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几年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成为我校关注的一个重点。如何使数学课堂实现“高效”?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课堂?怎样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新的知识?成为我们一直探索鉆研的一个课题。现将我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说明如下,衷心地希望大家多提批评意见。
我在课堂教学采取的方法与途径共分六个步骤:
一、课前预习找问题
预习要先统一思想,正确认识,消除误区。比如:通过预习学生会感到课堂沉闷,缺少兴趣和新鲜感;中下等学生预习有困难;多数学生的预习只重视结果,往往忽略了过程等等。我们觉得,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是不会预习,不知从哪里预习所致。因此,作为课堂教学引导者的我们,就一定要教会学生预习方法,即预习任务。我们采取的是做记号预习法,分理解的、不理解的、新生成的问题,带着“目的”听课,解决问题串,同时要鼓励学生的预习成果,及时地对他们进行有效评价,从而使他们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课上讲课时间少
以往我们教师都喜欢精讲,多讲,生怕学生不会,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像这样禁锢学生听课的方法已经落后了,不利于现代教育的发展,我们现在要求讲课时间要少,大约10~20分钟之间,但是不固定时间,开头、中间、结尾,或整个过程中都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而定,根据学生情况而定。虽然老师讲的时间少了,但是一定要精,并且要讲透彻,而且备课要更精细,多从学生身上想问题,不要过多设置问题,使学生保持一种轻松感,保持学习兴趣。
三、合作探究去疑问
这里我们让学生以4~6人的小组为单位,探究预习中没解决的问题,相互帮助,及时反馈信息。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可以平等交流,畅所欲言,基本上都能解决预习中的疑问,这样有利于低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法的改进;有助于低分学生稳步前进,并在前进中提高自信心;有助于低分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保持学习的长久热情。在学生互助学习下,优秀生的学习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首先,有助于优秀生理清自己的思路,对所学知识“查漏补缺”;其次,有助于增强优秀生的自我意识和学习的调节能力;最后,有助于减少学生的孤独感,增强自我价值和自尊心;有助于提高自信心,增强集体荣誉感。
四、教师答疑大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深入学习小组,和学生一起讨论,收集学生们出现的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引领学生在全班展开大讨论,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学生指明要点,准确地为学生解决困惑,通过答疑使学生豁然开朗,很自然地突破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如能在讨论中引入竞争机制和奖励机制,充分运用小组的力量会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这里是学生最喜欢的环节,无拘无束,比较放松。
五、分层作业当堂练
如今的班级学生两极分化非常严重,根据学生的程度,把班级学生分成三个组,其中成绩好的为A组,成绩中等的为B组,成绩较差的为C组。在分组之前给学生讲清分组的目的和重要性,帮助学生消除思想中的消极心理,使学生们能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各小组成员情况布置一定的作业,每天的作业采用优化的弹性作业结构设计——分基础作业、发展性作业、创新型作业。基础作业,允许A组不做,B、C组都要完成。考虑到学生的实际,举一反三,将题作些改变,视为发展性作业,供A组和B组完成。设计一些新颖的、难度较大的作业,视为创新型作业,便于A组同学完成,让他们在更大的空间展示自己的能力,真正获得学习的喜悦。
六、数学思想勤渗透
平时还应多树立数学解题思想,在课堂上逐渐渗透,如:方程的思想、函数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常用方法,形成清晰的数学思维;对于难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敢于提出观点,如改变条件、添加条件、结论与条件互换,原结论还成立吗?这样,学生的数学学习意识才能得到培养。另外,对于自己作业、试卷中出现的错误,最好能准备一本错题集,隔一周看一次,如果仍然能掌握,就做上记号,如果又出错了,隔一周再看,直到学会为止,慢慢地做到绝不出现第二次类似错误。把这些题都保管好,以便今后复习中使用。
总之,不论什么样的方法与途径,没有师生间的相互信任与配合都无法实现。因此,发挥师生的情感作用,能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进一步提高。“爱”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心和热情,提出合理的目标和要求,对他们寄予热切的希望,就会出现理想的效果。教师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个性,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充分发挥,学生才能信心百倍地学习,在学习中也才能富于探索和创新,教学的效率才能明显提高。
以上只是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都是通过探索实践形成的,称不上特色,希望能通过此次交流活动,能够帮助到一些老师,同时自己也能够收到更好的改进办法,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水平整体提高,打造成真正的数学高效课堂。
我在课堂教学采取的方法与途径共分六个步骤:
一、课前预习找问题
预习要先统一思想,正确认识,消除误区。比如:通过预习学生会感到课堂沉闷,缺少兴趣和新鲜感;中下等学生预习有困难;多数学生的预习只重视结果,往往忽略了过程等等。我们觉得,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是不会预习,不知从哪里预习所致。因此,作为课堂教学引导者的我们,就一定要教会学生预习方法,即预习任务。我们采取的是做记号预习法,分理解的、不理解的、新生成的问题,带着“目的”听课,解决问题串,同时要鼓励学生的预习成果,及时地对他们进行有效评价,从而使他们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课上讲课时间少
以往我们教师都喜欢精讲,多讲,生怕学生不会,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像这样禁锢学生听课的方法已经落后了,不利于现代教育的发展,我们现在要求讲课时间要少,大约10~20分钟之间,但是不固定时间,开头、中间、结尾,或整个过程中都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而定,根据学生情况而定。虽然老师讲的时间少了,但是一定要精,并且要讲透彻,而且备课要更精细,多从学生身上想问题,不要过多设置问题,使学生保持一种轻松感,保持学习兴趣。
三、合作探究去疑问
这里我们让学生以4~6人的小组为单位,探究预习中没解决的问题,相互帮助,及时反馈信息。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可以平等交流,畅所欲言,基本上都能解决预习中的疑问,这样有利于低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法的改进;有助于低分学生稳步前进,并在前进中提高自信心;有助于低分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保持学习的长久热情。在学生互助学习下,优秀生的学习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首先,有助于优秀生理清自己的思路,对所学知识“查漏补缺”;其次,有助于增强优秀生的自我意识和学习的调节能力;最后,有助于减少学生的孤独感,增强自我价值和自尊心;有助于提高自信心,增强集体荣誉感。
四、教师答疑大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深入学习小组,和学生一起讨论,收集学生们出现的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引领学生在全班展开大讨论,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学生指明要点,准确地为学生解决困惑,通过答疑使学生豁然开朗,很自然地突破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如能在讨论中引入竞争机制和奖励机制,充分运用小组的力量会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这里是学生最喜欢的环节,无拘无束,比较放松。
五、分层作业当堂练
如今的班级学生两极分化非常严重,根据学生的程度,把班级学生分成三个组,其中成绩好的为A组,成绩中等的为B组,成绩较差的为C组。在分组之前给学生讲清分组的目的和重要性,帮助学生消除思想中的消极心理,使学生们能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各小组成员情况布置一定的作业,每天的作业采用优化的弹性作业结构设计——分基础作业、发展性作业、创新型作业。基础作业,允许A组不做,B、C组都要完成。考虑到学生的实际,举一反三,将题作些改变,视为发展性作业,供A组和B组完成。设计一些新颖的、难度较大的作业,视为创新型作业,便于A组同学完成,让他们在更大的空间展示自己的能力,真正获得学习的喜悦。
六、数学思想勤渗透
平时还应多树立数学解题思想,在课堂上逐渐渗透,如:方程的思想、函数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常用方法,形成清晰的数学思维;对于难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敢于提出观点,如改变条件、添加条件、结论与条件互换,原结论还成立吗?这样,学生的数学学习意识才能得到培养。另外,对于自己作业、试卷中出现的错误,最好能准备一本错题集,隔一周看一次,如果仍然能掌握,就做上记号,如果又出错了,隔一周再看,直到学会为止,慢慢地做到绝不出现第二次类似错误。把这些题都保管好,以便今后复习中使用。
总之,不论什么样的方法与途径,没有师生间的相互信任与配合都无法实现。因此,发挥师生的情感作用,能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进一步提高。“爱”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心和热情,提出合理的目标和要求,对他们寄予热切的希望,就会出现理想的效果。教师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个性,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充分发挥,学生才能信心百倍地学习,在学习中也才能富于探索和创新,教学的效率才能明显提高。
以上只是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都是通过探索实践形成的,称不上特色,希望能通过此次交流活动,能够帮助到一些老师,同时自己也能够收到更好的改进办法,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水平整体提高,打造成真正的数学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