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的要求为地理课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指导下,注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构建生动和谐的地理课堂。
【关键词】地理;和谐;课堂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造和谐课堂的根本保证
和谐课堂的核心是师与生之间关系的和谐,即师与生的和睦相处。这是保证课堂教学协调发展的基础。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首先,良好的师德是师生关系和谐的首要条件。师生之间的道德、情感关系是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严爱”,而不是“溺爱”。教师不要刻意让学生体验学习压力,在上课时要表现出轻松、自然的状态,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和蔼可亲的,学习也就变得轻松愉快了。
其次,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的关键。有人说过: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不能产生创造性火花的。学生只有在民主开放的课堂中才能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主动去发现问题,积极学习知识,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亲身实践中体验地理。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使学生保持了愉快而兴奋的心境,具有自主明确的学习目标,进而大胆设想,积极地通过书本论证自己的假设,最终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的过程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再次,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是和谐课堂的保证。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要求学生间的关系体现出平等、互助、合作、竞争,其中最重要的是合作,这就要求教师重点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同学间通过交流与合作,能做到取长补短,求得同学间的和谐,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合作的成效,培养他们合作创新的能力。
二、生动的课堂情景是实现和谐课堂的有效途径
在新的地理教材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认真挖掘,让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如教学《发展与合作》时,教师在用课件展示“一部汽车的零件来自很多国家”的图片后,向学生介绍:目前,世界上的合作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从局部走向全球化,真正实现了贸易的全球化。如果我国没有外国的东西,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以上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了一个贯穿始终的教学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地理,用地理,思考地理。
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往往只能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判断,很少有“发问”的权利和机会。这样的教学无疑削弱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习惯,从而影响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参与性。如果教师把提问权交给学生,使原先教学过程中的单向交往变成双向交往或多向交往,课堂便会充满生成的活力。教师尤其要重视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教师应该合理利用文本信息,抓住学生心理上的兴奋点,把问题设计成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并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回答。
在有效的课堂学习中,学生总是不断产生学习需要与自己原有的认知基础、水平与能力之间的矛盾。教师必须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对课堂中生成的信息及时进行优化组合,把课堂中学生生成的鲜活教学资源与教学目标进行整合,从而不断创生新的教学情境性资源,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保证这些需求朝着三维教学目标的方向转化。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使课堂真正体现了和谐。
三、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是和谐课堂的具体体现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实际,充分发挥主动性,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性处理,可删、可补、可改,让教学生动活泼,入情合理,切实可行。这样既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引导学生掌握过程与方法,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根据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学习,而不是机械学习。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设情境,创造机会,引发学生求知欲,唤醒学生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教师呈现的信息有意义,学生对上课就富有亲切感,就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努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过去,我们常常看到“一支粉笔一本书”进课堂的现象,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的学习缺少意义,变成了机械学习,这是不可取的。教师必须创设条件,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运用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
激励评价,是扬起学生自信风帆的灵丹妙药。老师的每一句赞语、每一次表扬,对学生都是一种激励。尤其面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时,教师更要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表现自己,获得尊重,从而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萌发不断上进的心理,扬起自信的风帆。
和谐课堂不是“一言堂”。在课堂上,教师要及时地对教学进程进行调控和指正,进而和学生达成积极的共识。积极的共识不是单纯的“求同”,而是在“求同”的基础上尽量“求异”。课堂上呈现的不同言论,尽管有的是错误的或不全面的,但都反映了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教师应通过即时性评价为他们拨开云雾,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让学生在平等的课堂上有个性地发展,最大限度地达到课堂的和谐。
【关键词】地理;和谐;课堂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造和谐课堂的根本保证
和谐课堂的核心是师与生之间关系的和谐,即师与生的和睦相处。这是保证课堂教学协调发展的基础。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首先,良好的师德是师生关系和谐的首要条件。师生之间的道德、情感关系是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严爱”,而不是“溺爱”。教师不要刻意让学生体验学习压力,在上课时要表现出轻松、自然的状态,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和蔼可亲的,学习也就变得轻松愉快了。
其次,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的关键。有人说过: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不能产生创造性火花的。学生只有在民主开放的课堂中才能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主动去发现问题,积极学习知识,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亲身实践中体验地理。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使学生保持了愉快而兴奋的心境,具有自主明确的学习目标,进而大胆设想,积极地通过书本论证自己的假设,最终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的过程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再次,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是和谐课堂的保证。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要求学生间的关系体现出平等、互助、合作、竞争,其中最重要的是合作,这就要求教师重点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同学间通过交流与合作,能做到取长补短,求得同学间的和谐,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合作的成效,培养他们合作创新的能力。
二、生动的课堂情景是实现和谐课堂的有效途径
在新的地理教材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认真挖掘,让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如教学《发展与合作》时,教师在用课件展示“一部汽车的零件来自很多国家”的图片后,向学生介绍:目前,世界上的合作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从局部走向全球化,真正实现了贸易的全球化。如果我国没有外国的东西,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以上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了一个贯穿始终的教学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地理,用地理,思考地理。
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往往只能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判断,很少有“发问”的权利和机会。这样的教学无疑削弱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习惯,从而影响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参与性。如果教师把提问权交给学生,使原先教学过程中的单向交往变成双向交往或多向交往,课堂便会充满生成的活力。教师尤其要重视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教师应该合理利用文本信息,抓住学生心理上的兴奋点,把问题设计成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并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回答。
在有效的课堂学习中,学生总是不断产生学习需要与自己原有的认知基础、水平与能力之间的矛盾。教师必须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对课堂中生成的信息及时进行优化组合,把课堂中学生生成的鲜活教学资源与教学目标进行整合,从而不断创生新的教学情境性资源,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保证这些需求朝着三维教学目标的方向转化。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使课堂真正体现了和谐。
三、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是和谐课堂的具体体现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实际,充分发挥主动性,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性处理,可删、可补、可改,让教学生动活泼,入情合理,切实可行。这样既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引导学生掌握过程与方法,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根据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学习,而不是机械学习。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设情境,创造机会,引发学生求知欲,唤醒学生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教师呈现的信息有意义,学生对上课就富有亲切感,就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努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过去,我们常常看到“一支粉笔一本书”进课堂的现象,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的学习缺少意义,变成了机械学习,这是不可取的。教师必须创设条件,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运用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
激励评价,是扬起学生自信风帆的灵丹妙药。老师的每一句赞语、每一次表扬,对学生都是一种激励。尤其面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时,教师更要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表现自己,获得尊重,从而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萌发不断上进的心理,扬起自信的风帆。
和谐课堂不是“一言堂”。在课堂上,教师要及时地对教学进程进行调控和指正,进而和学生达成积极的共识。积极的共识不是单纯的“求同”,而是在“求同”的基础上尽量“求异”。课堂上呈现的不同言论,尽管有的是错误的或不全面的,但都反映了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教师应通过即时性评价为他们拨开云雾,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让学生在平等的课堂上有个性地发展,最大限度地达到课堂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