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所谓“得作文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无数的学生却是“谈作文色变”,看着作文材料,不懂立意,不懂如何结构,不懂如何选材,更不懂如何积累语言,最终只落得个“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下场。且胸中有万言,却不知从何说起,于是就只能天马行空,乱写一气了。所以,要写好作文,并且是写好800字以上的作文,如没有相应的方法和诀窍,是不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写出好文章来的。所以我们要写好考场作文,就必须寻找到快速构思考场作文的诀窍。下面,本人谈谈自己在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一些拙见。
一、审题立意要创新,想象联想来辅助
在平时的写作中,尤其是在考场上我们拿到一个作文题目,有的一看就熟悉,有的一看就好像似曾相识,可是有的作文题你苦思冥想也得不出一个所以然来。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想,其一是缺少具有创新性的想象和联想,其二就是不了解材料作文的特点。想象和联想可以放飞我们的思维,在广阔的文化场域中傲然驰骋:可想到古今中外,亦可想到天上人间;可想到个人国家,亦可想到圣人平民;可想到河流山川,亦可想到鲜花绿草……有了这些,就不用担心写不出东西了。而材料作文的特点是“四自”“三不”,即“四自”为自主确定角度,自主确定立意,自主确定文体,自主确定标题;“三不”为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所以,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由此可见,合理的运用想象和联想辅助审题立意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
首先要全面、细致地读清楚作文题,对关键字词,反复咀嚼揣摩,审清体裁“标志”,确定文章体裁;审清题目要求,确定文章范围;审清材料“题眼”,确定写作重心;审清已知因素,确定文章内容。同时立意要有新意、有深度,构思作文力避就事论事,力求关注人生,关注国家的发展,关注社会的进步。例如:作文材料“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抑或人生,都存在吸收与给予的现象。有人强调吸收,有人强调给予,也有人既吸收也给予。由于立足点不同,给出的答案也会不同。”审题时就要抓住关键词“吸收”和“给予”,“吸收”就是“索取”,“给予”就是“奉献”,因此关键句就是“有人强调吸收,有人强调给予,也有人既吸收也给予。”最后的立意就是“讨论索取和奉献的关系”。所以审题立意要创新,要在大的方面从国家、民族的发展;小的方面,从人生、品德思考。当然以上内容都要求着重进行联想、想象能力的培养,通过创新思维,才能在考场上写出有创见的作品。
二、布局谋篇巧构思,善从课文求结构
语文课文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多数是经典之作,因此我们要善于从我们所学的课文中探秘文章的谋篇布局,力争把作文的构思做到颖、缜密。例如《劝学》就是学习议论文构思的最好范例。文章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出发,先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是什么);再谈为什么要学习——意义、作用(为什么);最后谈怎样学习——方法、态度(怎么样)。还有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欧阳修的《伶官传序》等文章,在结构上都非常经典,且易学好懂。我想这样通过学习,我们就明白了議论文的构思结构,再牢固掌握基本的议论文结构,并列式、层进式等等,只要假以时日,多加实践,定可在考场上写出优秀的作文。
三、选材方面要多思,国家个人情感连牵
很多同学都说不会写作文,因为没材料可用,有的甚至一看到作文题就头晕,考场上更是写不出有血有肉的作文。为何没材料可用?古人尚能“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何况我们是处于科技高度发展的二十一世纪。材料何其多也!每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每年的道德模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这些不都是材料吗?当然有了材料还得进行归纳筛选。我是指导学生这样做的:首先是按话题分类,每个话题的材料用70字左右概括完成,并归纳出这个话题材料所能应用的范围;其次是每个话题要有5句左右的名人名言;最后是要求每个话题所选的材料必须是新近出现的人和事,力求做到材料新颖,与时俱进。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在选材方面,多去思考,把个人、国家、社会的关系理清,有了这些优质的“米”,相信学生们在考场上定会煮出香气四溢的“饭”来。当然,学生记忆材料,必须识记,背熟背准,切忌材料张冠李戴,含混不清。而且每位同学所记忆的材料应该有所区别,避免在考试中材料类同。
四、积累阅读加思辨,成就作文好语言
再好的审题立意,再好的谋篇布局,再感动人的名言,如果学生语言贫乏,无法在考场上用或准确含蓄,或形象生动,或激情澎湃,或婉约柔情的语言来加以表达,甚或涂涂改改、词不达意,这样写出的作文可想而知,其得分的情形了。所以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要做好以下事情:一是积累词汇;二是加强阅读;三是加强背诵;四是勤加练习。这四点缺一不可,积累可以让你的词汇丰富,阅读可以让你的知识渊博,背诵可以让你的知识准确,练习可以让你更加熟练。而这一切,都必须是自己完成的,谁也帮不了你。
再者,要想在考场上写出高质量的作文,还必须要有广泛的、独立的、敏捷的和创造性的思辨能力,这样写出的作文才会有内容、有思想、有深度。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等活动,在活动逐渐教会学生学会分析、概括、综合、判断等基本的逻辑方法以及纵向思维、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思维方法,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向课本知识及老师“发难”,以此来训练自己的思辨能力。
我想,只要运用以上的方法,坚定信念,用真心感悟生活,用热情拥抱世界,用心灵抒发情感,用智慧打开思维,考场上,学生的笔下就可能出现鲜活生动的文字,学生的文字中就可能呈现笑靥如花的形象,就可能蕴含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进而文章就能达到生命的另一高度。
★作者通联:广西希望高中。
一、审题立意要创新,想象联想来辅助
在平时的写作中,尤其是在考场上我们拿到一个作文题目,有的一看就熟悉,有的一看就好像似曾相识,可是有的作文题你苦思冥想也得不出一个所以然来。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想,其一是缺少具有创新性的想象和联想,其二就是不了解材料作文的特点。想象和联想可以放飞我们的思维,在广阔的文化场域中傲然驰骋:可想到古今中外,亦可想到天上人间;可想到个人国家,亦可想到圣人平民;可想到河流山川,亦可想到鲜花绿草……有了这些,就不用担心写不出东西了。而材料作文的特点是“四自”“三不”,即“四自”为自主确定角度,自主确定立意,自主确定文体,自主确定标题;“三不”为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所以,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由此可见,合理的运用想象和联想辅助审题立意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
首先要全面、细致地读清楚作文题,对关键字词,反复咀嚼揣摩,审清体裁“标志”,确定文章体裁;审清题目要求,确定文章范围;审清材料“题眼”,确定写作重心;审清已知因素,确定文章内容。同时立意要有新意、有深度,构思作文力避就事论事,力求关注人生,关注国家的发展,关注社会的进步。例如:作文材料“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抑或人生,都存在吸收与给予的现象。有人强调吸收,有人强调给予,也有人既吸收也给予。由于立足点不同,给出的答案也会不同。”审题时就要抓住关键词“吸收”和“给予”,“吸收”就是“索取”,“给予”就是“奉献”,因此关键句就是“有人强调吸收,有人强调给予,也有人既吸收也给予。”最后的立意就是“讨论索取和奉献的关系”。所以审题立意要创新,要在大的方面从国家、民族的发展;小的方面,从人生、品德思考。当然以上内容都要求着重进行联想、想象能力的培养,通过创新思维,才能在考场上写出有创见的作品。
二、布局谋篇巧构思,善从课文求结构
语文课文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多数是经典之作,因此我们要善于从我们所学的课文中探秘文章的谋篇布局,力争把作文的构思做到颖、缜密。例如《劝学》就是学习议论文构思的最好范例。文章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出发,先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是什么);再谈为什么要学习——意义、作用(为什么);最后谈怎样学习——方法、态度(怎么样)。还有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欧阳修的《伶官传序》等文章,在结构上都非常经典,且易学好懂。我想这样通过学习,我们就明白了議论文的构思结构,再牢固掌握基本的议论文结构,并列式、层进式等等,只要假以时日,多加实践,定可在考场上写出优秀的作文。
三、选材方面要多思,国家个人情感连牵
很多同学都说不会写作文,因为没材料可用,有的甚至一看到作文题就头晕,考场上更是写不出有血有肉的作文。为何没材料可用?古人尚能“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何况我们是处于科技高度发展的二十一世纪。材料何其多也!每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每年的道德模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这些不都是材料吗?当然有了材料还得进行归纳筛选。我是指导学生这样做的:首先是按话题分类,每个话题的材料用70字左右概括完成,并归纳出这个话题材料所能应用的范围;其次是每个话题要有5句左右的名人名言;最后是要求每个话题所选的材料必须是新近出现的人和事,力求做到材料新颖,与时俱进。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在选材方面,多去思考,把个人、国家、社会的关系理清,有了这些优质的“米”,相信学生们在考场上定会煮出香气四溢的“饭”来。当然,学生记忆材料,必须识记,背熟背准,切忌材料张冠李戴,含混不清。而且每位同学所记忆的材料应该有所区别,避免在考试中材料类同。
四、积累阅读加思辨,成就作文好语言
再好的审题立意,再好的谋篇布局,再感动人的名言,如果学生语言贫乏,无法在考场上用或准确含蓄,或形象生动,或激情澎湃,或婉约柔情的语言来加以表达,甚或涂涂改改、词不达意,这样写出的作文可想而知,其得分的情形了。所以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要做好以下事情:一是积累词汇;二是加强阅读;三是加强背诵;四是勤加练习。这四点缺一不可,积累可以让你的词汇丰富,阅读可以让你的知识渊博,背诵可以让你的知识准确,练习可以让你更加熟练。而这一切,都必须是自己完成的,谁也帮不了你。
再者,要想在考场上写出高质量的作文,还必须要有广泛的、独立的、敏捷的和创造性的思辨能力,这样写出的作文才会有内容、有思想、有深度。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等活动,在活动逐渐教会学生学会分析、概括、综合、判断等基本的逻辑方法以及纵向思维、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思维方法,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向课本知识及老师“发难”,以此来训练自己的思辨能力。
我想,只要运用以上的方法,坚定信念,用真心感悟生活,用热情拥抱世界,用心灵抒发情感,用智慧打开思维,考场上,学生的笔下就可能出现鲜活生动的文字,学生的文字中就可能呈现笑靥如花的形象,就可能蕴含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进而文章就能达到生命的另一高度。
★作者通联:广西希望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