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8-0006-2
目前,我国高校内部实行的是校、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体制,教研室是处于最基层的教学管理组织。教研室是根据专业或课程而设置的,其主要职能是负责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开展科学研究及师资培训等工作。
建国前,我国的高校里没有教研室这一组织。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急需大量人才,使得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不仅学生数量猛增,师资队伍也随之扩大。由于当时我国各条战线全盘学习前苏联的经验,因此,1952年院校调整后,我国高校普遍采用了前苏联及东欧国家的教学管理模式,设立了教研室这一级组织。从设立至今,高校教研室已经历了50多个春秋的发展历程。在这50多年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教研室的职能也不断拓展,自身建设也不断完善,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20世纪50年代,教研室的主要职能是组织教学和培养师资,多为国家建设培养和输送人才。60年代,教研室的职能开始转变,从单纯的教学向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向发展,组织教师到工厂、农村,到生产一线去学习、实践,解决实际问题,走上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道路。到了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随着经济、科技的大发展,教研室的职能也进一步完善,初步形成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基层教学科研组织。进入90年代,教研室已经发展为成熟的学科型研究机构。同时,由于科研职能的不断增强,部分教研室已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研究中心或技术中心。90年代末,也有部分高校的教研室改为研究所。①
一、教研室的主要职能
(一)做好组织教学工作
教研室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做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统盘考虑。致力于提升教学质量组织教学工作是教研室最基本的工作职能,通过教学组织和管理,以保证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的严肃执行,从而确保教学运行有序顺畅。更为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把提高教学质量摆在突出的地位,积极研究应用型大学的特点,参与毕业生追踪调查,了解教学改革讯息,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改革,把用人单位、学生、家长满意与否作为衡量质量的最终标准,真正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
(二)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是教研室担负的重要职能
教研室要把加强与深化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紧密结合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通过制定和修订专业教学计划、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专业和课程建设规划、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改革和研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乃至整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开展重点专业与特色专业、精品课程与重点课程的建设,不断提升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水平。
(三)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注专业发展的动态,以经济建设、社会变革和教学改革的需要等情况为依据,有计划地开展教学研究,帮助每个教师确定科研方向,争取做到人人有方向;有组织地申报各级各类教学改革与科研立项,撰写教改科研论文,争取做到个个有成果,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学术水平。积极改善教学和科研工作环境,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和科研手段的设施设备是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条件,教研室要创造条件保证教师把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科研工作中。
(四)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积极创造条件,创建教学团队,建立好教师梯队。通过各种有效措施,使初任教师奋发图强,早日独挡一面,骨干教师奋发成为行家里手,老教师甘当人梯成为专家权威,全面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水平、科研水平,打造一支能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②教研室应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各种学习、进修渠道,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对业务水平不高、讲课效果不佳、科研能力弱的教师应有计划的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培训,使之迅速提高,适应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和迅速发展的高等教育事业的需要。
(五)促进教学能力的建设
以青年教师的师德锤炼、师能提升为重点,紧紧围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这个核心,创新开展专题教学研究活动,组织教学文件、教学设计、授课技巧、实验实训指导、课外辅导、考试命题与试卷评阅、论文指导等专题培训;通过开展观摩教学与研讨,帮助青年教师提高准确把握课程大纲、处理教材、选择教法等能力以及养成自觉执行教学规范的习惯,熟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新课导入、提问、课堂管理、教学小结、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教学基本功的水平。
二、高校教研室组织职能的改革思路
(一)教师应准确把握教学学术的内涵与本质,深化对教学研讨合作价值的理解和追求
学术视野下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研究,将教学问题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以体现教学的学术性,即教学的研究性、成果的创新性与可交流性以及实践的有效性。教学作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不仅在于知识的傳授,还必须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改造和扩展知识以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和创造性品质的培养,进而推动教师的知识发现。高校教师教学的学术性主要表现为:通过对学生的深入了解与分析进而达到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与关注;对已有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及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新的教学方法;还表现在通过有效管理课堂以增进课堂效能。
因此,教师的教学学术发展对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成长具有特别重要价值。而教师在基层教研组织中的合作研讨是教师个体在自我发展基础上针对教学工作及其存在问题通过集体讨论形式所实现的合作形式,它既是一种有助于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的形式,也是强调“合作与同事关系有助于教师成长”思想观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是在相互关怀与信任、支持的合作文化背景下,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感,坦陈教育教学中可能经历的失败与弱点,进而避免深受个人孤立消极情绪的困扰;这种合作式的教学研讨通过教师听课与观摩、讨论与交流,尽可能减少教师个体认知的偏差从而深化个人反思,超越个体经验的局限,通过学习分享彼此的教学理念与经验,实现资源共享,完善教师认知结构,改善同事间人际关系,为教师提供情感支持,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二)教研室要加强建设与健全管理,恢复与增强自身活力
教研室组织功能的缺失以及面临的重重困境,必须通过自身建设才能得以根本改善。首先,应强化教研室开展教学研究进行学科建设的职能,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教研室文化,恢复组织活力。教研室要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利用同行教师的专业背景,鼓励教师保持对教学敏感的问题意识和注重教学研究,通过相互交流、探讨教学问题与困惑,充分发挥优秀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和中年杰出教师在教学研究上的引领作用,营造促使教师潜心钻研教学不断进取,形成良性竞争与合作关系的教研氛围和具有专业特色的教研室文化,增强教研室凝聚力,使其能成为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的沃土和教师专业归属的家園。
其次,应形成民主科学的教研室主任选拔培养和任用制度。教研室主任在教研室功能发挥方面可谓举足轻重,应通过民主程序选拔具有高尚人格、较高专业水平、积极开拓进取精神、良好的组织与人际协调能力的教师担任,能很快赢得教师同行的信任与支持,充分利用目标激励,责任激励、情感激励及物质激励激发其事业心、责任感及工作积极性,高效发挥其作为教研室“领头羊”的作用以更好地实现教研室管理目标。
再次,制定教研室教师共同认可的、推动教研室规范运行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从教研室建立起,应在教研室成员的共同商讨下,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并根据学校院系发展规划和专业发展特点不断修正完善,通过制度规范与建设使教研室成员明确应履行的职责、任务及应享有的权利,依靠民主而健全的制度保障教研室应有功能的回归。
(三)学校管理者要积极关注教研室发展,利用学校评价制度的导向激发教研室组织革新的内在动力
首先,学校管理者从思想观念上要充分认识到教研室作为基层教学与学术研究组织的重要性,它既是高校职能发挥的基础,也是学校改革举措得以真正落实的基地。学校和院系领导在工作实践中要真正重视教研室工作,着力营造浓郁的重视教学研究的氛围,应投入相当时间精力,研究如何激发教研室工作的积极性和保障其教学研究的自主权,切实发挥其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课程设计与学科发展、教师培养与提高方面的作用。
其次,要给予教研室适度的权力与自由,克服行政力量的过度制约。即赋予教研室在人、财、物的资源配置与分配方面的适当权利、教师评价和学术事务方面的更多决策权与从事教学学术活动的充分自由,这样其活力才能被激发。
再次,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以及教学与科研的需要,摒弃影响教师长远潜在发展的评价机制,积极构建激励教师教学改革与研究的评价制度,充分体现学校对基层教研室应有功能的鼓励与认可,体现学校对教学工作这一高校中心职能的足够重视。只有教学研究及成果在教师评价体系中举足轻重,其价值才能被充分认可,教师教改探索的自由或自主的激情才能迸发,才会有利于教师教学研究能力不断提升和教学实践精神的培育;也可利用评价制度的正确导向,激发教研室组织在高校发展背景下变革、创新的内在动力。
三、结语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高校的办学功能和格局趋于多元化,教研室这种原来单纯倚重教学的组织,必须进行制度改革与创新,通过革新以进一步拓展其职能,进而发展成为教学学术交流的平台、教学与科研信息资料中心以及教书育人的载体。制订政策和采取相应举措倡导相关专业教研室教师之间积极交流与合作,突破专业隔阂与界限,充分吸纳相关学科专业研究成果,通过交流、共享和融合实现知识与思想的创新,利用人力资源的优势,发挥教师群体作用,使教学改革和研究能有真正的突破与创新,使广大教师能重新回归教研室这一专业成长的乐园。
【注释】
①胡建华:《现代中国大学制度的原点:50年代初期的大学改革》,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②黄辉:《高校教研室建设与教学团队建设关系辨析》,《高教论坛》2010年第2期。
【参考文献】
[1]熊岚.高校教研室功能的回归与重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0(6).
[2]黄辉.高校教研室建设与教学团队建设关系辨析[J].高教论坛,2010(2).
[3]胡建华.现代中国大学制度的原点:50年代初期的大学改革[M].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东方: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8-0006-2
目前,我国高校内部实行的是校、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体制,教研室是处于最基层的教学管理组织。教研室是根据专业或课程而设置的,其主要职能是负责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开展科学研究及师资培训等工作。
建国前,我国的高校里没有教研室这一组织。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急需大量人才,使得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不仅学生数量猛增,师资队伍也随之扩大。由于当时我国各条战线全盘学习前苏联的经验,因此,1952年院校调整后,我国高校普遍采用了前苏联及东欧国家的教学管理模式,设立了教研室这一级组织。从设立至今,高校教研室已经历了50多个春秋的发展历程。在这50多年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教研室的职能也不断拓展,自身建设也不断完善,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20世纪50年代,教研室的主要职能是组织教学和培养师资,多为国家建设培养和输送人才。60年代,教研室的职能开始转变,从单纯的教学向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向发展,组织教师到工厂、农村,到生产一线去学习、实践,解决实际问题,走上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道路。到了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随着经济、科技的大发展,教研室的职能也进一步完善,初步形成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基层教学科研组织。进入90年代,教研室已经发展为成熟的学科型研究机构。同时,由于科研职能的不断增强,部分教研室已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研究中心或技术中心。90年代末,也有部分高校的教研室改为研究所。①
一、教研室的主要职能
(一)做好组织教学工作
教研室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做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统盘考虑。致力于提升教学质量组织教学工作是教研室最基本的工作职能,通过教学组织和管理,以保证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的严肃执行,从而确保教学运行有序顺畅。更为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把提高教学质量摆在突出的地位,积极研究应用型大学的特点,参与毕业生追踪调查,了解教学改革讯息,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改革,把用人单位、学生、家长满意与否作为衡量质量的最终标准,真正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
(二)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是教研室担负的重要职能
教研室要把加强与深化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紧密结合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通过制定和修订专业教学计划、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专业和课程建设规划、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改革和研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乃至整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开展重点专业与特色专业、精品课程与重点课程的建设,不断提升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水平。
(三)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注专业发展的动态,以经济建设、社会变革和教学改革的需要等情况为依据,有计划地开展教学研究,帮助每个教师确定科研方向,争取做到人人有方向;有组织地申报各级各类教学改革与科研立项,撰写教改科研论文,争取做到个个有成果,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学术水平。积极改善教学和科研工作环境,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和科研手段的设施设备是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条件,教研室要创造条件保证教师把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科研工作中。
(四)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积极创造条件,创建教学团队,建立好教师梯队。通过各种有效措施,使初任教师奋发图强,早日独挡一面,骨干教师奋发成为行家里手,老教师甘当人梯成为专家权威,全面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水平、科研水平,打造一支能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②教研室应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各种学习、进修渠道,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对业务水平不高、讲课效果不佳、科研能力弱的教师应有计划的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培训,使之迅速提高,适应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和迅速发展的高等教育事业的需要。
(五)促进教学能力的建设
以青年教师的师德锤炼、师能提升为重点,紧紧围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这个核心,创新开展专题教学研究活动,组织教学文件、教学设计、授课技巧、实验实训指导、课外辅导、考试命题与试卷评阅、论文指导等专题培训;通过开展观摩教学与研讨,帮助青年教师提高准确把握课程大纲、处理教材、选择教法等能力以及养成自觉执行教学规范的习惯,熟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新课导入、提问、课堂管理、教学小结、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教学基本功的水平。
二、高校教研室组织职能的改革思路
(一)教师应准确把握教学学术的内涵与本质,深化对教学研讨合作价值的理解和追求
学术视野下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研究,将教学问题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以体现教学的学术性,即教学的研究性、成果的创新性与可交流性以及实践的有效性。教学作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不仅在于知识的傳授,还必须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改造和扩展知识以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和创造性品质的培养,进而推动教师的知识发现。高校教师教学的学术性主要表现为:通过对学生的深入了解与分析进而达到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与关注;对已有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及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新的教学方法;还表现在通过有效管理课堂以增进课堂效能。
因此,教师的教学学术发展对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成长具有特别重要价值。而教师在基层教研组织中的合作研讨是教师个体在自我发展基础上针对教学工作及其存在问题通过集体讨论形式所实现的合作形式,它既是一种有助于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的形式,也是强调“合作与同事关系有助于教师成长”思想观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是在相互关怀与信任、支持的合作文化背景下,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感,坦陈教育教学中可能经历的失败与弱点,进而避免深受个人孤立消极情绪的困扰;这种合作式的教学研讨通过教师听课与观摩、讨论与交流,尽可能减少教师个体认知的偏差从而深化个人反思,超越个体经验的局限,通过学习分享彼此的教学理念与经验,实现资源共享,完善教师认知结构,改善同事间人际关系,为教师提供情感支持,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二)教研室要加强建设与健全管理,恢复与增强自身活力
教研室组织功能的缺失以及面临的重重困境,必须通过自身建设才能得以根本改善。首先,应强化教研室开展教学研究进行学科建设的职能,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教研室文化,恢复组织活力。教研室要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利用同行教师的专业背景,鼓励教师保持对教学敏感的问题意识和注重教学研究,通过相互交流、探讨教学问题与困惑,充分发挥优秀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和中年杰出教师在教学研究上的引领作用,营造促使教师潜心钻研教学不断进取,形成良性竞争与合作关系的教研氛围和具有专业特色的教研室文化,增强教研室凝聚力,使其能成为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的沃土和教师专业归属的家園。
其次,应形成民主科学的教研室主任选拔培养和任用制度。教研室主任在教研室功能发挥方面可谓举足轻重,应通过民主程序选拔具有高尚人格、较高专业水平、积极开拓进取精神、良好的组织与人际协调能力的教师担任,能很快赢得教师同行的信任与支持,充分利用目标激励,责任激励、情感激励及物质激励激发其事业心、责任感及工作积极性,高效发挥其作为教研室“领头羊”的作用以更好地实现教研室管理目标。
再次,制定教研室教师共同认可的、推动教研室规范运行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从教研室建立起,应在教研室成员的共同商讨下,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并根据学校院系发展规划和专业发展特点不断修正完善,通过制度规范与建设使教研室成员明确应履行的职责、任务及应享有的权利,依靠民主而健全的制度保障教研室应有功能的回归。
(三)学校管理者要积极关注教研室发展,利用学校评价制度的导向激发教研室组织革新的内在动力
首先,学校管理者从思想观念上要充分认识到教研室作为基层教学与学术研究组织的重要性,它既是高校职能发挥的基础,也是学校改革举措得以真正落实的基地。学校和院系领导在工作实践中要真正重视教研室工作,着力营造浓郁的重视教学研究的氛围,应投入相当时间精力,研究如何激发教研室工作的积极性和保障其教学研究的自主权,切实发挥其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课程设计与学科发展、教师培养与提高方面的作用。
其次,要给予教研室适度的权力与自由,克服行政力量的过度制约。即赋予教研室在人、财、物的资源配置与分配方面的适当权利、教师评价和学术事务方面的更多决策权与从事教学学术活动的充分自由,这样其活力才能被激发。
再次,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以及教学与科研的需要,摒弃影响教师长远潜在发展的评价机制,积极构建激励教师教学改革与研究的评价制度,充分体现学校对基层教研室应有功能的鼓励与认可,体现学校对教学工作这一高校中心职能的足够重视。只有教学研究及成果在教师评价体系中举足轻重,其价值才能被充分认可,教师教改探索的自由或自主的激情才能迸发,才会有利于教师教学研究能力不断提升和教学实践精神的培育;也可利用评价制度的正确导向,激发教研室组织在高校发展背景下变革、创新的内在动力。
三、结语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高校的办学功能和格局趋于多元化,教研室这种原来单纯倚重教学的组织,必须进行制度改革与创新,通过革新以进一步拓展其职能,进而发展成为教学学术交流的平台、教学与科研信息资料中心以及教书育人的载体。制订政策和采取相应举措倡导相关专业教研室教师之间积极交流与合作,突破专业隔阂与界限,充分吸纳相关学科专业研究成果,通过交流、共享和融合实现知识与思想的创新,利用人力资源的优势,发挥教师群体作用,使教学改革和研究能有真正的突破与创新,使广大教师能重新回归教研室这一专业成长的乐园。
【注释】
①胡建华:《现代中国大学制度的原点:50年代初期的大学改革》,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②黄辉:《高校教研室建设与教学团队建设关系辨析》,《高教论坛》2010年第2期。
【参考文献】
[1]熊岚.高校教研室功能的回归与重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0(6).
[2]黄辉.高校教研室建设与教学团队建设关系辨析[J].高教论坛,2010(2).
[3]胡建华.现代中国大学制度的原点:50年代初期的大学改革[M].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东方: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