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0月,秋意渐浓。
彭水县鹿角镇横路村连绵的山岗上,漫山红叶绚烂如霞。
在“霞光”掩映下,一座山间农舍的门“吱呀”一声,开了。
“拒收”之谜
眼角铺满皱纹、鬓角堆满雪花的冉崇奎迈进家门。
這个45岁的村党支部书记,刚从银行取了八万余元现金回来。
一进门,冉崇奎就将一张四方桌搬到院里,把钱堆放在桌子上。
他准备将这笔钱分给别人。
2015年,冉崇奎组建的烤烟基地喜获丰收。
将烤烟卖给烟草公司后,冉崇奎决定立即给基地里务工的30多个村民发工钱。
却不想,村民并不“领情”。
接到通知的村民,三三两两跨进冉崇奎家的大门。
盯着桌上的钱,乡亲们脸上并没有露出想象中的喜悦。
冉崇奎却没察觉。
他脸上挂着和善的笑容,乐呵呵地招呼大家坐下,又端上茶水。
村民到齐之后,冉崇奎掏出了泛黄的账本。
“赵永清,帮工一个多月,工资2560元。”冉崇奎一边念,一边将钱递向赵永清。
赵永清却摆摆手:“我不要这钱,你自己拿着。”
冉崇奎愣了愣,又转向冉瑞华。
“你咋这么犟,都说了你先拿去用,我也不要。”面对冉崇奎递来的3200元钱,冉瑞华也一个劲摇头。
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冉崇奎手里的钱一分没少。
打了工却不愿领工钱,这到底是为什么?
“先拿钱给娃治病!”院子正中,村民们异口同声。
盯着村民们诚恳而坚决的神情,冉崇奎感觉热流涌上眼眶。
“那不关你们的事,给我拿着。”片刻后,这位村支书才从嘴里挤出句话。
抉择之困
两个月前,18岁的冉明星突然感到肚子痛。
他的父亲冉崇奎和母亲王万容知道后,赶紧让他到县医院去检查。
给冉明星做了检查后,医生私下给冉崇奎打了一个电话:“快到大医院检查——你儿子恐怕不是普通的肚子痛。”
闻言,冉崇奎背脊直冒凉气。
到新桥医院检查后,“预言”应验了——冉明星被确诊患有急性髓系白血病。
冉崇奎感觉自己一下子被抽空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冉崇奎和妻子陪儿子进行了一个疗程的治疗。
其间,冉崇奎的手机铃声一直此起彼伏。
而他的表情,也逐渐浮现出犹豫、焦躁和彷徨。
王万容明白,丈夫的“魂”已经飘回村里了。
“因为村里穷,他苦了大半辈子;为了让村里脱贫,他想了大半辈子。”王万容说。
1993年,冉崇奎高中毕业,回到故乡横路村务农。
因为为人耿直踏实,他被乡亲们寄予厚望,先被推选为社干部,后来又当上了村干部。
乡亲们的深情厚谊,像数九寒天里的篝火,让冉崇奎心里温暖如春;也像一副千斤重担,压得他肩头发颤。
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村子是彭水县有名的贫困村;自己的乡亲,祖祖辈辈都过着困苦潦倒的穷日子。
“贫苦人家能指望谁?当然是共产党员和干部!”20多年来,这样的想法一直萦绕在他心间,渐渐催生出一个“不自量力”的梦想。
他要带领乡亲们战胜贫困。
随后20年,冉崇奎领着乡亲们在绝壁上架设电线,点亮了大山深处的村庄;又扛着炸药包和尖嘴凿,在群山之间铺就出一条致富大道。
横路村开始一点点突破贫困的包围圈。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提速,扶贫产业项目正在成长,建卡贫困户精准脱贫规划正在编制……冉崇奎感到,自己和梦想已近在咫尺。
而现在,他却远离需要自己的家乡,远离信任自己的乡亲们。
一想到这些,冉崇奎脸上彷徨更甚。
这些,都被妻子看在眼里。
“你回去吧,村里也有不少事情要你做,我在这里守着。”9月1日,她对丈夫说。
闻言,冉崇奎看了看妻子,挤出一个歉意的微笑。
9月2日,冉崇奎回到了横路村。
梦想之光
9月2日,横路村冯家岩寨子。
明月东升之际,冉崇奎沿着村道疾步如飞。
月光下,这位风尘仆仆的村支书满面憔悴,双眼却隐隐若有光。
这天上午,他从主城回到村里,整个白天都用来和同事们商量精准扶贫规划。
入夜,冉崇奎仍旧没有休息。
他要为冯家岩寨子的贫困户送去一个大礼包。
来到寨子里,他召集任永见、罗昌林和任远周等8个贫困户开会。
“我有个脱贫门路,希望大家能参加。”一见面,冉崇奎就嚷嚷开了。
“啥子门路?”
“你们8个建卡贫困户,可以跟着我种烤烟或者搞点产业。找了钱以后再买鸡买鸭搞效益养殖,这样就能让钱生钱。”
…………
对于冉崇奎的烤烟基地,“任远周们”早有耳闻。
2012年,在冉崇奎和村支“两委”带领下,横路村已经通了公路,家家户户也用上了电。
却不想,村里的条件日益改善,却仍旧留不住乡亲们。
当时,因为找不到谋生的活计,将近一半村民外出务工,导致大量土地撂荒。
“村里没得产业,村民们就得背井离乡外出赚钱,路修得再好也不起作用。”冉崇奎说。
从此,为村里寻找支柱产业,就成了冉崇奎的头等大事。
这时,彭水县农委正在全县推广高粱种植——在冉崇奎看来,这是发展产业的绝佳时机。 于是,冉崇奎开始动员村民种高粱。
但是大家不为所动。
冉崇奎的倔劲涌了上来。
“得给大家带个头才行。”眼看着就要错过种植时间,冉崇奎取出积蓄,流转600余亩土地用来种高粱。
当年10月,正当高粱收割的季节,连续一个月的大雨却浇凉了冉崇奎的心。
由于被雨水浸濕,高粱没能卖出好价钱。
村民都替冉崇奎感到可惜,也不好意思再向冉崇奎索取劳务费。
冉崇奎却通过种植补贴和找人借钱,一分不少地给村民发了工资。
这一年,冉崇奎亏了八万元,却赢得了民心。
2013年,冉崇奎把目光转向烤烟产业,50多位村民帮着冉崇奎打理烤烟。在他带动下,一部分农户也开始自己种植。
三年后,横路村逐渐形成了烤烟、红薯、油茶等多产业协调发展的局面。
因此,当冉崇奎抛出新的致富点子后,面对如此诱人的活计,“任远周们”心动了。
“冉书记,我们听你的!”8位贫困户当场表态,跟着冉崇奎创业致富!
硬汉之泪
2015年11月25日,冉崇奎正在村级硬化公路工地检查工作。
忽然,电话响了。
“明星昏迷了!”电话那头,王万容带着哭腔喊叫着。
冉崇奎心里一紧。
那一瞬间,他恨不得生出翅膀,飞到儿子床前。
可是,他却不能。
那天,冉崇奎检查了公路硬化情况,又召开了村级人行便道建设协调会。
当天深夜11点,工作基本处理妥当后,冉崇奎才赶到主城。
凌晨,冉明星悠悠醒转。
睁开眼,他发现父亲竟然在自己床头。
他盯着父亲的脸,那是一张疲惫却又刚强坚毅的面孔。
对着那张面孔,冉明星动情地说:“爸爸,你回去吧!你在这儿除了陪着我,什么事也干不了,再说这儿有妈妈呢,不用担心我。”
见重病中的儿子不但没有埋怨,反而如此体谅自己,冉崇奎鼻子有些发酸。
第二天,他就回到了村里。
一个月后,冉崇奎父子配型成功,即将接受骨髓移植手术。
这段时间,本该好好休息的冉崇奎仍旧辗转奔波于扶贫攻坚一线。
12月的一天深夜,横路村便民服务中心。
灯下,冉崇奎埋头查看资料。
时值隆冬,山村之夜显得苦寒而漫长。
冉崇奎却浑然不觉。
看完资料,他猛一抬头,看到身旁竟然摆放了四个取暖器。
那是同事们怕他休息不好影响手术,悄悄放到办公室里的。
盯着取暖器上一抹抹温暖的金色,冉崇奎的鼻子又有些发酸。
2016年1月7日,冉明星手术成功。
几乎同一时间,横路村通过了整村脱贫县级验收。
而在此前,横路村脱贫引路人冉崇奎,却逐渐陷入了因病返贫的困境。
鱼水之情
回到2015年10月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
冉崇奎家的小院里,30多个村民捏着冉崇奎硬塞过来的工资,湿了眼眶。
现场突然变得沉闷下来,叹气声此起彼伏。
良久,贫困户任远清抬起头:“做人要懂得感恩,冉书记儿子重病住院,还回到村里张罗我们脱贫的事,现在他家有难处,我们肯定不能袖手旁观。”
说话间,任远清抽出了100元钱递向冉崇奎:“算我的一点儿心意,给孩子买点水果。”
冉崇奎先是一愣,还没缓过神来,村民就已蜂拥而上。
“对,给孩子买点东西带去。”冉瑞华递上了300元。
“还有我的,冉书记你可要收下。”任永前递上了200元。
…………
30多只手一起伸向冉崇奎。
“不,你们的钱我不能收,孩子治病确实差钱,但你们还等着这钱改建房屋,发展产业。”冉崇奎挥舞着双手,努力推拒着。
“你是看不起这点钱吗?”
“不,我不是这个意思。”
“你收下又怎么了?又不是给你的,是我们对明星的一点儿心意,你凭啥拒绝?”村民们继续劝道。
想到病床上的儿子和为儿子治病花掉的38万元钱,冉崇奎心里发紧。
他猛地蹲下身,双手紧紧抓着头发,和善的面孔因为痛苦而扭曲。
良久,冉崇奎才站起身来。
“你们的心意我收下,但是等我有钱了一定要还!”
说着,他走到桌前,摊开了那本泛黄的笔记本,开始记录着村民们的感恩。
“王明奎100元、任云强200元、王子昌500元……”
瑟瑟秋风扫过大山深处的小院,一个关于感恩的故事开始流传开来。
彭水县鹿角镇横路村连绵的山岗上,漫山红叶绚烂如霞。
在“霞光”掩映下,一座山间农舍的门“吱呀”一声,开了。
“拒收”之谜
眼角铺满皱纹、鬓角堆满雪花的冉崇奎迈进家门。
這个45岁的村党支部书记,刚从银行取了八万余元现金回来。
一进门,冉崇奎就将一张四方桌搬到院里,把钱堆放在桌子上。
他准备将这笔钱分给别人。
2015年,冉崇奎组建的烤烟基地喜获丰收。
将烤烟卖给烟草公司后,冉崇奎决定立即给基地里务工的30多个村民发工钱。
却不想,村民并不“领情”。
接到通知的村民,三三两两跨进冉崇奎家的大门。
盯着桌上的钱,乡亲们脸上并没有露出想象中的喜悦。
冉崇奎却没察觉。
他脸上挂着和善的笑容,乐呵呵地招呼大家坐下,又端上茶水。
村民到齐之后,冉崇奎掏出了泛黄的账本。
“赵永清,帮工一个多月,工资2560元。”冉崇奎一边念,一边将钱递向赵永清。
赵永清却摆摆手:“我不要这钱,你自己拿着。”
冉崇奎愣了愣,又转向冉瑞华。
“你咋这么犟,都说了你先拿去用,我也不要。”面对冉崇奎递来的3200元钱,冉瑞华也一个劲摇头。
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冉崇奎手里的钱一分没少。
打了工却不愿领工钱,这到底是为什么?
“先拿钱给娃治病!”院子正中,村民们异口同声。
盯着村民们诚恳而坚决的神情,冉崇奎感觉热流涌上眼眶。
“那不关你们的事,给我拿着。”片刻后,这位村支书才从嘴里挤出句话。
抉择之困
两个月前,18岁的冉明星突然感到肚子痛。
他的父亲冉崇奎和母亲王万容知道后,赶紧让他到县医院去检查。
给冉明星做了检查后,医生私下给冉崇奎打了一个电话:“快到大医院检查——你儿子恐怕不是普通的肚子痛。”
闻言,冉崇奎背脊直冒凉气。
到新桥医院检查后,“预言”应验了——冉明星被确诊患有急性髓系白血病。
冉崇奎感觉自己一下子被抽空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冉崇奎和妻子陪儿子进行了一个疗程的治疗。
其间,冉崇奎的手机铃声一直此起彼伏。
而他的表情,也逐渐浮现出犹豫、焦躁和彷徨。
王万容明白,丈夫的“魂”已经飘回村里了。
“因为村里穷,他苦了大半辈子;为了让村里脱贫,他想了大半辈子。”王万容说。
1993年,冉崇奎高中毕业,回到故乡横路村务农。
因为为人耿直踏实,他被乡亲们寄予厚望,先被推选为社干部,后来又当上了村干部。
乡亲们的深情厚谊,像数九寒天里的篝火,让冉崇奎心里温暖如春;也像一副千斤重担,压得他肩头发颤。
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村子是彭水县有名的贫困村;自己的乡亲,祖祖辈辈都过着困苦潦倒的穷日子。
“贫苦人家能指望谁?当然是共产党员和干部!”20多年来,这样的想法一直萦绕在他心间,渐渐催生出一个“不自量力”的梦想。
他要带领乡亲们战胜贫困。
随后20年,冉崇奎领着乡亲们在绝壁上架设电线,点亮了大山深处的村庄;又扛着炸药包和尖嘴凿,在群山之间铺就出一条致富大道。
横路村开始一点点突破贫困的包围圈。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提速,扶贫产业项目正在成长,建卡贫困户精准脱贫规划正在编制……冉崇奎感到,自己和梦想已近在咫尺。
而现在,他却远离需要自己的家乡,远离信任自己的乡亲们。
一想到这些,冉崇奎脸上彷徨更甚。
这些,都被妻子看在眼里。
“你回去吧,村里也有不少事情要你做,我在这里守着。”9月1日,她对丈夫说。
闻言,冉崇奎看了看妻子,挤出一个歉意的微笑。
9月2日,冉崇奎回到了横路村。
梦想之光
9月2日,横路村冯家岩寨子。
明月东升之际,冉崇奎沿着村道疾步如飞。
月光下,这位风尘仆仆的村支书满面憔悴,双眼却隐隐若有光。
这天上午,他从主城回到村里,整个白天都用来和同事们商量精准扶贫规划。
入夜,冉崇奎仍旧没有休息。
他要为冯家岩寨子的贫困户送去一个大礼包。
来到寨子里,他召集任永见、罗昌林和任远周等8个贫困户开会。
“我有个脱贫门路,希望大家能参加。”一见面,冉崇奎就嚷嚷开了。
“啥子门路?”
“你们8个建卡贫困户,可以跟着我种烤烟或者搞点产业。找了钱以后再买鸡买鸭搞效益养殖,这样就能让钱生钱。”
…………
对于冉崇奎的烤烟基地,“任远周们”早有耳闻。
2012年,在冉崇奎和村支“两委”带领下,横路村已经通了公路,家家户户也用上了电。
却不想,村里的条件日益改善,却仍旧留不住乡亲们。
当时,因为找不到谋生的活计,将近一半村民外出务工,导致大量土地撂荒。
“村里没得产业,村民们就得背井离乡外出赚钱,路修得再好也不起作用。”冉崇奎说。
从此,为村里寻找支柱产业,就成了冉崇奎的头等大事。
这时,彭水县农委正在全县推广高粱种植——在冉崇奎看来,这是发展产业的绝佳时机。 于是,冉崇奎开始动员村民种高粱。
但是大家不为所动。
冉崇奎的倔劲涌了上来。
“得给大家带个头才行。”眼看着就要错过种植时间,冉崇奎取出积蓄,流转600余亩土地用来种高粱。
当年10月,正当高粱收割的季节,连续一个月的大雨却浇凉了冉崇奎的心。
由于被雨水浸濕,高粱没能卖出好价钱。
村民都替冉崇奎感到可惜,也不好意思再向冉崇奎索取劳务费。
冉崇奎却通过种植补贴和找人借钱,一分不少地给村民发了工资。
这一年,冉崇奎亏了八万元,却赢得了民心。
2013年,冉崇奎把目光转向烤烟产业,50多位村民帮着冉崇奎打理烤烟。在他带动下,一部分农户也开始自己种植。
三年后,横路村逐渐形成了烤烟、红薯、油茶等多产业协调发展的局面。
因此,当冉崇奎抛出新的致富点子后,面对如此诱人的活计,“任远周们”心动了。
“冉书记,我们听你的!”8位贫困户当场表态,跟着冉崇奎创业致富!
硬汉之泪
2015年11月25日,冉崇奎正在村级硬化公路工地检查工作。
忽然,电话响了。
“明星昏迷了!”电话那头,王万容带着哭腔喊叫着。
冉崇奎心里一紧。
那一瞬间,他恨不得生出翅膀,飞到儿子床前。
可是,他却不能。
那天,冉崇奎检查了公路硬化情况,又召开了村级人行便道建设协调会。
当天深夜11点,工作基本处理妥当后,冉崇奎才赶到主城。
凌晨,冉明星悠悠醒转。
睁开眼,他发现父亲竟然在自己床头。
他盯着父亲的脸,那是一张疲惫却又刚强坚毅的面孔。
对着那张面孔,冉明星动情地说:“爸爸,你回去吧!你在这儿除了陪着我,什么事也干不了,再说这儿有妈妈呢,不用担心我。”
见重病中的儿子不但没有埋怨,反而如此体谅自己,冉崇奎鼻子有些发酸。
第二天,他就回到了村里。
一个月后,冉崇奎父子配型成功,即将接受骨髓移植手术。
这段时间,本该好好休息的冉崇奎仍旧辗转奔波于扶贫攻坚一线。
12月的一天深夜,横路村便民服务中心。
灯下,冉崇奎埋头查看资料。
时值隆冬,山村之夜显得苦寒而漫长。
冉崇奎却浑然不觉。
看完资料,他猛一抬头,看到身旁竟然摆放了四个取暖器。
那是同事们怕他休息不好影响手术,悄悄放到办公室里的。
盯着取暖器上一抹抹温暖的金色,冉崇奎的鼻子又有些发酸。
2016年1月7日,冉明星手术成功。
几乎同一时间,横路村通过了整村脱贫县级验收。
而在此前,横路村脱贫引路人冉崇奎,却逐渐陷入了因病返贫的困境。
鱼水之情
回到2015年10月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
冉崇奎家的小院里,30多个村民捏着冉崇奎硬塞过来的工资,湿了眼眶。
现场突然变得沉闷下来,叹气声此起彼伏。
良久,贫困户任远清抬起头:“做人要懂得感恩,冉书记儿子重病住院,还回到村里张罗我们脱贫的事,现在他家有难处,我们肯定不能袖手旁观。”
说话间,任远清抽出了100元钱递向冉崇奎:“算我的一点儿心意,给孩子买点水果。”
冉崇奎先是一愣,还没缓过神来,村民就已蜂拥而上。
“对,给孩子买点东西带去。”冉瑞华递上了300元。
“还有我的,冉书记你可要收下。”任永前递上了200元。
…………
30多只手一起伸向冉崇奎。
“不,你们的钱我不能收,孩子治病确实差钱,但你们还等着这钱改建房屋,发展产业。”冉崇奎挥舞着双手,努力推拒着。
“你是看不起这点钱吗?”
“不,我不是这个意思。”
“你收下又怎么了?又不是给你的,是我们对明星的一点儿心意,你凭啥拒绝?”村民们继续劝道。
想到病床上的儿子和为儿子治病花掉的38万元钱,冉崇奎心里发紧。
他猛地蹲下身,双手紧紧抓着头发,和善的面孔因为痛苦而扭曲。
良久,冉崇奎才站起身来。
“你们的心意我收下,但是等我有钱了一定要还!”
说着,他走到桌前,摊开了那本泛黄的笔记本,开始记录着村民们的感恩。
“王明奎100元、任云强200元、王子昌500元……”
瑟瑟秋风扫过大山深处的小院,一个关于感恩的故事开始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