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常常记起 那条幽深的小溪 溪边有亭台 亭台有美酒 酒里有個我 沉沉忘了回家的路 梦里的那只船啊 飘飘荡荡驶向何处 荷香流溢 色彩缤纷 恍如幽香秘境 木船经过的地方 鱼虾逃也似的躲开 鹭鸟们被吓了一跳 伸直了细长的腿 扇起了愤怒的风 却一不小心将自己托向天空 荷叶儿在水中晃动着 迷糊了河里跳上来的水珠儿 扑通,扑通 一刻也不想多呆 满载酣畅的小船儿呀 不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常常记起
那条幽深的小溪
溪边有亭台
亭台有美酒
酒里有個我
沉沉忘了回家的路
梦里的那只船啊
飘飘荡荡驶向何处
荷香流溢 色彩缤纷
恍如幽香秘境
木船经过的地方
鱼虾逃也似的躲开
鹭鸟们被吓了一跳
伸直了细长的腿
扇起了愤怒的风
却一不小心将自己托向天空
荷叶儿在水中晃动着
迷糊了河里跳上来的水珠儿
扑通,扑通
一刻也不想多呆
满载酣畅的小船儿呀
不知要把我带去哪里
其他文献
那天下午,白白永远离开了我。 我将它埋在大樟树下,给它立了个木牌,并摆上幾朵小白花。我和白白交往的一幕幕在脑海里浮现。 白白是只小兔子,可让人费神了。每次喂食,我都要把胡萝卜切得细细长长的,还要拿在手中喂它,像在照顾小公主。它有点懒,常常随地大小便,怎么教都教不会。我只得不停地跟在它后面拖地。慢慢地,我都习惯了。是白白,让我学会怎样耐着性子去照顾别人。 原来我是很怕狗的,可白白让我有所转变。
夕阳的余晖洒在米黄色的书桌上,余晖下,手抄本的封面闪出温润的光。我被这充满诗意的迷人景象吸引了,赶紧打开本子。原来是那本手抄本啊,从扉页到最后一页,都写满了我稚嫩的字。本子有些微微泛黄,却满溢着岁月的芬芳。我不禁乘着岁月的火车,回到了从前—— 那是一次语文考试,手上的卷子似乎是一块布满地雷的草地,我走得越快,踩的雷越多……我耗尽全部力气,却始终找不到做这张卷子的正确节奏与状态。 心是彻底乱了,
昔日的奥数天才付云皓,在2002、2003连续两年以满分成绩取得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并被保送到北京大学。之后,他没有在学术圈取得任何亮眼的成就,而是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师范学校老师。 有人觉得,这是一种“泯然众人矣”的悲哀,是对才华的荒废;有人却觉得,付云皓即使在教学中也不忘对数学难题进行研究,是在脚踏实地地做事情。那么,天才一定要一直闪闪发光吗?如果天才不发光,是否就证明了他的“陨
云层中透射出的温暖阳光,轻轻地从叶片间流淌下来,微微摇曳着。这些明媚光线一点点地交汇,幻化成一池旖旎的晨光。 这是我所爱的柔软江南。 听着江南的温婉小调、吴侬软语,浮现在眼前的永远是江南水乡的烟柳画桥。 桥是江南水乡停驻的梦。多少氤氲着水汽的故事在此诞生,它又承载着多少明艳欢笑,多少国恨家仇。细雨婆娑,杨柳依依,掩映着那片青房黛瓦;斜斜碎阳,袅袅炊烟,呼唤着晚归的船只;河畔的青石板,悠悠地通
古人如何“飘柔” 如今的超市货架上,洗发护发产品琳琅满目;大街上,理发店也是随处可见。生活在现代的你有没有这样的疑问:古人怎么洗头?他们也理发吗? 一年一洗头? 书虫曾在一些文章中看到,古人因为条件和思想所限,很少洗头,甚至一年才洗一次——哈,这绝对不是事实,古人可比我们想象中要卫生得多。“沐浴”一词中的“沐”即为洗头之意。早在先秦时期,古人们便三日一沐,五日一浴。到了汉代,官员們每五天一次
好奇心是对世界的小小宠溺,能把每一天都变成节日。“旅行看到的美丽风景”“发现心仪的书”“偶遇一只可爱的猫咪”“忘记带伞的雨天”“和好友的久别重逢”......桃子喜欢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奇妙的小心情和意外的小惊喜。平凡的生活因为这些小乐趣而变得闪闪发光。 桃子的手賬秘诀 每一种颜色都有自己的表情特征,运用色彩分类做手账时,要注意两点: 1.单色系。即整篇手账内容都用同一个色系来写,利
熟悉的上课铃在耳边响起,我很不情愿地从桌上抬起还没睡够的身子。午后的太阳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炽烈,反而暖暖地亲昵着我,让我恹恹欲睡,无心听课。可这节课是我不擅长的数学,必须认真听。想到这,我便从抽屉拿出风油精,打算让自己清醒清醒。 也许真的是没睡好,原本娴熟的简单操作竟然失了手,竟让风油精渗入眼睛里。当时,我眼前一黑,随之而来的是火辣辣的烧灼感,像被几万只蚂蚁啃噬一样。我紧紧地闭住眼睛,伸手在窗台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作品,呼兰河城是萧红的故乡。 萧红的祖父是她幼时最为甜蜜的回忆,萧红的左邻右舍在她的印象中也是极为深刻的。 呼兰河的人们对生活不报有期望,就这么平静地活着,为活着而活着,为死去而活着。他们的日子总是凑合着过,所以一旦有了什么“盛举”,就会争着抢着,拖家带口地去看。八卦没有错,可是呼兰河的人是以别人的性命当作茶余饭后的消遣。冯歪嘴子家的炕上有根繩子,就说冯歪嘴子要上吊;冯歪嘴
我称他黄师傅。 黄师傅是个挑夫,每天要上下黄山两趟,上午一趟,下午一趟。一趟承重一二百斤,挑着山上的所需,食物、水、蔬菜瓜果……山上的垃圾,也是靠他们一担一担挑下山的。 “年轻时,我一担能挑上二三百斤呢,现在年纪大了,挑少了。”黄师傅呵呵笑着,人半倚着担子,担子却不曾歇下,而是用根木棍子撑着。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每个挑夫的手里,都有这样的一根木棍子。走路时,可当拐杖使;歇息时,可作靠依和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