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 目的:介绍普济消毒饮在皮肤科中的广泛应用,拓展此方在皮肤科临床中的运用范围,提高中医皮肤科治疗各类头面部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方剂的来源、组成、功能等的分析,阐述此方在皮肤科的临床运用体会,并附以病例相结合的形式。结果:可进一步认识普济消毒饮在皮肤科中的应用范围,特别是发生在头面部的一切风火实证,均可灵活加减应用,且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结论:普济消毒饮成方距今已七百多年,且因对大头瘟的良好疗效而被历代医家广泛重视,本人因在临床多次使用中收到良好疗效,故不辞学浅,冒昧总结,以仰同道交流指正,可进一步挖掘此方应用范围。
普济消毒饮原方出自金·《东垣试效方》,距今已七百多年。原方由黄芩、黄连、牛蒡子、连翘、板蓝根、马勃、元参、桔梗、白僵蚕、橙皮、薄荷、天麻、柴胡、生甘草共14味药物组成,专为大头瘟而设,功可清热解毒,疏风散邪。因其对大头瘟有卓效而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本人近年来运用此方加减治疗多种皮肤病而获良效,兹介绍如下。
1 带状疱疹 病例
王某某 女性 54岁 门诊病例。2009年5月27日初诊。主诉:左侧头面部疼痛起疱两天。现病史:患者于两天前开始自觉左侧额头及耳后有轻微针刺样痛感,并逐渐加重,于今早起发现痛处出现水疱,遂来就诊。检查:患者左侧额头、鬓角可见集簇性水疱,米粒至绿豆大小,疱壁紧张,基底部皮肤潮红。耳后及颌下可触及两枚肿大的淋巴结,伴口干微苦, 溲赤,余(-)。舌红苔薄黄,脉弦浮。中医诊断:蛇丹。西医诊断:带状疱疹。辩证:热毒外感,壅滞经络。治疗:清热解毒,祛风通络。处方:普济消毒饮加银花20g,五剂水煎服。2009年6月2日复诊,自诉疼痛明显减轻,疱疹萎缩干瘪,仍口干,但已不苦。处方:前方去牛蒡子,加麦冬15g,五剂水煎服。药后患者疼痛消失,疱疹结痂,部分已脱落,嘱其继服上方三剂,以滋巩固。
讨论:头面部带状疱疹,中医称之为“蛇丹”、“蛇缠疮”、“丹火”。早在隋代《诸病源侯论?丹火论》中记载:“丹火之状,发赤如火之烧,须臾熛浆起疱是也。”本病好发于春秋季节,多发于老年人,头面部疱疹严重者可波及角膜形成疤痕而失明,甚者危及生命。本例病人系由外感风火热毒,壅滞上焦经络而成,故选用普济消毒饮以清热解毒,祛风通络,俟风火热毒一去,疱疹自消。
2 银屑病
病例:吴某,男性,47岁,门诊病例。2008年1月26日初诊。主诉:银屑病史两年,加重三个月。现病史:患者素喜饮酒,贪食肥甘,两年前开始双下肢外侧发现几粒红色小丘疹,渐成红斑,上覆白色磷屑,未予治疗,后逐渐漫及双前臂及左股外侧,数目不多。三月前因感冒后开始全身泛发红色皮疹并逐渐扩大。检查:全身泛发红色斑丘疹,小则蚕豆,大则核桃,部分已融合成片,瘙后起屑,屑起可见点状出血,伴口干,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象弦数。中医诊断:白疕。西医诊断:银屑病。辩证:血热风燥,肌肤失养。治法:清热解毒,凉血祛风。处方:普济消毒饮加减。药用:黄芩12g、黄连6g、牛蒡子9g、板蓝根12g、元参12g、陈皮9g、银花15g、连翘15g、薄荷6g、白僵蚕9g、生甘草9g、土茯苓30g、白鲜皮20g、丹皮15g、赤芍15g,七剂水煎服。2010年2月3日復诊,药后皮损变薄,白屑减少,但自觉瘙痒加重,斑疹基底颜色变淡,大便通畅,小便微黄,舌脉同前。处方:前方去薄荷,加蝉衣9g,七剂水煎服。2010年2月10日三诊时,患者面部及双上肢皮损已消退过半,余处皮损部分已见中心消退,瘙痒减轻,知药已中的,前方加减共进三十余剂而告痊愈。嘱其忌食辛温发物,戒烟酒,随访两年未见复发。
讨论:本例患者平素恣酒肥甘,故血热内蕴,加之外受风热,内外相引,遍生斑疹,选用普济消毒饮以清热解毒,凉血祛风。去桔梗、升麻、柴胡、马勃、加银花、土茯苓、白鲜皮、丹皮、赤芍意在减疏风散邪之功,而加重清热解毒,凉血退疹之力。二诊时因其瘙痒加重,故加蝉衣,不仅散风清热,更更可退疹止痒。
3 湿疹合并感染
病例:陈某,男性,21岁 门诊病例。2011年2月28日初诊。主诉:右耳肿痛两天伴发热一天。现病史;患者右耳湿疹史半年,反复发作,时轻时重,近日因痒甚经常瘙抓,三天前曾无意抓破皮损,第二天晨起自觉右耳肿胀疼痛,未予治疗,于今晨起自觉症状加重并伴发热。检查:右耳廓下缘及耳垂前后皮肤湿粘,状若松脂,间有抓痕,血痂,右耳门及耳垂周围皮肤肿胀,绕以红晕,色如丹赤,边界清楚,压之色退,离手复原,触之疼痛。体温38.8℃,余(-)。舌红苔黄腻,脉象滑数。中医诊断:抱头火丹。西医诊断:湿疹合并感染。 辩证:湿热壅滞,外感毒邪。治法:清热除湿,解毒消肿。处方:普济消毒饮加减。药用:黄芩12g 、黄连6g 、银花15g 、连翘15 g、元参9 g、板蓝根9 g、滑石15g 、生甘草6g 、升麻6g 、柴胡9g 、车前子15g 、丹皮12g 、赤芍15g 、地丁30g ,五剂水煎服。外用如意金黄散香油调涂,每日三到四次。口服头孢克肟胶囊,每次0.5g ,每日两次。2011年3月5日复诊,患者体温于第三日已恢复正常,患处皮肤干燥结痂,疼痛消失,肿胀明显消退,瘙痒减轻,红晕范围缩小,颜色变淡,舌红苔黄,脉滑略数。知方药对症,处方:前方去元参,五剂水煎服,外用药同前,继服头孢克肟三天。2011年3月10日三诊:皮损处部分痂皮已脱落。处方:前方去板蓝根,加蝉衣9、白僵蚕6、五剂水煎服,停用外用药及头孢克肟。2011年3月15日四诊时患处痂皮脱落干净,周围皮损略显粗糙,嘱其继服前方七剂而至痊愈。
讨论:此例病人素有湿疹,因其不慎抓破,而外染毒邪,发为抱头火丹。抱头火丹多由体肤破损,毒邪入里致病,一经发作多有壮热恶寒,患处红肿疼痛,迅速蔓延扩大之特点,故治疗应投以大剂解毒清热之品,稍之迟疑,热毒内陷,将上扰神明,危及生命。而此例病人素有湿疹,而皮损表现及舌脉亦现湿热之象,故辅以燥湿﹑利尿之品,如黄芩、黄连、滑石、车前子等。而治疗也应彻底,否则遗留余邪,易反复发作。
4 染发皮炎
病例:吴某 女性 42岁,门诊病例。2011年10月15日初诊。主诉:染发后头面部红,肿、痒、痛三天。现病史:患者四天前染发,第二天晨起即觉头面,耳后红肿、发痒,自行口服扑尔敏、V-C两天未见好转,且自觉症状加重,并出现疼痛。检查:头皮、前额、耳前后皮肤红肿连及成片,边界明显,触之灼热,耳廓及额部可见集簇性水疱,个别疱壁已破,流津黄粘,上眼睑肿胀,双目开合受限,伴畏寒,溲赤。舌红苔黄,脉洪大而数。中医诊断:风毒肿。西医诊断:染发皮炎。辩证:血热内壅,外染毒邪。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处方:普济消毒饮加减。药用:黄芩12g、黄连6g、银花15g、连翘15g、大青叶15g、生地24g、丹皮12g、赤芍15g、元参9g、升麻6g、柴胡6g、薄荷6g、苦参6g、白茅根30g、生甘草9g,五剂水煎服。外用:黄芩30g、黄柏30g、马齿苋40g、生地榆20g,五剂水煎冷敷,每日两次,每次15分钟。2010年10月20日复诊,患者双眼睑肿胀已消,余处皮损微红,肿消过半,水疱干涸,自觉痒轻痛止,舌脉同前,守前方再进五剂而愈。
讨论:此例病人因秉性不耐,血热内壅,外染毒邪,发与体肤,故而红肿起疱,痛痒皆盛。选普济消毒饮去牛蒡子、白僵蚕、桔梗、马勃、陈皮、板蓝根,而加银花、大青叶、生地、丹皮、赤芍、白茅根、元参,意在加重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并配合外用药以清热燥湿,解毒消肿,内外夹击,使热毒速清,故红肿痒痛告愈。
结语:普济消毒饮,功擅清热解毒,疏风散邪,其中黄芩、黄连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牛蒡子、薄荷、连翘、白僵蚕辛凉宣泄,疏散上焦头面之风热;玄参、马勃、板蓝根、桔梗可清利咽喉,又能加强清热解毒之力;陈皮理气,疏散壅滞;甘草调和诸药;而方中升麻、柴胡可引药上行,故对头面部的病症更为适用。以上所列四种疾病,病虽不同,然证相差无几,在中医辨证论治、异病同治的原则指导下,不同的疾病出现相同的病机时,可采用相同的治法,虽然用药略有差异,但都可用普济消毒饮加减化裁,只在临证时灵活变通,便可收探囊取物之效。总之凡辩证为热毒壅盛,风火上攻头面引起的各型皮肤科疾患均可加减运用。
作者简介:
贾利生,男,(1970.2-),汉族,大学,主治医师,山西省大同煤矿集团第二医院中医科
普济消毒饮原方出自金·《东垣试效方》,距今已七百多年。原方由黄芩、黄连、牛蒡子、连翘、板蓝根、马勃、元参、桔梗、白僵蚕、橙皮、薄荷、天麻、柴胡、生甘草共14味药物组成,专为大头瘟而设,功可清热解毒,疏风散邪。因其对大头瘟有卓效而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本人近年来运用此方加减治疗多种皮肤病而获良效,兹介绍如下。
1 带状疱疹 病例
王某某 女性 54岁 门诊病例。2009年5月27日初诊。主诉:左侧头面部疼痛起疱两天。现病史:患者于两天前开始自觉左侧额头及耳后有轻微针刺样痛感,并逐渐加重,于今早起发现痛处出现水疱,遂来就诊。检查:患者左侧额头、鬓角可见集簇性水疱,米粒至绿豆大小,疱壁紧张,基底部皮肤潮红。耳后及颌下可触及两枚肿大的淋巴结,伴口干微苦, 溲赤,余(-)。舌红苔薄黄,脉弦浮。中医诊断:蛇丹。西医诊断:带状疱疹。辩证:热毒外感,壅滞经络。治疗:清热解毒,祛风通络。处方:普济消毒饮加银花20g,五剂水煎服。2009年6月2日复诊,自诉疼痛明显减轻,疱疹萎缩干瘪,仍口干,但已不苦。处方:前方去牛蒡子,加麦冬15g,五剂水煎服。药后患者疼痛消失,疱疹结痂,部分已脱落,嘱其继服上方三剂,以滋巩固。
讨论:头面部带状疱疹,中医称之为“蛇丹”、“蛇缠疮”、“丹火”。早在隋代《诸病源侯论?丹火论》中记载:“丹火之状,发赤如火之烧,须臾熛浆起疱是也。”本病好发于春秋季节,多发于老年人,头面部疱疹严重者可波及角膜形成疤痕而失明,甚者危及生命。本例病人系由外感风火热毒,壅滞上焦经络而成,故选用普济消毒饮以清热解毒,祛风通络,俟风火热毒一去,疱疹自消。
2 银屑病
病例:吴某,男性,47岁,门诊病例。2008年1月26日初诊。主诉:银屑病史两年,加重三个月。现病史:患者素喜饮酒,贪食肥甘,两年前开始双下肢外侧发现几粒红色小丘疹,渐成红斑,上覆白色磷屑,未予治疗,后逐渐漫及双前臂及左股外侧,数目不多。三月前因感冒后开始全身泛发红色皮疹并逐渐扩大。检查:全身泛发红色斑丘疹,小则蚕豆,大则核桃,部分已融合成片,瘙后起屑,屑起可见点状出血,伴口干,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象弦数。中医诊断:白疕。西医诊断:银屑病。辩证:血热风燥,肌肤失养。治法:清热解毒,凉血祛风。处方:普济消毒饮加减。药用:黄芩12g、黄连6g、牛蒡子9g、板蓝根12g、元参12g、陈皮9g、银花15g、连翘15g、薄荷6g、白僵蚕9g、生甘草9g、土茯苓30g、白鲜皮20g、丹皮15g、赤芍15g,七剂水煎服。2010年2月3日復诊,药后皮损变薄,白屑减少,但自觉瘙痒加重,斑疹基底颜色变淡,大便通畅,小便微黄,舌脉同前。处方:前方去薄荷,加蝉衣9g,七剂水煎服。2010年2月10日三诊时,患者面部及双上肢皮损已消退过半,余处皮损部分已见中心消退,瘙痒减轻,知药已中的,前方加减共进三十余剂而告痊愈。嘱其忌食辛温发物,戒烟酒,随访两年未见复发。
讨论:本例患者平素恣酒肥甘,故血热内蕴,加之外受风热,内外相引,遍生斑疹,选用普济消毒饮以清热解毒,凉血祛风。去桔梗、升麻、柴胡、马勃、加银花、土茯苓、白鲜皮、丹皮、赤芍意在减疏风散邪之功,而加重清热解毒,凉血退疹之力。二诊时因其瘙痒加重,故加蝉衣,不仅散风清热,更更可退疹止痒。
3 湿疹合并感染
病例:陈某,男性,21岁 门诊病例。2011年2月28日初诊。主诉:右耳肿痛两天伴发热一天。现病史;患者右耳湿疹史半年,反复发作,时轻时重,近日因痒甚经常瘙抓,三天前曾无意抓破皮损,第二天晨起自觉右耳肿胀疼痛,未予治疗,于今晨起自觉症状加重并伴发热。检查:右耳廓下缘及耳垂前后皮肤湿粘,状若松脂,间有抓痕,血痂,右耳门及耳垂周围皮肤肿胀,绕以红晕,色如丹赤,边界清楚,压之色退,离手复原,触之疼痛。体温38.8℃,余(-)。舌红苔黄腻,脉象滑数。中医诊断:抱头火丹。西医诊断:湿疹合并感染。 辩证:湿热壅滞,外感毒邪。治法:清热除湿,解毒消肿。处方:普济消毒饮加减。药用:黄芩12g 、黄连6g 、银花15g 、连翘15 g、元参9 g、板蓝根9 g、滑石15g 、生甘草6g 、升麻6g 、柴胡9g 、车前子15g 、丹皮12g 、赤芍15g 、地丁30g ,五剂水煎服。外用如意金黄散香油调涂,每日三到四次。口服头孢克肟胶囊,每次0.5g ,每日两次。2011年3月5日复诊,患者体温于第三日已恢复正常,患处皮肤干燥结痂,疼痛消失,肿胀明显消退,瘙痒减轻,红晕范围缩小,颜色变淡,舌红苔黄,脉滑略数。知方药对症,处方:前方去元参,五剂水煎服,外用药同前,继服头孢克肟三天。2011年3月10日三诊:皮损处部分痂皮已脱落。处方:前方去板蓝根,加蝉衣9、白僵蚕6、五剂水煎服,停用外用药及头孢克肟。2011年3月15日四诊时患处痂皮脱落干净,周围皮损略显粗糙,嘱其继服前方七剂而至痊愈。
讨论:此例病人素有湿疹,因其不慎抓破,而外染毒邪,发为抱头火丹。抱头火丹多由体肤破损,毒邪入里致病,一经发作多有壮热恶寒,患处红肿疼痛,迅速蔓延扩大之特点,故治疗应投以大剂解毒清热之品,稍之迟疑,热毒内陷,将上扰神明,危及生命。而此例病人素有湿疹,而皮损表现及舌脉亦现湿热之象,故辅以燥湿﹑利尿之品,如黄芩、黄连、滑石、车前子等。而治疗也应彻底,否则遗留余邪,易反复发作。
4 染发皮炎
病例:吴某 女性 42岁,门诊病例。2011年10月15日初诊。主诉:染发后头面部红,肿、痒、痛三天。现病史:患者四天前染发,第二天晨起即觉头面,耳后红肿、发痒,自行口服扑尔敏、V-C两天未见好转,且自觉症状加重,并出现疼痛。检查:头皮、前额、耳前后皮肤红肿连及成片,边界明显,触之灼热,耳廓及额部可见集簇性水疱,个别疱壁已破,流津黄粘,上眼睑肿胀,双目开合受限,伴畏寒,溲赤。舌红苔黄,脉洪大而数。中医诊断:风毒肿。西医诊断:染发皮炎。辩证:血热内壅,外染毒邪。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处方:普济消毒饮加减。药用:黄芩12g、黄连6g、银花15g、连翘15g、大青叶15g、生地24g、丹皮12g、赤芍15g、元参9g、升麻6g、柴胡6g、薄荷6g、苦参6g、白茅根30g、生甘草9g,五剂水煎服。外用:黄芩30g、黄柏30g、马齿苋40g、生地榆20g,五剂水煎冷敷,每日两次,每次15分钟。2010年10月20日复诊,患者双眼睑肿胀已消,余处皮损微红,肿消过半,水疱干涸,自觉痒轻痛止,舌脉同前,守前方再进五剂而愈。
讨论:此例病人因秉性不耐,血热内壅,外染毒邪,发与体肤,故而红肿起疱,痛痒皆盛。选普济消毒饮去牛蒡子、白僵蚕、桔梗、马勃、陈皮、板蓝根,而加银花、大青叶、生地、丹皮、赤芍、白茅根、元参,意在加重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并配合外用药以清热燥湿,解毒消肿,内外夹击,使热毒速清,故红肿痒痛告愈。
结语:普济消毒饮,功擅清热解毒,疏风散邪,其中黄芩、黄连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牛蒡子、薄荷、连翘、白僵蚕辛凉宣泄,疏散上焦头面之风热;玄参、马勃、板蓝根、桔梗可清利咽喉,又能加强清热解毒之力;陈皮理气,疏散壅滞;甘草调和诸药;而方中升麻、柴胡可引药上行,故对头面部的病症更为适用。以上所列四种疾病,病虽不同,然证相差无几,在中医辨证论治、异病同治的原则指导下,不同的疾病出现相同的病机时,可采用相同的治法,虽然用药略有差异,但都可用普济消毒饮加减化裁,只在临证时灵活变通,便可收探囊取物之效。总之凡辩证为热毒壅盛,风火上攻头面引起的各型皮肤科疾患均可加减运用。
作者简介:
贾利生,男,(1970.2-),汉族,大学,主治医师,山西省大同煤矿集团第二医院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