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课作为一门综合科课程,笔者认为这门课程既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要让学生在音乐中得以放松,缓解上主科时的压力。所以本人注重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美得音乐中开拓视野,使他的思想感情慢慢地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音乐;课堂;情景;兴趣
音乐课是小学课程中一门必修课程。小学安排音乐课已经有了近百年的历史了。学校教育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音乐教育就是美育的重要部分,是学校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培养学生音乐素质的关键首先就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不断在演变中完善,要求音乐教师不仅仅只是教会学生唱歌,还要培养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在让学生受到音乐熏陶的同时,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艺术涵养,并在音乐教育中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音乐课作为一门综合科课程,我认为这门课程既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要让学生在音乐中得以放松,缓解上主科时的压力。所以我注重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美得音乐中开拓视野,使他的思想感情慢慢地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作起:
1. 创设良好和谐的学习情境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乐于在游戏活动中学习知识,我们不难发现在活动中学习到的经验比老师一板一眼传授的知识更有利于孩子的吸收。而传统教育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采取一种划一的方式 ,即班级集体教学为主要形式,甚至是唯一的形式,这种形式虽然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对普及音乐教育起着很大的作用。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决定开始进行尝试,改一改过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改变这一现象,首先要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心情愉悦的进入音乐课堂。为了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个性,音乐教室不需要太多的桌子,只需要提供足够的凳子,甚至有的时候可以席地而坐,或者以小组为单位围成一个圈子。合理的利用多媒体也是创设情境的一个好方法,当教师出示生动的多媒体画面把学生带到音乐的情境中。学生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音乐的起伏都能影响着学生的情绪。他们就会感到自己就是歌曲中的主人公,孩子就会情不自禁的产生喜爱音乐的兴趣和参加音乐活动的愿望。学生才能真正的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2.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觉得上好一节音乐课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地学习氛围和音乐环境,让学生置身于音乐的美中,教学生演唱中外著名儿童歌曲、聆听世界名曲。教学内容不仅要完整,环环相扣,还要生动活泼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一步步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爱上音乐,喜欢上音乐课,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情。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评价,让学生有成就感,从而使得他们在课堂上更加放松、投入。这样师生互动,积极配合起来每节课都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3. 提高乐理教学实效性 乐理教学其实是小学音乐教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基本内容,它也是丰富学生的音乐内涵,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方面。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一些音乐知识太过抽象,不易理解,因此教师应该用灵活的语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一些抽象的知识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例如教二分音乐、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等,可以让学生来分辨声音的长短,用一些生活中常常能够听到的声音来举例,比如:火车声、汽笛声、骑车喇叭声,还有学生所喜欢的动物的叫声,小猫、小狗声。让学生得到直观的感性的认识,然后再让学生自己体会,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听到的节奏模仿出来,从而完成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的过渡。学习歌曲,让学生掌握节奏最好的方式就是朗读歌词,按节拍的规律朗读。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多增加些乐理知识,但也不能死板的教授乐理知识,同样要把乐理知识渗透在游戏中教。
新课标不仅提出了识谱教学的必要性,还提出了识谱教学要教出新意,要让学生对识谱教学感兴趣。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一到唱谱,学习热情就马上下降,针对学生识谱困难,我找到了解决的方法,让学生在模仿中进行识谱教学,先学歌曲,再进行识谱。让学生通过听老师范唱和录音带演唱,把所学的歌听熟,并能整首跟唱后,再让学生试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熟悉之后再来学习曲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的音高,既为学生学习歌谱建立了自信心,又保持了学唱歌曲的积极性。
4. 提高歌唱教学实效性 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因此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模仿能力采取听唱、模唱教学法,引导学生把歌儿唱的动听。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单单要求学生把歌学会,或者背唱歌曲,还要求学生把握歌曲的艺术形象,能够理解歌曲的内容、情感和风格,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唱歌姿势和习惯,进行歌唱技能的基本训练,提高歌唱的表现力。如何让学生唱的动听,要让学生从听歌曲中体会速度和音量的变化,感受歌曲中对音色的要求,演出时注意节奏的正确、连音与断音、旋律的起伏等等演唱的基本要求,教师再加以引导,进行有感情有方法地演唱。在低年级学生中,主要让学生对老师的演唱进行模仿,在高年级学生中,要促使他们自主参与和探索,发挥歌唱艺术的感染力,获取美的声音、美的歌唱。养成正确的发音方法,不需要在课上作枯燥乏味的发声训练,可以在学生唱歌前,先按歌曲节奏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歌词。这样既可以有效地进行咬字吐字练习,又可以让学生在投入歌曲的同时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避免学生唱歌时咬字、吐字不清楚,字音走样的毛病。在教学工作中,我发现运用竞赛的形式,能提高歌曲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掌握歌曲。在课堂上我组织了各种形式的音乐竞赛活动,这些竞赛活动有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男女之间和小组之间等等,比赛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独唱、对唱、齐唱,也可以表演唱,或者让学生自编自创,编词比赛。一段时间后,学生从不敢唱到勇于唱,在比赛中获得成功和自信,也增加了对歌唱的兴趣。
5. 提高音乐教师专业素质 除以上几点之外,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还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俗话说:教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在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素质教育首先对教师的素质提出高标准和严格要求,音乐教师的素质的高低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音乐老师,我要不断的学习音乐知识,不断充实自己,认真钻研大纲,认真备课,不能把音乐课当成唱歌课,仅仅教会学生唱几首歌,还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乐理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全方位的音乐能力。
音乐教材的内容包括了唱歌、欣赏、实践与创造,但一首歌曲还与文学、历史、地理等等学科相关,教师在设计教学教法时,既要在面向全体同学,又要因材施教,充分激发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发挥出学生的音乐才能,让学生爱上音乐课,成为学习活动真正的主体,从“被动角色”转为“主动角色”,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轻松愉快的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有效率的完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音乐;课堂;情景;兴趣
音乐课是小学课程中一门必修课程。小学安排音乐课已经有了近百年的历史了。学校教育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音乐教育就是美育的重要部分,是学校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培养学生音乐素质的关键首先就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不断在演变中完善,要求音乐教师不仅仅只是教会学生唱歌,还要培养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在让学生受到音乐熏陶的同时,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艺术涵养,并在音乐教育中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音乐课作为一门综合科课程,我认为这门课程既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要让学生在音乐中得以放松,缓解上主科时的压力。所以我注重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美得音乐中开拓视野,使他的思想感情慢慢地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作起:
1. 创设良好和谐的学习情境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乐于在游戏活动中学习知识,我们不难发现在活动中学习到的经验比老师一板一眼传授的知识更有利于孩子的吸收。而传统教育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采取一种划一的方式 ,即班级集体教学为主要形式,甚至是唯一的形式,这种形式虽然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对普及音乐教育起着很大的作用。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决定开始进行尝试,改一改过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改变这一现象,首先要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心情愉悦的进入音乐课堂。为了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个性,音乐教室不需要太多的桌子,只需要提供足够的凳子,甚至有的时候可以席地而坐,或者以小组为单位围成一个圈子。合理的利用多媒体也是创设情境的一个好方法,当教师出示生动的多媒体画面把学生带到音乐的情境中。学生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音乐的起伏都能影响着学生的情绪。他们就会感到自己就是歌曲中的主人公,孩子就会情不自禁的产生喜爱音乐的兴趣和参加音乐活动的愿望。学生才能真正的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2.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觉得上好一节音乐课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地学习氛围和音乐环境,让学生置身于音乐的美中,教学生演唱中外著名儿童歌曲、聆听世界名曲。教学内容不仅要完整,环环相扣,还要生动活泼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一步步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爱上音乐,喜欢上音乐课,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情。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评价,让学生有成就感,从而使得他们在课堂上更加放松、投入。这样师生互动,积极配合起来每节课都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3. 提高乐理教学实效性 乐理教学其实是小学音乐教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基本内容,它也是丰富学生的音乐内涵,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方面。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一些音乐知识太过抽象,不易理解,因此教师应该用灵活的语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一些抽象的知识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例如教二分音乐、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等,可以让学生来分辨声音的长短,用一些生活中常常能够听到的声音来举例,比如:火车声、汽笛声、骑车喇叭声,还有学生所喜欢的动物的叫声,小猫、小狗声。让学生得到直观的感性的认识,然后再让学生自己体会,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听到的节奏模仿出来,从而完成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的过渡。学习歌曲,让学生掌握节奏最好的方式就是朗读歌词,按节拍的规律朗读。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多增加些乐理知识,但也不能死板的教授乐理知识,同样要把乐理知识渗透在游戏中教。
新课标不仅提出了识谱教学的必要性,还提出了识谱教学要教出新意,要让学生对识谱教学感兴趣。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一到唱谱,学习热情就马上下降,针对学生识谱困难,我找到了解决的方法,让学生在模仿中进行识谱教学,先学歌曲,再进行识谱。让学生通过听老师范唱和录音带演唱,把所学的歌听熟,并能整首跟唱后,再让学生试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熟悉之后再来学习曲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的音高,既为学生学习歌谱建立了自信心,又保持了学唱歌曲的积极性。
4. 提高歌唱教学实效性 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因此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模仿能力采取听唱、模唱教学法,引导学生把歌儿唱的动听。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单单要求学生把歌学会,或者背唱歌曲,还要求学生把握歌曲的艺术形象,能够理解歌曲的内容、情感和风格,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唱歌姿势和习惯,进行歌唱技能的基本训练,提高歌唱的表现力。如何让学生唱的动听,要让学生从听歌曲中体会速度和音量的变化,感受歌曲中对音色的要求,演出时注意节奏的正确、连音与断音、旋律的起伏等等演唱的基本要求,教师再加以引导,进行有感情有方法地演唱。在低年级学生中,主要让学生对老师的演唱进行模仿,在高年级学生中,要促使他们自主参与和探索,发挥歌唱艺术的感染力,获取美的声音、美的歌唱。养成正确的发音方法,不需要在课上作枯燥乏味的发声训练,可以在学生唱歌前,先按歌曲节奏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歌词。这样既可以有效地进行咬字吐字练习,又可以让学生在投入歌曲的同时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避免学生唱歌时咬字、吐字不清楚,字音走样的毛病。在教学工作中,我发现运用竞赛的形式,能提高歌曲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掌握歌曲。在课堂上我组织了各种形式的音乐竞赛活动,这些竞赛活动有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男女之间和小组之间等等,比赛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独唱、对唱、齐唱,也可以表演唱,或者让学生自编自创,编词比赛。一段时间后,学生从不敢唱到勇于唱,在比赛中获得成功和自信,也增加了对歌唱的兴趣。
5. 提高音乐教师专业素质 除以上几点之外,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还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俗话说:教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在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素质教育首先对教师的素质提出高标准和严格要求,音乐教师的素质的高低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音乐老师,我要不断的学习音乐知识,不断充实自己,认真钻研大纲,认真备课,不能把音乐课当成唱歌课,仅仅教会学生唱几首歌,还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乐理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全方位的音乐能力。
音乐教材的内容包括了唱歌、欣赏、实践与创造,但一首歌曲还与文学、历史、地理等等学科相关,教师在设计教学教法时,既要在面向全体同学,又要因材施教,充分激发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发挥出学生的音乐才能,让学生爱上音乐课,成为学习活动真正的主体,从“被动角色”转为“主动角色”,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轻松愉快的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有效率的完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