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的9月,我一个人坐在回学校的公交车上看一篇对周云蓬的采访,窗外扑入车厢的风竭力要带走末夏的烦躁,这一切都让我想起周云蓬第一张专辑《沉默如谜的呼吸》那清新隽永朦胧的蓝绿封面,只是上头的一行盲文略为醒目而让人心目微酸。当记者小心地问起周云蓬作为一个双目失明的残障人士会不会感觉自卑,他却用正常人都难得的坚韧回答道
“我想没有一种情绪会长久地驻扎在我们心里。”
这样一种并不怨天尤人并不自怨自艾的生存态度成就了周云蓬的诗与歌,也让我对其肃然起敬对我自身鄙夷不已。认识周云蓬也不过是在两年前,并且最早还是通过他的诗集《春天责备》。当春天责备过像我这样没有灵魂的人的不开花、不繁茂、即将速朽的生活后,我听见周云蓬在唱一首忧伤的歌,空水杯里氤氲着沉默如谜的呼吸,盲人影院里荡荡悠悠,并用幻觉支撑着活下去。这张被很多人赞誉为最纯粹民谣的《沉默如谜的呼吸》专辑在当时看来似乎还只是周云蓬自述式的灵魂歌唱。惟独一首《失业者》在那张专辑里显得突兀。其中过分现实的描述像是要猛然揭开幔账捅破迷雾一般的现实世界。
时间迅速将我们带至2007年,三年后周云蓬脱离了商业唱片发行模式独立出版了他的第二张专辑《中国孩子》,这个名字在这张专辑未入耳之前便首先给我的内心带去一阵压力,无法实现换位思考的我们也无法猜度到周云蓬会站在哪一个角度哪一个层面上思考这个立题,并且我们应该得以知晓,周云蓬在写出这首歌、抛出他的观点他的担忧他的愤怒时,并不是这个现实世界命令他这样做的。而是周云蓬用他的心灵体验到的。并在最后用他独特的方式展示给许多甚至都不甚明晰这些事实的人们。当听完这首《中国孩子》之后我在网络上下载了整张专辑。总体上讲这是一张与《沉默如谜的呼吸》完全不同的专辑,当《失业者》像一枚暗淡的鱼刺在《沉默如谜的呼吸》里尴尬挺立时,《中国孩子》专辑的出现就像是《失业者》的诠释、铺展、延伸。以至于在网络上有很多人用“歌以载道”这个词汇来夸赞周云蓬的这张《中国孩子》。
事实上周云蓬仍旧是以他熟练或喜爱的民谣形式演绎了这张《中国孩子》。如果说《沉默如谜的呼吸》更为在意描述的是个人世界的至忧至美,更为在意突出的是诗与乐的完美契合的话,《中国孩子》则完全脱离和摒弃了这些,周云蓬在该张专辑里用或深刻或诙谐的手段针砭着当下社会生活当中存在着的弊与鄙、盲与莽,体恤着劳碌生活里举步维艰的小市民或农劳者所承受的伤与痛,忧与虑,真正做到了用歌声用乐曲捍卫底层民众的尊严。
“煮熟的鸭子要飞走”尽管被认作是周云蓬向其好友万晓利致敬的歌曲,但仅有两句歌词的这首歌在反复的深沉吟唱里滚落出深邃的无奈、无常,让其成为这张专辑最为恰当的开场。京胡、京戏唱段在中段和末尾的加入深化了“落魄京城究可哀”这句歌词的哀悲。“买房子”和“黄金粥”无疑是周云蓬所有歌曲里的两个不可多得的闪光点,周云蓬用其黑色幽默一下子将其体察点转向时下犹为让人忧心或悠心的两个现状,只不过与他们始终无法苟同的观点——这或许正是周云蓬独特的“目光”所摄入心脑的不同思想——就在于,在“买房子”当中他的立足点不在于现如今大多数人买不到合适的房,或者适合的房没有适合的钱去交纳所有这些“忧”,而是为了振奋现今的年轻人,如果想要买到一套适宜的房子,必须奋斗,直至攒够合适的钱,任何人都可以听出周云蓬在此歌当中运用的是激将法激励着在现代欲图买房子的人们;而谐音“黄金周”的“黄金粥”用巧妙的中文语法说明了一个确实存在、却又被我们刻意忽略了的事实,当更多的人在“五一”黄金周充分享受着“悠”的同时,他们却把艰辛和劳苦全副压在了仍旧为搏一碗粥的穷苦劳动者身上,而周云蓬所思虑的正是在这样一个“劳动节”与“休息日”模糊的日子里,我们到底该拥有怎样的心态,而面对真正的劳动者时,我们满是偏见的眼睛会不会正视到他们的美好心灵和苦心劳动?
到了“中国孩子”这首歌,或许听过之人都会被其中的深刻深沉所击中,而最后周云蓬的一声声怒也让我们不得不沉静下心来思考。从这首有些含糊不清的歌词中来看,周云蓬以偏盖全、绝对化的歌词写作手法为的只是要让听到这首歌的人了解和正视歌中所写到的事实,当一名全心写作的盲人歌手用嘹亮的嗓子一遍又一遍唱不要做哪些地方的孩子时,你不会不想去知晓他为什么这样写。“如果你突然瞎了该怎么办”听名字虽然可以看作周云蓬个人内心的某种隐秘,但事实上这首在这张专辑里最为有音乐创意的歌曲,从始至终没有出现周云蓬个人的声音,反而是通过电子系统问,各界明眼人士答的方式呈现出“如果你突然瞎了该怎么办”后人们或正或反的心态。在这些回答的背后凸现的是和平年代里的人们对于天灾人祸后的人生观。“金斯堡妈妈的一封信”可以说是为了纪念美国垮掉派诗人艾伦·金斯堡逝世十周年的一首歌,这首歌让我想起周云蓬没有收录进专辑里的一首致诗人海子的歌“九月”,同样是向诗人致敬的歌,在“金斯堡妈妈的一封信”里周云蓬没有脱离“中国孩子”这个大主题,用金斯堡母亲写给金斯堡信里的叮咛语句,叮咛着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孩子。“为四个现代化做贡献”可能是中国孩子自小就被灌输的思想,所以看似随意录制的“一个儿童的共产主义梦想”其实说明的是一个所有中国儿童都被迫要去背负的梦想,周云蓬在结束的时候唱道:“不如去睡觉,睡着了说梦话”,用随意的调子呼吁着一直没有被良好贯彻实施的“减负”政策。最后的“悬棺”和“百宇明念诵根秋上师”可以说有一点回归“沉默如谜的呼吸”。
民谣在音乐技术上永远是简致精炼的,过多繁复的乐器永远体现不出民谣的淳朴,更不会让聆听的人们将更多注意力放在歌者的演唱和写作者的歌词上。在民谣这一音乐形式里,永远不该省去的一环或许就是歌词,而民谣不论是理解为民族歌谣或人民歌谣都好,都不可剥夺掉的就是民谣所要表达的一种歌者的情感或者一种歌者所背负的社会责任感。仅一把吉他一个箱琴所成就的民谣只能说是民谣类型的音乐,却永不能成为真正的民谣,而在周云蓬的音乐里,我可以听见的是最为真实的民谣,不论是04年那张《沉默如谜的呼吸》还是现如今这张《中国孩子》。不必去争论两个到底哪一个更为优秀哪一个更为优美,我想说《沉默如谜的呼吸》和《中国孩子》在一起成就的是一个完整的周云蓬,一个身体上有缺陷但是心灵上完好的人。在听这张《中国孩子》的时候,有两点让我印象深刻,一点就是在这张专辑的封面上没有再出现盲文,而在整张专辑的聆听之旅中我从未忆起原来歌唱这些现实的人是一个九岁起就失明了的坚韧男人。另外一点就是在这张专辑里“群众”的声音被糅合进来,这一特点在“买房子”、“中国孩子”、“如果你突然瞎了该怎么办”“一个儿童的共产主义梦想”里尤为明显,在“中国孩子”这一主题下,“众人之声”发出得很是适宜很是正确。周云蓬不再一个人沉默如谜地呼吸,不再独自唱着一首忧伤的歌,因为他用他的方式向我们诠释了“中国孩子”。或许在下一张专辑里,我们又能发现周云蓬新的立意点。
《中国孩子》总是让我想起周云蓬诗集《春天责备》里的那首《获救》
“人们躲在芬芳的衣裙里
梦想成为蚯蚓
拱松坚硬的现实
而诗歌仿佛死神
在我们头上高傲地盘旋
他拣选了谁谁就成了不幸者
背井离乡
四处漂泊”
“诗与歌同在”。周云蓬用自身体现了这句话。作为盲人,或许他的力量比正常人要渺小得多,生活上或许也还需要他人的照料,但当他用嘹亮雄厚的声音唱起《中国孩子》时,我们能够感受到他的力量要此正常人所握着的力量大很多,并且那些强大的力量随着音符涌进我们单薄的身体。当我们审视我们自身、审视我们的生活时,我们有没有想过出生于辽宁的周云蓬在大学毕业之后走南闯北,四处卖唱,他用心灵这双最明亮的眼睛去洞察这个世界,去传递他的力量,他是一个好孩子、一个纯粹的孩子。
“我想没有一种情绪会长久地驻扎在我们心里。”
这样一种并不怨天尤人并不自怨自艾的生存态度成就了周云蓬的诗与歌,也让我对其肃然起敬对我自身鄙夷不已。认识周云蓬也不过是在两年前,并且最早还是通过他的诗集《春天责备》。当春天责备过像我这样没有灵魂的人的不开花、不繁茂、即将速朽的生活后,我听见周云蓬在唱一首忧伤的歌,空水杯里氤氲着沉默如谜的呼吸,盲人影院里荡荡悠悠,并用幻觉支撑着活下去。这张被很多人赞誉为最纯粹民谣的《沉默如谜的呼吸》专辑在当时看来似乎还只是周云蓬自述式的灵魂歌唱。惟独一首《失业者》在那张专辑里显得突兀。其中过分现实的描述像是要猛然揭开幔账捅破迷雾一般的现实世界。
时间迅速将我们带至2007年,三年后周云蓬脱离了商业唱片发行模式独立出版了他的第二张专辑《中国孩子》,这个名字在这张专辑未入耳之前便首先给我的内心带去一阵压力,无法实现换位思考的我们也无法猜度到周云蓬会站在哪一个角度哪一个层面上思考这个立题,并且我们应该得以知晓,周云蓬在写出这首歌、抛出他的观点他的担忧他的愤怒时,并不是这个现实世界命令他这样做的。而是周云蓬用他的心灵体验到的。并在最后用他独特的方式展示给许多甚至都不甚明晰这些事实的人们。当听完这首《中国孩子》之后我在网络上下载了整张专辑。总体上讲这是一张与《沉默如谜的呼吸》完全不同的专辑,当《失业者》像一枚暗淡的鱼刺在《沉默如谜的呼吸》里尴尬挺立时,《中国孩子》专辑的出现就像是《失业者》的诠释、铺展、延伸。以至于在网络上有很多人用“歌以载道”这个词汇来夸赞周云蓬的这张《中国孩子》。
事实上周云蓬仍旧是以他熟练或喜爱的民谣形式演绎了这张《中国孩子》。如果说《沉默如谜的呼吸》更为在意描述的是个人世界的至忧至美,更为在意突出的是诗与乐的完美契合的话,《中国孩子》则完全脱离和摒弃了这些,周云蓬在该张专辑里用或深刻或诙谐的手段针砭着当下社会生活当中存在着的弊与鄙、盲与莽,体恤着劳碌生活里举步维艰的小市民或农劳者所承受的伤与痛,忧与虑,真正做到了用歌声用乐曲捍卫底层民众的尊严。
“煮熟的鸭子要飞走”尽管被认作是周云蓬向其好友万晓利致敬的歌曲,但仅有两句歌词的这首歌在反复的深沉吟唱里滚落出深邃的无奈、无常,让其成为这张专辑最为恰当的开场。京胡、京戏唱段在中段和末尾的加入深化了“落魄京城究可哀”这句歌词的哀悲。“买房子”和“黄金粥”无疑是周云蓬所有歌曲里的两个不可多得的闪光点,周云蓬用其黑色幽默一下子将其体察点转向时下犹为让人忧心或悠心的两个现状,只不过与他们始终无法苟同的观点——这或许正是周云蓬独特的“目光”所摄入心脑的不同思想——就在于,在“买房子”当中他的立足点不在于现如今大多数人买不到合适的房,或者适合的房没有适合的钱去交纳所有这些“忧”,而是为了振奋现今的年轻人,如果想要买到一套适宜的房子,必须奋斗,直至攒够合适的钱,任何人都可以听出周云蓬在此歌当中运用的是激将法激励着在现代欲图买房子的人们;而谐音“黄金周”的“黄金粥”用巧妙的中文语法说明了一个确实存在、却又被我们刻意忽略了的事实,当更多的人在“五一”黄金周充分享受着“悠”的同时,他们却把艰辛和劳苦全副压在了仍旧为搏一碗粥的穷苦劳动者身上,而周云蓬所思虑的正是在这样一个“劳动节”与“休息日”模糊的日子里,我们到底该拥有怎样的心态,而面对真正的劳动者时,我们满是偏见的眼睛会不会正视到他们的美好心灵和苦心劳动?
到了“中国孩子”这首歌,或许听过之人都会被其中的深刻深沉所击中,而最后周云蓬的一声声怒也让我们不得不沉静下心来思考。从这首有些含糊不清的歌词中来看,周云蓬以偏盖全、绝对化的歌词写作手法为的只是要让听到这首歌的人了解和正视歌中所写到的事实,当一名全心写作的盲人歌手用嘹亮的嗓子一遍又一遍唱不要做哪些地方的孩子时,你不会不想去知晓他为什么这样写。“如果你突然瞎了该怎么办”听名字虽然可以看作周云蓬个人内心的某种隐秘,但事实上这首在这张专辑里最为有音乐创意的歌曲,从始至终没有出现周云蓬个人的声音,反而是通过电子系统问,各界明眼人士答的方式呈现出“如果你突然瞎了该怎么办”后人们或正或反的心态。在这些回答的背后凸现的是和平年代里的人们对于天灾人祸后的人生观。“金斯堡妈妈的一封信”可以说是为了纪念美国垮掉派诗人艾伦·金斯堡逝世十周年的一首歌,这首歌让我想起周云蓬没有收录进专辑里的一首致诗人海子的歌“九月”,同样是向诗人致敬的歌,在“金斯堡妈妈的一封信”里周云蓬没有脱离“中国孩子”这个大主题,用金斯堡母亲写给金斯堡信里的叮咛语句,叮咛着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孩子。“为四个现代化做贡献”可能是中国孩子自小就被灌输的思想,所以看似随意录制的“一个儿童的共产主义梦想”其实说明的是一个所有中国儿童都被迫要去背负的梦想,周云蓬在结束的时候唱道:“不如去睡觉,睡着了说梦话”,用随意的调子呼吁着一直没有被良好贯彻实施的“减负”政策。最后的“悬棺”和“百宇明念诵根秋上师”可以说有一点回归“沉默如谜的呼吸”。
民谣在音乐技术上永远是简致精炼的,过多繁复的乐器永远体现不出民谣的淳朴,更不会让聆听的人们将更多注意力放在歌者的演唱和写作者的歌词上。在民谣这一音乐形式里,永远不该省去的一环或许就是歌词,而民谣不论是理解为民族歌谣或人民歌谣都好,都不可剥夺掉的就是民谣所要表达的一种歌者的情感或者一种歌者所背负的社会责任感。仅一把吉他一个箱琴所成就的民谣只能说是民谣类型的音乐,却永不能成为真正的民谣,而在周云蓬的音乐里,我可以听见的是最为真实的民谣,不论是04年那张《沉默如谜的呼吸》还是现如今这张《中国孩子》。不必去争论两个到底哪一个更为优秀哪一个更为优美,我想说《沉默如谜的呼吸》和《中国孩子》在一起成就的是一个完整的周云蓬,一个身体上有缺陷但是心灵上完好的人。在听这张《中国孩子》的时候,有两点让我印象深刻,一点就是在这张专辑的封面上没有再出现盲文,而在整张专辑的聆听之旅中我从未忆起原来歌唱这些现实的人是一个九岁起就失明了的坚韧男人。另外一点就是在这张专辑里“群众”的声音被糅合进来,这一特点在“买房子”、“中国孩子”、“如果你突然瞎了该怎么办”“一个儿童的共产主义梦想”里尤为明显,在“中国孩子”这一主题下,“众人之声”发出得很是适宜很是正确。周云蓬不再一个人沉默如谜地呼吸,不再独自唱着一首忧伤的歌,因为他用他的方式向我们诠释了“中国孩子”。或许在下一张专辑里,我们又能发现周云蓬新的立意点。
《中国孩子》总是让我想起周云蓬诗集《春天责备》里的那首《获救》
“人们躲在芬芳的衣裙里
梦想成为蚯蚓
拱松坚硬的现实
而诗歌仿佛死神
在我们头上高傲地盘旋
他拣选了谁谁就成了不幸者
背井离乡
四处漂泊”
“诗与歌同在”。周云蓬用自身体现了这句话。作为盲人,或许他的力量比正常人要渺小得多,生活上或许也还需要他人的照料,但当他用嘹亮雄厚的声音唱起《中国孩子》时,我们能够感受到他的力量要此正常人所握着的力量大很多,并且那些强大的力量随着音符涌进我们单薄的身体。当我们审视我们自身、审视我们的生活时,我们有没有想过出生于辽宁的周云蓬在大学毕业之后走南闯北,四处卖唱,他用心灵这双最明亮的眼睛去洞察这个世界,去传递他的力量,他是一个好孩子、一个纯粹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