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学目标”的主体性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btt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用陶行知先生“在做中学”的理念来确定有效学习辅导策略,结合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确立本课教学的“三学”辅导目标,即乐学、学会、会学,围绕“三学目标”开展四个流程辅导活动,即尝试学习活动、范例学习活动、任务学习活动、创新学习活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主体性 学习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36-01
  一、教学理念
  从陶行知人格教育思想的角度来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师进行有效的学习辅导活动使学生获得发展。因而,本课教学将运用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七个环节理论“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行动”的思维模型来确定有效学习辅导策略,结合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确立本课教学的“三学”辅导目标,即乐学、学会、会学,围绕“三学目标”开展四个流程辅导活动,即尝试学习活动、范例学习活动、任务学习活动、创新学习活动。
  二、教材分析
  《儿童诗二首》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教学设计中,将把《我想》这首诗作为课堂学习范例,《童年的水墨画》作为课外阅读篇目。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在儿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丽;在他们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们看来,梦想可以无限飞翔,快乐可以无限传达。因此,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朗读,让他们读个够,读个透,结合诵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体会诗歌情感,并且鉴赏诗歌写法,用诗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目标
  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学会:自己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学会如何去抓住重点诗句把握诗歌内容。
  会学:怎样去鉴赏诗歌的语言美和情韵美,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乐学:用诗朗诵体会语言之美,能结合自己兴趣用诗的形式表达情感。
  四、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五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学生活动、合作交流等方法,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配合板书与贴画,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教学策略
  1.尝试学习活动:这个环节主要是辅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自我尝试,进行练习,再从中发现问题,自我探究解决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由于这篇课文是一首表达儿童美好愿望的诗歌,在把握课文内容之前,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儿童诗,唤醒旧知,然后以学生谈愿望作为课文学习的铺垫,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拉近与教材文本内容的距离。这既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为进入下面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铺垫,同时学生之间的发言,也是一个交流共享的过程。
  这一环节的设计策略,以问题情境来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第一步,教师展示几幅活泼的儿童画,调动学生储藏的记忆。全体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可以说说诗歌的题目,也可以背诵其中的一两句。第二步,学生交流愿望。教师提供相应的情境引导: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梦想好不好?
  2.范例学习活动:这个环节是教师以“范例”的形式精讲,示范学习目标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兴奋点,由此激励学生树立自主完成达标学习任务的成就动机,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意志学习行动和积极歸因的学习自信心。为了达到最佳的效果,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师生共同探究。教师重在“导”,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在行动中学,在做中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诗歌内容的把握,要在学生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所以先由学生自由朗读诗歌,熟悉文本,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接下来让学生自己来说说自己最神往的愿望,引导学生先诵读这一节诗句,想象画面。然后谈谈理由。语言的学习一大特征就是学习的个性化,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兴奋点。所以接下来的的环节,教师让学生自由在课本中划下自己认为最精彩的诗句,师生一起交流。
  3.任务学习活动:诗歌教学,要真正达到教学目标,对诗歌的反复朗读尤为重要,既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环节,也是领会诗歌内涵的主要渠道,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对诗歌诵读的检测就成为必需。
  在这个过程中,主要通过达标作业和选择性作业来完成学习的任务。由于本篇课文是一首诗歌,诵读是诗歌教学最基本的形式,也是检测学生达标的一个重要指标,结合本课文的体裁特点,教师确立了以下两个作业,达标作业为学生能背诵这首诗歌,选择性作业为学生之间诗朗诵比赛。为达成学习任务,教师采取的策略是,根据学生喜欢竞争,让学生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完成对诗歌的诵读。
  4.创新学习活动:学习的有效性,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体现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迁移,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陶行知先生认为,“由行动而发生思想,由思想产生新价值,这就是创造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最后让学生模仿这首诗歌的形式,大胆想像,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趣事或者生活中的精彩片断。这种开放性的学习活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动笔习作,自主完成该学习活动,教师巡视。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以及学习效果的不均衡,有的学生可能对完成学习任务有障碍,教师可以对这部分学生给予适时启发和辅导。
  六、教后反思
  总之,这节课是根据本年级学生的特点,让他们在问题中了解课文内容,在探究中培养阅读能力,在活动中发展思维,在朗读中陶冶情操,为学生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个理念,真正让学生做到“行知创合一”,让学生自由表达,大胆设想,放飞想像,以达到全面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宗教问题已经不是任何一个大学校园可以回避的问题。虽然我国是一个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但是教育法规定我国实行“宗教与教育相分离”的政策。如何在高校校园内坚持好唯物主义,消除宗教影响,本文提出了若干具体建议。【关键词】高校学生 宗教信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11-01  建国以后,宗教在中国曾一度濒临消亡。但自改革
期刊
【摘要】刑法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效率的人才。本文就何为案例教学法以及如何在刑法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案例教学 刑法 运用  【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20-01  引言  刑法学是一门研究犯罪以及刑事责任问题的法学分支学科,刑法学这门课程在法学专业课程
期刊
【摘要】在国家不断深化西部大开发、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的重大战略之下,做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能够促进我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才的培养、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  【关键词】西南边疆 少数民族地区 毕业生 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04-01  就业乃民生之本,安国之策。随着西部大开发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创设虚拟情境,再现历史,完成教学目标,发展学生思维,建构历史认识的虚拟情境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频繁出现。虚拟情境的创设是是否与历史事实相矛盾?课堂实践中如何处理好情境创设和教材内容、学生实际以及历史真实之间关系?以及虚拟情境教学发应注意哪些问题?本文将以《罗斯福新政》一课为例,从虚拟情境创设的理论依据、教学意义、实践路径等方面试图对上述问题作出探索和回答。  【关
期刊
【摘要】针对目前缺乏科学指导的现状,进行小学生群体火灾应急疏散演练组织设计要求的研究,主要是结合小学生在火灾条件下的心理、个体及群体的行为特点,找出应急疏散过程中小学生的心理、行为特性以及群体中小学生无意识遵从的行为规律,从而对小学生的应急疏散行为进行安全控制,尤其是通过对小学生疏散演练组织中的演练重点、演练原则、评价标准这三个关键问题的把握,保证火灾时小学生能快速的疏散逃生,尽量减小火灾造成的人
期刊
【摘要】从乔姆斯基、史蒂芬·平克这些语言学家的著作中,我们知道,儿童具有语言本能,是天生的学习者,有巨大的语文学习潜能。因此,语文教学就是要致力于使用有学习效率的好文章把儿童的语文潜能激活,立足言语实践,以此来提高儿童的言语运用能力和以言语为核心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儿童 言语 言语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32-02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28-01  課堂是什么?请听一听太仓市实验小学的老师是怎样说的:  课堂是出错、容错的地方。——查人韵老师  课堂是激发潜能,生长智慧的无限自然空间。——许萍老师  课堂是学生与老师美好相遇的地方——赵丽琴老师  走进太仓市实验小学某节语文课上,一个观点引起了全班同学们的争议,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一名
期刊
【摘要】《我不是最弱小的》是一篇寓德育于语文知识能力的培养训练之中经典之作,是语文知识能力学习和德育渗透恰当巧妙的结合体。教者从三方面入手:一、寻找“弱小”,引导体味情感;二、追问潜在矛盾,生成教育磁场;三、贴近生活实际,发挥自主参与意识,在不经意间巧妙育德。  【关键词】因文误道 巧妙育德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
期刊
【摘要】诗歌是中国灿烂的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园地,发挥诗歌寓教于乐的教育功能,应该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绘画美、音乐美、哲理美,引导学生进入诗文意境,触摸诗文脉搏,倾听诗人情思,让孩子们的心和经典沟通,与圣贤对话,感悟诗人语言之凝练,体会古诗之神韵,从而让经典诗词润泽学生的生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格修养。  【关键词】小学古诗 古诗教学 审美教育  【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引入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可以创设一个优良的情景,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信息,并配上文字与声音,图、文、声、画并茂,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 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