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新嫁娘

来源 :中学生百科·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那双乌黑的眼睛里盈满了强忍着的泪水,就像风雨欲来前的乌云般,含着阴郁的预兆。威克拉姆将她叱骂了一顿后对她说:“我在等一个重要的电话,我去银行时可能会来电话,希望你能靠得住,将来电内容给我记下来。”
  威克拉姆在一扎十美元的钞票里发现了一张二十美元的钞票,不过她记得曾仔细地分拣过,并将它们分扎成一捆捆准备存银行的。
  “我还以为你已经分得清十元和二十元的钞票了,”威克拉姆说道,“你长得倒不像是那种愚蠢的乡下女人,可你连这都分不清。”当确信他没有注意看着她的时候,她从深红色纱丽的折层里抽出一片纸巾擦了擦眼睛。她嫁给他还不到一年,而她来到美国马里兰的时间更短。她是春天来到这里的,现在还不到九月。
  站在店门口,莎丽妮摸了摸自己的额头。玻璃门上映出了她的倩影,她看着额头上的那个小红点,在印度,这红色的额痣是已婚妇女的标记。自从作为他的妻子来到美国,有许多次她觉得自己很蠢。她与威克拉姆的婚姻闪电般地定了下来,甚至比她挑选婚纱的时间还要短。他来到印度,第一天到她家相亲,十五分钟后,一切就都决定了,她跟着他走了,成为他的新娘。
  两个男人向小店走来,边走边说,可是莎丽妮听不懂他们在说些什么,她经常不太听得懂这里人说话,如果说话人的嗓音是她所不熟悉的,她就更不知所云了。在印度上学时,英语是她学得最好的一门功课,但是她从来没有想到过有一天,在美国南部马里兰的一个小店里她会用得着它。
  高个子青年将啤酒放在柜台上,莎丽妮准备把款项记入计价器。
  “还没好,”他笑着说,“光有啤酒怎么当饭吃呢。”
  那个个子稍矮的人又加上了一包薯片,可当她准备结账时,他又摇了摇头说“不”。
  那个高个子的微笑使她想起了远在印度的表哥,他叫兰达那扎尼,和她一般年龄,她很喜欢他。高个子存他们选中的那堆货物上又添了一包巧克力纸托蛋糕,但他似乎还没有买完。莎丽妮注意到他裸露着的手臂上的文身图案,像是心形图案和一面美国国旗。
  接下来他们似乎在玩游戏——每当她觉得他们已经买好了,准备结账时,他们就会再加上一样。他们往往会拿走一样东西,再换上另一样东西。一会儿她就像一个女学生一样咯咯地傻笑起来,而不像是一个自助食品商店店主神情端庄的妻子了。
  突然她止住了笑,用手捂住了嘴,差点忘了她嘴里的牙齿矫正架了,让别人看见总有点不好意思。再说,威克拉姆曾告诫过她,只管做生意,别和顾客瞎搭讪。
  “好了,我们买好了,”高个子将一包脆饼干放上柜台说,“你可以结账了。”
  莎丽妮从个子较矮的那个人面前的那堆东西开始算起,她拿起一样东西,确定价格无误后便加上去。
  “比利,我敢打赌,她可不大有机会和我们这样的顾客打交道,”矮个儿说道。然后把脸转向她,“是吗?”
  “是的,”她说,“我的意思是说没有。是的,我们没有。不,我没有。”她从来不知道该如何用英语来回答这类问题。她又笑了,因为她很困惑,他们也随着她一起笑。
  “你才来这儿工作吗?”高个子名叫比利的男子问道。
  “我们以前没有见过你。”
  “是的,”莎丽妮说。她丈夫店里原来的店员辞职不千了,她暂时替代店员的工作,直到威克拉姆找到新的人手为止,但她想没有必要跟他们解释这些。
  “她比上次在这儿的那个要漂亮多了,”高个子说。莎丽妮发现美国人常常干这种事,他们就在你面前直言不讳地议论你,似乎你根本不存在似的。两个男子都笑了起来,莎丽妮脸上泛起了红晕,他们笑得更厉害了。
  “小心点儿,那也许是她的丈夫,”矮个子说。
  “那个老家伙,更像是她爸或者爷爷。”
  莎丽妮发现那个高个子热辣辣的眼睛盯着她包裹在猩红色纱丽里的身体看。她突然觉得心跳加速,屋子里的空气似乎也显得不够了。
  “这是你父亲的商店吗?”
  她摇了摇头。“一共是五点二五美元,”她说。那个叫比利的递给她一张十元的美钞,当她接过来的时候,他一下抓住她的手。
  “你叫什么名字?怎么称呼?”他说,终于放开了她的手。
  “莎丽妮。”
  “莎一莱一妮一?”她觉得他将她的名字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从嘴里蹦出来,似乎用尽了嘴唇和舌头的力量说出来的。
  她谨慎地低垂下眼睛,点点头。“是的,”她说。不太准确,不过也差不离。
  既然买完了东西,他们没有理由继续再留在这儿了。两人走出门口,走过停车坪,向那辆小卡车走去。他们似乎在争论着什么,高个子挥舞着手臂,矮个子摇头晃脑的。她听见他们大声在说着什么,但她分辨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快走到卡车那里时,矮个子抓住另一个的手臂,阻止他。他摇摇头,用手指点着自己的额头,那是她眉心额痣所在的地方。
  高个子打开驾驶室的车门,将购买的东西往车座上一扔。砰的一声关上车门,转身向店里走来。
  “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他说。
  莎丽妮没有回答,眼望向地面。
  “我想问你一个私人问题,”他说,“知道‘私人的’是什么意思吗?”
  莎丽妮正要回答,电话响了。可能是找威克拉姆的电话,她必须马上去接听。
  “对不起,”莎丽妮说,“有电话……”
  莎丽妮匆匆向店后面跑去,丢下那个年轻人站在柜台外。她知道让顾客等待是不对的,但是这也许是一个很重要的电话。
  果然,电话是找威克拉姆的。是应聘工作的人打来的。她问清了对方名字的拼写,确认了一遍对方的电话号码,以便威克拉姆能再跟他联系。她正在按威克拉姆所说的那样,仔细地将来电内容写下时,听见了威克拉姆那辆梅塞德斯一奔驰车在外面停下的声音。威克拉姆走进店来,立刻向那个站在柜台边的男子走过去。
  “请问买点什么?”他说,“我想我的妻子正忙着接电话,没顾得上照应顾客,您想要点什么?”   年轻人将一包牛肉干和一元钱放在柜台上,威克拉姆数了找头给他。年轻人还没有走出门,威克拉姆就开始吼了起来,“你这个蠢女人,”他说,“只管在电话上说话,让顾客一直等着。莎丽妮回头一看,正好看见年轻人将那包还没有打开过的牛肉干扔到了停车坪的沥青路面上,他用的劲是如此之大,如果是玻璃,一定会碎成千万片的。她还看见另一个男人坐在卡车里,正在笑呢。
  莎丽妮看见威克拉姆脸上的表情时,试图向他解释,电话也许是从印度打来的,也许有什么急事。事实上,这是他正在等待的一个重要电话,是一个对应聘店员工作有兴趣的人打来的。再说她并没有让顾客等待,那个高个子年轻人已经买好了东西,他只是返同来要问她一个问题的。但她还没有来得及解释,威克拉姆就开始对着她大声吼叫起来了。
  “什么电话如此重要,说个没完,让顾客一直等着?”威克拉姆阴沉着脸,因为生气,他的脸变得通红。
  莎丽妮感觉着手里握着的那张纸片,上面写着名字和电话号码,她将手里的纸卷成一团,与擦过眼泪的湿湿的纸巾紧紧捏在一起。
  “没有人打电话来,”她说,“有人打错电话了。”她走向门口,目视着那辆满是灰尘的卡车开走。太阳现在只剩下一个红点,几乎就要消失在云层后面了。
  鉴赏:
  美国作家本·杰克逊有个过于大众化的名字,但短篇小说《小店新嫁娘》却讲述了一个不太常见的故事,起码对于故事背景的美国来说并不常见。
  小说一开篇便以景物描写奠定基调,美国马里兰州闷热抑郁的夏天,小店里吹着冷气的新嫁娘,但莎丽妮宁愿自己仍旧生活在炎热的印度。“强忍的泪水”短短几字道尽新嫁娘的处境,生活不易,心情苦闷,不适应美国的新生活,被丈夫责备,种种委屈却只能忍耐。紧接着,作者用一百来个字粗略地介绍莎丽妮嫁到美国的经历,他的笔触如此粗糙简略,正如这桩婚姻本身。可以想象,这篇文章的内容会对一向崇尚个人自由的美国社会造成怎样的冲击。自由的国度里,年轻姑娘被不自由的婚姻所困。
  很快地,小店来了新的客人,两位白人男子。作者巧妙地使用莎丽妮的视角来描写这两名男子,初来乍到的印度姑娘只能观察到关于这两人的一些细节,不能很好地理解细节背后的意义,这些意义便留给了读者来体会。比方说,男人手臂上的文身图案,可以暗示男人的性格,两人间的对话争吵以及高个男人将牛肉干甩到地上的行为,都表明男人对女主的心意。
  然而莎丽妮为了替丈夫接听电话,错过了与高个男人对话的机会,许多话,许多心思,许多可能性便再无可能。丈夫回来之后,高个男人驾车离去,夕阳下他们的车逐渐远去,仿佛一个选择自由的机会消失于空气中。
其他文献
关于自由的定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诠释,近些日子读的这两本书看上去谈着不同的东西,细细品味却发现好像都在说着关于自由的话题。  记得在杂志上看过舒国治的采访,照片上的舒国治背着双肩背包穿着简单的T恤休闲裤,站在台北永康街的巷口,脸上的表情很放松,介绍着适合散步的线路。而这本《流浪集》也是这样的感觉,感受不到野心,就分享着这一路晃荡的见闻,就像散步过去的漫漫一生,总有些奇特的风景,或许连风景都谈不上,走
期刊
自由是一个永不过时的主题。这个词语是那么的美妙,无论是什么人、处在怎样的社会,自由始终是人们所追求的终极价值;同时它又那么虚幻,我们似乎永远搞不清它究竟是什么,对我们又有什么作用。如果说以往的思想大家对自由的讨论太高深,不如看看当代的作家是如何谈自由的。在他们的作品里,自由并非是形而上的概念,而是切实与我们的生活相关。对自由的讨论,实际上是在探讨我们与他人、与社会相处的方式。  台湾作家朱少麟的处
期刊
最近语文课上了很多让我不知如何评价的人。在这文童的开头,我要说我是抱纯正、公义的角度,发出真正的无语。这是一种难受的心情,它绝非足以释怀的。有时或发人深省,欲改变些什么,却又无能为力。答案或许显而易见,但做什么和不做什么都很无力。大约是这时代的不同了吧,我不能苟同荆轲的“报太子”,却不能说他有义无义。不能去赞扬他,这是一种跨越了两千年的无法比较的褒贬。大约只有这样的人才可以让人无语吧。还能说什么呢
期刊
人生而自由,但是人又无时不在枷锁之中,常常会产生种种压抑紧张、逼仄迫隘的感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心为形役,痛苦不堪,然而,人的向往自由的生命本性又必然驱使人们参破局蹐禁锢的现实感受,撑开精神世界,舒展心灵苦闷,张扬自由个性,展示生命意趣,最终呈现出一种愈挫弥坚,愈悲弥乐的人生豪情。宋诗中有许多揭示诗人追求精神自由,挑战心灵痛苦的壮丽诗篇。下面挑选几首,对其中的生命豪情、精神张势稍加剖析。  黄庭
期刊
有人说,看一座城市,要看这座城市有多少剧场,要看剧场里的剧团在上演什么剧目。700多万人口的长沙,真正的剧场寥寥无几。传统湘剧没落、新兴话剧行业生存空间步履维艰,这都掩盖在了歌舞厅演艺文化的繁荣之下,再加上广播电视行业“垄断式的侵略”,这直接决定了不管是本土观众还是外来游客的精神文化消费项目。  如果你在长沙想走进剧场观看戏剧表演,无非有三种途径和可能性:第一,去正规的大剧场或者中型剧场,国家养的
期刊
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事实上这句话不是绝对成立的。在这里,我并不想批判说世风日下,容不下道德高尚的人——其实对于道德高尚的人,大多数人还是会心生敬仰,也乐于跟他做朋友的。因为至少跟这样的人在一起有安全感,也不存在吃哑巴亏。但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人感觉很有原则,也很讲道德,却会被孤立起来呢?这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的道德不仅仅用以要求自己,还用来要求别人。  当然,我也不是说我们全然不应该用道
期刊
答刺史杜之松书  月日,博士陈龛至,奉处分借家礼①,并帙封送至,②请领也。又承欲相招讲礼,闻命惊笑,不能已已。岂明公前眷或徒与下走相知不熟也?③  下走意疏体放,性有由然。兼弃俗遗名,为日已久。渊明对酒,非复礼义能拘。叔夜携琴,惟以烟霞自适。④登山临水,邈矣忘归。谈虚语玄,忽焉终夜。僻居南渚,时来北山。兄弟以俗外相期,乡闾以狂生见待。⑤歌《去来》之作,不觉情亲。咏《招隐》之诗,惟忧句尽。帷天席地,
期刊
鸟儿们已经从它们的夏日天空飞到南方,  被熊蜂抛弃,  花朵的金币在袁草俯身的两岸干枯。  我们在等待一头冬天的雄狮,  冰晶的身体,戴着死叶做成的宽边帽子。  一个月前,当海洋中盐的引擎,  驱动最初的风暴滚向度假的小屋,  在那里夏天仍然舒服池窝在游泳池边的躺椅上,  抿着由分开的距禹酿造的陈年威士忌。  现在秋天的货轮已经喷烟禹岸。  我已经把所有可能性打进行李,但却仍未动身。  我已经足够
期刊
很多朋友有这个疑问:像你这样一个……整天欢脱蹦跶到觉得“天塌下来也不愁反正有个高的顶着”的“女金刚”,竟然也会患上高三综合征这种一看就是杞人忧天系青年才会有的病?而每次面对这个问题,我的统一反应就是摆出一副悲愤的表情以手扶额然后幽幽叹口气:“你要知道高三这玩意儿简直就是个超级地图炮啊一开就全范围无差别攻击了好吗?!”  所以,作为前辈、学姐、过来人,在读的高三党们,你们的痛苦,我感同身受。而现在,
期刊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的作者,被称为“千古奇人”。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学者称虞山先生。江苏常熟人,明末清初散文家、诗人。明末文坛领袖,清初诗坛盟主之一。明末是东林党首领,后降清,充修明史副总裁。著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等。  原文  游黄山日记(后)  文|徐霞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