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转变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教师有效地教,学生有效地学,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保障。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实践课的有效性的核心;整合其他学科等,这些都能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人们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也在逐步加深。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学业上有收获,懂了、会了,产生兴趣了,问题就是这么简单明了。那么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信息技术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呢?下面是我们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探索和思考。
1 教师转变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新课程改革首先就是要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诱导学生发挥其最大潜能。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上,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重在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和积极探索新知的热情,循循而诱之,让他们欲罢而不能。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自然就需要不断探索,下一番苦功夫。
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要让学生举一反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在于教给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再过渡到“会学”。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精讲每个软件的操作,所以教师在平时讲软件的操作时,把软件中共有的、类似的、关键的地方要讲清楚,并引申开来,使学生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在学习PowerPoint软件中直线动画的操作方法后,为了提高学生自主探究,举一反三的功能,让学生自己尝试用曲线、任意多边形、自由曲线动画为各类素材添加动画效果,这样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运用幻灯片动画可以创意无限,而且制作出丰富多彩的动画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全部教学内容和盘托出,而是有意识地制造一定的空白地带和悬念,让学生自己去推测和预计可能的结论,实施这种教学策略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过程的创造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例如,在教学“文字处理软件”时,我把比较常规的文件编辑方法介绍给学生,对于为文字添加特殊效果、文本框的使用、文字上下档的设置等编辑方式,则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然后调动学生积极发言,把自己探讨成功的某些操作讲给老师和其他学生听,随后教师再以总结、补充的方式把相应内容讲解清楚,清除“悬念”。这样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就变成了一个有趣的“迷宫探宝”过程。
2 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实践课的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信息技术教学,小学阶段在培养学生兴趣特长方面的要求是激发兴趣保持学习动机。”“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富有探索性、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努力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諧、宽松、自由、安全的氛围,只有用真实的情感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下开始信息技术的学习。
如在教《设置动画效果》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所在,我利用故事情境作为连接的串线,这节课的导入部分,我播放动画片《四驱兄弟》中的片断,引导学生进入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们的一下子就到了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的学习境界。接着,通过两点间距离最近的是直线,引出直线动画,让学生尝试添加直线动画把赛车从起点开到终点。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后,掌握了直线动画的设置方法后,我又设计了同桌两个人共用一台电脑,分别设置一辆赛车进行公平比赛,既巩固了刚学的知识,又引出了开始的设置。通过教师提示,学生自主探究开始的设置,达到两辆赛车同时起跑,才能进行公平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在速度上又有了变化,教师相机引入速度的设置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合作讨论,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总之,全课不仅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也给了学生继续学习的动机。
3 整合其他学科,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综合效益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如学习《图片的旋转和叠放》一课时,通过小头爸爸讲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帮助大头儿子把垃圾分类扔入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中。学生不仅学习了改变图片叠放次序的操作方法,而且学会了科学的垃圾分类,增强了环保意识。最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环保宣传画,提高了学生的应用美术设计的能力,并做到了图文并茂,体现了学生的个性特点。
4 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为发展性教育,是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主阵地,我们应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和方法,加强教学研究,探索各种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依据,坚持课程改革和创新精神,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一定会更高。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方式多种多样,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常新话题,等待我们不断寻觅,上下求索。
参考文献:
[1] 伍敏.信息技术课程:发展才是硬道理[N].中国教育报,2009-05-22.
[2] 张文锋.信息技术课备课六要素[M].遵义科技,2007(02).
(作者单位:吉林省珲春市第十小学校)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人们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也在逐步加深。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学业上有收获,懂了、会了,产生兴趣了,问题就是这么简单明了。那么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信息技术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呢?下面是我们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探索和思考。
1 教师转变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新课程改革首先就是要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诱导学生发挥其最大潜能。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上,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重在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和积极探索新知的热情,循循而诱之,让他们欲罢而不能。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自然就需要不断探索,下一番苦功夫。
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要让学生举一反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在于教给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再过渡到“会学”。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精讲每个软件的操作,所以教师在平时讲软件的操作时,把软件中共有的、类似的、关键的地方要讲清楚,并引申开来,使学生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在学习PowerPoint软件中直线动画的操作方法后,为了提高学生自主探究,举一反三的功能,让学生自己尝试用曲线、任意多边形、自由曲线动画为各类素材添加动画效果,这样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运用幻灯片动画可以创意无限,而且制作出丰富多彩的动画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全部教学内容和盘托出,而是有意识地制造一定的空白地带和悬念,让学生自己去推测和预计可能的结论,实施这种教学策略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过程的创造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例如,在教学“文字处理软件”时,我把比较常规的文件编辑方法介绍给学生,对于为文字添加特殊效果、文本框的使用、文字上下档的设置等编辑方式,则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然后调动学生积极发言,把自己探讨成功的某些操作讲给老师和其他学生听,随后教师再以总结、补充的方式把相应内容讲解清楚,清除“悬念”。这样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就变成了一个有趣的“迷宫探宝”过程。
2 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实践课的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信息技术教学,小学阶段在培养学生兴趣特长方面的要求是激发兴趣保持学习动机。”“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富有探索性、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努力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諧、宽松、自由、安全的氛围,只有用真实的情感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下开始信息技术的学习。
如在教《设置动画效果》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所在,我利用故事情境作为连接的串线,这节课的导入部分,我播放动画片《四驱兄弟》中的片断,引导学生进入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们的一下子就到了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的学习境界。接着,通过两点间距离最近的是直线,引出直线动画,让学生尝试添加直线动画把赛车从起点开到终点。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后,掌握了直线动画的设置方法后,我又设计了同桌两个人共用一台电脑,分别设置一辆赛车进行公平比赛,既巩固了刚学的知识,又引出了开始的设置。通过教师提示,学生自主探究开始的设置,达到两辆赛车同时起跑,才能进行公平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在速度上又有了变化,教师相机引入速度的设置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合作讨论,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总之,全课不仅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也给了学生继续学习的动机。
3 整合其他学科,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综合效益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如学习《图片的旋转和叠放》一课时,通过小头爸爸讲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帮助大头儿子把垃圾分类扔入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中。学生不仅学习了改变图片叠放次序的操作方法,而且学会了科学的垃圾分类,增强了环保意识。最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环保宣传画,提高了学生的应用美术设计的能力,并做到了图文并茂,体现了学生的个性特点。
4 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为发展性教育,是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主阵地,我们应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和方法,加强教学研究,探索各种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依据,坚持课程改革和创新精神,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一定会更高。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方式多种多样,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常新话题,等待我们不断寻觅,上下求索。
参考文献:
[1] 伍敏.信息技术课程:发展才是硬道理[N].中国教育报,2009-05-22.
[2] 张文锋.信息技术课备课六要素[M].遵义科技,2007(02).
(作者单位:吉林省珲春市第十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