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议论中的记叙(下)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ang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片段示例】
  一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人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吴晗《谈骨气》
  技法点读
  这段文字选取了文天祥这一典型事例,重点叙述文天祥威武不屈的部分,并用文天祥的诗句加以印证。在重点叙述的基础上,引申论证,议论分析,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二
  勤出成果。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艰苦奋斗了四十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刊物,其中做过笔记的就有一千五百种以上;我国历史巨著《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从二十岁起就开始漫游生活,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德国伟大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歌德,前后花了五十八年的时间,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年轻的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有关上千本資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上海女知识青年曹南薇,坚持自学十年如一日,终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林家箴《说“勤”》
  技法点读
  这段文字,在提出“勤出成果”的分论点后,运用精炼的语言,高度概括,连续列举了马克思、司马迁、歌德、陈景润、曹南薇五个事例加以论证,事例从古到今,从中国到外国,有很强的说服力。
  三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技法点读
  这个段落,在前文叙述白求恩事例的基础上,先提出观点,然后发出“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的号召;紧接着从反面联系实际,批评了“对工作不负责任的人”,“对同志对人民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的人,最后又联系白求恩的事例,再次发出“学习白求恩”的号召。叙议结合,铿锵有力。
  【注意事项】
  1.事例不能证明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论点统帅材料,材料必须与论点一致,是为论点服务的,这种关系不能改变。一个事例无论多么真实、典型、新颖,只要和论点不相符,不能证明论点,就不要选择。
  2.叙述面面俱到,不能突出重点。议论中的记叙,要受观点的制约。要根据论点的需要,着重记叙符合论证需要的内容,突出某个侧面,舍弃不必要的细节描写,而不是完整地、面面俱到地叙述事实。
  3.不会概括叙述。叙述时过多地运用描写方法,语言过于形象生动,叙事力求全面完整。议论文要求用概括性的语言,截取材料中能充分证明论点的部分,舍去与论点无关的内容。
  4.叙议分离,形成“论点+论据”的模式。一篇议论文,只叙不议,则是论据的堆砌;只议不叙,又会流于空洞的说教。好的议论文,往往要做到叙议结合,即把叙事与议论有机结合起来。先叙后议,先议后叙,边叙边议,“叙”要“叙”得概括重点,“议”要“议”得精炼中肯。
其他文献
人生就是朝圣的漫漫长途,我们急于奔赴梦想中的圣殿,于是期待行囊中皆是必需品。视暂无用者为累赘,发现遗漏,又苛责自己的粗疏大意,然朝圣的脚步,却在无尽的抱怨与悔恨中失去方向。何不珍念所需,善待无用?莫悔遗漏,予自我以无忧无患的人生呢?  得之淡然,失之坦然,顺其自然。事有起伏,人有乐哀,行路上的繁繁杂杂,林林总总,皆有因果。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潺潺的溪流,为了宽阔的草原……还有还有,为
期刊
一天,德兰姆姆坐火车,看到车窗外一个流浪汉靠树坐着,看样子快死了。姆姆很想去安慰他,下一站一到,姆姆立即下车,气喘吁吁赶到,那个人已经死了。姆姆站了很久,她想,如果有人和他说几句话,握握他的手,他就不会死得这么孤单凄凉。姆姆决定建立一个临终关怀院。很多人不理解:把资源消耗在那些垂死者身上,而这些人,有的将几天后死去,有的几小时后死去,有的甚至即刻就死了。姆姆说:“每个生命都是尊贵的,不论是贫穷的,
期刊
1917年,章士钊在北京创办《甲寅》周刊,并邀请好朋友杨昌济担任主笔发表一些先进的救国文章。  有一次,章士钊对杨昌济在文章里提到的“教育应是有目的、备方案,予人以意识的感化”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教育应该是有目的、备方案,予人以才能的拓展”才是正确的,两人吵了起来,结果越吵越凶,最后杨昌济怒斥章士钊“剪了辫子也长不了见识”,章士钊则不甘示弱地回敬他说:“你根本没能力担任《甲寅》的主笔!”  杨昌济
期刊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见,开好头,起好步,是多么重要。开好头,往往意味着接下来节节顺利,直到成功;开不好头,常常陷于被动,终至一败涂地。开端也好,起步也好,都是一个开始,一次出发,一个起点……  生活中,谁没有自己的起点呢?好与不好都有各自的因果,也都有各自具體的来由和故事,而这故事往往意味深长。  请以“起点”为题,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自己的观点,写一篇
期刊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古人道,书籍如同妙药,细细品读,如醍醐灌顶。对我而言,阅读不仅仅是医病的千金方,更像鲜艳醉人的花朵,带给我惬意的享受。在阅读的花海中一路徜徉,一路前进,不知不觉间,已收获一抹花香。  阅读是使人愉悦的源泉。  一个宁静安详的下午,沐浴在慵懒的阳光中,手捧一本好书,静静品读。沉浸在书籍温婉流畅的低喃轻语中,字里行间全是温柔。不知不觉间,一本书已然读完,“为你,千千万
期刊
【例题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大自然在反抗  □[美国]雷切尔·卡逊  我们冒着极大的危险竭力把大自然改造得适合我们的心意,但却未能达到目的,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痛心的讽刺,但是很少有人提及。  生物学家波里捷说:“昆虫世界是大自然中最惊人的现象:对昆虫世界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这种“不可能的事情”现在正在两个领域内发生。通过遗传选择,昆虫正在发生应变以抵抗化学药物
期刊
烟雨拂过岁月的面颊,撩起心灵深处最干净的记忆,那是甜蜜却又疼痛的记忆。  昨晚我梦到了你。在你离开的第七个月零九天后我第一次梦到你。在梦里你又嘲笑我把头发剪得像个男生,然后我们温暖相拥。在梦中还想着“原来时间和距离不能冲淡我们之间的感情”。  现在我站在窗边,看着夕阳一点一点消失在天际,它的余晖带来的温暖再也包裹不住人间的清冷与萧索。我看见一对老人步履蹒跚,走到木椅旁缓缓坐下,眯着眼睛看一点一点暗
期刊
二战结束后,苏联将军罗德米哈诺夫从柏林回到莫斯科,向斯大林汇报工作,斯大林很满意,一个劲儿地夸奖他工作做得好。汇报结束后,罗德米哈诺夫将军依然坐在那里,吞吞吐吐,面露难色,斯大林关切地问道:“罗德米哈诺夫将军,你还有什么问题?”罗德米哈诺夫将军有些难为情地说:“我有一件私事,可不知怎么对您说……”“男子汉有话就讲。”斯大林说。罗德米哈诺夫将军这才轻声地说:“我从纳粹的大本营弄了一些喜欢的小物件回来
期刊
一、孟子“仁政”思想的表现  孟子认为梁惠王要想使国民“加多”,称雄诸侯,必须施行仁政;只有行仁政,才能顺民意,得民心,进而得天下。而施行仁政的措施就是关注民生,休养生息,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不因征调百姓服役而耽误生产时节,不狂捕滥捞,不违背时令伐木,不误牲畜繁殖,不误粮食播收,种桑养蚕織布,“使民养生丧死无憾”,解除后顾之忧,百姓衣食安则心安,从而稳定人心,巩固政权。然后再兴办教育,使人人知廉耻
期刊
生动的重复  一位老师抱怨说:“咱这工作太单调了,三年送一届学生。一轮轮地重复,教材都倒背如流了,想想都觉得没意思。”  一位要退休的老教师说:“我教了一辈子书,从来没觉得单调。每一屆学生都不一样,教学过程也不一样。即使同一堂课,每次讲授的感觉也完全不一样,这是一种生动的重复。因为熟悉才有底气,才能在此基础上富有创造性地工作。”  拾萃  草枯了明年还会绿,但已经是不同的草了;花落了明年还会开,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