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水平不高,是社会、学校、家庭等综合原因造成的。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高校提高德育水平的发展要求。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要将生态道德教育加入到大学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体作用,同时要让大学生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传播者和推广者,让他们成为生态道德教育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
[关键词]生态道德教育;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4 — 0146 — 02
伴随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生态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直接威胁。面对严重的生态安全问题,人类不仅寻求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解决办法,也在寻找道德的解决方式。生态道德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传统道德是调整人和人、人和社会的关系,生态道德的重点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生态道德扩大了道德的范围,它肯定自然的内在价值意义,肯定人和自然之间存在的价值关系,并由此对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规范和调整,应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加强生态道德教育的目的是要引起大学生对保护自然、爱护环境、敬重生命,这是保障人类和自然界和谐共处的最高要求。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素质较高的群体,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各高校把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列入大学生道德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提高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有利于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生态道德的教育问题及原因
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意识总体上来说令人忧虑。在少数大学生中存在生态道德素质不高、保护环境意识不强的情况。在高校校园中,随时可以看到践踏草地,浪费粮食,随地吐痰、不重视自身修养等一系列的不文明现象发生,尤其是在校园中独有的“课桌乱写乱花”“教室长眀灯”“寝室长流水”等现象随处可见。从儿时起,我们每天就能看到、听到各种各样保护环境的教育。老师要求我们不要乱丢垃圾,要做到保护环境,人走灯滅,节约用水用电,但成效并不大、效果并不好。我们接受到足够的教育,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口头上重视,行动上忽视,我行我素,心态扭曲。现在大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理念还只是在理论层面上,没有融入到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来。目前,各高校都在大学生中开展了生态道德教育课程,在大学生中产生强烈反响,赢得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赞誉。
那么,为什么大学生在接受社会道德舆论和学校生态教育的影响情况下,生态道德意识依然不高,行为上没有很好的履行保护生态环境义务呢?
首先,在我国的家庭和社会长期以来忽视生态道德文明教育,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特长技能和思想品德,学生没有从小养成良好的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因为文化素质的不高,有少数家长的生态道德素质不够,在生活中不自觉的一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发生。如乱砍树木、楼上抛物、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随地吐痰、等等不文明行为,孩子在成长阶段受到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渐渐的形成了对生态环境不利的习惯。
其次,各高校只是设立一些过于简单的生态环境知识的课程,极少涉及对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文明的教育内容,教学方式也是以老师讲授为主,简单的向学生灌输学习模式。教师对于生态文明道德知识的传授,缺乏理论基础和教学经验。更重要的是,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少的可怜,忽视对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实践性。
第三,社会大环境的环境保护意识不高。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制度在我国的实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在巨大的经济利益的诱惑引导下,不断向大自然榨取自然资源,索取的同时不加以保护,贪得无厌,不计后果。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自然和谐美好的生活状态,加入到对利益与金钱的追逐中,这就形成了一种忽视环境保护,破坏生态平衡的不良社会风气。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纯净的校园文化也走向商业化和功利化。此种不健康的风气带入到高校校园,影响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大学生的生态价值取向。
第四,受到社会历史的影响,大学生意识里存在“人定胜天”“征服自然”等传统观念,对大自然缺少尊重和敬爱之心,从而始终把自然界与动物植物作为人类永远掠夺和破坏的对象。对大学生加强生态道德教育,首先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目前,生态环境危机问题已成为全世界都在关注的问题,然而自然资源的减少和浪费、空气污染和环境破坏已经是制约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最严重危机。其原因既是机制体制不健全的因素,也有大众思想观念落后的因素,这其中也包含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缺少。
二、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意识和政治觉悟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影响到生态文明建设能否早日实现。生态道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生态文明观念的认识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生态道德教育可以更好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态意识。大学生可以从中学到如何正确处理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有效的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对大学生走向社会、成家立业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特别是对下一代的教育都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自己、对孩子、对生活、对社会都将做出积极贡献。
其次,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党的十七大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同列入十七大报告中,其意义深远,体现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各高校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是培育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经之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当代大学生是生态文明的宣传员和未来发展的建设者,是有觉悟有素质的一类人群,他们能否了解环境知识和具备生态文明意识,掌握怎样解决环境问题,如何保护自然环境,是会直接影响我国生态环境未来发展趋势。 再次,完善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各高校全面发展的重点要求。当今我国的生态文明教育现状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起步晚、发展慢。据调查,现代多数高校只看重保护环境教育,但却忽视环境普及推广教育。当代大学生是推进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应当具备与未来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将生态文明理念当作自觉性的观念,主动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观念是十分重要的,它将关系到未来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人类生存的根本问题。因此,生态文明教育是当代大学生养成良好生态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完善德育教育内容的实际要求。是21世纪社会发展、社会进步重要基石,也是大学生成长的使命。
三、提升大学生生态教育的对策
生态道德问题不仅仅靠说教式的课堂教育和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就可以达到目的的,重点是让大学生自身形成主动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自觉担负起加强生态道德建设的重任,而大学生的自觉性是要依靠正确的理论指导来形成的,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利用社会实践活动的潜移默化,使自己的内心对生态的行为产生认同感和参与感。
首先,将生态道德教育加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来,合理规划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论教材。当代各高校始终缺少生态道德教育的完整合理的教材,而太专业的理论教材又只是注重介绍环境知识概念,缺乏说服力和灵活性。希望教育部门合理改编教材,更加符合现代性教育,让生态道德教育有巩固的理论支持,完善生态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其次,完善高校德育体系,将生态道德教育加入到高校德育计划中,不但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体作用,更应该把生态文明道德建设引入到各学科的教学规划中,让大学生更全面的了解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
第三,推动大学生主动作为生态道德实践主体,让大学生成为生态道德教育宣传员、推广活动家。努力发展生态道德的基本知识和普及推广活动,让大学生可以更好的认识生态系统的活动规律,提升对生态环境的认识。打造良好的学校生态环境,建立绿色寝室、和谐校园,可以更好的建立生态道德教育并养成氛围。积极鼓励大学生组建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组织。利用这些组织引领大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加强生态建设的宣传。可以组建一系列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演讲辩论大赛和有关生态环保方面的知识竞赛。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更好的鼓励大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生态环境保护的了解和传播活动中来。建设良好的校园生态环境。需要每个人厉行节俭,提倡绿色消费。近年来,大学生在校园攀比、虚荣之风盛行,这些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在大学生中流行。致使一些大学生对金钱、物质的概念模糊,导致高消费、过度消费、挥霍拜金。生态道德的教育刻不容缓,要利用社会大众、家庭学校,多角度的教育引导模式,要培养大学生正确、健康的生态文明消费理念,实现生态健康消费观,推动绿色环保消费,生态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学生建立一种对生态环境不构成破坏合理的可持续消费观,达到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其目的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育理性生态的大学生,指导大学生正确的生态行为方向,建立优良的生态道德行为方式,是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根本立足点。各高校可以利用大学生创建的环保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等一系列活动,使更多的大学生身临其境的认为,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大力开展一系列环保实践活动,让更多的大学生身临其境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共同打造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培养大学生爱护自然环境、治理被破坏污染的环境、提倡正确绿色消费观念。希望每一位大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和自身体验达到完善和发展,引领他们成为一名保护环境、热爱自然,敬畏生命、合理消费的理性生态人。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生态道德教育培养的大力支持,提升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强化生态道德知识,尊重自然规律,提升空气质量,努力为人类共同的绿色家园而努力。
〔责任编辑:侯慶海〕
[关键词]生态道德教育;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4 — 0146 — 02
伴随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生态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直接威胁。面对严重的生态安全问题,人类不仅寻求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解决办法,也在寻找道德的解决方式。生态道德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传统道德是调整人和人、人和社会的关系,生态道德的重点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生态道德扩大了道德的范围,它肯定自然的内在价值意义,肯定人和自然之间存在的价值关系,并由此对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规范和调整,应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加强生态道德教育的目的是要引起大学生对保护自然、爱护环境、敬重生命,这是保障人类和自然界和谐共处的最高要求。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素质较高的群体,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各高校把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列入大学生道德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提高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有利于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生态道德的教育问题及原因
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意识总体上来说令人忧虑。在少数大学生中存在生态道德素质不高、保护环境意识不强的情况。在高校校园中,随时可以看到践踏草地,浪费粮食,随地吐痰、不重视自身修养等一系列的不文明现象发生,尤其是在校园中独有的“课桌乱写乱花”“教室长眀灯”“寝室长流水”等现象随处可见。从儿时起,我们每天就能看到、听到各种各样保护环境的教育。老师要求我们不要乱丢垃圾,要做到保护环境,人走灯滅,节约用水用电,但成效并不大、效果并不好。我们接受到足够的教育,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口头上重视,行动上忽视,我行我素,心态扭曲。现在大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理念还只是在理论层面上,没有融入到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来。目前,各高校都在大学生中开展了生态道德教育课程,在大学生中产生强烈反响,赢得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赞誉。
那么,为什么大学生在接受社会道德舆论和学校生态教育的影响情况下,生态道德意识依然不高,行为上没有很好的履行保护生态环境义务呢?
首先,在我国的家庭和社会长期以来忽视生态道德文明教育,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特长技能和思想品德,学生没有从小养成良好的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因为文化素质的不高,有少数家长的生态道德素质不够,在生活中不自觉的一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发生。如乱砍树木、楼上抛物、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随地吐痰、等等不文明行为,孩子在成长阶段受到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渐渐的形成了对生态环境不利的习惯。
其次,各高校只是设立一些过于简单的生态环境知识的课程,极少涉及对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文明的教育内容,教学方式也是以老师讲授为主,简单的向学生灌输学习模式。教师对于生态文明道德知识的传授,缺乏理论基础和教学经验。更重要的是,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少的可怜,忽视对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实践性。
第三,社会大环境的环境保护意识不高。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制度在我国的实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在巨大的经济利益的诱惑引导下,不断向大自然榨取自然资源,索取的同时不加以保护,贪得无厌,不计后果。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自然和谐美好的生活状态,加入到对利益与金钱的追逐中,这就形成了一种忽视环境保护,破坏生态平衡的不良社会风气。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纯净的校园文化也走向商业化和功利化。此种不健康的风气带入到高校校园,影响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大学生的生态价值取向。
第四,受到社会历史的影响,大学生意识里存在“人定胜天”“征服自然”等传统观念,对大自然缺少尊重和敬爱之心,从而始终把自然界与动物植物作为人类永远掠夺和破坏的对象。对大学生加强生态道德教育,首先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目前,生态环境危机问题已成为全世界都在关注的问题,然而自然资源的减少和浪费、空气污染和环境破坏已经是制约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最严重危机。其原因既是机制体制不健全的因素,也有大众思想观念落后的因素,这其中也包含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缺少。
二、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意识和政治觉悟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影响到生态文明建设能否早日实现。生态道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生态文明观念的认识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生态道德教育可以更好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态意识。大学生可以从中学到如何正确处理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有效的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对大学生走向社会、成家立业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特别是对下一代的教育都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自己、对孩子、对生活、对社会都将做出积极贡献。
其次,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党的十七大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同列入十七大报告中,其意义深远,体现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各高校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是培育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经之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当代大学生是生态文明的宣传员和未来发展的建设者,是有觉悟有素质的一类人群,他们能否了解环境知识和具备生态文明意识,掌握怎样解决环境问题,如何保护自然环境,是会直接影响我国生态环境未来发展趋势。 再次,完善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各高校全面发展的重点要求。当今我国的生态文明教育现状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起步晚、发展慢。据调查,现代多数高校只看重保护环境教育,但却忽视环境普及推广教育。当代大学生是推进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应当具备与未来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将生态文明理念当作自觉性的观念,主动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观念是十分重要的,它将关系到未来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人类生存的根本问题。因此,生态文明教育是当代大学生养成良好生态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完善德育教育内容的实际要求。是21世纪社会发展、社会进步重要基石,也是大学生成长的使命。
三、提升大学生生态教育的对策
生态道德问题不仅仅靠说教式的课堂教育和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就可以达到目的的,重点是让大学生自身形成主动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自觉担负起加强生态道德建设的重任,而大学生的自觉性是要依靠正确的理论指导来形成的,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利用社会实践活动的潜移默化,使自己的内心对生态的行为产生认同感和参与感。
首先,将生态道德教育加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来,合理规划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论教材。当代各高校始终缺少生态道德教育的完整合理的教材,而太专业的理论教材又只是注重介绍环境知识概念,缺乏说服力和灵活性。希望教育部门合理改编教材,更加符合现代性教育,让生态道德教育有巩固的理论支持,完善生态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其次,完善高校德育体系,将生态道德教育加入到高校德育计划中,不但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体作用,更应该把生态文明道德建设引入到各学科的教学规划中,让大学生更全面的了解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
第三,推动大学生主动作为生态道德实践主体,让大学生成为生态道德教育宣传员、推广活动家。努力发展生态道德的基本知识和普及推广活动,让大学生可以更好的认识生态系统的活动规律,提升对生态环境的认识。打造良好的学校生态环境,建立绿色寝室、和谐校园,可以更好的建立生态道德教育并养成氛围。积极鼓励大学生组建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组织。利用这些组织引领大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加强生态建设的宣传。可以组建一系列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演讲辩论大赛和有关生态环保方面的知识竞赛。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更好的鼓励大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生态环境保护的了解和传播活动中来。建设良好的校园生态环境。需要每个人厉行节俭,提倡绿色消费。近年来,大学生在校园攀比、虚荣之风盛行,这些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在大学生中流行。致使一些大学生对金钱、物质的概念模糊,导致高消费、过度消费、挥霍拜金。生态道德的教育刻不容缓,要利用社会大众、家庭学校,多角度的教育引导模式,要培养大学生正确、健康的生态文明消费理念,实现生态健康消费观,推动绿色环保消费,生态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学生建立一种对生态环境不构成破坏合理的可持续消费观,达到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其目的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育理性生态的大学生,指导大学生正确的生态行为方向,建立优良的生态道德行为方式,是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根本立足点。各高校可以利用大学生创建的环保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等一系列活动,使更多的大学生身临其境的认为,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大力开展一系列环保实践活动,让更多的大学生身临其境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共同打造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培养大学生爱护自然环境、治理被破坏污染的环境、提倡正确绿色消费观念。希望每一位大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和自身体验达到完善和发展,引领他们成为一名保护环境、热爱自然,敬畏生命、合理消费的理性生态人。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生态道德教育培养的大力支持,提升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强化生态道德知识,尊重自然规律,提升空气质量,努力为人类共同的绿色家园而努力。
〔责任编辑: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