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以及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繁荣,超高层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加,超高层建筑空凋设计作为超高层建筑设计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对于超高层建筑的供热、制冷、室内环境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节能技术的发展,节能技术也在超高层建筑空调设计中得到运用,大大提升了空调设计的合理性,减少了能源的浪费,促进了空调设计效益的提升。本文结合,超高层建筑空调设计实际,对于其节能技术以及超高层建筑空调设计节能措施使用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空调设计;节能技术
0.引言
超高层建筑空调设计既要注意对于建筑环境的把握,同时也要考虑到节能减排这一方面,优化空调设计流程和作业流程,促进节能技术的使用。同时,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空调设计也逐渐朝着智能化以及数字化方向发展。智能化以及数字化的发展不仅提升了空调工作的效率,也使得废弃物的排放量大大减少,有利于保护环境。
1.超高层建筑空调设计及节能技术应用
1.1变风量系统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对于超高层建筑而言,冷水出水温度以及热水出水温度是不易相互调节的,因此,系统水流量不变的状况下,水泵功耗对于超高层建筑的用电负荷将会大大加强,因此,要想优化空调设计,必须要对变风量系统进行改进。首先,采用风路系统对于冷热水的出水量进行自动化调节,这样既可以节省电力消耗,也能控制出水量,从而减轻对于超高层建筑的能耗。此外,变风量系统进行室内工作时,将会更加节能,其末端分支可以进行风量调节,以此解决过渡季节温差的变化,同时可以使得人体感受更加舒适的温度和风量。风量的调节同时也就是温度和湿度的调节。最后,变风量系统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减轻了人手工操作,大大提升了空调运行效率。
1.2大温差比例控制阀的应用
大温差比例控制阀的应用主要适用于温度变化幅度比较大的情况,一方面,大温差比例控制阀的应用可以减少因温度大幅度变化所造成的能源消耗量过多,另一方面,大温差比例控制阀的应用也使得空调在运行过程中能够保持一个恒定的控制温度,当温度出现大幅度变化时,该控制阀将会产生最小流量,以此节约能源。
1.3热、电、冷三联供方式的应用
热、电、冷三联供方式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实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目的,主要采取能源互补的方式,空调设计的过程也将各个类型的能源相互融合,以此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热、电、冷三联供方式的应用也有利于优化空调能源使用结构,减轻了对于电力能源的单一性依赖,加强了热力以及其他能源的使用。同时,热、电、冷三联供方式的应用也能对空调运行过程中散发的热力资源进行回收再利用,一方面减轻了对于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能源资源的节约,是目前超高层建筑空调设计中常用的一个技术。
1.4直接数字控制系统的应用
开发数字控制技术是推动空调设计在超高层建筑中运用与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绿色建筑获得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直接数字控制系统主要是指将热交换器的特性与智能控制技术相结合,通过将高区空调自控制系统数字化和智能化,减少人为操纵和控制,实现传感控制和调节的高科技技术。开发空调设计智能控制技术的重点在于改革传统的模式,优化现有的空调设计结构,使得空调设计的发展实现智能化、信息化和数字化[1]。同时,数字化控制系统的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空调的使用寿命,衍生了空调一系列附加功能,使得空调的性能更加优良。
2.超高层建筑空调设计节能措施使用的注意事项
节能技术是当今建筑新技术领域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节能技术的研发愈加受到建筑行业的重视。目前,节能技术在空调设计中的应用应该注意以下方面[2]:第一,门窗节能。门窗节能指的是使用新材料提高门窗的封闭性,减少房屋内热量的损失,避免外界污染气体的进入,因此,空调制作的材料也使用无污染材料,减少材料本身对房屋建筑环境的不良影响。第二,外墙节能。传统空调设计通常以墙体厚度作为衡量空调保温性能高低的主要标准,此种标准增加了混凝土、水泥等建筑材料的消耗,同时也不利于建筑的美观。对超高层空调设计技术的研发要从空调设计机构本身出发,提高空调的性能和相关指标,突破目前空调设计本身的局限性和不当之处。首先,要改进空调设计封装技术,建立科学、合理的封装程序,加强封装工作人员操作的规范性和责任意识,减少封装不合格产品的数量,降低空调生产成本。其次,加大对空调散热技术和配管技术的研发和改进。散热技术的落后已成为制约超高层建筑空调设计发展的关键性难题,因此要使用导热性能较强的材料,优化超高层建筑设计中空调的散热结构和散热系统;配管技术的研发需要从提高散热以及制冷均匀度出发,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取暖以及制冷结构和光学结构。
3.结语
综上所述,超高层建筑空调设计以及节能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变风量系统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大温差比例控制阀的应用、热、电、冷三联供方式的应用、直接数字控制系统的应用等方面,因此,超高层建筑空调设计人员要积极改进设计工艺,促进节能技术的应用,以此提升空调运行效率,同时减轻对于环境的不利影响,促进我国空调设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威.实用节能技术在大空间空调建筑中的应用研究[D].广州大学,2012.
[2] 潘智伟.南方地区超高层综合体型体与节能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空调设计;节能技术
0.引言
超高层建筑空调设计既要注意对于建筑环境的把握,同时也要考虑到节能减排这一方面,优化空调设计流程和作业流程,促进节能技术的使用。同时,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空调设计也逐渐朝着智能化以及数字化方向发展。智能化以及数字化的发展不仅提升了空调工作的效率,也使得废弃物的排放量大大减少,有利于保护环境。
1.超高层建筑空调设计及节能技术应用
1.1变风量系统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对于超高层建筑而言,冷水出水温度以及热水出水温度是不易相互调节的,因此,系统水流量不变的状况下,水泵功耗对于超高层建筑的用电负荷将会大大加强,因此,要想优化空调设计,必须要对变风量系统进行改进。首先,采用风路系统对于冷热水的出水量进行自动化调节,这样既可以节省电力消耗,也能控制出水量,从而减轻对于超高层建筑的能耗。此外,变风量系统进行室内工作时,将会更加节能,其末端分支可以进行风量调节,以此解决过渡季节温差的变化,同时可以使得人体感受更加舒适的温度和风量。风量的调节同时也就是温度和湿度的调节。最后,变风量系统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减轻了人手工操作,大大提升了空调运行效率。
1.2大温差比例控制阀的应用
大温差比例控制阀的应用主要适用于温度变化幅度比较大的情况,一方面,大温差比例控制阀的应用可以减少因温度大幅度变化所造成的能源消耗量过多,另一方面,大温差比例控制阀的应用也使得空调在运行过程中能够保持一个恒定的控制温度,当温度出现大幅度变化时,该控制阀将会产生最小流量,以此节约能源。
1.3热、电、冷三联供方式的应用
热、电、冷三联供方式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实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目的,主要采取能源互补的方式,空调设计的过程也将各个类型的能源相互融合,以此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热、电、冷三联供方式的应用也有利于优化空调能源使用结构,减轻了对于电力能源的单一性依赖,加强了热力以及其他能源的使用。同时,热、电、冷三联供方式的应用也能对空调运行过程中散发的热力资源进行回收再利用,一方面减轻了对于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能源资源的节约,是目前超高层建筑空调设计中常用的一个技术。
1.4直接数字控制系统的应用
开发数字控制技术是推动空调设计在超高层建筑中运用与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绿色建筑获得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直接数字控制系统主要是指将热交换器的特性与智能控制技术相结合,通过将高区空调自控制系统数字化和智能化,减少人为操纵和控制,实现传感控制和调节的高科技技术。开发空调设计智能控制技术的重点在于改革传统的模式,优化现有的空调设计结构,使得空调设计的发展实现智能化、信息化和数字化[1]。同时,数字化控制系统的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空调的使用寿命,衍生了空调一系列附加功能,使得空调的性能更加优良。
2.超高层建筑空调设计节能措施使用的注意事项
节能技术是当今建筑新技术领域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节能技术的研发愈加受到建筑行业的重视。目前,节能技术在空调设计中的应用应该注意以下方面[2]:第一,门窗节能。门窗节能指的是使用新材料提高门窗的封闭性,减少房屋内热量的损失,避免外界污染气体的进入,因此,空调制作的材料也使用无污染材料,减少材料本身对房屋建筑环境的不良影响。第二,外墙节能。传统空调设计通常以墙体厚度作为衡量空调保温性能高低的主要标准,此种标准增加了混凝土、水泥等建筑材料的消耗,同时也不利于建筑的美观。对超高层空调设计技术的研发要从空调设计机构本身出发,提高空调的性能和相关指标,突破目前空调设计本身的局限性和不当之处。首先,要改进空调设计封装技术,建立科学、合理的封装程序,加强封装工作人员操作的规范性和责任意识,减少封装不合格产品的数量,降低空调生产成本。其次,加大对空调散热技术和配管技术的研发和改进。散热技术的落后已成为制约超高层建筑空调设计发展的关键性难题,因此要使用导热性能较强的材料,优化超高层建筑设计中空调的散热结构和散热系统;配管技术的研发需要从提高散热以及制冷均匀度出发,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取暖以及制冷结构和光学结构。
3.结语
综上所述,超高层建筑空调设计以及节能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变风量系统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大温差比例控制阀的应用、热、电、冷三联供方式的应用、直接数字控制系统的应用等方面,因此,超高层建筑空调设计人员要积极改进设计工艺,促进节能技术的应用,以此提升空调运行效率,同时减轻对于环境的不利影响,促进我国空调设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威.实用节能技术在大空间空调建筑中的应用研究[D].广州大学,2012.
[2] 潘智伟.南方地区超高层综合体型体与节能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