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材分析
《念奴娇 赤壁怀古》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的“历史的回声”这一专题中“千古江山”中的怀古词之一。“千古江山”这一板块选入了宋人怀古词三首。这三首词皆是作者面对历史陈迹,沉入过往年代,引发遐想而作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是词人以自己与古人相比较,抒发壮志难酬、报国无门,虚度光阴的无限感慨。全词环环相生,气象磅礴,格调雄伟,高唱入云。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必修一中,通过《赤壁赋》的学习,学生对苏轼以及他的人生观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桂枝香 金陵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的学习,学生对怀古词的特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是学习本词的一个很好的基础。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苏轼的生平思想以及怀古词的特点,理解苏轼在词中抒发的复杂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与值观:正确对待人生挫折。
四、教学重点
品味赤壁战场的雄奇景色,理解作者复杂情感。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词尾作者对人生的看法。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方法
为较好地营造教学情境,加大课堂容量,激发学生兴趣,拟采用多媒体教学;为了使学生充分感受古典诗词的音韵美,同时拟采用诵读法;激发学生思考,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拟采用提问法;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独立思考中借鉴他人的长处,拟采用讨论法。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根据情意原理,拟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营造本词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课前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展示三国英雄图片。)
说起三国,我们就会想到三国时代的群英。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运筹帷幄的孔明,忠肝义胆的关羽等等。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东坡的吟诵,畅游赤壁,走进历史的时空,开启一次美的旅程。(展示课题)
(二)解题;
(通过解题,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1、这里的“赤壁”指的是哪里?
2、三国时发生赤壁之战的赤壁古战场在湖北蒲圻,可见这里并非真正的赤壁,所以词中有“人道是”三字,既然作者明知不是真正的赤壁,为什么还写这首词?
(本问意在引导学生注意本词的重心在“怀古”,眼前之景只是引发抒情的媒介。)
(三)教学过程:
1082年苏轼被贬黄州,游于赤壁,情难自已,醉书这曲怀古之作。
1、齐读全词。(在认知规律中,首先需要整体感知。)
2、鉴赏上片。(主要运用提问法:以问题导入,逐步深入;诵读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文本内容、情感。)
(1)在《赤壁赋》中,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那是一幅怎样的景色?
(屏幕展示)(本问意在引导学生注意词中的写景语句,同时以《赤壁赋》中的宁静与以下的豪壮对比)
(2)读本词之中的赤壁之景的语句,应读的怎样?
(小组齐读)
(3)开篇一个“大”字,有一种横空而来德气势,描绘了一幅视野开阔的画面,接下来镜头拉到了故垒西边的赤壁,这里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屏幕展示)
(4)朗读这句时,你觉得要重读哪些词语,为什么?(运用诵读法,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把握表现力强的词语,从而来体会苏轼豪迈的词风和高昂的格调,了解本词的写景特点。)
(生答,并且要求个别朗读。)(以上设计意在借朗诵引导学生品味词中的浩荡之气)
(5)上片主要写赤壁之景,整个赤壁之景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屏幕展示)(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词中景物的特点,联系词人的情感,落实借景抒情这一重点)
(6)齐读上片,背诵上片。
(根据反馈原理,当堂背诵及时了解学生对上片知识的掌握情况。)
3、鉴赏下片。(主要运用提问法以及讨论法。)
(1)雄浑壮丽的赤壁之景,激起作者对两岸英雄豪杰的追忆,以及对其辉煌功业的向往。从上片可以知道苏轼追怀了哪位英雄?为什么称他为“周郎”?
(借此问引导学生注意周瑜功业早成,春风得意,为下文与苏轼的功业难就做对比,埋下伏笔)
(2)齐读下片。(屏幕展示下片内容)
(3)苏轼在这里给武将周瑜一幅文臣的装扮,是想体现周瑜怎样的特点?
(4)作者用了哪三个字描绘周瑜指挥这场决定东吴生死存亡的赤壁之战?表现出周瑜怎样的特点?
(以上两问,意在引导学生理解周瑜是苏轼人生理想的具体化)
(5)面对着壮丽的赤壁之景,面对着年轻有为的周瑜,苏轼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6)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屏幕展示)
(展示对周瑜的介绍,要求学生概括周瑜的年龄、官职、际遇;展示苏轼的境况,要求概括苏轼的年龄、官职、际遇。意在通过对比阅读,帮助学生理解苏轼的情感。)
(7)教师小结:二十多年的仕途坎坷,壮志难酬,只好举起酒杯,以酒敬月,寄情于清风明月,放迹于山水之间。因此,词末的感慨不再那样豪迈。
(8)面对这样坎坷的人生,苏轼消极了吗?结合苏轼同一时期的另一首词《浣溪沙》,进行小组讨论。(屏幕展示)
(对苏轼人生观的探讨,是教学中的难点,本问意在通过恰当的拓展,使学生能够知人论世,并全面辨证地认识事物。同时根据活动原理,采用小组讨论,可让学生充分参与,激起生与生之间思维碰撞的火花,发挥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9)请根据我们学过的《赤壁赋》和本词,对出下面的对联。(屏幕展示)
第一联:
笔底波澜,胸间豪情,自可傳其千古;
——, ——,岂甘了此一生。
第二联:
铁板铜琶,自有横槊气概英雄本色。
清风明月, —— 。
(本设计意在拓展学生视野,进一步深化对苏轼思想的理解)
(10)齐读下片,背诵下片。
(根据反馈原理,当堂背诵及时了解学生对下片知识的掌握情况。)
4、总结(屏幕展示)
苏轼游黄州赤壁,怀三国周郎,想英雄功业,叹人生如梦。把写景、怀古、抒情融为一体。
5、齐读全词,背诵全词。
6、综合分析《桂枝香 金陵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顾亭怀古》、《念奴娇 赤壁怀古》三首怀古词作,概括怀古题材词的一般特点。(屏幕展示)
(本设计意在让学生联系整个板块的内容,了解怀古作品的一些特点。)
八、作业设计
将《念奴娇 赤壁怀古》改写成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本设计意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苏轼复杂的情感,同时可以进行作文练习。)
《念奴娇 赤壁怀古》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的“历史的回声”这一专题中“千古江山”中的怀古词之一。“千古江山”这一板块选入了宋人怀古词三首。这三首词皆是作者面对历史陈迹,沉入过往年代,引发遐想而作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是词人以自己与古人相比较,抒发壮志难酬、报国无门,虚度光阴的无限感慨。全词环环相生,气象磅礴,格调雄伟,高唱入云。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必修一中,通过《赤壁赋》的学习,学生对苏轼以及他的人生观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桂枝香 金陵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的学习,学生对怀古词的特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是学习本词的一个很好的基础。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苏轼的生平思想以及怀古词的特点,理解苏轼在词中抒发的复杂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与值观:正确对待人生挫折。
四、教学重点
品味赤壁战场的雄奇景色,理解作者复杂情感。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词尾作者对人生的看法。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方法
为较好地营造教学情境,加大课堂容量,激发学生兴趣,拟采用多媒体教学;为了使学生充分感受古典诗词的音韵美,同时拟采用诵读法;激发学生思考,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拟采用提问法;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独立思考中借鉴他人的长处,拟采用讨论法。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根据情意原理,拟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营造本词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课前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展示三国英雄图片。)
说起三国,我们就会想到三国时代的群英。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运筹帷幄的孔明,忠肝义胆的关羽等等。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东坡的吟诵,畅游赤壁,走进历史的时空,开启一次美的旅程。(展示课题)
(二)解题;
(通过解题,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1、这里的“赤壁”指的是哪里?
2、三国时发生赤壁之战的赤壁古战场在湖北蒲圻,可见这里并非真正的赤壁,所以词中有“人道是”三字,既然作者明知不是真正的赤壁,为什么还写这首词?
(本问意在引导学生注意本词的重心在“怀古”,眼前之景只是引发抒情的媒介。)
(三)教学过程:
1082年苏轼被贬黄州,游于赤壁,情难自已,醉书这曲怀古之作。
1、齐读全词。(在认知规律中,首先需要整体感知。)
2、鉴赏上片。(主要运用提问法:以问题导入,逐步深入;诵读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文本内容、情感。)
(1)在《赤壁赋》中,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那是一幅怎样的景色?
(屏幕展示)(本问意在引导学生注意词中的写景语句,同时以《赤壁赋》中的宁静与以下的豪壮对比)
(2)读本词之中的赤壁之景的语句,应读的怎样?
(小组齐读)
(3)开篇一个“大”字,有一种横空而来德气势,描绘了一幅视野开阔的画面,接下来镜头拉到了故垒西边的赤壁,这里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屏幕展示)
(4)朗读这句时,你觉得要重读哪些词语,为什么?(运用诵读法,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把握表现力强的词语,从而来体会苏轼豪迈的词风和高昂的格调,了解本词的写景特点。)
(生答,并且要求个别朗读。)(以上设计意在借朗诵引导学生品味词中的浩荡之气)
(5)上片主要写赤壁之景,整个赤壁之景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屏幕展示)(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词中景物的特点,联系词人的情感,落实借景抒情这一重点)
(6)齐读上片,背诵上片。
(根据反馈原理,当堂背诵及时了解学生对上片知识的掌握情况。)
3、鉴赏下片。(主要运用提问法以及讨论法。)
(1)雄浑壮丽的赤壁之景,激起作者对两岸英雄豪杰的追忆,以及对其辉煌功业的向往。从上片可以知道苏轼追怀了哪位英雄?为什么称他为“周郎”?
(借此问引导学生注意周瑜功业早成,春风得意,为下文与苏轼的功业难就做对比,埋下伏笔)
(2)齐读下片。(屏幕展示下片内容)
(3)苏轼在这里给武将周瑜一幅文臣的装扮,是想体现周瑜怎样的特点?
(4)作者用了哪三个字描绘周瑜指挥这场决定东吴生死存亡的赤壁之战?表现出周瑜怎样的特点?
(以上两问,意在引导学生理解周瑜是苏轼人生理想的具体化)
(5)面对着壮丽的赤壁之景,面对着年轻有为的周瑜,苏轼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6)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屏幕展示)
(展示对周瑜的介绍,要求学生概括周瑜的年龄、官职、际遇;展示苏轼的境况,要求概括苏轼的年龄、官职、际遇。意在通过对比阅读,帮助学生理解苏轼的情感。)
(7)教师小结:二十多年的仕途坎坷,壮志难酬,只好举起酒杯,以酒敬月,寄情于清风明月,放迹于山水之间。因此,词末的感慨不再那样豪迈。
(8)面对这样坎坷的人生,苏轼消极了吗?结合苏轼同一时期的另一首词《浣溪沙》,进行小组讨论。(屏幕展示)
(对苏轼人生观的探讨,是教学中的难点,本问意在通过恰当的拓展,使学生能够知人论世,并全面辨证地认识事物。同时根据活动原理,采用小组讨论,可让学生充分参与,激起生与生之间思维碰撞的火花,发挥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9)请根据我们学过的《赤壁赋》和本词,对出下面的对联。(屏幕展示)
第一联:
笔底波澜,胸间豪情,自可傳其千古;
——, ——,岂甘了此一生。
第二联:
铁板铜琶,自有横槊气概英雄本色。
清风明月, —— 。
(本设计意在拓展学生视野,进一步深化对苏轼思想的理解)
(10)齐读下片,背诵下片。
(根据反馈原理,当堂背诵及时了解学生对下片知识的掌握情况。)
4、总结(屏幕展示)
苏轼游黄州赤壁,怀三国周郎,想英雄功业,叹人生如梦。把写景、怀古、抒情融为一体。
5、齐读全词,背诵全词。
6、综合分析《桂枝香 金陵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顾亭怀古》、《念奴娇 赤壁怀古》三首怀古词作,概括怀古题材词的一般特点。(屏幕展示)
(本设计意在让学生联系整个板块的内容,了解怀古作品的一些特点。)
八、作业设计
将《念奴娇 赤壁怀古》改写成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本设计意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苏轼复杂的情感,同时可以进行作文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