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鉴于加涅学习层级理论,践行新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完善教学实践活动,重塑教学模式,建构以“三导三思”为基础的教学形态,将部分教师从教学变革的固化预设思维中解放出来。本文旨在阐明“三导三思”的具体内涵,构建以学生为主体[1],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实现智慧学习的本质突破。
【关键词】学习层级;以生为本;三导三思;教学形态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019-02
引言
自实施教学改革以来,各地的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从教育部门到一线教师,无一不被改革、模式紧紧环绕;无一不贯彻、学习、执行以生为本,将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涌现了一大批行之有效的改革创新模式。“先学后教”、“三疑三探”、“导学悟练”等教学模式[2],给课堂教学带来一片全新的天地。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上,有人墨守成规,停留在口号上,不思改革;有人疯狂追捧,企图寻找万能钥匙;有人疑虑重重,认为模式僵化了教学灵感,可能陷入机械、生搬硬套的尴尬境地。
实际上,教学模式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的,它将目标与结果有机的衔接起来,确确实实推动了教学改革的发展。但由于课型、课程、学情不尽相同,故不存在适合任何课堂的万能模式,也不存在完全无效的鸡肋模式,存在的是效率上、效果上的差异。因此教师当把握内容的导向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纵观课堂的整体效果,留意个体的特殊状态,将有模式融无模式之中,打造常态化的、灵活的教学形态。
为了充分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3],实现本质的改变。结合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我们构建初中数学“三导三思”的教学形态。教学设计从易到难,学习形式从简到繁,感悟迁移由浅入深,构成逐步深化的层级,形成以学生为主体,还原课堂本质的教学形态,真正践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内涵意义。
一、三导三思的内涵及意义
1.导学。
导学:顾名思义,教师引导学生独立自学学习。教师依据新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创设具体的情境,以生动而又紧扣主题的鲜活事例激活课堂。并出示有价值的、有梯度的问题导向[4],引导学生尝试并独立从教材中寻找根源,解决问题。教师在此环节密切关注学生的自学意识、效果和反馈,提炼思维共性和犯错原因,必要时可加以启发、点拨、纠错。
通过目的性极强的自学活动,充分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唤醒思维,培养主动性和独立的自学能力,训练洞察力和问题的解决能力。
2.导探。
导探,即教师引导学生群体共探、分组合探。在上一环节的导学中,学生积累了疑难问题,教师提炼了问题的共性和独特性。通过展示导学环节的反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积极反应。针对仍未解决,争议颇大,质疑重重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分组合作探究。教师在此环节,其一,鼓励学困生参与其中,并掌控课堂秩序;其次,适时点拨、讲解,参与到学生的合作中去;再者,通过学优生的补充、中等生的表达、学困生的理解,将收集上来的信息加以梳理、整合,适时面向全体分析讲授,全面总结。
通过针对性极强的合作探究,解决导学环节产生的疑难问题,兴奋思维,甚至设置挑起认知冲突的障碍,全面培养倾听合作意识,分析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经过导学、导探的环节,教师充分了解了学情,迅速调整并完善下一环节练习的梯度、难度、深度,为导练环节的顺利开展铺平道路。
3.导练。
导练,即教师引导学生合理练习、巩固新知、检验反馈。教师精选有梯度、有营养的例题习题,难度不宜过大,数量不宜过多,跨度不宜过大,重点要突出,形式要多样,层次要清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需要示范例题,如需要,应循序渐进地启发、暗示、展示,不能将解题思路、过程和盘托出。如不需要,挑选不同层次的若干同学,尤其关注在导学导探阶段疑虑重重,模棱两可的学生进行演板,以此直面暴露问题。之后,检查练习的成效,客观评价练习的结果,注重解答过程的规范性,鼓励与众不同的思路,并分析该思路的合理性。
通过合理有序的巩固练习,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化思维,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思变。
思变,即教师引导学生变式练习并学会思考变式。一方面,教师适当的对概念、图形、题目进行恰当的变式,对导练环节进行补充和完善,进一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另一方面,教师展示变式的过程、方法、目的、原因,促使学生辨明变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会思考变式,进而学会自主变式。从简单的数字变换到交换条件和结论,再到条件延伸迁移,充分体会变式的过程,体验变式的乐趣。
通过引导性极强,自主性极大的变式练习和思考,发散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行动参与度,促使基本思想的形成,逐步内化基本活动经验,培养思维的全面性和严谨性。
5.思展。
思展,即教师引导学生拓展延伸或形成知识树。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接受情况,结合课程内容、课型特点,选择是否进行知识层面的拓展延伸,比如设置综合性较强,灵活性较大或者贴近生活的问题。若时间、条件不允许,可直接进行能力层面的拓展,即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在学生自主总结、反思、归纳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完善、定论。
通过系统性极强的拓展延伸,构建学生的知识框架,再塑思维,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和体会数学的逻辑之美。
6.思悟。
思悟,即教师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和意义。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蕴涵的数学思想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另一方面,思考本节内容与前后章节之间的联系,思考用本節内容能否更好解决先前问题,思考本节的位置能否与前后章节进行调换。 通过深度性极强的感悟思考,体会数学的连贯性和思想性,深度迁移思维,培养学生用数学思想观察世界,看待世界。
二、“三导三思”构建结构
导学、导探、导练、思变、思展、思悟六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彼此相互依存,相互交融,充分体现了学习形式和感悟思维的层级特性。具体结构如下图:
三导三思结构示意图
三、结语
以上六个环节层层递进,充分把握学习认知规律,但它并不是对所有课型,所有内容都适用的。习题课不需要六个环节全覆盖,难度大的内容很可能完不成六个环节,学生整体基础较差的班级难以很好推进六个环节等。而“三导三思”旨在体现教师引导学生能自学、会探究、勇于练、乐于变、勤梳理、常体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教学形态。本人在南阳市社旗县任数学教师期间,受益于社旗县教育部门提出的“四引”教学模式[6],也目睹了全县学生整体数学成绩的提高,自身也体会到了推进模式教学的利与弊,于是在教学中对模式教学作了一些补充,融入了变和悟,完善了练和展。前期的实践证明,推进的过程有些困难,甚至怀疑方式是否科学,但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了逐步提升,更为明显的是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有了明显的改观。不过它是否具有长期的可操作性,是否需要进一步完善,都还有待实践检验。我想数学教育工作者不仅仅是研究提高数学成绩的模式,更在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对数学的热爱执着的情感。
参考文献
[1]曹一鸣.初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行为主体类型研究-基于LPS项目课堂录像资料[D].数学教育学报,2009(10):38-41.
[2]邹万全.基于三环五学模式的中学物理导学案设计[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10):116-121.
[3]肖军.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2018(8):61.
[4]邓巧妮.例谈问题导入式教学模式下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升[J].小学教学参考,2018(11):90.
[5]唐菲.二次函數图象与性质的教学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6]张建平.“四引”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应用[J].魅力中国,2018(8).
作者简介:刘洋,男(1988.11—),汉族,河南南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数学教育。
李芸,女,(1987.08-),汉族,四川内江人,在职研究生,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大学生廉政教育。
【关键词】学习层级;以生为本;三导三思;教学形态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019-02
引言
自实施教学改革以来,各地的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从教育部门到一线教师,无一不被改革、模式紧紧环绕;无一不贯彻、学习、执行以生为本,将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涌现了一大批行之有效的改革创新模式。“先学后教”、“三疑三探”、“导学悟练”等教学模式[2],给课堂教学带来一片全新的天地。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上,有人墨守成规,停留在口号上,不思改革;有人疯狂追捧,企图寻找万能钥匙;有人疑虑重重,认为模式僵化了教学灵感,可能陷入机械、生搬硬套的尴尬境地。
实际上,教学模式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的,它将目标与结果有机的衔接起来,确确实实推动了教学改革的发展。但由于课型、课程、学情不尽相同,故不存在适合任何课堂的万能模式,也不存在完全无效的鸡肋模式,存在的是效率上、效果上的差异。因此教师当把握内容的导向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纵观课堂的整体效果,留意个体的特殊状态,将有模式融无模式之中,打造常态化的、灵活的教学形态。
为了充分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3],实现本质的改变。结合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我们构建初中数学“三导三思”的教学形态。教学设计从易到难,学习形式从简到繁,感悟迁移由浅入深,构成逐步深化的层级,形成以学生为主体,还原课堂本质的教学形态,真正践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内涵意义。
一、三导三思的内涵及意义
1.导学。
导学:顾名思义,教师引导学生独立自学学习。教师依据新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创设具体的情境,以生动而又紧扣主题的鲜活事例激活课堂。并出示有价值的、有梯度的问题导向[4],引导学生尝试并独立从教材中寻找根源,解决问题。教师在此环节密切关注学生的自学意识、效果和反馈,提炼思维共性和犯错原因,必要时可加以启发、点拨、纠错。
通过目的性极强的自学活动,充分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唤醒思维,培养主动性和独立的自学能力,训练洞察力和问题的解决能力。
2.导探。
导探,即教师引导学生群体共探、分组合探。在上一环节的导学中,学生积累了疑难问题,教师提炼了问题的共性和独特性。通过展示导学环节的反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积极反应。针对仍未解决,争议颇大,质疑重重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分组合作探究。教师在此环节,其一,鼓励学困生参与其中,并掌控课堂秩序;其次,适时点拨、讲解,参与到学生的合作中去;再者,通过学优生的补充、中等生的表达、学困生的理解,将收集上来的信息加以梳理、整合,适时面向全体分析讲授,全面总结。
通过针对性极强的合作探究,解决导学环节产生的疑难问题,兴奋思维,甚至设置挑起认知冲突的障碍,全面培养倾听合作意识,分析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经过导学、导探的环节,教师充分了解了学情,迅速调整并完善下一环节练习的梯度、难度、深度,为导练环节的顺利开展铺平道路。
3.导练。
导练,即教师引导学生合理练习、巩固新知、检验反馈。教师精选有梯度、有营养的例题习题,难度不宜过大,数量不宜过多,跨度不宜过大,重点要突出,形式要多样,层次要清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需要示范例题,如需要,应循序渐进地启发、暗示、展示,不能将解题思路、过程和盘托出。如不需要,挑选不同层次的若干同学,尤其关注在导学导探阶段疑虑重重,模棱两可的学生进行演板,以此直面暴露问题。之后,检查练习的成效,客观评价练习的结果,注重解答过程的规范性,鼓励与众不同的思路,并分析该思路的合理性。
通过合理有序的巩固练习,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化思维,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思变。
思变,即教师引导学生变式练习并学会思考变式。一方面,教师适当的对概念、图形、题目进行恰当的变式,对导练环节进行补充和完善,进一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另一方面,教师展示变式的过程、方法、目的、原因,促使学生辨明变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会思考变式,进而学会自主变式。从简单的数字变换到交换条件和结论,再到条件延伸迁移,充分体会变式的过程,体验变式的乐趣。
通过引导性极强,自主性极大的变式练习和思考,发散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行动参与度,促使基本思想的形成,逐步内化基本活动经验,培养思维的全面性和严谨性。
5.思展。
思展,即教师引导学生拓展延伸或形成知识树。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接受情况,结合课程内容、课型特点,选择是否进行知识层面的拓展延伸,比如设置综合性较强,灵活性较大或者贴近生活的问题。若时间、条件不允许,可直接进行能力层面的拓展,即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在学生自主总结、反思、归纳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完善、定论。
通过系统性极强的拓展延伸,构建学生的知识框架,再塑思维,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和体会数学的逻辑之美。
6.思悟。
思悟,即教师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和意义。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蕴涵的数学思想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另一方面,思考本节内容与前后章节之间的联系,思考用本節内容能否更好解决先前问题,思考本节的位置能否与前后章节进行调换。 通过深度性极强的感悟思考,体会数学的连贯性和思想性,深度迁移思维,培养学生用数学思想观察世界,看待世界。
二、“三导三思”构建结构
导学、导探、导练、思变、思展、思悟六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彼此相互依存,相互交融,充分体现了学习形式和感悟思维的层级特性。具体结构如下图:
三导三思结构示意图
三、结语
以上六个环节层层递进,充分把握学习认知规律,但它并不是对所有课型,所有内容都适用的。习题课不需要六个环节全覆盖,难度大的内容很可能完不成六个环节,学生整体基础较差的班级难以很好推进六个环节等。而“三导三思”旨在体现教师引导学生能自学、会探究、勇于练、乐于变、勤梳理、常体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教学形态。本人在南阳市社旗县任数学教师期间,受益于社旗县教育部门提出的“四引”教学模式[6],也目睹了全县学生整体数学成绩的提高,自身也体会到了推进模式教学的利与弊,于是在教学中对模式教学作了一些补充,融入了变和悟,完善了练和展。前期的实践证明,推进的过程有些困难,甚至怀疑方式是否科学,但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了逐步提升,更为明显的是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有了明显的改观。不过它是否具有长期的可操作性,是否需要进一步完善,都还有待实践检验。我想数学教育工作者不仅仅是研究提高数学成绩的模式,更在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对数学的热爱执着的情感。
参考文献
[1]曹一鸣.初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行为主体类型研究-基于LPS项目课堂录像资料[D].数学教育学报,2009(10):38-41.
[2]邹万全.基于三环五学模式的中学物理导学案设计[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10):116-121.
[3]肖军.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2018(8):61.
[4]邓巧妮.例谈问题导入式教学模式下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升[J].小学教学参考,2018(11):90.
[5]唐菲.二次函數图象与性质的教学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6]张建平.“四引”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应用[J].魅力中国,2018(8).
作者简介:刘洋,男(1988.11—),汉族,河南南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数学教育。
李芸,女,(1987.08-),汉族,四川内江人,在职研究生,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大学生廉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