《七月槐花香》《新邻居》《一担水》等连环画。
据不完全统计,除去再版和重印的,全国约24家出版社共出版根据父亲原著改编的连环画近百种,而上海人美社出版的就有17种,其中7種为父亲亲自改编的脚本。上海人美社不仅是出版根据父亲原著改编连环画种类最多的出版社,也是出版他自编脚本连环画最多的出版社。
在父亲浩然发表的数百篇短篇小说中,《母猪作客》应当是他最不满编辑修改的一篇,而且也是没有收入到任何小说集中为数不多的几篇短篇小说之一。这,可能就是他半个世纪的文学生涯岁月中的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吧。
(作者为浩然之子,原工作单位为北京市公安局)
责任编辑 张 鑫
我的父亲是作家浩然,也就是许多人都知晓的长篇小说《艳阳天》的作者。他从1949年怀上文学的梦想,开始艰苦地练习写作,写作成了他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年后终于如愿所偿,步入了文学的殿堂。父亲除了文学创作外,还有写日记的习惯,这个习惯保持了半个世纪,直到年老多病再无精力而止。2008年父亲病逝后,我便开始搜集整理他的有关资料。在翻阅了日记和搜集到的相关信件中,我发现他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下简称人美社)的一些交往,也发现了小说《母猪作客》的原标题是《苏联母子》,小说发表时编辑对标题做了改动,并删除了部分情节。对这个改动,父亲感到很不满意。
在建国初期的20世纪50年代,大多数的编辑与作者间的关系都是朴素而简单的,但是却不乏热情与关怀。大概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编辑看到了父亲发表在《中国妇女》1956年第9期上的特写《温暖的晚年》,觉得很适合于改编为连环画,便主动写信与父亲联系,希望他改编为连环画脚本。父亲当时仅仅是发表过两篇正式小说和三篇人物特写,为不知名的年轻作者,既然出版社主动找上门来,虽然从未编写过连环画脚本,但还是嘗试着改编起来,完成后给出版社邮寄过去。几个月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编辑在杂志上看到了父亲创作的小说《母猪作客》,感到这篇小说也很适合于改编为连环画,便又写来信,希望原作者进行改编,这对父亲来说无疑起到很大的鼓舞作用。出版社的热情除了表现在信件上对作品和作者的肯定外,还逐期给他邮寄来他们编印的《连环图画研究》。由于出版社热情的鼓励,在经过几次尝试后,父亲似乎也热爱上了连环画脚本的编写,觉得应该要学好这门手艺,此后便开始了与上海人美社的长期合作。
不满:对小说标题被改婉转提出看法
1957年第二十一期的《萌芽》杂志上刊登了父亲的短篇小说《母猪作客》。这篇小说是应刊物约稿而写的。起草后,父亲经过三次修改,于1957年9月27日再次誊清,寄往杂志社,题目为《苏联母子》。可是,等到文章发表时,他发现不仅文章的题目被编辑改为《母猪作客》,而且在文章开头和中间部分被删去了约两千多字,使原来近九千字的小说变为不到六千字。
这篇小说描写的是因农业社饲养员疏忽大意,没有关紧门,使一头即将生产的母猪跑出猪舍,钻进了矿区内苏联专家的宿舍。这头母猪不仅把苏联专家辛苦种植在园子里十分喜爱的作物拱得乱七八糟,还闯进屋里打碎了一些珍贵的器皿摆设。苏联专家和他的母亲回家发现了这个“闯入者”及其造成的损失后,不仅没有生气发火,反而在院里搭起一个棚子,细心地喂养起这头怀孕的母猪。母子二人不辞辛劳日夜照看着这头母猪,为它顺利地接生了十二只小猪仔,农业社的饲养员看到招领启事后恰巧也在这个时刻来到。饲养员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闻讯而来的,他不仅打算着要向苏联专家真诚地赔礼道歉,还要赔偿人家的经济损失。苏联专家母子热情地接待了这个饲养员,专家的母亲给他端出各种食品和啤酒,而年轻的专家则和他聊着家常,在聊天中,饲养员受到了很大教育。在他们分手时,苏联母子不仅没让饲养员赔偿任何损失,还送给他的孩子许多礼物。
由于未经删改的原稿早已不复存在,被删除的部分到底对原来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能起到什么作用,已无从考证,但从相关资料上分析,他创作这篇小说的原意是想歌颂中苏友谊,小说重点描写的是苏联母子,因而才把小说的标题定为《苏联母子》。这篇小说最后定稿时,不认为是自己的“上乘之作”,因时间仓促,匆匆交了稿。但经过那位编辑删改发表后,使父亲觉得小说因删除文字过多,致使小说变了味,尤其改了个不很贴切的标题,不仅显得俗气,而且那头母猪似乎成为了小说的主角,这与父亲创作这篇小说的初衷偏离了许多。对于这种未与作者沟通就进行如此大删大改的行为,父亲内心是有想法的,对修改后的文章则更是不满,认为与其这样,还不如不发表更好,甚至产生出“以后不再给或少给《萌芽》写稿”的想法。
在此后的几十年中,父亲出版了数十种小说集,却从未将这篇小说纳入其中。其实,父亲对编辑修改他的小说并不反对,有些文字还认为改得很好,很高明。比如在此之前创作的《野性的媳妇》,在《芒种》上发表时,被编辑改名为《新媳妇》;在此之后创作的《考试》,在《中国青年》上发表时,被编辑改名为《夏青苗求师》。对于这样的改动,父亲不仅认为改得水平很高,而且对编辑心存感激,并在以后始终保持着编辑修改过的这个题目。
《母猪作客》发表后不被父亲看好,但却被上海人美社看中,在《萌芽》上发表后不到一个月,就给父亲写来一封信,希望他能将这篇小说改为连环画脚本。父亲在复信中说:
《母猪作客》那东西,也是“赶任务”赶出来的,写的很不深。你们想把它编成连环画,而且约我写脚本。我这样想,这篇东西若改,也添不了多少新的情节。若是能找到水平高的同志改最好;如果你们觉得由我編合适,我就接受这个任务,只是希望你们提一点具体意见才好。
显然父亲对这篇最终发表出来的小说是不满意的,因而接受这个改编任务时就显得有点勉强。而出版社却看上了这篇小说,主动写信来希望原作者能亲自编写,父亲为难,但也不想多说什么。
几天之后,正当父亲改编《母猪作客》的工作已经进行一半的时候,上海人美社又来一信,希望他改编发表在《中国青年》1957年第二十三期上的《夏青苗求师》,并提出今后如有新作,可在发表前先寄一份抄本给出版社,如果可以改编成连环画,就请他改编脚本,这样在时间上可以快一些。
父亲与出版社通过书信商量过后,决定先改编《夏青苗求师》,等这本连环画脚本完成后,再继续《母猪作客》的改编。12月25日,父亲将《夏青苗求师》改编完,誊清后寄给出版社。
再变:《母猪作客》
易名《母猪回社》
1958年2月2日,父亲起草完《母猪作客》的连环画脚本,13日誊清寄往出版社。在这个连环画脚本上,他又将题目复原为《苏联母子》,并在信中告知出版社:如果认为《母猪作客》这个题目还好,也可以不更换题目。 1958年9月,上海人美社出版发行了连环画《温暖的晚年》,这是上海人美社出版的第一本根据父亲小说原著改编的连环画,也是他亲自改编出版的第一本连环画。同月,上海人美社出版发行了连环画《跃进小插曲》,同年10月及次年2月加印两次,共发行13万册。1959年1月,上海人美社出版发行了由他人改编的连环画《金海接媳妇》,同年2月及1961年两次加印,共发行8.5万册。
1959年6月,上海人美社将连环画《苏联母子》改题为《母猪回社》出版发行了。对于这个标题,虽然父亲也觉得不妥,但事已至此,也只能随他去了。
尽管出版社把连环画的标题又给修改了,而且这个修改也不是让父亲十分满意的,但这事并未给父亲与出版社之间带来什么影响,他自信会与出版社很好地合作下去。此后,应出版社之约改编的连环画《苹果要熟了》和《夏青苗求师》,也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分别于这一年的5月和12月出版发行。《夏青苗求师》在1961年、1964年两次加印,共发行8万册。这几部连环画都沿用了父亲原小说的标题。
大概因父亲创作时间紧迫和下放劳动等原因,自此之后没有再为上海人美社改编过连环画脚本。但在那几年间出版社又陆续出版了根据父亲原著改编的《月照东墙》《泉水清清》《车轮飞轉》《小林捉贼》及《老支书的故事》等连环画。当然这几本连环画是由他人改编的,出版社事前与父亲有否联系,是否仍希望由他亲自改编,因没有找到相关资料,就只能存疑了。
1964年1月,父亲在创作长篇小说《艳阳天》的空隙时间改编的《水车叮咚响》,由上海人美社出版;2014年10月,这本连环画以“上海连环画精品百种”之一种再版。
“文革”期间,上海人美社并入上海人民出版社,除了在1973年1月出版了父亲自己编文的《三个孩子和一瓶油》之外,还分别于1973年11月、1974年4月、1974年12月出版了由其他人改编的《房东大娘》《七月槐花香》《新邻居》《一担水》等连环画。
据不完全统计,除去再版和重印的,全国约24家出版社共出版根据父亲原著改编的连环画近百种,而上海人美社出版的就有17种,其中7種为父亲亲自改编的脚本。上海人美社不仅是出版根据父亲原著改编连环画种类最多的出版社,也是出版他自编脚本连环画最多的出版社。
在父亲浩然发表的数百篇短篇小说中,《母猪作客》应当是他最不满编辑修改的一篇,而且也是没有收入到任何小说集中为数不多的几篇短篇小说之一。这,可能就是他半个世纪的文学生涯岁月中的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吧。
(作者为浩然之子,原工作单位为北京市公安局)
责任编辑 张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