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是新时期推进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号召全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报告将教育发展作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摆在首要位置。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筹教师教育工作,改革创新教师教育,培养造就优秀教师,为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
教师教育是培养造就优秀教师的重要保障。我国教师教育已经走过百年历程,为教育发展特别是基础教育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做出了历史性贡献。特别是1998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来,我国教师教育已从规模数量发展为主要特征进入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提升层次、提高效益为核心的改革发展的新时期。我国教师教育办学层次正在逐步提高,据统计,1999-2006年高师本科院校由87所增加到94所,师专由110所减少到48所,中师由815所减少到199所。师范本、专科毕业生与中师生之比由1999年的31:69变为2006年的71:29;教师教育体系走向开放,214所非师范类综合性高校参与教师教育,开始形成师范院校与综合性高校共同培养教师的新格局;师范院校学术水平和办学实力不断提高,积极探索诸如3 1、2 2、3.5 0.5、4 2等多样化的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取得了新进展,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也取得了新的成果;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正在走向一体化。师范院校积极承担教师培训任务,700多所县区级教师进修学校“着手”改革与建设,形成上挂高师院校,下联中小学校的多功能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
今后五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提高全民族素质,对教育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发展提出了紧迫要求;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解决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矛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发展提出了现实要求。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目前我国教师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在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格局中仍然相对滞后。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全面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势在必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采取切实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一、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把教师教育摆在教育事业发展的优先战略地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发展,教师教育为基。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区和院校教师教育边缘化的倾向不同程度地存在,淡化和弱化教师教育的现象时有发生。人们对加强还是取消教师教育存在不同程度的认识。在当前教育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筹教师教育的改革发展,把认识统一到温家宝总理2007年9月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上来。温家宝总理高屋建瓴地指出:“教育事业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国家兴衰在于教育,教育好坏在于教师。从这一点来说,师范教育可以兴邦。”我们需要继续强化教师教育的政府责任,进一步在事业规划、经费投入、基础建设、生源质量、师资队伍等方面优先考虑教师教育,保障教师教育健康发展。
二、落实好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示范性举措,培养造就优秀教师和教育家
国务院决定在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是一项重大举措,是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这个具有示范性的举措,就是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就是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深得人心,制度设计和组织落实到位,实施工作开局良好,首次招生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一是招生计划顺利完成,向中西部倾斜得到落实。中西部20省生源占到90.8%。二是生源数量充足,考生报考踊跃。重点线上免费师范生报考人数均达到计划数的数倍以上。三是生源质量总体好于往年,中西部更为明显。六所部属师大免费师范生在各地的提档线平均高出省重点线约30分。平均成绩高出省重点线约41.7分。四是生源结构得到改善。农村户口生源占60.2%,男生比例占38.7%。生源结构的积极变化,有利于师范毕业生回生源省中小学任教。
如何把优秀学生培养成优秀教师,如何发挥部属师大在培养优秀教师方面的示范作用,六所部属师大责任重大。部属师大要围绕造就大批优秀教师和教育家的目标,制定好免费师范生培养教育方案,以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最好的教育资源来培养教育师范生。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建设教师教育创新与教学平台,大力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把学科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教育有机结合,培养新一代优秀教师,为全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三、制定教师教育院校体系总体规划,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教师教育新体系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教师是一种专门的职业,意味着不是什么人都能当教师,也就决定了不是什么机构都能培养教师。据统计,2006年我国师范类本科毕业生24万人,专科23.4万人,中专19.5万人(其中中等师范学校5.7万人),非师范类学生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约30万人。从统计数据来看,2006年中小学教师供给量约97万人。在2006年新补充到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中,录用毕业生数量为29.8万人。从教师资源储备数量来看是充足的,但还存在结构、层次等方面的问题。总的来看,教师教育将从规模数量发展进入质量效益提高的新阶段。为此需要积极推进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优化教师教育资源。国家应重点支持若干所师范大学的建设,各省重点建设好一至两所师范大学,采取措施激励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师专逐步转向培养小学和幼儿教师,构建起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积极参与,开放灵活、规范有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师教育新体系。
要逐步提高教师教育办学层次,加快实现三级师范向两级最终向一级过渡,完全纳入高等教育体系,形成以本科和本科后教育为主的教师教育新格局。
四、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实现学科水平和教育水平的同步提升
学科和专业是大学教学和科研的依托,没有学科和专业支撑,人才培养就失去基础。教师工作不同于一般职业劳动,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又包括教育专业,是学科专业与教育专业的有机融合。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成为学科知识方面的专家,又要成为学科教学和教育知识方面的专家。中学教师专业具有双学科性,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专业具有多学科性。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学科和专业是培养优秀教师的最重要的支撑平台。
教师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目标是培养优秀中小学教师。在学科专业建设中,始终要围绕有利于培养造就优秀教师和教育家来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拓展学科专业发展空间,促进学科专业交叉,推进资源建设和共享,组建高水平教学团队,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建立相对稳定的中小学实习基地,主动参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加大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力度。
五、推进教师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教师培养模式是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要根据不同类型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要求,探索建立与之相符的培养模式。中学教师试行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更加有机结合的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本科后教育;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探索大学文化基础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全科培养模式。
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适应不同教育阶段、不同学科教师发展需要,调整和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打破传统的公共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老三门”的课程结构,建立起教师培养与培训相衔接的教师教育课程新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加强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建设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融合文本、光盘和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实用性强的教师专业教育精品课程教材资源库;将学科前沿知识和教育改革与教育科学研究中的最新成果引入教育教学过程,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全面提高师范生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六、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环节
教师是实践性很强的职业。师范生实习支教既是教师培养从过程中强化实践训练的重要措施,又是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突破口。开展师范生实习支教一举多得,是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也有利于帮助提高农村师资水平,是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密切联系,服务基础教育的重要纽带。西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忻州师范学院和新疆自治区教育厅等在师范生实习支教方面都做出了有益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为更大范围推动师范生实习支教的展开奠定了实践基础。
下一步我们要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精神,完善建立师范院校高年级师范生到中小学实习半年的制度。建立健全实习支教工作规章制度;做好师范生实习支教前的专业思想教育和教学技能培训;采取导师带队、师生结合、合理配置、成组派遣的方式,组建实习支教小组;选派骨干教师担任实习支教的指导教师;建立快捷的信息反馈机制。同时各地政府要将师范生实习支教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结合,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安排和接收高师院校师范生到农村学校进行实习支教。
七、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制度创新,促进教师教育发展
健全完善配套的法规法律制度是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师范教育制度,随着高等教育招生、缴费、就业等制度改革被打破后,符合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发展规律的现代教师教育制度尚未真正建立起来。我国有关教师教育的法律法规如《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立法背景在八十年代初,随着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不适应方面,建立现代教师教育制度显得非常紧迫。
建议修订《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研究制定《教师教育条例》,建立完善的教师教育法规体系;健全教师资格制度,提高教师资格条件,强化教育教学能力要求,严格教师资格考试,发挥教师资格制度在规范教师培养和激励教师培训方面的导向作用;研究制定《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机构资质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教师教育质量标准》,形成教师教育标准体系;研究建立教师教育质量评估制度和评估指标体系,引导和促进教师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单位: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培养处)
教师教育是培养造就优秀教师的重要保障。我国教师教育已经走过百年历程,为教育发展特别是基础教育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做出了历史性贡献。特别是1998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来,我国教师教育已从规模数量发展为主要特征进入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提升层次、提高效益为核心的改革发展的新时期。我国教师教育办学层次正在逐步提高,据统计,1999-2006年高师本科院校由87所增加到94所,师专由110所减少到48所,中师由815所减少到199所。师范本、专科毕业生与中师生之比由1999年的31:69变为2006年的71:29;教师教育体系走向开放,214所非师范类综合性高校参与教师教育,开始形成师范院校与综合性高校共同培养教师的新格局;师范院校学术水平和办学实力不断提高,积极探索诸如3 1、2 2、3.5 0.5、4 2等多样化的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取得了新进展,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也取得了新的成果;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正在走向一体化。师范院校积极承担教师培训任务,700多所县区级教师进修学校“着手”改革与建设,形成上挂高师院校,下联中小学校的多功能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
今后五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提高全民族素质,对教育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发展提出了紧迫要求;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解决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矛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发展提出了现实要求。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目前我国教师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在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格局中仍然相对滞后。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全面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势在必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采取切实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一、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把教师教育摆在教育事业发展的优先战略地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发展,教师教育为基。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区和院校教师教育边缘化的倾向不同程度地存在,淡化和弱化教师教育的现象时有发生。人们对加强还是取消教师教育存在不同程度的认识。在当前教育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筹教师教育的改革发展,把认识统一到温家宝总理2007年9月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上来。温家宝总理高屋建瓴地指出:“教育事业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国家兴衰在于教育,教育好坏在于教师。从这一点来说,师范教育可以兴邦。”我们需要继续强化教师教育的政府责任,进一步在事业规划、经费投入、基础建设、生源质量、师资队伍等方面优先考虑教师教育,保障教师教育健康发展。
二、落实好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示范性举措,培养造就优秀教师和教育家
国务院决定在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是一项重大举措,是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这个具有示范性的举措,就是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就是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深得人心,制度设计和组织落实到位,实施工作开局良好,首次招生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一是招生计划顺利完成,向中西部倾斜得到落实。中西部20省生源占到90.8%。二是生源数量充足,考生报考踊跃。重点线上免费师范生报考人数均达到计划数的数倍以上。三是生源质量总体好于往年,中西部更为明显。六所部属师大免费师范生在各地的提档线平均高出省重点线约30分。平均成绩高出省重点线约41.7分。四是生源结构得到改善。农村户口生源占60.2%,男生比例占38.7%。生源结构的积极变化,有利于师范毕业生回生源省中小学任教。
如何把优秀学生培养成优秀教师,如何发挥部属师大在培养优秀教师方面的示范作用,六所部属师大责任重大。部属师大要围绕造就大批优秀教师和教育家的目标,制定好免费师范生培养教育方案,以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最好的教育资源来培养教育师范生。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建设教师教育创新与教学平台,大力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把学科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教育有机结合,培养新一代优秀教师,为全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三、制定教师教育院校体系总体规划,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教师教育新体系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教师是一种专门的职业,意味着不是什么人都能当教师,也就决定了不是什么机构都能培养教师。据统计,2006年我国师范类本科毕业生24万人,专科23.4万人,中专19.5万人(其中中等师范学校5.7万人),非师范类学生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约30万人。从统计数据来看,2006年中小学教师供给量约97万人。在2006年新补充到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中,录用毕业生数量为29.8万人。从教师资源储备数量来看是充足的,但还存在结构、层次等方面的问题。总的来看,教师教育将从规模数量发展进入质量效益提高的新阶段。为此需要积极推进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优化教师教育资源。国家应重点支持若干所师范大学的建设,各省重点建设好一至两所师范大学,采取措施激励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师专逐步转向培养小学和幼儿教师,构建起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积极参与,开放灵活、规范有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师教育新体系。
要逐步提高教师教育办学层次,加快实现三级师范向两级最终向一级过渡,完全纳入高等教育体系,形成以本科和本科后教育为主的教师教育新格局。
四、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实现学科水平和教育水平的同步提升
学科和专业是大学教学和科研的依托,没有学科和专业支撑,人才培养就失去基础。教师工作不同于一般职业劳动,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又包括教育专业,是学科专业与教育专业的有机融合。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成为学科知识方面的专家,又要成为学科教学和教育知识方面的专家。中学教师专业具有双学科性,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专业具有多学科性。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学科和专业是培养优秀教师的最重要的支撑平台。
教师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目标是培养优秀中小学教师。在学科专业建设中,始终要围绕有利于培养造就优秀教师和教育家来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拓展学科专业发展空间,促进学科专业交叉,推进资源建设和共享,组建高水平教学团队,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建立相对稳定的中小学实习基地,主动参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加大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力度。
五、推进教师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教师培养模式是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要根据不同类型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要求,探索建立与之相符的培养模式。中学教师试行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更加有机结合的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本科后教育;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探索大学文化基础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全科培养模式。
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适应不同教育阶段、不同学科教师发展需要,调整和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打破传统的公共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老三门”的课程结构,建立起教师培养与培训相衔接的教师教育课程新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加强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建设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融合文本、光盘和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实用性强的教师专业教育精品课程教材资源库;将学科前沿知识和教育改革与教育科学研究中的最新成果引入教育教学过程,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全面提高师范生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六、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环节
教师是实践性很强的职业。师范生实习支教既是教师培养从过程中强化实践训练的重要措施,又是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突破口。开展师范生实习支教一举多得,是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也有利于帮助提高农村师资水平,是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密切联系,服务基础教育的重要纽带。西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忻州师范学院和新疆自治区教育厅等在师范生实习支教方面都做出了有益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为更大范围推动师范生实习支教的展开奠定了实践基础。
下一步我们要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精神,完善建立师范院校高年级师范生到中小学实习半年的制度。建立健全实习支教工作规章制度;做好师范生实习支教前的专业思想教育和教学技能培训;采取导师带队、师生结合、合理配置、成组派遣的方式,组建实习支教小组;选派骨干教师担任实习支教的指导教师;建立快捷的信息反馈机制。同时各地政府要将师范生实习支教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结合,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安排和接收高师院校师范生到农村学校进行实习支教。
七、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制度创新,促进教师教育发展
健全完善配套的法规法律制度是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师范教育制度,随着高等教育招生、缴费、就业等制度改革被打破后,符合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发展规律的现代教师教育制度尚未真正建立起来。我国有关教师教育的法律法规如《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立法背景在八十年代初,随着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不适应方面,建立现代教师教育制度显得非常紧迫。
建议修订《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研究制定《教师教育条例》,建立完善的教师教育法规体系;健全教师资格制度,提高教师资格条件,强化教育教学能力要求,严格教师资格考试,发挥教师资格制度在规范教师培养和激励教师培训方面的导向作用;研究制定《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机构资质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教师教育质量标准》,形成教师教育标准体系;研究建立教师教育质量评估制度和评估指标体系,引导和促进教师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单位: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培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