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潜意识理论是精神分析学的基础。潜意识是指占据我们内心大部分的心理活动而无法被意识所察觉的心理活动。弗洛伊德提出心理地形学的理论,将人的心理分成两或三部分。弗洛伊德试图证实潜意识的存在并且一直对理论进行修改。虽然潜意识理论还有一些疑点,但是此理论和精神分析法已经被应用于癔症的治疗中,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关键词: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心理地形学
十九世纪末,《歇斯底里研究》一书的出版开创了一个精神分析的时代。他的学说一问世就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一个世纪过去了,争论还在继续。
一、弗洛伊德和他的时代
弗洛伊德于1885年被任命为维也纳大学医学院神经病理学讲师。结婚后,来到巴黎跟随沙可学习催眠。第一部个人著作《梦的解析》出版于1900年。1902年,一小批他的追随者于每周三晚上聚会,一起讨论他的理论。这就是1910年成立的国际精神分析协会的前身。
弗洛伊德学说的诞生与他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十九世纪的三大发现(进化论、能量守恒定律、细胞学说)、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论、伯格森的生命哲学对弗洛伊德有一定的影响。弗洛伊德先后在维也纳、巴黎学习过催眠术,师从约瑟夫·布吕伊尔、本汉斯等人,在学习和临床实践的过程中,他对催眠术从认可到质疑,开始思考人的精神、思维的本质问题,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
二、弗洛伊德学说
(一)主要内容
弗洛伊德学说内容庞杂,主要分五个部分:人格学说、本能学说、性欲学说、释梦学说、社会文化学说。其中,以潜意识为基础的人格学说是弗洛伊德学说的核心。它涵盖了弗洛伊德的整个思想内容,反映了弗洛伊德思想的主旨——潜意识和性欲的发展,表现了弗洛伊德思想的基点——本能与社会的动态关系。人格学说包括两部分——精神层次理论和人格结构理论。精神层次理论,也就是潜意识理论,是精神分析的理论基石,而人格的三部结构学说则是弗洛伊德晚期最重要的理论。其中潜意识理论主要阐述了“意识”、“潜意识”、“前意识”三者定义内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尤以“存在潜意识”的观点最为重要,是弗洛伊德学说的核心。
(二)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分为三个部分,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一切人们当下可以感知的心理活動都是意识,一些例如早先的记忆这种目前不能想起但是可以轻易地提取成为意识的心理活动称为前意识。而占据我们内心更大部分的心理活动而无法被意识所察觉,这就是潜意识。弗洛伊德在《自传》中说:“后来我又试图创立一种‘心理玄学’。我想借此提出一种研究方法,每一心理过程都可以被认为同三个并列因素有关,我把这三个因素分别描述为动力的、经济的和图式的。在我看来,这代表了心理学所能够达到的最后目标。”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正如他自己所说,是“动力的、经济的、图式的”。弗洛伊德提出,人类的心理存在并不被自身所认知的区域,这就是潜意识。潜意识的内容是潜伏的,但是仍然有可能对人的生活产生影响。人类心理的另外两个区域是前意识和意识。其中,潜意识和意识中间存在“检验”的步骤,潜意识里的内容由于“压抑”的作用会长久地留在那里,因此是清晰地分开的;前意识与意识有没有清晰划分尚不明确。
(三)心理地形学的观点
弗洛伊德由此三个基本概念提出心理地形学理论,将心理活动划分为三个(或两个)系统。并探讨了两种可能性:1.某观念从潜意识变成意识本身状态不变只是位置移动了;2.某观念从潜意识到意识位置不变,自身状态变了。对于这两种可能性,弗洛伊德认为均有利弊,并没有做出抉择。弗洛伊德对于潜意识的提出源于治疗癔症的临床实践,但是他的论证过程多半是推理,解剖学和生物学上的研究并不能为潜意识理论提出任何佐证。潜意识的存在最有力的证明之一是催眠后暗示实验,然而这个实验具有局限性。弗洛伊德的推理虽然有很多疑点,但是大体上是合乎逻辑的。
三、对精神分析学的质疑与辩解
一个世纪以来,人们对精神分析学提出诸多批评,有些人甚至对弗洛伊德的理论全盘否定。弗洛伊德曾说:“在精神分析中,我们除断言心理活动本身是潜意识的之外,别无选择。”这就把潜意识理论变成了一个令人担忧的抽象的推论,甚至有诡辩之嫌。弗洛伊德的整个精神分析体系,都是以潜意识的存在为理论基石的,而潜意识还并不能有更加确凿的证据予以证明,这确实是弗洛伊德学说的硬伤。与现代心理学相比弗洛伊德的学说确实有些落后,但是它仍然不应该被忽视。人们无法证明潜意识存在,但是也无法证明其不存在。若抛开潜意识是否存在的讨论,仅将其作为前提来接受,很多问题确实得到了很好的解答,这也是长久以来精神分析主义得到众多人支持的原因之一。事实上,人们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潜意识”、“力比多”、“自我、本我、超我”等概念,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的对话和对事物的分析上。精神分析学不仅影响了心理治疗实践,并且其中某些观点还掀起了其他领域,如文学、语言学的研究热潮。因此,即使弗洛伊德的学说饱受争议,它仍然不失其魅力。无论是弗洛伊德本人的理论,还是整个精神分析体系,都值得人们细细品味。
参考文献:
[1]车文博.弗洛伊德文集——癔症研究[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4:5.
[2]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轮[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2:41.
[3]郭本禹.潜意识的意义[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38,13.
[4]苏隆.弗洛伊德十讲[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193.
[5]露·安德烈亚·莎乐美.师从弗洛伊德——我的私人笔记[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0.
关键词: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心理地形学
十九世纪末,《歇斯底里研究》一书的出版开创了一个精神分析的时代。他的学说一问世就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一个世纪过去了,争论还在继续。
一、弗洛伊德和他的时代
弗洛伊德于1885年被任命为维也纳大学医学院神经病理学讲师。结婚后,来到巴黎跟随沙可学习催眠。第一部个人著作《梦的解析》出版于1900年。1902年,一小批他的追随者于每周三晚上聚会,一起讨论他的理论。这就是1910年成立的国际精神分析协会的前身。
弗洛伊德学说的诞生与他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十九世纪的三大发现(进化论、能量守恒定律、细胞学说)、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论、伯格森的生命哲学对弗洛伊德有一定的影响。弗洛伊德先后在维也纳、巴黎学习过催眠术,师从约瑟夫·布吕伊尔、本汉斯等人,在学习和临床实践的过程中,他对催眠术从认可到质疑,开始思考人的精神、思维的本质问题,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
二、弗洛伊德学说
(一)主要内容
弗洛伊德学说内容庞杂,主要分五个部分:人格学说、本能学说、性欲学说、释梦学说、社会文化学说。其中,以潜意识为基础的人格学说是弗洛伊德学说的核心。它涵盖了弗洛伊德的整个思想内容,反映了弗洛伊德思想的主旨——潜意识和性欲的发展,表现了弗洛伊德思想的基点——本能与社会的动态关系。人格学说包括两部分——精神层次理论和人格结构理论。精神层次理论,也就是潜意识理论,是精神分析的理论基石,而人格的三部结构学说则是弗洛伊德晚期最重要的理论。其中潜意识理论主要阐述了“意识”、“潜意识”、“前意识”三者定义内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尤以“存在潜意识”的观点最为重要,是弗洛伊德学说的核心。
(二)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分为三个部分,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一切人们当下可以感知的心理活動都是意识,一些例如早先的记忆这种目前不能想起但是可以轻易地提取成为意识的心理活动称为前意识。而占据我们内心更大部分的心理活动而无法被意识所察觉,这就是潜意识。弗洛伊德在《自传》中说:“后来我又试图创立一种‘心理玄学’。我想借此提出一种研究方法,每一心理过程都可以被认为同三个并列因素有关,我把这三个因素分别描述为动力的、经济的和图式的。在我看来,这代表了心理学所能够达到的最后目标。”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正如他自己所说,是“动力的、经济的、图式的”。弗洛伊德提出,人类的心理存在并不被自身所认知的区域,这就是潜意识。潜意识的内容是潜伏的,但是仍然有可能对人的生活产生影响。人类心理的另外两个区域是前意识和意识。其中,潜意识和意识中间存在“检验”的步骤,潜意识里的内容由于“压抑”的作用会长久地留在那里,因此是清晰地分开的;前意识与意识有没有清晰划分尚不明确。
(三)心理地形学的观点
弗洛伊德由此三个基本概念提出心理地形学理论,将心理活动划分为三个(或两个)系统。并探讨了两种可能性:1.某观念从潜意识变成意识本身状态不变只是位置移动了;2.某观念从潜意识到意识位置不变,自身状态变了。对于这两种可能性,弗洛伊德认为均有利弊,并没有做出抉择。弗洛伊德对于潜意识的提出源于治疗癔症的临床实践,但是他的论证过程多半是推理,解剖学和生物学上的研究并不能为潜意识理论提出任何佐证。潜意识的存在最有力的证明之一是催眠后暗示实验,然而这个实验具有局限性。弗洛伊德的推理虽然有很多疑点,但是大体上是合乎逻辑的。
三、对精神分析学的质疑与辩解
一个世纪以来,人们对精神分析学提出诸多批评,有些人甚至对弗洛伊德的理论全盘否定。弗洛伊德曾说:“在精神分析中,我们除断言心理活动本身是潜意识的之外,别无选择。”这就把潜意识理论变成了一个令人担忧的抽象的推论,甚至有诡辩之嫌。弗洛伊德的整个精神分析体系,都是以潜意识的存在为理论基石的,而潜意识还并不能有更加确凿的证据予以证明,这确实是弗洛伊德学说的硬伤。与现代心理学相比弗洛伊德的学说确实有些落后,但是它仍然不应该被忽视。人们无法证明潜意识存在,但是也无法证明其不存在。若抛开潜意识是否存在的讨论,仅将其作为前提来接受,很多问题确实得到了很好的解答,这也是长久以来精神分析主义得到众多人支持的原因之一。事实上,人们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潜意识”、“力比多”、“自我、本我、超我”等概念,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的对话和对事物的分析上。精神分析学不仅影响了心理治疗实践,并且其中某些观点还掀起了其他领域,如文学、语言学的研究热潮。因此,即使弗洛伊德的学说饱受争议,它仍然不失其魅力。无论是弗洛伊德本人的理论,还是整个精神分析体系,都值得人们细细品味。
参考文献:
[1]车文博.弗洛伊德文集——癔症研究[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4:5.
[2]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轮[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2:41.
[3]郭本禹.潜意识的意义[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38,13.
[4]苏隆.弗洛伊德十讲[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193.
[5]露·安德烈亚·莎乐美.师从弗洛伊德——我的私人笔记[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