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皮生长抑制因子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中的表达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ff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抑制因子(VEGI)及其相关因子在糖尿病(DM)大鼠外周血、玻璃体液及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VEGI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70只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DM 1、3、6个月组(各20只).DM大鼠模型建立后,分别于1、3、6个月时取大鼠外周血、玻璃体液、全眼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样配体1/血管内皮生长抑制因子251(TL1A/VEGI 25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血清及玻璃体液浓度,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因子在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苏木素-伊红(HE)染色评价各组大鼠DR进程.比较空白对照组和DM实验组间大鼠血清、玻璃体液及视网膜组织中TL1A、VEGF、TNF-α、IL-1β的表达差异.结果 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f检验和最小显著差法检验.结果 空白对照组、DM 1、3、6个月组大鼠血清TL1A浓度分别为(92.09±2.05)、(118.36±8.30)、(85.90±7.51)、(78.90±4.88) ng/L,组间血清TL1A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405,P<0.05).从空白对照组到DM 1、3、6个月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浓度均呈升高趋势,4组间血清TNF-α、IL-1β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08、15.416,P<0.05).VEGF浓度在DM 1个月时升高,DM 3个月时下降,DM 6个月时再次升高,但4组间VEGF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42,P>0.05).各组大鼠玻璃体液TL1A浓度分别为(91.50±8.18)、(67.03±6.74)、(47.44±4.92)、(46.01±4.62) ng/L,组间TL1A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4.777,P<0.05).从空白对照组到DM 1、3、6个月组,大鼠玻璃体液VEGF、TNF-α、IL-1β浓度均呈升高趋势,4组间VEGF、TNF-α、IL-1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16、4.392、3.635,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DM 1、3个月组大鼠视网膜TL1A表达吸光度[A,旧称光密度(OD)]值均较空白对照组降低(t=6.851、6.066,P<0.05),但DM 6个月组与空白对照组的TL1A表达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01,P>0.05);DM各组大鼠视网膜VEGF和TNF-α表达A值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tVEGF=-4.709、-16.406、-9.228,P<0.05;t TNF.=-4.703、-6.583、-17.762,P<0.05);DM 1、6个月组大鼠视网膜IL-1β表达A值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t=-4.108、-3.495,P<0.05),但DM 3个月组与空白对照组IL-1β表达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7,P>0.05).HE染色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与DM 1个月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基本正常;DM 3个月组大鼠视网膜组织水肿,细胞排列紊乱;DM 6个月组大鼠视网膜组织明显水肿,神经节细胞核染色加深,内丛状层可见大量新生血管,内核层细胞排列紊乱、水肿,可见大量脂肪空泡,视网膜各层结构不清晰.结论 VEGI可能通过与VEGF、TNF-α、IL-1β等因子的相互作用参与DR的发生发展过程.
其他文献
患者女,58岁.因左眼双眼视物不见8年于2013年2月28日来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就诊.患者双眼夜盲40余年,加重18年,失明至光感8年,曾在多家医院诊断为视网膜色素变性(RP).育1男1女,
高血糖可以通过激酶和转录因子活化上调生长因子的表达,破坏内皮细胞、周细胞功能及血视网膜屏障促进新生血管生成[1].臭氧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可以通过激活抗氧化酶和自由基清
研究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启动区的多态性有关[1-3].眼部VEGF主要由视网膜Müller细胞分泌[4],视网膜Müller细胞VEGF的生成和调节机制、
异常血脂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发展相关.调脂药可通过保护血视网膜屏障,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逆转视网膜血管渗漏,减轻视网膜炎症反应,进而延缓DR进展.目前调脂
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是重要的微血管病变指标[1].糖尿病患者UAER增加不仅提示患者肾脏受损,而且与其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密切相关[2,3].人类软骨糖蛋白3 9(YKL-40)是近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一旦出现视盘及附近新生血管形成,或有视网膜前出血及玻璃体积血者,为PDR高危险的指征[1].对于大面积的视网膜前出血或玻璃体积血,需行玻璃体切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可致玻璃体积血、视网膜玻璃体增生条带,从而引起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目前临床上治疗PDR常采用23G玻璃体切割手术(PPV).但手术中视野差,增
患者男,66岁.因左眼异物感、流泪8个月于2013年5月12日来我院就诊.患者有糖尿病史20余年,长期规律应用胰岛素,血糖正常.高血压病史3余年.2008年诊断为“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目的 观察Ⅱ相酶诱导剂5,6-二氢环戊烯并1,2-二硫杂环戊烯-3-硫酮(CPDT)对2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核因子NF-E2相关因子/抗氧化反应元件(Nrf2/ARE)信号通路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探讨
根据近5a来对塔里木河下游阿拉干断面胡杨林(Populus euphratica Oliv.)的监测数据和不同离河距离的地下水位监测信息,结合“面”上宏观调查与“点”上典型研究,集中对100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