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地理国情普查与第三次国土调查(简称:三调),能从不同角度真实展现本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及信息,对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地理国情普查的概述,论述了三调的概念与任务,并分析了国情普查与三调的差异。
关键词:地理国情普查;三调;差异
地理国情的普查与三调,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信息。同时,地理国情普查与三调两项调查工作都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对全面获取和掌握我国地表自然、生态环境及人类活动等基本情况,制定和实施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各种资源配置,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全面掌握国情国力和相关行业开展调查统计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理国情普查概述
地理国情是指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
地理国情普查最主要的目的是打好我国地理国情监测的基础,从空间地理角度详细反映出了我国的自然和人文信息的基本情况,更为我国的地理国情动态监测的统计分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地理国情普查更是我国开展地理监测事业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更好的完成地理国情统计分析,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其中,本底信息调查更是重要的方法,它通过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统一的时间完成规定的信息采集和整理统计工作,更好地实现我国地理国情监测的作用。
二、三调的概念与任务
国土“三调”全称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三调”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国家直接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
“三调”的主要任务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利用遥感、测绘、地理信息、互联网等技术,统筹利用现有资料,以正射影像图为基础,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全面掌握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工矿仓储、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交通运输、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地类分布及利用状况;细化耕地调查,全面掌握耕地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开展低效闲置土地调查,全面摸清城镇及开发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建立互联共享的覆盖国家、省、地、县四级的集影像、地类、范围、面积和权属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完善各级互联共享的网络化管理系统。
三、国情普查与国土调查对比
通过建立地类转换关系与空间叠加分析,耕地、园地、林地、草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在统计数量及空间分布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1、耕地。对国情普查与国土调查耕地按地类定义建立对应关系后,国情普查耕地面积与国土调查耕地面积存在差异。其原因是:①耕地的内涵存在差异,国情普查中未包含田坎地类,而国土调查中田坎作为扣除系数在耕地图斑中进行了扣除;②认定标准的差异,对耕地的认定,国情普查侧重于地类覆盖的现状,而国土调查侧重于耕地的利用方式,包括了临时改变用途耕地、暂时未耕种耕地;③对城镇及村庄内部的耕地,国土调查中进行细化调查,并标注了城镇村属性,而国情普查中进行了单独上图。
2、园地。對国情普查与国土调查园地按地类定义建立对应关系后,国情普查园地面积与国土调查园地面积存在差异。其原因是:对城镇、村庄内部的园地,国情普查进行了单独上图,而第三次国土调查对城镇及村庄内部的园地进行了细化调查,并标注城镇村属性,不够上面积的(400平米)园地被归并到相邻的地类;
3、林地。对国情普查与国土调查林地按照地类定义建立对应关系后,国情普查林地面积与国土调查林地面积存在差异。其原因是:①对灌木林地、其他林地和草地在两种调查方式中难以准确界定,国情普查中倾向于调查为草地,而国土调查中更倾向于调查为灌木林地和其他林地;②对苗圃类,国情普查中调查为园地,而国土调查中如是果树苗圃则调查为园地,如是其他树木苗圃则调查为其他林地;③城镇、村庄内部的林地,国情普查进行了单独上图,而第三次国土调查将城镇及村庄内部的林地进行了细化调查,并标注城镇村属性,不够上面积的(400平米)林地被归并到相邻的地类。
4、草地。对国情普查与国土调查草地按照地类定义建立对应关系后,国情普查草地面积与国土调查未调查草地存在差异。其原因是:①国情普查中,对暂时未利用已长草的耕地、园地等按实地地表覆盖,调查为草地,而国土调查中,一方面从保护耕地的角度出发,历年调查数据中为耕地,现状长草、撂荒的,仍按耕地调查,并标注“未耕种”属性。②对城镇村内部的绿化草地,国情普查中调查为草地,而国土调查中按现状调查为其他草地,如历年调查数据中为耕地,则还需标注“工程恢复”属性。
四、结论
本文对同一区域进行重新采集后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得出国情普查与国土调查在典型地类的数量及分布上都存在差异,主要原因是国情普查与国土调查虽然都是作为我国两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但侧重点各有不同,国情普查侧重于对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进行表达,而国土调查侧重于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及管理属性进行表达,但两者都是从不同方面对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进行了展现。
在调查成果的应用方面,应注重国情普查和国土调查成果的配合使用,如通过叠加分析,能快速得出我国耕地的利用状况(耕种、撂荒等)、农业结构调整情况、建设用地闲置情况等,从而为我国自然资源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和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陈俊勇.关于地理国情普查的思考[J].地理空间信息,2014(02).
[2]曹殿才.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与国土二调数据的对比分析[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5(09).
关键词:地理国情普查;三调;差异
地理国情的普查与三调,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信息。同时,地理国情普查与三调两项调查工作都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对全面获取和掌握我国地表自然、生态环境及人类活动等基本情况,制定和实施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各种资源配置,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全面掌握国情国力和相关行业开展调查统计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理国情普查概述
地理国情是指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
地理国情普查最主要的目的是打好我国地理国情监测的基础,从空间地理角度详细反映出了我国的自然和人文信息的基本情况,更为我国的地理国情动态监测的统计分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地理国情普查更是我国开展地理监测事业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更好的完成地理国情统计分析,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其中,本底信息调查更是重要的方法,它通过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统一的时间完成规定的信息采集和整理统计工作,更好地实现我国地理国情监测的作用。
二、三调的概念与任务
国土“三调”全称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三调”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国家直接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
“三调”的主要任务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利用遥感、测绘、地理信息、互联网等技术,统筹利用现有资料,以正射影像图为基础,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全面掌握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工矿仓储、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交通运输、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地类分布及利用状况;细化耕地调查,全面掌握耕地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开展低效闲置土地调查,全面摸清城镇及开发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建立互联共享的覆盖国家、省、地、县四级的集影像、地类、范围、面积和权属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完善各级互联共享的网络化管理系统。
三、国情普查与国土调查对比
通过建立地类转换关系与空间叠加分析,耕地、园地、林地、草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在统计数量及空间分布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1、耕地。对国情普查与国土调查耕地按地类定义建立对应关系后,国情普查耕地面积与国土调查耕地面积存在差异。其原因是:①耕地的内涵存在差异,国情普查中未包含田坎地类,而国土调查中田坎作为扣除系数在耕地图斑中进行了扣除;②认定标准的差异,对耕地的认定,国情普查侧重于地类覆盖的现状,而国土调查侧重于耕地的利用方式,包括了临时改变用途耕地、暂时未耕种耕地;③对城镇及村庄内部的耕地,国土调查中进行细化调查,并标注了城镇村属性,而国情普查中进行了单独上图。
2、园地。對国情普查与国土调查园地按地类定义建立对应关系后,国情普查园地面积与国土调查园地面积存在差异。其原因是:对城镇、村庄内部的园地,国情普查进行了单独上图,而第三次国土调查对城镇及村庄内部的园地进行了细化调查,并标注城镇村属性,不够上面积的(400平米)园地被归并到相邻的地类;
3、林地。对国情普查与国土调查林地按照地类定义建立对应关系后,国情普查林地面积与国土调查林地面积存在差异。其原因是:①对灌木林地、其他林地和草地在两种调查方式中难以准确界定,国情普查中倾向于调查为草地,而国土调查中更倾向于调查为灌木林地和其他林地;②对苗圃类,国情普查中调查为园地,而国土调查中如是果树苗圃则调查为园地,如是其他树木苗圃则调查为其他林地;③城镇、村庄内部的林地,国情普查进行了单独上图,而第三次国土调查将城镇及村庄内部的林地进行了细化调查,并标注城镇村属性,不够上面积的(400平米)林地被归并到相邻的地类。
4、草地。对国情普查与国土调查草地按照地类定义建立对应关系后,国情普查草地面积与国土调查未调查草地存在差异。其原因是:①国情普查中,对暂时未利用已长草的耕地、园地等按实地地表覆盖,调查为草地,而国土调查中,一方面从保护耕地的角度出发,历年调查数据中为耕地,现状长草、撂荒的,仍按耕地调查,并标注“未耕种”属性。②对城镇村内部的绿化草地,国情普查中调查为草地,而国土调查中按现状调查为其他草地,如历年调查数据中为耕地,则还需标注“工程恢复”属性。
四、结论
本文对同一区域进行重新采集后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得出国情普查与国土调查在典型地类的数量及分布上都存在差异,主要原因是国情普查与国土调查虽然都是作为我国两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但侧重点各有不同,国情普查侧重于对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进行表达,而国土调查侧重于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及管理属性进行表达,但两者都是从不同方面对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进行了展现。
在调查成果的应用方面,应注重国情普查和国土调查成果的配合使用,如通过叠加分析,能快速得出我国耕地的利用状况(耕种、撂荒等)、农业结构调整情况、建设用地闲置情况等,从而为我国自然资源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和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陈俊勇.关于地理国情普查的思考[J].地理空间信息,2014(02).
[2]曹殿才.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与国土二调数据的对比分析[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