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镇是我国行政构架中最基层的一级,是我们党的根基所系,也是国家发展和稳定的基础。乡镇党委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因此,加强乡镇党委执政能力建设,提高乡镇党委执政能力也是党的建设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
一、理顺乡镇领导体制,为加强乡镇党委执政能力建设提供科学的制度保证
乡镇领导体制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乡镇执政能力的高低。因此,理顺现行乡镇领导体制,既是加强乡镇党委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我认为理顺乡镇领导体制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1.精简机构,整合人力资源
积极稳妥推进乡镇体制改革,按照“党政职能分开,人员交叉任职”的原则,精简工作人员,减轻财政负担,减少工作矛盾,提高办事效率。一方面,选择工商业基础较好,经济实力较强,有发展潜力的乡镇作为中心集镇,发挥其带动辐射功能,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另一方面,乡镇党政机关机构设置应根据人口、区划面积、财政收入划分不同类型,设3—5个综合办公室,提倡乡镇党政领导班子交叉任职,乡镇人大主席一般可由乡镇党委书记兼任,不设专职工作人员,有关工作人员可由乡镇党委秘书承担。乡镇事业单位不应承担与其性质不相适应的行政管理职能,彻底改变事业单位行政化的倾向,同时把服务性、技术性和社会中介组织性质的乡镇“七站八所”从乡镇机关分离出去,让其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
2.理顺关系,增强乡镇党委依法执政的功能
针对当前县级政府各个部门派驻乡镇机构分割,包揽了本应属于乡镇的权利,从而影响了乡镇党委和政府整体功能发挥的问题。新形势下,乡镇党委的一条重要职责,应当对农村各种执政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良好服务。因此,从这一任务出发,就要根据中共中央“县有关部门设在乡镇的机构,除少数不宜下放的实行双重领导外,一般都要放到乡镇管理”的精神,根据权责利相一致的原则,对乡镇机构,组织进行重组,使政治、经济、社会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如应调整和理顺派驻乡镇机构的领导体制,对社会服务和涉农机构,应进一步下放给乡镇管理,实现人权与事权的统一,增强乡镇党委统一管理的功能,提高协调能力,更好地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对不宜下放乡镇党委直接领导的站、所、应实行上级主管部门和乡镇党委双重领导,以上级主管部门为主。
二、增强乡镇党委驾驭市场经濟的能力,为加强乡镇党委执政能力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对于加强乡镇党委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据调查:经济实力较强的乡镇,乡镇党委执政能力建设搞得较好,因而乡镇党委执政能力也较强;反之亦然。因此,加强乡镇党委执政能力建设,首先要增强乡镇党委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和乡镇集体经济实力,为加强乡镇党委执政能力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目前,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会凸显出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果乡镇党委不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强化工作意识,那么加快乡镇经济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为此,当前乡镇党委在领导经济工作中要转变“四大观念”,强化“四种意识”:一要转变“等、靠、要”的观念,强化市场竞争意识,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二要转变小生产观念,强化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大发展的意识,带领群众努力把经济做大、做强。三要转变周全观念,强化“中心”意识。乡镇党委的工作千头万绪,但加快经济发展是乡镇党委一切工作的中心,因此乡镇党委要尽量从繁忙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和大部分时间放在想经济、抓经济、发展经济上来。四要转变按部就班的保守观念,强化敢闯、敢干、敢冒的开拓意识。拓展发展思路,坚持因地制宜,针对当地条件和自然环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创新经营体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走特色发展路子。
三、提高乡镇干部素质,为加强乡镇党委执政能力建设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撑
加强乡镇党委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就是要按照中央提出的“五种能力”的基本要求,根据驾驭市场经济、领导基层政权、服务群众和凝聚人心、依法执政的需要,造就一支作风优良,群众拥护,能力强的高素质乡镇干部队伍,为加强乡镇党委执政能力建设提供可靠人才支撑。
改革乡镇干部的选拔任用机制,真正把能力强、素质高的大批优秀人才选拔到乡镇领导班子中来,这是提高乡镇干部素质和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乡镇干部的选拔任用机制要努力实现以下四个转变:一要在选人标准上,实现从“老实听话,工作稳当”向“能力强,素质高,开拓创新,能带领农民群众脱贫奔小康”转变;二要在选人范围上,实现从“少数人、小圈子中选人”向“多层次、多渠道选人”转变;可按“高位嫁接,重心转移,互联互动,一体运作”的思路,从省、市、县三级党政机关选派大批能力强,素质高的干部到乡村任职,加大大学生村官,优秀村干部,致富能人到乡镇任职力度,以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三要在选人方式上,实现从“委派、等额选举”向“公推直选、公平竞争”转变,以增强乡镇干部的群众公认程度。可采取“三推两考一选”的办法产生乡镇领导干部。四要在班子结构上,实现从“只注重个体素质与能力”向“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业务专长,合理搭配”转变,以提高乡镇干部的整体合力。在选拔任用乡镇领导干部的同时,要坚决调整不称职、不能胜任现职的乡镇领导干部,疏通干部“能下”的渠道,可实行乡镇领导班子任期制、试用制、班子成员辞职制、末位淘汰制等,以增强乡镇领导干部的竞争感和责任感,激发班子活力。
同时要完善乡镇干部的监督管理机制。乡镇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与乡镇党委管理不严,监督力度不大有直接关系。因此,乡镇党委一定要强化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监督与管理。具体地说,一要规范乡镇干部工作制度,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在新一届乡镇党委班子组成时,应及时制定任期目标与任务。每年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相应的经济工作、党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于一体的年度工作目标任务,把责任落实到人,年终实行严格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乡镇干部奖惩和使用的重要依据。二要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坚持和完善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乡镇党委要在坚持我们党在长期组织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三会一课”等制度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实际不断对其加以改进和完善,使每个党员干部都能始终保持“党员意识”、“先进意识”和“纯洁意识”。三要强化对乡镇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监督。
四、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服务型乡镇党委建设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是对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认识的深化和飞跃,是党在基层执政方式和工作方法上的重大转变。乡镇党委要建设成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载体,提出创建目标,创建内容,创建方式。虚心倾听不同村组、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愿望和诉求。完善共建共享机制、分配关系,惠及更多的农民群众,满足特殊群体的个性需求,热情服务弱势群体、困难群众。创新服务群众的新途径新方法,推广区域化党建、网络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作法。整合服务资源,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坚持服务群众的长效化、常态化,推动乡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理顺乡镇领导体制,为加强乡镇党委执政能力建设提供科学的制度保证
乡镇领导体制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乡镇执政能力的高低。因此,理顺现行乡镇领导体制,既是加强乡镇党委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我认为理顺乡镇领导体制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1.精简机构,整合人力资源
积极稳妥推进乡镇体制改革,按照“党政职能分开,人员交叉任职”的原则,精简工作人员,减轻财政负担,减少工作矛盾,提高办事效率。一方面,选择工商业基础较好,经济实力较强,有发展潜力的乡镇作为中心集镇,发挥其带动辐射功能,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另一方面,乡镇党政机关机构设置应根据人口、区划面积、财政收入划分不同类型,设3—5个综合办公室,提倡乡镇党政领导班子交叉任职,乡镇人大主席一般可由乡镇党委书记兼任,不设专职工作人员,有关工作人员可由乡镇党委秘书承担。乡镇事业单位不应承担与其性质不相适应的行政管理职能,彻底改变事业单位行政化的倾向,同时把服务性、技术性和社会中介组织性质的乡镇“七站八所”从乡镇机关分离出去,让其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
2.理顺关系,增强乡镇党委依法执政的功能
针对当前县级政府各个部门派驻乡镇机构分割,包揽了本应属于乡镇的权利,从而影响了乡镇党委和政府整体功能发挥的问题。新形势下,乡镇党委的一条重要职责,应当对农村各种执政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良好服务。因此,从这一任务出发,就要根据中共中央“县有关部门设在乡镇的机构,除少数不宜下放的实行双重领导外,一般都要放到乡镇管理”的精神,根据权责利相一致的原则,对乡镇机构,组织进行重组,使政治、经济、社会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如应调整和理顺派驻乡镇机构的领导体制,对社会服务和涉农机构,应进一步下放给乡镇管理,实现人权与事权的统一,增强乡镇党委统一管理的功能,提高协调能力,更好地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对不宜下放乡镇党委直接领导的站、所、应实行上级主管部门和乡镇党委双重领导,以上级主管部门为主。
二、增强乡镇党委驾驭市场经濟的能力,为加强乡镇党委执政能力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对于加强乡镇党委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据调查:经济实力较强的乡镇,乡镇党委执政能力建设搞得较好,因而乡镇党委执政能力也较强;反之亦然。因此,加强乡镇党委执政能力建设,首先要增强乡镇党委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和乡镇集体经济实力,为加强乡镇党委执政能力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目前,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会凸显出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果乡镇党委不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强化工作意识,那么加快乡镇经济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为此,当前乡镇党委在领导经济工作中要转变“四大观念”,强化“四种意识”:一要转变“等、靠、要”的观念,强化市场竞争意识,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二要转变小生产观念,强化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大发展的意识,带领群众努力把经济做大、做强。三要转变周全观念,强化“中心”意识。乡镇党委的工作千头万绪,但加快经济发展是乡镇党委一切工作的中心,因此乡镇党委要尽量从繁忙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和大部分时间放在想经济、抓经济、发展经济上来。四要转变按部就班的保守观念,强化敢闯、敢干、敢冒的开拓意识。拓展发展思路,坚持因地制宜,针对当地条件和自然环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创新经营体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走特色发展路子。
三、提高乡镇干部素质,为加强乡镇党委执政能力建设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撑
加强乡镇党委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就是要按照中央提出的“五种能力”的基本要求,根据驾驭市场经济、领导基层政权、服务群众和凝聚人心、依法执政的需要,造就一支作风优良,群众拥护,能力强的高素质乡镇干部队伍,为加强乡镇党委执政能力建设提供可靠人才支撑。
改革乡镇干部的选拔任用机制,真正把能力强、素质高的大批优秀人才选拔到乡镇领导班子中来,这是提高乡镇干部素质和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乡镇干部的选拔任用机制要努力实现以下四个转变:一要在选人标准上,实现从“老实听话,工作稳当”向“能力强,素质高,开拓创新,能带领农民群众脱贫奔小康”转变;二要在选人范围上,实现从“少数人、小圈子中选人”向“多层次、多渠道选人”转变;可按“高位嫁接,重心转移,互联互动,一体运作”的思路,从省、市、县三级党政机关选派大批能力强,素质高的干部到乡村任职,加大大学生村官,优秀村干部,致富能人到乡镇任职力度,以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三要在选人方式上,实现从“委派、等额选举”向“公推直选、公平竞争”转变,以增强乡镇干部的群众公认程度。可采取“三推两考一选”的办法产生乡镇领导干部。四要在班子结构上,实现从“只注重个体素质与能力”向“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业务专长,合理搭配”转变,以提高乡镇干部的整体合力。在选拔任用乡镇领导干部的同时,要坚决调整不称职、不能胜任现职的乡镇领导干部,疏通干部“能下”的渠道,可实行乡镇领导班子任期制、试用制、班子成员辞职制、末位淘汰制等,以增强乡镇领导干部的竞争感和责任感,激发班子活力。
同时要完善乡镇干部的监督管理机制。乡镇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与乡镇党委管理不严,监督力度不大有直接关系。因此,乡镇党委一定要强化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监督与管理。具体地说,一要规范乡镇干部工作制度,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在新一届乡镇党委班子组成时,应及时制定任期目标与任务。每年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相应的经济工作、党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于一体的年度工作目标任务,把责任落实到人,年终实行严格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乡镇干部奖惩和使用的重要依据。二要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坚持和完善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乡镇党委要在坚持我们党在长期组织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三会一课”等制度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实际不断对其加以改进和完善,使每个党员干部都能始终保持“党员意识”、“先进意识”和“纯洁意识”。三要强化对乡镇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监督。
四、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服务型乡镇党委建设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是对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认识的深化和飞跃,是党在基层执政方式和工作方法上的重大转变。乡镇党委要建设成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载体,提出创建目标,创建内容,创建方式。虚心倾听不同村组、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愿望和诉求。完善共建共享机制、分配关系,惠及更多的农民群众,满足特殊群体的个性需求,热情服务弱势群体、困难群众。创新服务群众的新途径新方法,推广区域化党建、网络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作法。整合服务资源,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坚持服务群众的长效化、常态化,推动乡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