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教序》漫谈

来源 :东方艺术·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llovezk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为弘福寺沙门怀仁集晋右军诸帖之书镌刻而成,唐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十二月八日京城法侣建立。行书,三十行,行八十五、八十六字不等。碑原在西安弘福寺,后转至西安碑林。
  《圣教序》问世后,宋、元、明、清以来的历代大家对这一刊石评价甚高,称之为“百代楷模”,“模仿羲之书,必自怀仁始”。习行书是写《兰亭》还是《圣教》,历代书家有不同的看法。傅青主认为:“真行无过《兰亭》,再下则《圣教序》,两者都无善本,若必求善本而后临池,此道不几乎息耶?近来学书家多从事《圣教》,然皆婢作夫人。《圣教》比之《兰亭》已是辕下之驹,而况屋下架屋,重儓之奴。”这段话似乎传递出这样的消息,其一:在明代学习《圣教》的人很多这样一个事实;其二:选帖要取法乎上;其三:学习书法要有好的临摹版本但也不用过分强求。傅青主说的极有道理,但傅山本人虽钟情《兰亭》,却不稍似,反而其临的《圣教》很有风神,由此看来,说归说做归做,傅山在《圣教》上应该是下过一番功夫的。王铎对《圣教序》更是用力甚深,所临几可乱真,且在运用的时候,王铎能将楷书、行书、草书的写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作品面貌上显得更加摇曳生姿。实际上,自唐以来历代书家对《圣教序》的学习是不遗余力的,可以说,在《兰亭》之外,《圣教》是从古到今学习行书的不二经典,但历代关于《圣教》的解读及其学习方法谈及的却比较少,以下仅就自己对《圣教》的学习谈一些体会。
  一
  众书家中于《圣教序》受益最大的莫过于文徵明。文徵明的书法结体以《圣教序》为基本骨架,瘦劲清雅,并克服了《圣教序》因经刊刻而难学笔法的困惑,将其以毕生心力临习智永《千字文》所得的王书笔法精髓运用到对《圣教序》的学习中,点画起讫交代分明,提按分寸把握有度,牵丝连带锋芒尽显。从文徵明的学习可以悟得,学习《圣教序》不要盲目地追求石刊痕迹,通过学习别的法帖(如二王及宋四家、元明几家)悟到的笔法来写《圣教序》是可行的。我们在学习《圣教序》的时候,对《圣教序》集了哪些法帖上的字也要有一个认识,并进行比照研究,比如发现有些字的出处是《兰亭》《十七帖》《平安帖》等法帖,就可以找到原帖,考察这个字在原帖中的笔法及其在原帖中的上下位置关系,通过对比学习之后会对刻帖和墨迹都有更深的体会。这个读帖、研究的过程很重要,是思考、总结与学习能力提升的过程,有了读帖的体悟再来临摹和创作,会有更明确的方向,效果是事半功倍的。
  二
  《圣教序》的结字很经典,除了我们平时注意到的点画的组合关系外,它的内在空间更美。字内空间主要由两种形式导致:一种是外白挤黑,造成此类空间的字多以细线为主,字内空间较疏朗,如《圣教序》中“真”、“习”、“隆”等字,细线如夜里划过的闪电,线是被黑色托出来的,而在字的造型中其引带处较细弱,字内空间反而有跃出界栏的感觉,故为开式空间。另一种是线条较粗重,通过交叉把余白挤压出来较完整较小的空间,如《圣教序》中“被”、“故”等字最后一笔形成的空间,线虽为断开但由于线的粗重加上用笔的肯定使它同“儀”字的 “戈”、“寂”字的中部的线形成的空间一样地稳定,有无开口内部空间都难以逸出,故为闭式空间。开式空间内部多为圆形,线形多为弧形,而闭式空间内部多为不规则图形,线形多为反折式。联想《十七帖》也是这种造型,不过《十七帖》最后收笔的坚定性更增加了字内空间的延长范围和气场,出现了字内外空间的交融之势。因此在临帖中不断分析、联想、总结,才会打开思路。如我们在一些行草作品中经常会看到轴线的摆动,有些几乎偏离轴线,通过分析就会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许是由一个特殊的笔画造成的,就如同我们经常说的“蝴蝶效应”一样。
  三
  当代,在《圣教序》的临习过程中很多老师强调书写速度要慢下来,但慢并不是一味地慢,而是当快则快当慢则慢,在快慢过程中体现出对比的节奏关系。当然哪个地方该快哪个地方该慢大概有一个说法(但不绝对)。记得启功先生说过,“行草书的速度比楷书快,但它们的转折处就像汽车站,不过是行草书停的时间短,楷书停的时间长而已。”(大意)我的理解是字的关节转折处多作停留,以蓄其势然后发力。
  四
  不同书家的关注点也不同,碑学更多关注线的厚重、朴拙,线的中实及收笔的延展性,而帖学更多关注的是起收笔,提按以及线的完整性。再次两者对于字内与字外空间也有不同的侧重,碑学更注重用笔的扩散性,是一种外开型结构;帖学的用笔多造成了用笔的闭合型结构。这些特点主要集中于字体的收笔上,需要用心地观察和体会,以便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不同的临习技巧。
  五
  《圣教序》中有些用笔牵丝过于繁多,使字结构模糊,对于这一点,在临帖过程中运用空中提笔的方法是比较科学的,也就是摒弃线条过分的连绵牵掣而采取笔断意连的方式,以使点画明净,书法的空间感更为突出,字也更加安静空旷。
  此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心态。在临帖过程中我常有这样的体会,临帖时心无杂念,认真地比照原帖细致临摹时往往能意与古合,而临摹时想得太多甚至考虑到别人品评的看法时反而写不好。这说明学习一定要入静。入静、无我是入帖的法门。
  古人讲“由技入道”,以上谈的这些都是摸得着看得见的技术问题,是为器。而舍技入道的想法是不太实际的,是空中楼阁,就如建摩天大楼地基不牢稍稍一震动便会灰飞烟灭一样,是不长久的。
其他文献
摘要:心智疲倦是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节奏把握不当的一种无意识表现。本文就初中化学课堂中学生心智疲倦的含义与特征、成因和解决方案做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心智疲倦;含义与特征;成因;解决方案;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144  一、心智疲倦的含义与特征  心智疲倦不同于身体和肌肉的疲劳,是一种心理疲劳,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量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