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四部委在深圳召开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会议,要求确保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达到预期目标。同日,深圳市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正式启动,由此拉开了我国首批五城市(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试点政府补贴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序幕。
四成受访者认为补贴力度不够大
根据《深圳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实施方案》,深圳将在国家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每辆最高补贴5万元、纯电动车每辆最高补贴6万元的基础上,分别最高追加3万元和6万元补贴。这意味着,在“国家+地方”的组合拳下,补贴额度几乎可以覆盖目前各类新能源车售价的50%。
对此,在关于新能源汽车补贴方案的网络调查中,有31.1%的人对此方案表示满意,但有42.9%的人认为这样的补贴力度还不够大。专家指出,国家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不是为了补贴而补贴,补贴的目的不是资金拨付,而是要通过补贴达到节能的目的。
对此,中国汽车行业知名评论家吴迎秋表示:“补贴环保汽车应该说是一个进步,表明了汽车节能环保的发展方向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同时,这也是一个新鲜的事物,还在探索阶段,所以大家难免会有一些看法,特别是现在对新能源车本身的技术成熟度也还有一些争议。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大家有不同的看法属于正常。”
汽车业资深评论家李安定则认为,目前还不是对新能源车进行补贴的时机。“在我看来,等新能源车完全商品化后再补贴也不迟。”
效果有多大仍是未知数
在本次调查中,有46.6%的人表示会因为能得到补贴而考虑购买新能源车,34.9%的人则不为补贴所动。
尽管政府在以补贴的形式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进程,但补贴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刺激消费,仍然还是未知数。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认为,补贴政策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肯定会产生促进作用,但绝对量不会很大。在补贴之外,消费者更关心的是新能源汽车的质量、性能、售后服务等。
吴迎秋认为:“目前,大家对新能源车的成熟度还是有疑惑的。有的人会考虑新能源车的动力问题、可靠性问题、稳定性问题、未来的使用成本等问题。从眼前来看,尽管采用了这样一种补贴的方式,但是新能源车的使用成本依然还是高于同类传统燃气车。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购买者的观望态度。另外,对新能源车本身的争议也很大。这些产品刚刚研发出来,技术的成熟度、产品的周期等,相对传统内燃机汽车还是很不一样的。新能源汽车在实验室中的数据表现可能已经很好,但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其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是需要顾虑的,大家担心的也是这个问题。”
在补贴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民众最担心的问题中排名第一的是“补贴之后,经销商的其他优惠缩水,造成消费者受益不明显”,另外“可能出现不公平现象或违规操作”,以及“补贴的车型太少”“执行力度可能打折扣”等问题也较为突出。
吴迎秋也对这些问题表示了担忧,他认为一些经销商可能从中得到利益,而没有把国家层面上要补贴消费者的那部分利益交到消费者手里,所以需要加强营销网络的管理和市场的监督。
“市场热”尚待形成
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政策已经下发一个多月,深圳等城市也纷纷制订各自的补贴标准。与“政策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热”尚未形成。虽然充电站等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已经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建设中,新能源汽车也成为各大车展的焦点,但事实上,市场上真正能买到的新能源汽车很少,而消费者们也大多在观望。
参与调查的人认为,目前中国新能源车推广面临的阻碍中,排名前五位的问题是配套设施如充电站等不够齐全、技术不够成熟、车价不够低廉、用车成本太高和售后服务不佳。
吴迎秋认为,这个调查结果是比较客观的。因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仅仅包括技术,还包括配套设施是否完善、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是否与产品吻合等,这是一个需要适应和完善的过程,要在实践中来逐步推进。吴迎秋表示,现在做一些示范性的尝试也是很有必要的,通过这些示范迅速地积累一些东西、发现一些问题并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企业要在产品技术上下功夫,在成本上下功夫,此外,政府也要积极创造一个提倡节能环保的大环境。
据了解,与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相比,我国在动力电池领域差距较大,同时缺乏国际领先水平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针对这些问题,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也正在形成和完善。除了消费补贴外,我国还将从税收政策、科研投入、政府采购、标准制订等方面入手,全面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专家强调,虽然政府补贴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刺激新能源车的发展,加速其市场化进程,但政府补贴只能当做“催化剂”。补贴毕竟只是暂时解决之道,新能源汽车要进入普通家庭,最终还得靠市场表现。
四成受访者认为补贴力度不够大
根据《深圳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实施方案》,深圳将在国家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每辆最高补贴5万元、纯电动车每辆最高补贴6万元的基础上,分别最高追加3万元和6万元补贴。这意味着,在“国家+地方”的组合拳下,补贴额度几乎可以覆盖目前各类新能源车售价的50%。
对此,在关于新能源汽车补贴方案的网络调查中,有31.1%的人对此方案表示满意,但有42.9%的人认为这样的补贴力度还不够大。专家指出,国家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不是为了补贴而补贴,补贴的目的不是资金拨付,而是要通过补贴达到节能的目的。
对此,中国汽车行业知名评论家吴迎秋表示:“补贴环保汽车应该说是一个进步,表明了汽车节能环保的发展方向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同时,这也是一个新鲜的事物,还在探索阶段,所以大家难免会有一些看法,特别是现在对新能源车本身的技术成熟度也还有一些争议。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大家有不同的看法属于正常。”
汽车业资深评论家李安定则认为,目前还不是对新能源车进行补贴的时机。“在我看来,等新能源车完全商品化后再补贴也不迟。”
效果有多大仍是未知数
在本次调查中,有46.6%的人表示会因为能得到补贴而考虑购买新能源车,34.9%的人则不为补贴所动。
尽管政府在以补贴的形式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进程,但补贴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刺激消费,仍然还是未知数。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认为,补贴政策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肯定会产生促进作用,但绝对量不会很大。在补贴之外,消费者更关心的是新能源汽车的质量、性能、售后服务等。
吴迎秋认为:“目前,大家对新能源车的成熟度还是有疑惑的。有的人会考虑新能源车的动力问题、可靠性问题、稳定性问题、未来的使用成本等问题。从眼前来看,尽管采用了这样一种补贴的方式,但是新能源车的使用成本依然还是高于同类传统燃气车。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购买者的观望态度。另外,对新能源车本身的争议也很大。这些产品刚刚研发出来,技术的成熟度、产品的周期等,相对传统内燃机汽车还是很不一样的。新能源汽车在实验室中的数据表现可能已经很好,但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其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是需要顾虑的,大家担心的也是这个问题。”
在补贴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民众最担心的问题中排名第一的是“补贴之后,经销商的其他优惠缩水,造成消费者受益不明显”,另外“可能出现不公平现象或违规操作”,以及“补贴的车型太少”“执行力度可能打折扣”等问题也较为突出。
吴迎秋也对这些问题表示了担忧,他认为一些经销商可能从中得到利益,而没有把国家层面上要补贴消费者的那部分利益交到消费者手里,所以需要加强营销网络的管理和市场的监督。
“市场热”尚待形成
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政策已经下发一个多月,深圳等城市也纷纷制订各自的补贴标准。与“政策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热”尚未形成。虽然充电站等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已经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建设中,新能源汽车也成为各大车展的焦点,但事实上,市场上真正能买到的新能源汽车很少,而消费者们也大多在观望。
参与调查的人认为,目前中国新能源车推广面临的阻碍中,排名前五位的问题是配套设施如充电站等不够齐全、技术不够成熟、车价不够低廉、用车成本太高和售后服务不佳。
吴迎秋认为,这个调查结果是比较客观的。因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仅仅包括技术,还包括配套设施是否完善、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是否与产品吻合等,这是一个需要适应和完善的过程,要在实践中来逐步推进。吴迎秋表示,现在做一些示范性的尝试也是很有必要的,通过这些示范迅速地积累一些东西、发现一些问题并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企业要在产品技术上下功夫,在成本上下功夫,此外,政府也要积极创造一个提倡节能环保的大环境。
据了解,与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相比,我国在动力电池领域差距较大,同时缺乏国际领先水平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针对这些问题,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也正在形成和完善。除了消费补贴外,我国还将从税收政策、科研投入、政府采购、标准制订等方面入手,全面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专家强调,虽然政府补贴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刺激新能源车的发展,加速其市场化进程,但政府补贴只能当做“催化剂”。补贴毕竟只是暂时解决之道,新能源汽车要进入普通家庭,最终还得靠市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