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跌倒的语言呼救

来源 :都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2009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只知道悦芳是一位女诗人,却一直没有读过她的诗。直到这次我给赵树理文学奖当诗歌评委,才偶然读到了她参评的诗集《虚掩的门》。
  这本诗集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她对语言和文字似乎有一种天生的颖悟和敏感。如“瘦落的街道”“让我们在舌尖上相互走过”“当文字变成呼吸”“用跌倒的语言呼救”“一朵桃花的阴谋……”,类似的句子不断从她的诗集中跳出来,撞疼了我的眼睛。她用文字制造出的纷呈意向让我惊异,她的诗歌语言的陌生化倾向让我感到新奇而又惊喜。
  也许同是女性的缘故。我从她这本诗集的字里行间,读出了她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生活的失意和苦闷。我似乎看到了一个正值青春华年的柔弱女子,在生活的迷宫中左冲右撞,寻找出口。在彷徨无助之际,她没有像家人所期望的那样,放弃精神的追求,向世俗的生活妥协,而是把自己沉浸在诗歌的世界里,让日常生活边缘化了。她好像在逃避什么,但又似乎无处可逃。于是只好在诗歌中寻找灵魂的救赎。
  读她的诗歌,我似乎听到了一个被生活和爱情囚禁的灵魂,正在苦苦挣扎着,想要用语言的刀斧,砍掉束缚在自己身上的桎梏,跳出牢笼般的黑屋子,飞向自由,寻找一片广阔的蓝天。
  也许女性对于爱情总是格外敏感。“不谈论爱情的夜晚/注定是孤独的/我甘愿承受/这安静下来的孤独/很多谎言挤进来又被关在门外/拥挤的世界今晚变得寥廓。”(《断章》2)但是真诚纯净的爱情似乎已经成为这个充满伪饰的浮躁时代的奢侈品。由于谎言的入侵,让夜晚变得更加孤独,所以诗人只好把自己关进黑屋子里,“用重重叠叠的方块汉字/诠释不断增长的忧伤与爱恋”,用纯洁的眼泪,去“收藏一生的言语成诗”。
  《断章》可以看作是女诗人心境的碎片,她时而“站在坏天气里没有方向/忽然想起托爾斯泰1896年的日记/手心冰凉/真想哭/真想爱”。时而又感叹着自己“若干年后的清晨或者夜晚/我不再与你相遇/不再与万物相遇/星星和月亮交替出现/无人替我活着。”
  但女诗人用深刻的自省拯救着自己,她说,“在看清这个世界之前/要先看清我自己”。正是孤独,让诗人的内心保持了清醒、自信和独立,她努力让柔弱的内心变得坚强起来。于是,“当又一个春天来临”时,诗人“内心的河床被再次抬高”。女诗人的精神获得了升华,她明白,“只有穿透自身/才能到抵达彼岸”。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毕竟还有诗和远方。于是,女诗人发出了骄傲的独立宣言:“不倾城/不倾国/只倾我所有/深深的爱这个世界/并被这个世界深深地爱着”。
  是啊,女人天性渴求爱情,但却并不单是为爱而生。一个灵魂苏醒的女性,虽然也会将崇高的爱情视为宗教,虽然也渴望一个有力的肩膀分担苦难,但当她终于意识到自己还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大写的“人”,而不是一个依附于他人的附属品时,她就会明白,世上有许多沉重是需要自己独立扛起并承受的。
  从悦芳的诗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女性精神的成长,她从黑暗中站立起来,终于明白了“黑也测不出人心的厚度”,她学会了“用伤口飞翔”,学会了“编织信仰,用跌倒的语言呼救”,她体悟到一个自立的女性,“只有穿透自身,才能抵达彼岸”。所以,她“将藏在肺腑里的年少轻狂/嫩芽一般/一点一点吐出来”。她变得成熟了。既然“我所钟爱的每个季节都已遍体鳞伤”,既然“理想只有在碑文里才能永垂不朽”,那就勇敢面对吧,所以她慨然感叹,“梦醒之后/窗外的屋顶白得晃眼/片片雪花借春风之口/说出整个冬天的苦难”。
  也许,写作着的女人是幸运的,因为拥有了有温度的文字的陪伴,她们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得救走出困境,免于陷入深渊和地狱。也正如悦芳所说,“因为诗歌,一个人有了另一种形式的存在,他们如同我的两个名字,彼此张望又相互交合”。
  是诗歌拯救了诗人,滋养了她的灵魂。可以看出来,悦芳的诗深受中西方许多经典诗人诗作的影响。她幻想自己像“里尔克的玫瑰”那样独享着“无人之眠”,她阅读策兰、卡夫卡、兰波、金斯堡、马尔克斯。阅读的宽泛开阔了她的视野。使她的语言及意象有别于传统诗歌,有了一种闪耀异域之光的陌生化的灵动与飞扬。
  与同期获赵奖的张二棍的诗歌相比,悦芳的诗,在诗风上更具女性的阴柔细腻与异域的空灵风雅,但似乎还缺少些诗歌中的厚重与深沉。在关注现实,书写底层方面,不应只囿于抒发个人“小我”的内心情愫,而应该让自己的视线和思考延伸向草根大众的悲欢,多关注大时代中的小人物和鲜活的社会现实泥土,让自己的诗歌更接地气,更具有深度、广度与温度。
  在这个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的时代,需要有更多的诗人用跌倒的语言呼救,唤醒沉睡的精神。我们期待着悦芳新起点上的新收获,期待着诗人们用更多美丽的诗歌,来唤醒和拯救更多的灵魂。
  责任编辑武子涵
其他文献
四十年前的1979年,大二学生蒋韵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我的两个女儿》在《安徽文艺》发表。那时候,文学刊物很少,好的文学作品也较少,《我的两个女儿》轰动了全国的大学校园。这篇小说带来的震荡,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新。在山西大学中文系一百多名学生的课堂上,每个站起来发表读后感的人都激情四溢,教室里的温度处于开锅状态。  四十年后的2019年,一条信息铺满网络,刷遍朋友圈———  今日(11月27日),著名
期刊
你好,安娜;你好吗?安娜。  写下这个句子时,依旧沉浸在一团伤感中。小说千肠百结、千回百转、千峰百嶂,在精致优美、雅致脱俗的文字下覆盖着爱的悲伤。  一个名叫彭的青年,从北京插队到黄土高原城市,遇见素心、安娜、三美三个女孩,文艺青年素心悄悄地爱上了彭,彭却对安娜一见钟情。三美是他们之间情感起起伏伏的见证人。小说中第一次出现就已去世的小薇,是因为彭死了,安娜因为彭自杀了,素心因为彭终身未嫁。  三个
期刊
雪  总是在繁华落尽的时候出现  用自己的一腔晶莹  牵手冬的落寂  雪  给了冬天无尽的爱恋  只为在失意的时候遇见  只为那无限的深情  雪  就这样为冬起舞  為冬飘零  不惜把自己一次次融化
期刊
红蓼红了  一束束花穗  小小的麻花辫  起风时  又像急急乱敲的鼓槌  让我的心,也七上八下  蓼子  那是为我未能出世的女儿  取過的名字
期刊
当代散文的变革不乏体现于语言、技法、修辞等领域的实验探索,更具本体性的革新动力则来自散文经验资源的隐秘更迭,从政治性到社会性、从器物性到人文性、从记忆性到历史性、从文化性到思想性,散文往往被赋予了超强的能指期待,并在他者化意识形态的持续规约当中,确立出多元的文体话语姿态———闲适幽默、肃穆理性、宏大丰赡、精微细腻、沉郁内敛等。多元化的散文话语形态,并非只是纯粹的异质性文学审美饕餮的展览与构建,而是
期刊
谁说不就是一汪水吗  灰蒙蒙云层下  周圍是犬牙交错的  火山口环堤  我的天池之旅美在  串串汗水的记忆  整整一个上午艰难的  跋涉抵达与亲近  一块晶亮亮的镜子  清新静美  高洁神秘  便是天池的绝伦
期刊
天色暗下来  呼呼的冷风一股股吹来  秋,被贴上了封条  月亮也被刮掉半个  躲到高层的楼顶  依然抚摸着沉寂的夜晚  如果落叶可以  稍稍垫起心的高度  今夜,我就把書房  当成道场  灯下,用笔墨改变冬季  清瘦的词性  便也显得不再寒冷
期刊
羊肉、鸭血、竹笋、青菜  红酒、米酒和白酒  我们谈论着乡下  盖一栋别墅  或者草屋  記得三十多年前  我们挤在冰冷的房间里  冻得瑟瑟发抖  跺着脚,一个个发誓要  离开村庄  仿佛逃离  是命中注定的一件事情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  对年老的妥协  正是因为对青春的纵容
期刊
雪花纷纷扬扬  像纯白的蚕  温情贴着大地  她仰望天空深处的仁慈  玻璃上印着指尖的温度  她的心被润湿  脚印放在那里是件收藏  红棉衣上夹着雪花  不经意地把玉手牵着  眺望季節,用佛陀的泪  融入雪打琴键的声响里
期刊
在外面  吃过午饭后回家  走到院子里  前面一栋楼一层  一个不认识的老太太  突然打开窗户  问我今天几号  我愣了一下  大声地告诉她  5號  老太太可能  一个人在家  看样子  她好像需要  一个时光的向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