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学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lang0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操作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根据课堂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调动学生的手、眼、口、耳等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自己单独或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学具,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的一种活动。做好学具操作这个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学具操作;切实有效
  【中图分类号】G6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01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指出:“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是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可以说,加强动手操作是现代的数学教学与传统的数学教学的重要区别之一。用好了操作,课堂将生机勃勃,因为操作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最直接、最常用的实践活动,通过操作这一实践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使用学具,可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例如:三年级学生学习一位数除法,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十位上除后出现有余数的情况,如:42÷3,学生难以理解的是十位上余下的几个十要和个位上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可采用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4捆(4個10)平均分3份,每份是1捆(l个10),十位商1;剩下1捆表示1个10,要继续平均分只能拆开和2根合并成12根,再平均分3份,每份是4根(4个1),个位商4。通过摆小棒体会剩下一捆继续平均分,怎么分,使学生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继续除的算理,以此让学生把动手操作活动和竖式相对照,数形结合,在操作中从形的方面进行具体思考后逐步过渡到数的方面进行思维,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算理,同时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
  二、使用学具,有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突出数学本质,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可有助于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教学“同样多”时,让学生先摆5朵红花,然后让学生在下面一个对一个的整齐地摆,就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通过学生剪、拼等操作活动,把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就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学具的操作,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就渗透了等积变换的思想,等等。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作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组合作操作学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如:教学1L和1000ml的关系时,可分组让学生把100ml水倒进1L的量筒中,看可以倒几次?同学们有的倒水,有的看刻度,有的记录,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同时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也体现了一种相互谦让、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使用学具,有助于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
  使用学具,能促使学生自己发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探索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精神条件。实践表明:当代的小学生由于处在信息时代,他们知识视野较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尝试、探索去发现、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由此培养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动手操作,可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等获取知识的能力。比如,利用学具操作,学生将圆柱侧面转化为原来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柱侧面面积公式。通过操作学具,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把新知转化为旧知,运用旧知解决新知,把新知同化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通过学具的操作,加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让学生大胆发问、质疑,共同制定解题计划,选择适宜的思维方向和策略。通过这些思维方式和策略的运用,不断解决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的矛盾,教师讲解与自觉理解的矛盾和同学之间新知识理解水平差异而产生的矛盾,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四、使用学具,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付能力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国的教育方针强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摆、拼、剪、制作、测量、画图等,有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其五育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学圆锥体积,让学生分组做实验让学生用圆锥容器向圆柱容器中装水,推倒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实验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严格、正确地运用直观操作,真正把操作作为获取知识的手段。对于实验失败的小组,要引导学生查找实验失败的原因,指出操作的不正确之处,继续进行实验,直到成功为止。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学生在操作中获取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是知识的创新和应用,所以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要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应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学习了分米后,让学生量课桌的长、宽;学习了面积单位后,让学生量常用物品的面积等。
  五、使用学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的心理发展的内涵包括多方面,既包括数学知识、能力的发展,又包括数学情感的发展。这两个方面的发展是同时进行、相互促进的,而后者我们过去对它却不够重视。所以,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种方法,其中为学生创设操作活动情境,利用学具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符合小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小学生思维处于具体形象为主的发展阶段,小学生具有爱玩、爱动的思维特点,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会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
  总之,实践证明,学具是开启数学课堂的金钥匙!大量应用学具,能推动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能有力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摘 要】综观世界教育格局,不同时期的教育改革特色,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提高英语教育的效率和效益,改革课程和教材;重视学生道德、文化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改革引发学校管理理念的创新,南昌教育的新举措。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020-01  综观世界教育格局,20世纪80年代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特征⑴以提高教育质量为
本文介绍了面向对象编程(OOP)的特点及其用DD8000型多路多道能谱获取系统仿真软件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本文还讨论了Windows环境下显示多路能谱的一些问题。
融水县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在现代农业发展中,有许多果蔬是不适宜种植的,高山水蜜桃是融水县适宜推广的果树品种,对融水县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对融水县高山水蜜桃
辐射成像中的图像由于具有很大的统计噪声,因而较难被压缩,本文提出了两种适用于辐射图像的压缩方法。文章中描术字算法的原理和具体步骤,并提供了一些实验结果。
本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良、恶性胸水各30例的癌胚抗原(CEA)的含量,并用过氧化酶-抗-过氧化酶法(PAP法)对胸水中脱落细胞行抗CEA染色的免疫细胞研究。RIA测定恶性胸水中CEA值为25.15±8.88ng/ml,良性胸水中CEA值为5.24&#17
本文重点介绍了一套反康普顿低本底高纯锗(HPGe)γ谱仪研制过程中,针对遇到的一些技术问题所采取的解决方法和措施。主要包括屏蔽室的加工改造、主探头升降装置的设计、工作稳定性的
【摘 要】 初中化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是初中学习科目中最特殊的一门,在初中阶段为学生打下化学基础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粗略地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措施,以期能对从事初中化学教学的同行有所启发。  【关键词】 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1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01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动力,是学习知识的向导。教学活动能否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情境上、设计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要我学”和“我要学”的效果截然不同。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有必要。但是在课堂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容易,数学是抽象性和概括性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人们对园林艺术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其实园林建设现在还是有遇到一些问题,园林艺术的健康发展受到了一定因素的影响,就比如
本文介绍采用时间交替技术研制成的100MSPS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构成原理和调试技术。该系统全部由TTL芯片组成,无论在结构上,还是成本上都比早期研制的100MSPS采集系统具有绝对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