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在内容或形式上,虽都有变化,但无论是材料作文,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考查的方向都越来越贴近社会生活。关注现实,联系现实,也就成為当前的重要任务。而高一学生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内容空洞,材料贫乏,即使有材料也不典型,苏轼、杜甫、陶渊明等来回用,老套,俗套。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大学生的素材的积累。
所谓素材就是学生在表达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时所借助的人、物、景、事。选择材料,安排材料是写作环节中最为重要的内容。选材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文章中心的表现。选材得当的前提是有充分的材料可选择。只有在对所拥有的材料多方比较之后才能确定最适合表情达意的内容。所以积累材料是使文章言之有物的前提。
积累生活素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写作而言活水指的就是生活。高中学生苦于从生活中寻找素材,他们一贯的认识是高中生活的三点一线生活是单调的,是无法激起生活的水花的,是不能为写作提供新鲜素材的。所以要让他们从有限的生活空间中挖掘无限的写作素材,引导他们竖起耳朵、擦亮眼睛用心的倾听、观察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妙。例如我曾经给学生布置这样的随笔作业:如写一写你紧张的学习生活,于是学生写出了《淑女也疯狂》《壮汉入水房》《奔跑的孩子》等优秀的作品来表现晨读之前的紧张气氛。又如观察你的一位老师或同学用细节描写表现他的性格特点,记一次也你在餐厅打饭的经历,谈一谈你的父母,谈一谈你对亲情的理解等等。通过这样的作业启发学生关心生活,在作业的讲评和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校园生活也是多姿多彩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提供给我们的写作素材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
多渠道的积累资料素材。学生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怎样做到充实的论证,这就要看学生积累掌握了多少素材,要看学生对这些人事物的认识深度,要看学生的是否具备广泛联系能力了。但运用的前提是积累。首先、资料材料可以从语文课本中获得,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如果是写议论文是可以从课本中找到论据的。事实上每年都会有不少满分作文就是以教材中的材料为论据的。例如2005年湖北省满分作文《大隐隐于市》中就以陶渊明、李白为例进行了充分的说理。该文章用中国文学史上最有个性的两位诗人巧妙而充分的论证了“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道理,不失为学以致用的典范。我们所学的每一篇课文的作者都有其可贵的精神,丰富的生活,如辛弃疾、岳飞的忠贞报国,曹雪芹的困厄之中坚持创作,史铁生对命运的抗争,霍金的身残志坚,刘易斯的敢于挑战权威等等,这些人物在给了我们精神鼓舞之余,也为我们不同话题的写作提供了素材。除了作者,我们所学的文章中也会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如在学习《作为生物的社会》一文中提醒学生积累下那些生物发扬了团结的精神,运用了联合智慧,并相关联想除了蚂蚁,蜂类你还知道哪些生物也是如此,从而积累了有关合作话题的素材,有如在学习《陈情表》时,有“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的内容写李密的感恩之心,从而引导学生积累羊有跪乳之情的常识素材。其次、指导学生多读书,如果有时间的话要博览群书,了解文史、地理、社会各个方面的信息,见多才能识广,才能更全面的思考问题,还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做到旁征博引、左右逢源。阅读面广,智力背景丰富,就如同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就能酿出蜜来。只有广泛采集才能使“库”里的“蜜”日益丰富。再次、要对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如果眉目不清,材料再好也难以及时而充分的使用。我让学生在整理材料时将其分成爱国类、理想类、修养类、学习类等几个类别。通过整理,便于学生今后的检索运用,同时又加深了印象。
除此之外,我还采取了如下一些措施增加学生材料的积累,尤其是我们住宿制学生。
首先,充分利用好月假。月假学生回家,也是学生拓宽视野的绝好机会,布置给学生一项作业,就是上网浏览一个月以来的你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并从中选择一篇整理打印,回来后交到科代表处,整理成册。学生对于这项作业是很乐意完成的,而且不用怀疑作业的质量。高一一年的时间我们班里已经制成了好几本册子,其中有国内大事,也有名人名事,也有小人物的不平凡的事。例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感动省城十大人物,地震,龙卷风等等。这大大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同学们没有因为一个月的封闭生活而与社会脱节,虽然有些事情可能我们知道的晚一些。
其次,充分利用好课前演讲。课间十分钟,其实还是很长的一段时间的,一般在下节课上课前3分钟同学们就已经坐好了,那么这几分钟就可以给同学们带来好大的收获。因此,我们的课前演讲就定在这时,演讲内容为可使用在议论文中的材料,材料要求有分析,有适用话题,有经典分析评论等。每天按照学号进行,提前将要讲的内容提要板书到黑板上。经过半个学期的积累,同学们的积累本上已经有不少的笔记。其中有:微臣精神,维和英烈,K1654乘务组,马云,送奶工王秀珍等等。这也是月假积累材料的补充,除了当下的也可以是古今中外的,内容更加丰富。
再有,教师在平时看到好的材料也可以及时的记录下来,找合适的机会传达给学生。下班到家,我最喜欢看的节目就是《新闻联播》等新闻节目,在这些节目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好的材料,适用于平时作文的材料。例如,我们讲过创造历史的李娜,,讲过黑心台商的塑化剂,也讲过汶川震后“鼓舞人生”的廖智,讲过“我有医保,你上班去吧”的善良老大爷……
材料积累了还要鼓励学生使用材料,因此我们总是在写作后总结每次作文中平时积累的材料的使用率。特别是在平时年级组织的考试中,作文高分同学中的材料的使用。设置奖励的时候,一方面是讲者,另一方面是用者。老师重视了,同学们就更有兴趣有劲头去做了,如果不进行任何的检查和奖赏,同学们也会慢慢的流于应付,那么意义也就失去了。
材料积累一定要从高一抓起,这样学生在限时作文中才会有话可说,有理可析,有自己对事情的独到的见解,才不会被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抛弃。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应注重积累,厚积才能薄发,才能写出佳作,才能让文章处处散发着弄弄的书卷气和文化气息!
所谓素材就是学生在表达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时所借助的人、物、景、事。选择材料,安排材料是写作环节中最为重要的内容。选材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文章中心的表现。选材得当的前提是有充分的材料可选择。只有在对所拥有的材料多方比较之后才能确定最适合表情达意的内容。所以积累材料是使文章言之有物的前提。
积累生活素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写作而言活水指的就是生活。高中学生苦于从生活中寻找素材,他们一贯的认识是高中生活的三点一线生活是单调的,是无法激起生活的水花的,是不能为写作提供新鲜素材的。所以要让他们从有限的生活空间中挖掘无限的写作素材,引导他们竖起耳朵、擦亮眼睛用心的倾听、观察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妙。例如我曾经给学生布置这样的随笔作业:如写一写你紧张的学习生活,于是学生写出了《淑女也疯狂》《壮汉入水房》《奔跑的孩子》等优秀的作品来表现晨读之前的紧张气氛。又如观察你的一位老师或同学用细节描写表现他的性格特点,记一次也你在餐厅打饭的经历,谈一谈你的父母,谈一谈你对亲情的理解等等。通过这样的作业启发学生关心生活,在作业的讲评和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校园生活也是多姿多彩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提供给我们的写作素材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
多渠道的积累资料素材。学生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怎样做到充实的论证,这就要看学生积累掌握了多少素材,要看学生对这些人事物的认识深度,要看学生的是否具备广泛联系能力了。但运用的前提是积累。首先、资料材料可以从语文课本中获得,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如果是写议论文是可以从课本中找到论据的。事实上每年都会有不少满分作文就是以教材中的材料为论据的。例如2005年湖北省满分作文《大隐隐于市》中就以陶渊明、李白为例进行了充分的说理。该文章用中国文学史上最有个性的两位诗人巧妙而充分的论证了“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道理,不失为学以致用的典范。我们所学的每一篇课文的作者都有其可贵的精神,丰富的生活,如辛弃疾、岳飞的忠贞报国,曹雪芹的困厄之中坚持创作,史铁生对命运的抗争,霍金的身残志坚,刘易斯的敢于挑战权威等等,这些人物在给了我们精神鼓舞之余,也为我们不同话题的写作提供了素材。除了作者,我们所学的文章中也会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如在学习《作为生物的社会》一文中提醒学生积累下那些生物发扬了团结的精神,运用了联合智慧,并相关联想除了蚂蚁,蜂类你还知道哪些生物也是如此,从而积累了有关合作话题的素材,有如在学习《陈情表》时,有“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的内容写李密的感恩之心,从而引导学生积累羊有跪乳之情的常识素材。其次、指导学生多读书,如果有时间的话要博览群书,了解文史、地理、社会各个方面的信息,见多才能识广,才能更全面的思考问题,还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做到旁征博引、左右逢源。阅读面广,智力背景丰富,就如同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就能酿出蜜来。只有广泛采集才能使“库”里的“蜜”日益丰富。再次、要对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如果眉目不清,材料再好也难以及时而充分的使用。我让学生在整理材料时将其分成爱国类、理想类、修养类、学习类等几个类别。通过整理,便于学生今后的检索运用,同时又加深了印象。
除此之外,我还采取了如下一些措施增加学生材料的积累,尤其是我们住宿制学生。
首先,充分利用好月假。月假学生回家,也是学生拓宽视野的绝好机会,布置给学生一项作业,就是上网浏览一个月以来的你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并从中选择一篇整理打印,回来后交到科代表处,整理成册。学生对于这项作业是很乐意完成的,而且不用怀疑作业的质量。高一一年的时间我们班里已经制成了好几本册子,其中有国内大事,也有名人名事,也有小人物的不平凡的事。例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感动省城十大人物,地震,龙卷风等等。这大大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同学们没有因为一个月的封闭生活而与社会脱节,虽然有些事情可能我们知道的晚一些。
其次,充分利用好课前演讲。课间十分钟,其实还是很长的一段时间的,一般在下节课上课前3分钟同学们就已经坐好了,那么这几分钟就可以给同学们带来好大的收获。因此,我们的课前演讲就定在这时,演讲内容为可使用在议论文中的材料,材料要求有分析,有适用话题,有经典分析评论等。每天按照学号进行,提前将要讲的内容提要板书到黑板上。经过半个学期的积累,同学们的积累本上已经有不少的笔记。其中有:微臣精神,维和英烈,K1654乘务组,马云,送奶工王秀珍等等。这也是月假积累材料的补充,除了当下的也可以是古今中外的,内容更加丰富。
再有,教师在平时看到好的材料也可以及时的记录下来,找合适的机会传达给学生。下班到家,我最喜欢看的节目就是《新闻联播》等新闻节目,在这些节目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好的材料,适用于平时作文的材料。例如,我们讲过创造历史的李娜,,讲过黑心台商的塑化剂,也讲过汶川震后“鼓舞人生”的廖智,讲过“我有医保,你上班去吧”的善良老大爷……
材料积累了还要鼓励学生使用材料,因此我们总是在写作后总结每次作文中平时积累的材料的使用率。特别是在平时年级组织的考试中,作文高分同学中的材料的使用。设置奖励的时候,一方面是讲者,另一方面是用者。老师重视了,同学们就更有兴趣有劲头去做了,如果不进行任何的检查和奖赏,同学们也会慢慢的流于应付,那么意义也就失去了。
材料积累一定要从高一抓起,这样学生在限时作文中才会有话可说,有理可析,有自己对事情的独到的见解,才不会被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抛弃。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应注重积累,厚积才能薄发,才能写出佳作,才能让文章处处散发着弄弄的书卷气和文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