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京古称金陵六朝古都,四方之城,东有虎踞龙盘钟山,南有中华城门古堡,西有秦淮环抱鬼脸城,北有商埠春秋大马路。
“南有夫子庙,北有大马路”,上个世纪初,大马路所在的下关滨江老城区也曾经是南京最为繁华的商区之一,这里就是南京的“CBD”。下关是南京北面的一个行政区,近临长江之滨,惠民河畔,有一条长约二里许的街市——商埠街与大马路。南北走向,北到江边,南接商埠街。此处集中了数座建于民国时代的精美建筑,包括江南邮政管理局旧址和中国银行南京分行旧址(今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在提到南京的历史街区,人们会想起颐和路公馆区、梅园新村以及甘熙故居等,而这条今人看来并不起眼的小街,曾有它的辛酸不为人知的血泪,更有它的骄傲辉煌,它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大马路的背后
1895年两江总督张之洞南京上任,他主持修筑了码头至城内的马路。“大马路”地名就此由来,并修筑了惠民河上的洋式活桥(现在已是水泥桥面),两项工程耗银5万两。随之而来的是旅店、酒肆、商行的纷纷开设,大马路上人力车、马车“往来如织”,这又引起了外国人的兴趣。他们不断要求清政府开放南京为通商口岸,清政府于光绪二十五年三月二十二日(公元1899年5月1日,宣布金陵关开关,清政府于下关设商埠局(今商埠街——前身“商埠局街”之名由此而来),划定:仪风门外,惠民河山以西沿五华里处,为中外商行设栈房、建码头之地。除清政府设立的官码头、招商码头之外,英、德、日等国先后在这里设立了怡和、美最时、太古、日清等码头,建立了教堂、学校,开设了烟馆、赌场、舞厅。地方当局和商人也在此开办了酒楼、饭店,设置巡警及清道夫,一座座水泥雕花西式建筑,如城堡式的邮务大楼、规模宏大的航运大厦、别具风格的大西洋手表眼镜公司、庆华鞋帽洋货庄等等在江边拔地而起。一条具有现代化雏型的街市——商埠街(大马路)在南京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率先出现了。
当时有句顺口溜描述这里:大马路花花世界,二马路是生意买卖,三马路是麻布口袋,黑杨桥请客招待(车站、饭店),刘家湾是拖拖拽拽……道出了当时大马路一带经济文化发展之迅猛,开放之广阔。一时间车水马龙,迎来送往了多少四方游子。这里是南京大外滩,这里是令人炫耀的黄金江岸……今天的上海相比起那时的大马路只能是小弟弟了。
可惜好景不长,风光了四十几年,红火了两代人之后,一场血腥的战争毁了这条马路带来的繁华。1937年日本侵略军在这一带展开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大批的建筑设施被付之一炬,南京在哭泣,下关在呻吟,商埠在悲鸣,历史的车轮逆行了半个世纪。
今天的大马路
如今的大马路上,横亘在这里的东西向铁轨见证了当年的繁华,而这并没有成为过去。夏日漫步在林影密布的法国梧桐树下,凉意油然而升,依稀还可以回忆起当时繁华的景象,虽然战火毁去了很多辉煌的建筑但留下来的那些似乎更加有力地表述着历史的沧桑。
步入大马路,映入眼帘的是三层楼高的一幢建筑。它是始建于1923年的中国银行南京分行旧址。由于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这幢85年前的老房子依然坚固,现在已经成为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下游水环境监测中心的办公场所。几根2人合抱粗壮的石柱有两三层楼高,顶部石台还雕刻有精美的花纹,哥特式风格。
再往南走几步,挂着“鸿兴达人力资源公司”灯箱广告的,是江南邮政管理局旧址。这座位于大马路62号的建筑造于1918年,三层楼高。邮政局当时的工作人员全部是英国人。和中国银行南京分行旧址相比,后者的英国风格显然更明显。转过这条街再转个弯,眼前是大西洋手表眼镜公司、庆华鞋帽洋货庄等水泥雕花的西式建筑。他们已经被现代小商店簇拥堆挤起来,淡淡地叹息着它当年人流川息、人头攒动的得意风光。虽然败落了老字号,但大马路的血性还在,那份商埠的血脉被遗传至今。再走过南京西站这条大马路就是许多居民居住的棚户区。这里有很多外地来南京打工的人居住在此。房屋也很简陋,他们大多是小手工业作坊,这儿有着儿时在老虎照前嬉戏打闹的感觉。箍桶匠、修理钢精锅的,这些手艺人还穿梭在这里,仿佛是被城市发展遗忘的角落。不过就这样的景象也即将消失,整条街贴满了红圈写的“拆”字。
今天这里有南京最大的惠民桥批发市场、水产市场、下关粮油市场,依稀还保留着那份商埠街的遗风。南京的市民都知道如果想买便宜的大闸蟹就会去惠民桥批发市场。现在没事的时候偶尔还会去大马路走走,去江边晃晃,找一小馆,吃一点江鲜、海鲜。这里现在还是南京的火车货运站,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经常去逛逛,发现了几家很有特色的小馆,海鲜相当的便宜。看似平淡不起眼的大马路其实骨子里那份霸气还是存在的,总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虽然这里已经没有了当时的车水马龙繁华景象,但总免不了、压不住地透出点小资情怀,落魄阔少的心境。
南京就是这样一个不张扬,但你绝对不可小看的城市。冷不丁冒出个惊天动地的举动,大马路就像一条潜在江里多年的巨龙,一不留神就穿入天空,抖一身灵气飘逸在这虎踞龙蟠之地。现在政府还有意将南京大马路打造成为民国风情一条街,应该也是对那份情结的怀恋吧。
TIPS
行:大马路位于南京下关区,南京之北,这里到江北有轮渡码头和长途货运车站(南京西站),离长江大桥2公里左右,紧连城西干道。
公交便捷,乘坐10路,150路,21路,307路,54路,809路,810路,到下关长客站下车;149路,16路,21路,,39路,53路,803路, 816路,818路,游4路,到南京西站下车。
住:住宿方便,有多家星级宾馆、快捷酒店及商铺。
吃:红船美食港、 金一村连锁旅店(南京萨家湾店)、惠纺园、阅江广场、望江楼、丁山花园大酒店(原丁山香格里拉大酒店)、锦江之星(南京下关店)
重点推荐特色海鲜小馆(其貌不扬,价廉物美)“闽南食府”,南京西站西侧小马路走进去100米,一定要睁大眼睛仔细寻找。
“南有夫子庙,北有大马路”,上个世纪初,大马路所在的下关滨江老城区也曾经是南京最为繁华的商区之一,这里就是南京的“CBD”。下关是南京北面的一个行政区,近临长江之滨,惠民河畔,有一条长约二里许的街市——商埠街与大马路。南北走向,北到江边,南接商埠街。此处集中了数座建于民国时代的精美建筑,包括江南邮政管理局旧址和中国银行南京分行旧址(今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在提到南京的历史街区,人们会想起颐和路公馆区、梅园新村以及甘熙故居等,而这条今人看来并不起眼的小街,曾有它的辛酸不为人知的血泪,更有它的骄傲辉煌,它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大马路的背后
1895年两江总督张之洞南京上任,他主持修筑了码头至城内的马路。“大马路”地名就此由来,并修筑了惠民河上的洋式活桥(现在已是水泥桥面),两项工程耗银5万两。随之而来的是旅店、酒肆、商行的纷纷开设,大马路上人力车、马车“往来如织”,这又引起了外国人的兴趣。他们不断要求清政府开放南京为通商口岸,清政府于光绪二十五年三月二十二日(公元1899年5月1日,宣布金陵关开关,清政府于下关设商埠局(今商埠街——前身“商埠局街”之名由此而来),划定:仪风门外,惠民河山以西沿五华里处,为中外商行设栈房、建码头之地。除清政府设立的官码头、招商码头之外,英、德、日等国先后在这里设立了怡和、美最时、太古、日清等码头,建立了教堂、学校,开设了烟馆、赌场、舞厅。地方当局和商人也在此开办了酒楼、饭店,设置巡警及清道夫,一座座水泥雕花西式建筑,如城堡式的邮务大楼、规模宏大的航运大厦、别具风格的大西洋手表眼镜公司、庆华鞋帽洋货庄等等在江边拔地而起。一条具有现代化雏型的街市——商埠街(大马路)在南京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率先出现了。
当时有句顺口溜描述这里:大马路花花世界,二马路是生意买卖,三马路是麻布口袋,黑杨桥请客招待(车站、饭店),刘家湾是拖拖拽拽……道出了当时大马路一带经济文化发展之迅猛,开放之广阔。一时间车水马龙,迎来送往了多少四方游子。这里是南京大外滩,这里是令人炫耀的黄金江岸……今天的上海相比起那时的大马路只能是小弟弟了。
可惜好景不长,风光了四十几年,红火了两代人之后,一场血腥的战争毁了这条马路带来的繁华。1937年日本侵略军在这一带展开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大批的建筑设施被付之一炬,南京在哭泣,下关在呻吟,商埠在悲鸣,历史的车轮逆行了半个世纪。
今天的大马路
如今的大马路上,横亘在这里的东西向铁轨见证了当年的繁华,而这并没有成为过去。夏日漫步在林影密布的法国梧桐树下,凉意油然而升,依稀还可以回忆起当时繁华的景象,虽然战火毁去了很多辉煌的建筑但留下来的那些似乎更加有力地表述着历史的沧桑。
步入大马路,映入眼帘的是三层楼高的一幢建筑。它是始建于1923年的中国银行南京分行旧址。由于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这幢85年前的老房子依然坚固,现在已经成为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下游水环境监测中心的办公场所。几根2人合抱粗壮的石柱有两三层楼高,顶部石台还雕刻有精美的花纹,哥特式风格。
再往南走几步,挂着“鸿兴达人力资源公司”灯箱广告的,是江南邮政管理局旧址。这座位于大马路62号的建筑造于1918年,三层楼高。邮政局当时的工作人员全部是英国人。和中国银行南京分行旧址相比,后者的英国风格显然更明显。转过这条街再转个弯,眼前是大西洋手表眼镜公司、庆华鞋帽洋货庄等水泥雕花的西式建筑。他们已经被现代小商店簇拥堆挤起来,淡淡地叹息着它当年人流川息、人头攒动的得意风光。虽然败落了老字号,但大马路的血性还在,那份商埠的血脉被遗传至今。再走过南京西站这条大马路就是许多居民居住的棚户区。这里有很多外地来南京打工的人居住在此。房屋也很简陋,他们大多是小手工业作坊,这儿有着儿时在老虎照前嬉戏打闹的感觉。箍桶匠、修理钢精锅的,这些手艺人还穿梭在这里,仿佛是被城市发展遗忘的角落。不过就这样的景象也即将消失,整条街贴满了红圈写的“拆”字。
今天这里有南京最大的惠民桥批发市场、水产市场、下关粮油市场,依稀还保留着那份商埠街的遗风。南京的市民都知道如果想买便宜的大闸蟹就会去惠民桥批发市场。现在没事的时候偶尔还会去大马路走走,去江边晃晃,找一小馆,吃一点江鲜、海鲜。这里现在还是南京的火车货运站,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经常去逛逛,发现了几家很有特色的小馆,海鲜相当的便宜。看似平淡不起眼的大马路其实骨子里那份霸气还是存在的,总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虽然这里已经没有了当时的车水马龙繁华景象,但总免不了、压不住地透出点小资情怀,落魄阔少的心境。
南京就是这样一个不张扬,但你绝对不可小看的城市。冷不丁冒出个惊天动地的举动,大马路就像一条潜在江里多年的巨龙,一不留神就穿入天空,抖一身灵气飘逸在这虎踞龙蟠之地。现在政府还有意将南京大马路打造成为民国风情一条街,应该也是对那份情结的怀恋吧。
TIPS
行:大马路位于南京下关区,南京之北,这里到江北有轮渡码头和长途货运车站(南京西站),离长江大桥2公里左右,紧连城西干道。
公交便捷,乘坐10路,150路,21路,307路,54路,809路,810路,到下关长客站下车;149路,16路,21路,,39路,53路,803路, 816路,818路,游4路,到南京西站下车。
住:住宿方便,有多家星级宾馆、快捷酒店及商铺。
吃:红船美食港、 金一村连锁旅店(南京萨家湾店)、惠纺园、阅江广场、望江楼、丁山花园大酒店(原丁山香格里拉大酒店)、锦江之星(南京下关店)
重点推荐特色海鲜小馆(其貌不扬,价廉物美)“闽南食府”,南京西站西侧小马路走进去100米,一定要睁大眼睛仔细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