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沉积相类型,露头测量,水平井实施结果,试井解释,井—地ERT技术测试这几方面初选较为适合的井网形式,为后期生产实践作指导。
【关键词】沉积相 露头 试井解释 井—地ERT技术
1 2012年,根据以上技术思路与对策在X 9井区长8开展了初步研究,取得了如下几点识
(1)X 9井区长8储层以水下分流河道相沉积为主,平面上河道走向近于北东-南西向(如图1所示)。
图1 庄9井区长832小层沉积微相图
(2)根据露头测量,单砂体宽度40-100米(如图2所示)。图4 庄9井区水驱前缘(ERT)测试结果图
(3)根据水平井(与河道走向近于垂直)实施结果分析,河道单砂体宽度10~100m,侧向连通河道砂体宽度200~300m
(如图3所示)。
(4)根据试井解释,庄9井周围存在两条不渗边界。这种不渗透边界可能是连通砂体的边界,由此推断该区连通砂体宽度300m左右(如表1所示)。
(5)井-地ERT技术测试的水驱前缘成果上显示庄21-20井北侧,庄23-19井南侧存在明显的渗流遮挡,据此可以推断连通河道砂体的宽度400m左右(如图4所示)。
2 结论
综合研究认为庄9井区长82储层以水下分流河道相沉积为主,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厚度2~5m,宽度10~100m,通过复合叠置可大面积连片分布。由于部分河道之间被泥质分隔形成低渗条带,导致储层存在很强的非均质性,连通河道砂体宽度300~400m。针对该类储层采用五点法井网注水开发可提高油水井对应关系,改善水驱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