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不仅汽车尾气排放、垃圾分类回收、雾霾天气管理等得到有效控制,就连低碳建筑也占据了人们的视野,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科学管理,缓解城市环境压力,建造一个“低碳环保”的美丽城市。
关键词:低碳建筑;管理体系;奖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2-
前言:生态城市建设强调低碳环保,并以此作为标准来建设城市,还城市以蓝天、绿树、青山、绿水。为了实现低碳建筑的长期发展,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增加财政补贴、减少低碳建筑税收,从而建立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优化低碳建筑管理模式,推动低碳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实施低碳建筑管理的必要性为契机,分析低碳建筑管理模式,提出了实现低碳建筑的有效激励机制。
1.政府实施低碳建筑管理的必要性
低碳建筑这种商品具有非竞争性的特点。由于低碳建筑与传统的建筑相比,会产生较少的温室气体,但个人对这些温室气体减少量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人对此的消费,因此人们对低碳建筑的消费不具有竞争性[1]。另外,低碳建筑优惠的对象不仅仅是每个个体,而是包括由众多个体组成的群体,甚至包括整个人类。低碳建筑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缓因温室气体增加而导致的全球变暖速度,有效保护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并把低碳生活带来的利益馈赠给每一个人。
过低碳生活是每个人都心驰神往的,这种生活不仅有利于个体的身体健康,还能减少环境污染,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延缓全球变暖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鉴于此,政府应考虑到低碳生活对每个个体都有利,从而主动承担起低碳建筑管理这项公益事业的责任,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还有利于增加政府的稳定和长治久安。
低碳建筑有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2]。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过度开采自然的危害性,从而增加与自然相处的和谐、平衡因素,减少建筑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尊重自然,增强生态责任意识。人类在开发自然的同时还应认识到,自然报复人类的时间是漫长的,因此应考虑到子孙后代的无穷无尽,进而开始着手保护自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人与自然的和谐度。另一个值得考虑的因素是国际间的友好往来,低碳建筑不仅给本国人们带来福利,还会给邻国甚至是其他国家带来长远的利益,从而促进国家之间的共赢和可持续发展。由此观之,实施低碳建筑管理利国利民,同时还能促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非常有必要进行低碳建筑管理。
2.低碳建筑管理体系
2.1生态城市与低碳建筑的互利共赢
低碳建筑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实现城市建设的生态环保,低碳建筑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实现低碳建筑有利于推动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但不是推动生态城市建设的全部因素和绝对动力。为了达到生态城市与低碳建筑的平行和同步发展,应以各自利益为导向,实现二者交叉部分的互利共赢。
低碳建筑是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必经之路,生态城市建设是一个多元化的综合系统,包括建筑、交通、工程、企业等多个方面[3]。低碳建筑能从减少温室气体的角度优化生态城市建设,因而二者有共同的节能减排目的,能在这一点上达成一致,实现合作与共赢。此外,低碳建筑与生态城市建设要想更好的实现合作,还应考虑到地域的问题,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不同城市的风情和产业结构会给生态城市建设带来困难,因此应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提出发展战略,
实行区域化管理和生态城市建设,实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2.2低碳建筑管理结构与模式
低碳建筑是一种公益产品,其受益对象是城市中的每一个人,因此这是一项公共事业,需要政府和市场参与管理,才能实现生态城市的健康发展[4]。而在整个低碳建筑的管理体系中,企业、建筑行业和政府是实现低碳建筑的主导因素,支配着整个低碳建筑管理的过程,调控和规范着低碳建筑的发展方向。
生态与低碳在某种程度上有交叉之处,也就是说生态城市建设与低碳建筑有实现共生的基础,因此应积极寻找二者的共同利益体,引领二者为共同的目标而互助发展、相互促进、相互作用,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生态城市建设是多元结构,低碳建筑是一元结构,二者协同共生,互相引导,互利互惠,共同在政府的激励机制政策下高效有序地向前推进,为管理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与之相对应的,系统的管理结构与模式也提高了低碳建筑的质量和效率。
3.低碳建筑的激励机制
3.1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
低碳建筑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健康和生活,政府应加大低碳建筑的宣传力度,让每个公民都能了解到低碳建筑的优点与益处,同时了解建筑中碳的排放量过高给环境和人类造成的危害,以及温室效应将给子孙后代和外国同仁造成的影响和迫害。通过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低碳建筑的认识,从而自觉参与到低碳环保的工作队伍中来,共同为实现低碳建筑、建造美好家园出钱出力。在实现低碳建筑的过程中,企业是重头戏,政府应大力推行相关政策法规,以奖励、说服教育和实行强制措施并举的方式,鼓励企业积极投身于低碳建筑行列,为百姓谋福利,为千秋万代的可持续发展效劳。此外,政府应起到带头作用,积极主动地促进低碳建筑事业的发展。
3.2政府应实施财政补贴
实行低碳建筑是一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是环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应减少碳的排放量,避免出现温室气体过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政府应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对进行低碳建筑群体予以财政补贴,调动其积极性,促进其建造更多含碳量低的建筑[5]。对建筑含碳量高低的评定应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等级标准发放相应津贴补助,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按章办事,提高企业间实施低碳建筑的竞争。此外,政府还可以鼓励民营企业投身于低碳建筑事业,政府对民营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提倡民营企业进行投资、投资担保等活动,优化低碳建筑领域的资金配置与调控。
3.3政府应减免相关税收
税收优惠政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的盈利资金一部分用于公司的正常运作,另一部分用于纳税,如果国家实施了税收优惠政策,那企业会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按照政府的要求和希望调整投资方向,以实现共同发展。政府应对建筑材料生产企业、施工企业等实行税收政策优惠措施,减免企业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从而促进企业为低碳建筑贡献力量。针对建筑工人,政府应减免个人所得税或提高工资福利,对于购买低碳房的居民,减免其房产税和土地增值税,进而鼓励居民购买低碳房,推广低碳建筑。
4.总结
总而言之,低碳建筑是关乎到民众健康的大事,国家要想实现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注重民众的生活质量,推进低碳建筑政策的顺利开展,建立健全低碳建筑管理体系,积极推行低碳建筑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施骞,赖小东.低碳建筑技术创新参与主体博弈及激励机制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11,06(12):7-13.
[2]蒲清平.城市居住建筑能耗影响因素与预测模型构建研究[D].重庆大学,2012.
[3]卢婧.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经济学探索[D].吉林大学,2013.
[4]张晓晗.低碳建筑技术推广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5]李逢宝.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低碳建筑管理体系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03(23):32-34.
关键词:低碳建筑;管理体系;奖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2-
前言:生态城市建设强调低碳环保,并以此作为标准来建设城市,还城市以蓝天、绿树、青山、绿水。为了实现低碳建筑的长期发展,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增加财政补贴、减少低碳建筑税收,从而建立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优化低碳建筑管理模式,推动低碳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实施低碳建筑管理的必要性为契机,分析低碳建筑管理模式,提出了实现低碳建筑的有效激励机制。
1.政府实施低碳建筑管理的必要性
低碳建筑这种商品具有非竞争性的特点。由于低碳建筑与传统的建筑相比,会产生较少的温室气体,但个人对这些温室气体减少量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人对此的消费,因此人们对低碳建筑的消费不具有竞争性[1]。另外,低碳建筑优惠的对象不仅仅是每个个体,而是包括由众多个体组成的群体,甚至包括整个人类。低碳建筑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缓因温室气体增加而导致的全球变暖速度,有效保护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并把低碳生活带来的利益馈赠给每一个人。
过低碳生活是每个人都心驰神往的,这种生活不仅有利于个体的身体健康,还能减少环境污染,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延缓全球变暖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鉴于此,政府应考虑到低碳生活对每个个体都有利,从而主动承担起低碳建筑管理这项公益事业的责任,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还有利于增加政府的稳定和长治久安。
低碳建筑有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2]。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过度开采自然的危害性,从而增加与自然相处的和谐、平衡因素,减少建筑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尊重自然,增强生态责任意识。人类在开发自然的同时还应认识到,自然报复人类的时间是漫长的,因此应考虑到子孙后代的无穷无尽,进而开始着手保护自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人与自然的和谐度。另一个值得考虑的因素是国际间的友好往来,低碳建筑不仅给本国人们带来福利,还会给邻国甚至是其他国家带来长远的利益,从而促进国家之间的共赢和可持续发展。由此观之,实施低碳建筑管理利国利民,同时还能促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非常有必要进行低碳建筑管理。
2.低碳建筑管理体系
2.1生态城市与低碳建筑的互利共赢
低碳建筑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实现城市建设的生态环保,低碳建筑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实现低碳建筑有利于推动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但不是推动生态城市建设的全部因素和绝对动力。为了达到生态城市与低碳建筑的平行和同步发展,应以各自利益为导向,实现二者交叉部分的互利共赢。
低碳建筑是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必经之路,生态城市建设是一个多元化的综合系统,包括建筑、交通、工程、企业等多个方面[3]。低碳建筑能从减少温室气体的角度优化生态城市建设,因而二者有共同的节能减排目的,能在这一点上达成一致,实现合作与共赢。此外,低碳建筑与生态城市建设要想更好的实现合作,还应考虑到地域的问题,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不同城市的风情和产业结构会给生态城市建设带来困难,因此应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提出发展战略,
实行区域化管理和生态城市建设,实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2.2低碳建筑管理结构与模式
低碳建筑是一种公益产品,其受益对象是城市中的每一个人,因此这是一项公共事业,需要政府和市场参与管理,才能实现生态城市的健康发展[4]。而在整个低碳建筑的管理体系中,企业、建筑行业和政府是实现低碳建筑的主导因素,支配着整个低碳建筑管理的过程,调控和规范着低碳建筑的发展方向。
生态与低碳在某种程度上有交叉之处,也就是说生态城市建设与低碳建筑有实现共生的基础,因此应积极寻找二者的共同利益体,引领二者为共同的目标而互助发展、相互促进、相互作用,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生态城市建设是多元结构,低碳建筑是一元结构,二者协同共生,互相引导,互利互惠,共同在政府的激励机制政策下高效有序地向前推进,为管理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与之相对应的,系统的管理结构与模式也提高了低碳建筑的质量和效率。
3.低碳建筑的激励机制
3.1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
低碳建筑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健康和生活,政府应加大低碳建筑的宣传力度,让每个公民都能了解到低碳建筑的优点与益处,同时了解建筑中碳的排放量过高给环境和人类造成的危害,以及温室效应将给子孙后代和外国同仁造成的影响和迫害。通过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低碳建筑的认识,从而自觉参与到低碳环保的工作队伍中来,共同为实现低碳建筑、建造美好家园出钱出力。在实现低碳建筑的过程中,企业是重头戏,政府应大力推行相关政策法规,以奖励、说服教育和实行强制措施并举的方式,鼓励企业积极投身于低碳建筑行列,为百姓谋福利,为千秋万代的可持续发展效劳。此外,政府应起到带头作用,积极主动地促进低碳建筑事业的发展。
3.2政府应实施财政补贴
实行低碳建筑是一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是环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应减少碳的排放量,避免出现温室气体过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政府应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对进行低碳建筑群体予以财政补贴,调动其积极性,促进其建造更多含碳量低的建筑[5]。对建筑含碳量高低的评定应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等级标准发放相应津贴补助,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按章办事,提高企业间实施低碳建筑的竞争。此外,政府还可以鼓励民营企业投身于低碳建筑事业,政府对民营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提倡民营企业进行投资、投资担保等活动,优化低碳建筑领域的资金配置与调控。
3.3政府应减免相关税收
税收优惠政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的盈利资金一部分用于公司的正常运作,另一部分用于纳税,如果国家实施了税收优惠政策,那企业会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按照政府的要求和希望调整投资方向,以实现共同发展。政府应对建筑材料生产企业、施工企业等实行税收政策优惠措施,减免企业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从而促进企业为低碳建筑贡献力量。针对建筑工人,政府应减免个人所得税或提高工资福利,对于购买低碳房的居民,减免其房产税和土地增值税,进而鼓励居民购买低碳房,推广低碳建筑。
4.总结
总而言之,低碳建筑是关乎到民众健康的大事,国家要想实现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注重民众的生活质量,推进低碳建筑政策的顺利开展,建立健全低碳建筑管理体系,积极推行低碳建筑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施骞,赖小东.低碳建筑技术创新参与主体博弈及激励机制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11,06(12):7-13.
[2]蒲清平.城市居住建筑能耗影响因素与预测模型构建研究[D].重庆大学,2012.
[3]卢婧.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经济学探索[D].吉林大学,2013.
[4]张晓晗.低碳建筑技术推广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5]李逢宝.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低碳建筑管理体系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03(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