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陶瓷绘画作为民族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以陶土材质及其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为载体,转换其传统工艺品的形式和审美观念,被赋予了当代视觉文化意义,并构成了当代“架上绘画”的学术价值。也正是陶瓷绘画这种艺术活动和表现形式和引领世界绘画潮流的中国现代陶瓷绘画,获得了人类文化最大关注的重要原因。陶瓷绘画的魅力,在于它的材质美和形式美高度融汇后产生审美的升华。中华民族三千年前诞生的陶瓷文化,如同她的容貌那样,充满着人性的关爱和丰富的人文精神。我们的民族有着悠久的陶瓷艺术史,她的存在几乎可以承载中国文化的全部史诗。
——周晓冰
一、艺无止境 陶净千沙 艺术追求与作品盛宴
作为新文艺个体工作者的代表之一,周晓冰在业界几乎无人不知。他一直致力于向世人展示陶瓷的多样性,将陶瓷艺术推出国门,推向世界。
周晓冰创办《西部陶艺》杂志,自费出版、编辑了几十万字的学术文章,杂志先后宣传、推介了近百名国内外的当代陶瓷艺术家。策划和主持了五届“中国西部陶艺作品双年展”,为西部陶艺的发展提供了交流沟通的平台,培养和成就了一大批青年陶艺家和业余爱好者,同时也把成都这个“文化之都”的陶瓷文化精神传播到世界各地。
作为一个“体制外”的独立艺术家,西部陶艺创新发展的领军人物,周晓冰怀着一颗单纯而又炽热的心愿走了二十年。立志以来抚育了西部文化载体,不断记录梳理中国西部陶艺的现状,为未来的学术研究留下珍贵的文献资料,同时也留下西部陶艺人的真挚情感。让古老的陶艺呈现出当代中国的时代气象与文化气度,用陶艺呈现中国文化,重塑西部陶艺的精神高度和人文价值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他经过近四十年的创作实践和深入研究,其陶艺、雕塑及绘画等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和全国美展,部分作品由国内外收藏家及法国华人美术家艺术馆、中华陶艺家学会、上海多伦美术馆、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四川美术馆、佛山国际陶瓷博物馆、上海世博村洲际酒店、德化陶瓷博物馆收、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博览园、延安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近十年来发表学术论文及杂文约六十万字。在主持四川省美协陶艺家专委会的工作期间(也包括他在大学十年的教学经历),带领众多四川青年艺术家、画家参加了省级、国家级陶艺大展。曾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众多学术文章,并多次作为中国陶艺家代表出席国际陶协在韩国、美国、法国、俄罗斯,希腊,拉脱维亚举办的学术交流年会。
二、西部——制陶者的摇篮
西部,对周晓冰来说,不仅是一个地域概念,也是情感概念和精神概念。西部是华夏民族的摇篮,人种的繁衍、民族的融合、国家的成型、都聚集在这里。独特的人文环境塑造了西部粗狂、刚毅、热诚、大气、狭义、率真、包容、智慧的人格特质。这里有财富贸易的通商之路,精神传递的取经之路,也是艺术膜拜的探索之路。寻找自我,一意西行,也许就是“制陶人”这一生的事情。
西部,对新文艺个体手艺人和青年学子来说,绝对是最广阔的一块沃土,它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版图的71.4%。仅从西部所辖的省份和面积来看,我们就能发现西部陶艺所包容的价值及其所将释放的能量极其巨大。这里不仅具有广袤的土地,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同时多样的民族结构与聪慧的西部人也为中国当代陶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素材与发展空间。
从根性来说,西部人眷恋着大地和泥土。非遺文化的诞生,正是人类文明的开始,也承载了人类对民族文化的恋情。陶器、漆器和石器的延续发展,是通过这个地域的人冶炼而成。这一点亮人类智慧的光芒,同样也铸造了本土文化的形象,进而开创了用智慧改造自然的始点。
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昌盛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坚定文化自信。建立中国西部当代陶瓷博物馆,就是坚定文化自信的亲身实践,旨在传承弘扬中国西部陶瓷及非遗文化,让这个博物馆成为西部一流的本土活态艺术博物馆。博物馆以各种艺术门类、多种类材质及其传统文化内涵为载体,被赋予了当代视觉文化意义,转换传统工艺品的形式和审美观念。
“西部文化”需要接地气,更加需要走向世界;需要召集扎根本土的艺术精英和真才实学的“手艺人”、挖掘和扶持优秀人才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坚守一个看得见摸得到的艺术概念,以共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周晓冰
一、艺无止境 陶净千沙 艺术追求与作品盛宴
作为新文艺个体工作者的代表之一,周晓冰在业界几乎无人不知。他一直致力于向世人展示陶瓷的多样性,将陶瓷艺术推出国门,推向世界。
周晓冰创办《西部陶艺》杂志,自费出版、编辑了几十万字的学术文章,杂志先后宣传、推介了近百名国内外的当代陶瓷艺术家。策划和主持了五届“中国西部陶艺作品双年展”,为西部陶艺的发展提供了交流沟通的平台,培养和成就了一大批青年陶艺家和业余爱好者,同时也把成都这个“文化之都”的陶瓷文化精神传播到世界各地。
作为一个“体制外”的独立艺术家,西部陶艺创新发展的领军人物,周晓冰怀着一颗单纯而又炽热的心愿走了二十年。立志以来抚育了西部文化载体,不断记录梳理中国西部陶艺的现状,为未来的学术研究留下珍贵的文献资料,同时也留下西部陶艺人的真挚情感。让古老的陶艺呈现出当代中国的时代气象与文化气度,用陶艺呈现中国文化,重塑西部陶艺的精神高度和人文价值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他经过近四十年的创作实践和深入研究,其陶艺、雕塑及绘画等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和全国美展,部分作品由国内外收藏家及法国华人美术家艺术馆、中华陶艺家学会、上海多伦美术馆、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四川美术馆、佛山国际陶瓷博物馆、上海世博村洲际酒店、德化陶瓷博物馆收、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博览园、延安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近十年来发表学术论文及杂文约六十万字。在主持四川省美协陶艺家专委会的工作期间(也包括他在大学十年的教学经历),带领众多四川青年艺术家、画家参加了省级、国家级陶艺大展。曾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众多学术文章,并多次作为中国陶艺家代表出席国际陶协在韩国、美国、法国、俄罗斯,希腊,拉脱维亚举办的学术交流年会。
二、西部——制陶者的摇篮
西部,对周晓冰来说,不仅是一个地域概念,也是情感概念和精神概念。西部是华夏民族的摇篮,人种的繁衍、民族的融合、国家的成型、都聚集在这里。独特的人文环境塑造了西部粗狂、刚毅、热诚、大气、狭义、率真、包容、智慧的人格特质。这里有财富贸易的通商之路,精神传递的取经之路,也是艺术膜拜的探索之路。寻找自我,一意西行,也许就是“制陶人”这一生的事情。
西部,对新文艺个体手艺人和青年学子来说,绝对是最广阔的一块沃土,它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版图的71.4%。仅从西部所辖的省份和面积来看,我们就能发现西部陶艺所包容的价值及其所将释放的能量极其巨大。这里不仅具有广袤的土地,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同时多样的民族结构与聪慧的西部人也为中国当代陶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素材与发展空间。
从根性来说,西部人眷恋着大地和泥土。非遺文化的诞生,正是人类文明的开始,也承载了人类对民族文化的恋情。陶器、漆器和石器的延续发展,是通过这个地域的人冶炼而成。这一点亮人类智慧的光芒,同样也铸造了本土文化的形象,进而开创了用智慧改造自然的始点。
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昌盛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坚定文化自信。建立中国西部当代陶瓷博物馆,就是坚定文化自信的亲身实践,旨在传承弘扬中国西部陶瓷及非遗文化,让这个博物馆成为西部一流的本土活态艺术博物馆。博物馆以各种艺术门类、多种类材质及其传统文化内涵为载体,被赋予了当代视觉文化意义,转换传统工艺品的形式和审美观念。
“西部文化”需要接地气,更加需要走向世界;需要召集扎根本土的艺术精英和真才实学的“手艺人”、挖掘和扶持优秀人才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坚守一个看得见摸得到的艺术概念,以共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