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年来,大部分人已学会务实理性地思考,痛恨弄虚作假的表面文章,但是,面子工程却未绝迹。前段时间大受抨击的全国高校教学评估,就成了弄虚作假的新典型。
事情的导火线是广西师大的“迎评”照片。该校6位校级领导以极其隆重的规格接待一位评估组的女秘书,让她居于一字排开的照片中间,而6名校长则像忠实保镖,谦恭地逢迎这位手捧鲜花、神态自若的使者。在当下严格讲究等级规格的官场,如此照片的确发人深思。于是好奇的网友展开了搜索,确认此女秘书袁俏是湖南师大教务处16名科员中的一位,以借调身份协助教育部工作。从2005年9月至今,她曾先后参与至少15所学校的教学评估。她每到之处,不仅有这些校领导亲自接见,有的甚至还到机场专门迎接。
此事之所以引起舆论轩然大波,乃因全国各高校对这种“迎评”已经怨声载道,忍无可忍,才借一个女秘书的照片说事。于是,斯文扫地之说不胫而走。这些校领导们对本单位教务处的一个科员能够如此逢迎吗?根本不可能。问题正出在袁虽属借调,但她是评估组的一员,代表的是一言九鼎的行政机关,所以校长们才竭尽巴结讨好之能事。
本来,教学评估应有利于促进高校的教学、科研,提高其办学质量。但就目前的情况看,现有的评估没有达到这一目标。其原因在于,以行政手段集中一周进行评估,而且提前半年以上确定这一周的时间,只在这一周听听课,看看材料,如同蜻蜓点水,盲人摸象,并不能了解一所高校教学状况的真实信息。一些高校为了“迎评”,甚至把正常的科研和课外活动停了下来,进行大量的造假:比如重新修改打印学生的毕业论文和学年论文,修改试卷,包括重新打分,甚至要求教师们不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在评估的这一周讲所谓最精彩的一课,做出平时并不做的精美课件。所有经历过“迎评”的师生无不感受到这种集体造假的方式,即使最著名的列全国前一二十位的高校,也難有例外。校长们还为这种集体作秀、弄虚作假的做法提供各种各样的理由,比如为了得到更多的经费、改善待遇等。有的著名高校甚至多次重复“谁在迎评中出错,我就砸谁的饭碗”这样的“名言”,实则无异于威逼利诱的黑话。这才是真正斯文扫地之事。
其实,并非没有校长指出过这种弄虚作假的积弊。2008年3月26日,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曾在《人民日报》撰文,批评“大学评估太滥,部分公务员借权力指手画脚”。问题已经发现,有关行政部门却并未及时予以纠正或改革,而且造假的范围和规格也越搞越大。专家组成员大多为校级和院系级领导干部,他们既是本校评估的造假者,也是其他高校造假的观赏者,自欺欺人,恶性循环,不断上演着劳民伤财的闹剧。
高校变成了另一个官场,广大青年学生耳濡目染之下,如果也效仿此种弄虚作假、刻意逢迎的做法,这对下一代的道德学术决不是什么好事。
并非所有大学校长均如此驯服地迎合高校评估。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就宣布,不特意搞卫生,教授也不特意准备讲义,学校以平时上课的本来面目迎接高校教学评估。他还呼吁停止行政主导的高校评估。这在一窝蜂地逢迎评估团的校长中可谓“另类”。有这样敢说“皇帝没穿衣服”的校长,倒也说明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在知识分子中还没有泯灭,也算是留给了我们一点光明和希望。
高校评估反映出的问题具有普遍意义,它引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看待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业绩?如果需要评估,应当由谁来主导?如今,校长、院长、所长、系主任们穷于各种数字、指标和官方主导的评奖,疲于奔命。然而,我们的教学和科研质量在总体上究竟提高了多少?这些评估究竟有没有起到促进作用?笔者对此深表怀疑。
难道就没有办法解决问题了吗?办法还是有的,那就是信息公开、批评自由,加上制度民主。当然,高高在上发号施令者可以当鸵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继续做表面文章。大概只有当群众舆论反映到人民代表的投票行动,变成对不称职官员的监督、罢免的实际行动时,相关官员才会真正觉醒。
对全国高校教学评估这样庞大的官僚机构的行政行为,人大和政协的相应机构有必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审查,定期质询,写出审查报告,以便向国人负责。官僚越多,权力越大,就越容易自我膨胀,做出各种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傻事。
(作者系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事情的导火线是广西师大的“迎评”照片。该校6位校级领导以极其隆重的规格接待一位评估组的女秘书,让她居于一字排开的照片中间,而6名校长则像忠实保镖,谦恭地逢迎这位手捧鲜花、神态自若的使者。在当下严格讲究等级规格的官场,如此照片的确发人深思。于是好奇的网友展开了搜索,确认此女秘书袁俏是湖南师大教务处16名科员中的一位,以借调身份协助教育部工作。从2005年9月至今,她曾先后参与至少15所学校的教学评估。她每到之处,不仅有这些校领导亲自接见,有的甚至还到机场专门迎接。
此事之所以引起舆论轩然大波,乃因全国各高校对这种“迎评”已经怨声载道,忍无可忍,才借一个女秘书的照片说事。于是,斯文扫地之说不胫而走。这些校领导们对本单位教务处的一个科员能够如此逢迎吗?根本不可能。问题正出在袁虽属借调,但她是评估组的一员,代表的是一言九鼎的行政机关,所以校长们才竭尽巴结讨好之能事。
本来,教学评估应有利于促进高校的教学、科研,提高其办学质量。但就目前的情况看,现有的评估没有达到这一目标。其原因在于,以行政手段集中一周进行评估,而且提前半年以上确定这一周的时间,只在这一周听听课,看看材料,如同蜻蜓点水,盲人摸象,并不能了解一所高校教学状况的真实信息。一些高校为了“迎评”,甚至把正常的科研和课外活动停了下来,进行大量的造假:比如重新修改打印学生的毕业论文和学年论文,修改试卷,包括重新打分,甚至要求教师们不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在评估的这一周讲所谓最精彩的一课,做出平时并不做的精美课件。所有经历过“迎评”的师生无不感受到这种集体造假的方式,即使最著名的列全国前一二十位的高校,也難有例外。校长们还为这种集体作秀、弄虚作假的做法提供各种各样的理由,比如为了得到更多的经费、改善待遇等。有的著名高校甚至多次重复“谁在迎评中出错,我就砸谁的饭碗”这样的“名言”,实则无异于威逼利诱的黑话。这才是真正斯文扫地之事。
其实,并非没有校长指出过这种弄虚作假的积弊。2008年3月26日,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曾在《人民日报》撰文,批评“大学评估太滥,部分公务员借权力指手画脚”。问题已经发现,有关行政部门却并未及时予以纠正或改革,而且造假的范围和规格也越搞越大。专家组成员大多为校级和院系级领导干部,他们既是本校评估的造假者,也是其他高校造假的观赏者,自欺欺人,恶性循环,不断上演着劳民伤财的闹剧。
高校变成了另一个官场,广大青年学生耳濡目染之下,如果也效仿此种弄虚作假、刻意逢迎的做法,这对下一代的道德学术决不是什么好事。
并非所有大学校长均如此驯服地迎合高校评估。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就宣布,不特意搞卫生,教授也不特意准备讲义,学校以平时上课的本来面目迎接高校教学评估。他还呼吁停止行政主导的高校评估。这在一窝蜂地逢迎评估团的校长中可谓“另类”。有这样敢说“皇帝没穿衣服”的校长,倒也说明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在知识分子中还没有泯灭,也算是留给了我们一点光明和希望。
高校评估反映出的问题具有普遍意义,它引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看待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业绩?如果需要评估,应当由谁来主导?如今,校长、院长、所长、系主任们穷于各种数字、指标和官方主导的评奖,疲于奔命。然而,我们的教学和科研质量在总体上究竟提高了多少?这些评估究竟有没有起到促进作用?笔者对此深表怀疑。
难道就没有办法解决问题了吗?办法还是有的,那就是信息公开、批评自由,加上制度民主。当然,高高在上发号施令者可以当鸵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继续做表面文章。大概只有当群众舆论反映到人民代表的投票行动,变成对不称职官员的监督、罢免的实际行动时,相关官员才会真正觉醒。
对全国高校教学评估这样庞大的官僚机构的行政行为,人大和政协的相应机构有必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审查,定期质询,写出审查报告,以便向国人负责。官僚越多,权力越大,就越容易自我膨胀,做出各种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傻事。
(作者系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