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价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有效的课堂评价,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调控功能,使学生学有动力、学有方向,使教师教有指向、教有成效。语文课堂上,我们该如何运用评价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思想情感的升华呢?
一、 评价方式要多样
如果课堂上总是以鼓掌拍手高呼口号或用单调的口头禅进行评价,只会让学生感到厌倦,重复评价越多,学生的单调乏味感就愈强,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反应冷淡,感觉无趣。因此,我们在评价的方式方法上要创新求变。
其一,我们可以在口头语言的评价上机智多变,时时给学生以因时因情因景因文因人而异的新鲜评价,让学生学而不厌,听而不倦。让我们来听一听孙双金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1、你读书真会思考,我认为你像个小小的思考家,你叫什么名字?2、读得多好,两个感叹句把感情融了进去,给点掌声。……在这热情如火的话语激励下,学生怎会不乐于参与、自主探究呢?课堂怎能不成为学生学习的快乐天堂?
其二,我们可以将口头语言的评价和体态语的评价相结合,爱抚地摸头、亲切地握手、深情地拥抱、由衷地鼓掌、有力的大拇指,加上真诚的赞语,如此声情并茂,更能传播一种情绪,交流一种感情。
其三,我们可以进行适当的实物评价,可以赠送除小红花、五角星之外,有象征意义和纪念价值的小物品,一支书签、一片枫叶、一颗种子……,都会燃起学生的希望和期待。特级教师孙建峰就善用此法。他执教《最大的麦穗》时,用清华园的竹叶和热情的鼓励,深情的拥抱,令学生信心倍增,激动不已。
二、 评价主体要多元
新课程在课堂评价方法上要求打破教师主宰课堂、垄断评价的现状,提倡开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的多向性评价。心理学研究证实,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开展自我评价时,将不断反思自我,调整自我,超越自我。而采用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意义则在于促使学生在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中,形成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开展主动有效的互动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生生互评、学生自评往往在起步阶段费时费力,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如果长期训练,由扶到放,学生会逐步变得愿评、能评、善评。如一位教师是和学生一起这样参与互评的:
师:那该怎样朗读这一句呢?(“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大海睡了》)
生:(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很轻,生怕吵醒大海。
生:很亲切,好像妈妈在对我说话。
师:对,他读出了大海的可爱、亲切、温柔,也读出了小朋友对大海的喜爱之情。请这三位小朋友都在自己的“朗读卡”上画一朵五个瓣的花。
这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激励性互评,不仅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评价的能力,促进了阅读素质的提高。
至于学生评老师则比较巧妙,这种形式往往是教师为了达到促进学生读书深思的目的,提出相对应的观点组织辨析或以示范朗读为目的,引导学生领悟朗读的艺术和技巧。
三、 评价内容要导向
评价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评价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导向。好的导向性评价,将起到画龙点睛、总结学法、深化认识的作用。如:
1. 你真会读书,能把前后两段文字联系起来思考。学会联系,整体思考是很重要的一种阅读方法。
2.“你从课外书中知道了航天飞机这么多知识,看来,你真爱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家也要像他这样通过课外阅读开阔眼界。”
3.“这个字老师还没教,你就自己通过看路牌认识了,你真是个主动识字的有心人,继续留心你的周围,多看多记,老师相信你认识的字会越来越多。”
这些暗示学法、简洁传神、充满激励的评价语言将给学生的学习提供莫大的动力和启迪!
四、 评价语言要艺术
评价是一门艺术,尤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语文教学因其丰富的人文性、综合性,而显得多姿多彩、博大精深。高明的语文教师会把评价有机地渗透、附着于学习内容,使它们浑然一体,拭去刻意评价的痕迹,使之多了感性、灵动与情趣。
例如《小稻秧脱险记》教学片段:
师:谁能把杂草的话读一读,让人感到它已经是有气无力了?
生:“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声音大)
生:“完了……我们……都穿不过气来了”(学生喘着气读)
师:我听到你喘气了,但是声音仍然很大。说话的声音这么大能完吗?可能是除草剂喷洒得不够,来,再喷点。(师做喷洒状,学生笑)
生:(小声的)“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师:好,掌声鼓励。(学生鼓掌)这就是“有气无力”。读——(学生读“有气无力”)
这位教师的循循善诱,导读得法,加上艺术性的口语语言和肢体语言的评价,使学生悟得真切,学得轻松,对“有气无力”一词的理解逐步到位,同时读书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一、 评价方式要多样
如果课堂上总是以鼓掌拍手高呼口号或用单调的口头禅进行评价,只会让学生感到厌倦,重复评价越多,学生的单调乏味感就愈强,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反应冷淡,感觉无趣。因此,我们在评价的方式方法上要创新求变。
其一,我们可以在口头语言的评价上机智多变,时时给学生以因时因情因景因文因人而异的新鲜评价,让学生学而不厌,听而不倦。让我们来听一听孙双金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1、你读书真会思考,我认为你像个小小的思考家,你叫什么名字?2、读得多好,两个感叹句把感情融了进去,给点掌声。……在这热情如火的话语激励下,学生怎会不乐于参与、自主探究呢?课堂怎能不成为学生学习的快乐天堂?
其二,我们可以将口头语言的评价和体态语的评价相结合,爱抚地摸头、亲切地握手、深情地拥抱、由衷地鼓掌、有力的大拇指,加上真诚的赞语,如此声情并茂,更能传播一种情绪,交流一种感情。
其三,我们可以进行适当的实物评价,可以赠送除小红花、五角星之外,有象征意义和纪念价值的小物品,一支书签、一片枫叶、一颗种子……,都会燃起学生的希望和期待。特级教师孙建峰就善用此法。他执教《最大的麦穗》时,用清华园的竹叶和热情的鼓励,深情的拥抱,令学生信心倍增,激动不已。
二、 评价主体要多元
新课程在课堂评价方法上要求打破教师主宰课堂、垄断评价的现状,提倡开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的多向性评价。心理学研究证实,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开展自我评价时,将不断反思自我,调整自我,超越自我。而采用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意义则在于促使学生在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中,形成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开展主动有效的互动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生生互评、学生自评往往在起步阶段费时费力,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如果长期训练,由扶到放,学生会逐步变得愿评、能评、善评。如一位教师是和学生一起这样参与互评的:
师:那该怎样朗读这一句呢?(“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大海睡了》)
生:(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很轻,生怕吵醒大海。
生:很亲切,好像妈妈在对我说话。
师:对,他读出了大海的可爱、亲切、温柔,也读出了小朋友对大海的喜爱之情。请这三位小朋友都在自己的“朗读卡”上画一朵五个瓣的花。
这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激励性互评,不仅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评价的能力,促进了阅读素质的提高。
至于学生评老师则比较巧妙,这种形式往往是教师为了达到促进学生读书深思的目的,提出相对应的观点组织辨析或以示范朗读为目的,引导学生领悟朗读的艺术和技巧。
三、 评价内容要导向
评价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评价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导向。好的导向性评价,将起到画龙点睛、总结学法、深化认识的作用。如:
1. 你真会读书,能把前后两段文字联系起来思考。学会联系,整体思考是很重要的一种阅读方法。
2.“你从课外书中知道了航天飞机这么多知识,看来,你真爱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家也要像他这样通过课外阅读开阔眼界。”
3.“这个字老师还没教,你就自己通过看路牌认识了,你真是个主动识字的有心人,继续留心你的周围,多看多记,老师相信你认识的字会越来越多。”
这些暗示学法、简洁传神、充满激励的评价语言将给学生的学习提供莫大的动力和启迪!
四、 评价语言要艺术
评价是一门艺术,尤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语文教学因其丰富的人文性、综合性,而显得多姿多彩、博大精深。高明的语文教师会把评价有机地渗透、附着于学习内容,使它们浑然一体,拭去刻意评价的痕迹,使之多了感性、灵动与情趣。
例如《小稻秧脱险记》教学片段:
师:谁能把杂草的话读一读,让人感到它已经是有气无力了?
生:“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声音大)
生:“完了……我们……都穿不过气来了”(学生喘着气读)
师:我听到你喘气了,但是声音仍然很大。说话的声音这么大能完吗?可能是除草剂喷洒得不够,来,再喷点。(师做喷洒状,学生笑)
生:(小声的)“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师:好,掌声鼓励。(学生鼓掌)这就是“有气无力”。读——(学生读“有气无力”)
这位教师的循循善诱,导读得法,加上艺术性的口语语言和肢体语言的评价,使学生悟得真切,学得轻松,对“有气无力”一词的理解逐步到位,同时读书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