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放小学是一所辽宁省命名的模范学校,现有54个教学班,3300名学生,专任教师117人。
多年来,我们始终把校本培训作为我校的立校之本。尤其是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校本培训工作更显现出办名校的作用和其独特的魅力。现将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从培训管理、培训环境、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评价五方面做以汇报:
一.培训管理注重规范化
加强校本培训的管理。我们制定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每一项都实施了严格管理,认真评价,评价结果直接与个人利益挂了钩。教务处、科研室,按制度的要求一项项进行了检查,检查结果全部记录在案,有利地促进了“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落实,推进了校本培训向纵深发展。例如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学校把教研、备课、上课、质量进行一体评价的管理方式。以上课的质量评定教研的质量。同时加大课前调讲、检查课前准备、课后检查的力度;提高随机听课、流动听课的频度。督促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对随机听课坚持进行周总结。为了增强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及时了解教学动态,更好的引领校本培训,班子成员全部兼课,每周在不同的班级至少上三节课,这样便于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并在实践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例如领导班子在上课中普遍感到我校学校说的能力下降,教师的训练意识不浓,训练强度不够,我们及时就此问题进行教研、总结,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个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改变。
二.培训环境实现最优化
在硬件上,学校五年来共先后投入资金一百多万元,建设了高标准的电子备课室和电子阅览室,用于教师的学习之需。并规定每年的教师培训经费不少于四万元。“十五”期间的五年,累计直接用于老师培训的经费达二十三万元,主要用于老师外出学习、购买培训相关材料;订阅杂志(为了方便教师学习,学校出经费,为每位教师订了一份自己需要的教育教学刊物,而且同教研组不重复,教师们交换阅读。仅此一项每年投入就达一万多元)等。
三.培训方式体现多样化
作为校本培训实验校,在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培训的同时,我们积极开展人本化的校本培训。
主要培训方式有:
(一)课题研究式
我校不仅有省立项的科研课题,还通过“确立课题——学校审订——合作实施——以学期为阶段的展示与评估”的程序,让每一位教师都有一个和自己教育教学最密切的研究项目。然后要求教师带着课题去上课,带着课题去反思,带着课题去总结,现在每一位教师的课题都有一定的成果,在研究中教师的各方面水平有显著的提高。
(二)专业引领式
几年来,我校就教师所困惑的问题及新知的理念,或请进来,或走出去,参加省、市教学活动,聆听领导报告,或组织校内教师收看录像,这种交流每个学期不少于十次。另外,我们更注意名优教师的引领,我们的名优教师相对多一些,仅市级骨干教师就有二十多名,让他们上公开课,鼓励他们带徒弟,把鲜活的经验传授给教师们,这样的引领实效性更强。
(三)论坛沙龙式
学校在课改年组学科组开展了“课标人人问”、“教师沙龙”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必须针对新课程的落实,“提出两个问题”。此外,骨干教师还必须走上台去,发表自己对新课标的认识与实践方法。在热情与压力中,在幕后的学习中,教师们思考出了许多深层面的有价值的问题。在学习教学策略“百个如何”过程中,教师在学校大主题下选取不同侧面写讲稿,学校选取优秀教师做主讲人,这样的学习效果更好。
(四)强化反思
在反思的形式上,我们有课前反思、课后反思、单元反思、主题反思、期中、期末质量反思、家长反馈反思、以生为镜反思等。有时教师会利用学校的闭路系统,将自己上课的内容录下来,通过“我看我自己”进行微格行动反思。现在我校的反思已经形成系列。
(五)合作交流
在加强校内交流的同时,我们还尝试进行区内校际间的交流。我们曾组织教师参加吉庆、北湖、安富等学校的主题教学开放活动。我们不仅与市内的兄弟学校经常往来,学习他们的课改经验,我校还先后接待了北京、青海、营口、本溪等地的参观学习者八百多人次。
四.培训评价突出激励化
在教师培训的评价上,我们一方面坚持“纲性”评价,适当采用一票否决内容,但更多的是对教师进行发展性评价。
首先,每学期评选优秀年级组、教研组,在评比条件中明确规定,“本组教师教学水平突出,教学成果显著”,让教师在大的氛围中感受到自我提高的重要性和自我价值的体现。从而增强教师校本培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其次,在教师中进行“特点教师”交流活动。我校教师综合素质好,但一个全面的教师不仅难以产生,而且让很多人难以效仿,但每个人身上却有与众不同的着亮点、特点(如敬业爱生、刻苦钻研、倾情合作、不辞辛苦、顾全大局、教育有方、正确处理与家长关系等)。为了巩固教师的这些优点,我们通过自我申报,教师互相认定等,评选出特点教师,并定期召开交流会,让这些教师将自己的“特点”说给大家,有意识的将老师的某些优点巩固、放大,形成了人人有特点、人人找特点、人人增特点的良好态势。教师发展的核心已经建立。
以上是我们在继续教育中的一些做法,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清楚的意识到,学校要生存,就要有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学校要发展,就要有一批名师。而造就过硬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名师靠的就是终身学习、继续教育。我们会紧紧把握继续教育这一有效途径,为使我校早日成为全国名校而努力。
多年来,我们始终把校本培训作为我校的立校之本。尤其是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校本培训工作更显现出办名校的作用和其独特的魅力。现将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从培训管理、培训环境、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评价五方面做以汇报:
一.培训管理注重规范化
加强校本培训的管理。我们制定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每一项都实施了严格管理,认真评价,评价结果直接与个人利益挂了钩。教务处、科研室,按制度的要求一项项进行了检查,检查结果全部记录在案,有利地促进了“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落实,推进了校本培训向纵深发展。例如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学校把教研、备课、上课、质量进行一体评价的管理方式。以上课的质量评定教研的质量。同时加大课前调讲、检查课前准备、课后检查的力度;提高随机听课、流动听课的频度。督促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对随机听课坚持进行周总结。为了增强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及时了解教学动态,更好的引领校本培训,班子成员全部兼课,每周在不同的班级至少上三节课,这样便于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并在实践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例如领导班子在上课中普遍感到我校学校说的能力下降,教师的训练意识不浓,训练强度不够,我们及时就此问题进行教研、总结,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个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改变。
二.培训环境实现最优化
在硬件上,学校五年来共先后投入资金一百多万元,建设了高标准的电子备课室和电子阅览室,用于教师的学习之需。并规定每年的教师培训经费不少于四万元。“十五”期间的五年,累计直接用于老师培训的经费达二十三万元,主要用于老师外出学习、购买培训相关材料;订阅杂志(为了方便教师学习,学校出经费,为每位教师订了一份自己需要的教育教学刊物,而且同教研组不重复,教师们交换阅读。仅此一项每年投入就达一万多元)等。
三.培训方式体现多样化
作为校本培训实验校,在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培训的同时,我们积极开展人本化的校本培训。
主要培训方式有:
(一)课题研究式
我校不仅有省立项的科研课题,还通过“确立课题——学校审订——合作实施——以学期为阶段的展示与评估”的程序,让每一位教师都有一个和自己教育教学最密切的研究项目。然后要求教师带着课题去上课,带着课题去反思,带着课题去总结,现在每一位教师的课题都有一定的成果,在研究中教师的各方面水平有显著的提高。
(二)专业引领式
几年来,我校就教师所困惑的问题及新知的理念,或请进来,或走出去,参加省、市教学活动,聆听领导报告,或组织校内教师收看录像,这种交流每个学期不少于十次。另外,我们更注意名优教师的引领,我们的名优教师相对多一些,仅市级骨干教师就有二十多名,让他们上公开课,鼓励他们带徒弟,把鲜活的经验传授给教师们,这样的引领实效性更强。
(三)论坛沙龙式
学校在课改年组学科组开展了“课标人人问”、“教师沙龙”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必须针对新课程的落实,“提出两个问题”。此外,骨干教师还必须走上台去,发表自己对新课标的认识与实践方法。在热情与压力中,在幕后的学习中,教师们思考出了许多深层面的有价值的问题。在学习教学策略“百个如何”过程中,教师在学校大主题下选取不同侧面写讲稿,学校选取优秀教师做主讲人,这样的学习效果更好。
(四)强化反思
在反思的形式上,我们有课前反思、课后反思、单元反思、主题反思、期中、期末质量反思、家长反馈反思、以生为镜反思等。有时教师会利用学校的闭路系统,将自己上课的内容录下来,通过“我看我自己”进行微格行动反思。现在我校的反思已经形成系列。
(五)合作交流
在加强校内交流的同时,我们还尝试进行区内校际间的交流。我们曾组织教师参加吉庆、北湖、安富等学校的主题教学开放活动。我们不仅与市内的兄弟学校经常往来,学习他们的课改经验,我校还先后接待了北京、青海、营口、本溪等地的参观学习者八百多人次。
四.培训评价突出激励化
在教师培训的评价上,我们一方面坚持“纲性”评价,适当采用一票否决内容,但更多的是对教师进行发展性评价。
首先,每学期评选优秀年级组、教研组,在评比条件中明确规定,“本组教师教学水平突出,教学成果显著”,让教师在大的氛围中感受到自我提高的重要性和自我价值的体现。从而增强教师校本培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其次,在教师中进行“特点教师”交流活动。我校教师综合素质好,但一个全面的教师不仅难以产生,而且让很多人难以效仿,但每个人身上却有与众不同的着亮点、特点(如敬业爱生、刻苦钻研、倾情合作、不辞辛苦、顾全大局、教育有方、正确处理与家长关系等)。为了巩固教师的这些优点,我们通过自我申报,教师互相认定等,评选出特点教师,并定期召开交流会,让这些教师将自己的“特点”说给大家,有意识的将老师的某些优点巩固、放大,形成了人人有特点、人人找特点、人人增特点的良好态势。教师发展的核心已经建立。
以上是我们在继续教育中的一些做法,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清楚的意识到,学校要生存,就要有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学校要发展,就要有一批名师。而造就过硬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名师靠的就是终身学习、继续教育。我们会紧紧把握继续教育这一有效途径,为使我校早日成为全国名校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