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D体系下基于近零能耗关键技术的建筑节能潜力应用研究

来源 :建筑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qingc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国内大部分获得LEED认证的建筑而言,在节能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潜力待挖掘.为了进一步推动建筑节能,美国USGBC在LEED评价体系基础上发布了“零能耗”LEED Zero Energy评价体系,该体系要求建筑达到零能耗的建筑目标,但并未明确给出建筑如何实现“零能耗”的详细实施路径.近些年我国通过科学理论研究及大量示范项目的实践,发布了GB/T 51350-2019《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该标准从被动式技术、主动式技术及可再生能源全面制定了建筑全过程实现“零能耗”建筑的技术实施路径.本文从技术措施、评价方式、用能边界等多角度对比了 LEED评价体系及GB/T51350-2019《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的异同.以寒冷地区获得LEED认证的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DeST能耗模拟,应用被动式、主动式及可再生能源等技术手段对案例建筑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近零能耗关键技术措施将大幅提高建筑本体节能率,有助于LEED认证建筑实现LEED Zero Energy的目标.
其他文献
本文对严寒、寒冷、夏热冬冷3个气候区的12个近零能耗公共建筑示范项目的共性节能技术的全寿命周期增量效益、增量成本以及效益费用比进行了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得出了各气候区近零能耗公共建筑共性节能技术的经济性特征.又在考虑环境收益的情况下对这些技术的全寿命周期净现值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近零能耗公共建筑在不同气候区的经济性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投资者和设计人员制定经济性合理的近零能耗公共建筑节能技术方案提供参考.
随着我国各大城市逐步进入“有机更新”阶段,建设项目容积率更高、地块面积更小、与周边建成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更突出、各种功能混合的新情况更复杂.审批部门在面对这些技术难度增加的同时,还要缩短审批时间来改善营商环境.这里从审批所遵循的各地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如手,基于设计自动化方法,探索如何对日常建设项目报件的合规性进行自动核查,涉及:项目描述方式的技术选型、作业流程设计、二维图纸的三维重建标准与算法设计、建筑间距等典型法条的算法设计与实现示例.以上海市黄浦区验证的效果来看,技术路径可行,在显著缩短作业时间外,
随着国内各类交流活动的增多,人们对多功能厅的使用要求逐渐提高.可变空间多功能厅不仅能同时举行不同类型和规模的活动,还能提高建筑空间利用率,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论文依据161个已有可变空间多功能厅形体和界面装修的统计数据,将顶棚和地面装修作为固定参数,墙面装修的常用四种选材作为可变参数,探讨各空间满场中频混响时间都满足要求时,厅堂整体空间适宜的空间容积范围.研究发现满场条件下,墙面选用木板饰面或石材时,整体空间容积在5000 m3以下,各空间中频混响时间都满足规范要求.墙面选用槽木或布艺软包吸声板时,容积在
随着社会对于建筑节能和舒适度要求的提高以及低碳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热泵系统作为1种清洁供暖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沿海地区而言,海水源热泵系统在建筑供暖方面优势巨大.海水换热器是闭式海水源热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表现直接影响到热泵系统的运行效率.本文通过实验的方法对比分析了双螺旋管式和叉排管束式海水换热器在冬季工况的运行性能,重点分析了结冰工况对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换热面积下,叉排管束式换热器比双螺旋管换热器的换热量低10%~20%,管外冰层厚度主要受到换热流体和海水之间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