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农业,助推乡村经济新发展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H3952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发特色农业,既能满足市场对农产品日益多元化的需求,还能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各地要因地制宜,大力打造特色农业,助推乡村经济新发展。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在我国总人口中占比很大。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解决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上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这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指导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打造特色农业正符合这一要求,通过延伸农村经济产业链,使得农产品的附加值得到提升,达到致富增收的目的。那么,在新形势下应该如何发展特色农业,助推乡村经济发展成为当前一个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特色农业的概念与意义
  特色农业主要是指各地结合市场需求,利用某些特定的农业资源,获得高质量、高经济附加值以及具有绝对特色的农产品,并将这种特色发展壮大,形成一定规模的高效农业现象。一般来讲,特色农业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具有地域特色或品种特色的农产品的特色产业;另一类是借助当地的特殊气候、地形地貌所发展起来的创意农业,如旅游农业、景观农业等。
  发展特色农业具有多重意义。第一,能有效解决近年来农民“增产减收”等实际问题,避免农产品滞销,谷贱伤农等问题;第二,随着农村经济改革以及城中村改造,使得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这不仅增加了城市就业与流动人口管理的负担,也加重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发展特色农业,让农民就近就业,避免了农民背井离乡所造成的负面问题,有利于和谐农村的构建;第三,国内大多数地区农业生产仍不关注市场需求,盲目生产造成农产品品种单一、同质化严重。甚至一些农产品在市场流通中还会出现恶性竞争,农产品缺乏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对此,党和政府提倡“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的道路”,这就要求地方政府要转变农业发展观念,因地制宜,开发特色农业,不断提高当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新时期打造特色农业的对策
  (一)政府要加大扶持与调控力度
  特色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正确引导与大力扶持,因此,政府首先要出台一系列的鼓励政策,给予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的扶持,将民众的思想与行动统一到政府决策中来;其次,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要特别重视特色农业开发引导工作,采用宣传教育、示范基地建设、组织考察等方式向民众宣传特色农业的意义与好处,让民众对发展特色农业有信心;再次,政府要从当地的资源环境出发,立足地方农业经济优势,加快完善乡村道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拓宽特色农业“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路子,做好农产品开发与服务工作;最后,要借助金融、财政等宏观调控手段,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贴息、农业补贴、降低信贷利率、农产品引进等措施,拓展特色农业的融资渠道,帮助特色农业经营者走出发展困境,优化特色农业经济结构,达到振兴乡村经济的目的。
  (二)规范政府管理
  要想通过发展特色农业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我国特色农业就必须走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这需要政府在加大农业投入的同时,严格落实党中央关于特色农业发展精神以及十九大提出的农业发展要求,规范特色农业发展管理,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与服务创新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具体来讲,政府可通过下列几项措施来完善特色农业服务体系,为特色农业集群主体提供必要的服务。第一,设立必要的中介机构,包括技术培训服务机构、信息服务机构、融资担保机构等。同时,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强化中介服务机构在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功能,注重农业产权的保护,增加农业科技含量。第二,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推行部门服务承诺制,以提升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第三,加强特色农业的监督管理,加大对污染农业行为的治理,严禁盲目开发、恶性竞争,杜绝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短视行为,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
  (三)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合理整合土地资源
  土地流转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失地农民,而农民本身的职业技能较低,面临的生存压力较大。对此,政府应帮助这些农民就业,制订土地流转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与实用技术培训的长效机制。此外,建议相关部门把失地农民纳入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保障范围,进一步完善社保体系,解除这些农户的后顾之忧。流转土地价格的确定是土地流转市场体系中的关键。因此,要在全面考虑价格构成因素的前提下,科学评估农村土地,做出准确定价。建立流转土地信息库,对流转土地进行评级。对土地级差收入、区域差异、相关基础设施条件等相关因素进行基准价格的制定。建立健全流转土地资产评估机构,通过第三方土地评估机构与专业人员完成对流转交易价格的评估。在对土地进行科学评价前需建立起统一的评价标准,通过分析影响土地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了解土地生产力的高低。根据土地评价结果,再利用收益资本化法来算出土地价格。具体来讲,将待估土地正常年份的纯收益以一定的折现率还原为相应量的资本,然后加上固定成本投入还没有折现完毕的价值来确定合理的土地价格。
  (四)加大科技支撑,增加特色农业的科技含量
  发展特色农业离不开科技的有力支撑。无论是将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转化为特色商品,还是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均需要科技的支撑,因此我们必须借助科技来优化特色农业开发过程,不断提升特色农产品质量。为实现这一目标,地方政府应以当地农业研究机构为中心,尽快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起集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农业科技新格局。引导农业科研人员加大科研攻关,深入研究农产品存储、保鲜、深加工、綠色无公害生产等技术,为特色农业发展奠定好技术基础。同时,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综合运用农艺、生物技术发展绿色农业,改善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基层政府要以村为基本单位,因地制宜开发特色农业工程,形成以特色采摘、休闲养生、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特色农业基地。   (五)加快农业组织化建设,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地方政府应把培植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发展农业经济的重点内容来抓。要充分认识到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对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和扶持,做到引导却不强迫,积极参与而不直接包办。要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一样加大对农村合作社的帮扶力度,加强对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管理,抓好对相关人员的全面培训,使其适应岗位需求。尽快培植一批具有竞争优势与就业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延伸特色农产品的产业链条,在规模化生产的基础上打造特色农业品牌。这不仅能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还能提高农民群众的组织化程度。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农产品面临的国际竞争异常激烈,大宗农产品的销售问题更是难度很大。此时,特色农业依靠自身所具有的独特区域特色,在国内外农业市场中将展示出极强的发展实力。可以说,发展特色农业是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增加出口量的战略性措施,也是带动农民群众致富增收的有效途径。
  (六)建设特色化农产品市场营销机制
  特色农产品要想获得更高的效益,除了要重视产品品质外,更应重视农产品市场营销机制的建设。首先,通过差异化与优质开发来开拓农产品的高端市场。差异化营销能切断很多市场跟随者,而特色农产品本身的特色性也是进行差异化营销的前提条件;其次,做好价格定位与消费市场的定位。作为稀缺资源,特色农产品的可替代性较小,因此,市场跟随者通常不易进入。价格定位方面我们可实行高价化策略,将大中城市中的中高端消费人群作为市场目标。通过市场调研后围绕大中城市实际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如开设专卖店、连锁店、超市销售;最后,积极发挥电商作用,这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有效途径。结合特色农业的产业链运用B2B农产品供应链模式或B2B农业生产资料电商模式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以建设美丽乡村为中心实施农产品网络零售策略,依托邮政服务网络,助力农产品的销售与工业品下乡,让农民群众获得更多收益。
  (七)加强培训,培养新型现代农民
  开发特色农业最终还是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需要政府下大力气抓好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技培训工作,建设起以县、市农民培训中心为主体,以乡镇农技推广部门为基础,以村级农民夜校为抓手的全方位培训网络。同时,根据当地农民群众与生产实践的需要,积极聘请农业领域的专家与农业科技人才,对农民群众进行分期、分批地培训,向他们传授各种特色农产品的栽培、加工技术。在此基础上还应充分借助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介,加大对农业科技知识的宣传力度,介绍特色农业成功案例,调动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主动参与到特色农业开发中来。
  三、 综上所述,发展特色农业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策略。各地要因地制宜,整合自身资源优势、环境优势以及农业优势,走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业发展之路。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農民群众的经济收入,快速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710000西安市阎良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
其他文献
学生网上评教较传统的评教方式有诸多优势,但同时也出现了新问题,如评教主体的非正常参与行为及其监控问题、师生冲突的新形式与新焦点问题等。本文对这些现象和问题进行了分
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全球化的机遇,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国际学术界近期的研究表明,具备相对较高的政府管理水平的发展中国
禁止把领导称作“老大”“老板”,将同事称作“哥们儿”“兄弟”……近日,广东省纪委发出关于严明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称呼纪律的通知,明确对这些具有“江湖气”的称呼方式叫停。改称呼不难,但比改称呼更重要的,是着力解决这类称呼所映照出的现实问题。  时下,称呼方式已然成为一门“大学问”。无论是“逢职必叫”“叫大不叫小”的称呼“潜规则”,还是以“老板”“老大”指代领导,不同的称呼俨然已经异化为一种“身份标签
内部人控制是指公司内部人滥用其依法或事实上掌握的控制权,或操纵、攫取公司外部人依法享有的控制权以追求自身利益,损害公司外部人利益的行为和现象.现有的控制内部人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