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施有效的即时评价,应把握即时评价语言准确得体、生动丰富、机智巧妙、诙谐幽默、独特创新等要求,注重即时评价对课堂生成和学生发展的作用,让它真正成为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催化”作用。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即时评价; 现状; 策略
评价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对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更是关键中的关键。在自己上课或听别人上课的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遇到或者发现这样的情况:当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作出回答之后,教师不知道该如何作出评点和引导,以激活课堂,发展学生。其实,这就是课堂教学中即时评价的问题。
“课堂教学即时评价”是在教学活动中,评价者对于评价对象的具体表现所作的即时的反馈判断,是以“质的记叙 价值评判”为主的评价,贯穿于学习过程之中,其作用在于给被评价者提供关于自己学习情况的信息。
一、课堂即时评价实施的现状分析
较之传统课堂评价的“甄别化”而言,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在实施课堂即时评价方面的教学理念和行为有了很大的转变,评价的视野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学习能力扩展到了参与状态、交往状态等,充满了人情味。这本来是好现象,但是由于对新课程评价理念认识上的不足和操作上的偏差,即时评价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笔者通过随堂听课、观看教学录像等途径,对多个教学课例进行了分析,发现课堂即时评价存在以下误区。
误区之一:一味鼓励,不加辨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老师们提出评价以鼓励为主,这无疑是一个进步,但结果却出现了大量的廉价表扬。我们可能在课堂上看到过这样的镜头:老师说“表扬他!”学生面无表情地集体转向这位被表扬的学生,整齐地说:“棒!棒!你真棒!”我们也经常能听到教师这样的评价:“你的发言太棒了!太精彩了!太好了!”至于好在哪,棒在哪,精彩在哪,学生往往都不明白。有些教师为了体现对学生独特体验的尊重,不论学生发言时说些什么,都不加辨析地肯定、鼓励,甚至高度赞扬。个别学生的回答哪怕错得很离谱,也还鼓励说“你已经离正确答案很近了,真不错。”殊不知,不加辨析地盲目鼓励,会使学生无法看清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目标,不仅不能有效地激励,而且也不利于促进学生改进自己的学习。
误区之二:语言空洞,缺乏实效。在课堂教学即时评价中,我们常会看到教师用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浮泛空洞的语言来评价学生。比如“你读得很好!”“你真棒!你真聪明!”开始学生们还感到新鲜,但时间一长,这种对人不对事的空洞而缺乏针对性的评价就显得很苍白。著名的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对评价的内容不够明确,在评价上就会表现为带有很强随意性或模糊性,从而造成评价失当。因此,教师的评价更多地应该向内容方面去启发,棒在何处、好在哪里应该明确地给出答案,实现评价的改进功能。
误区之三:追求多元,主导缺失。新课标指出,语文课堂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但有的老师没有真正理解“尊重学生感悟”的内涵,而是一味地强调学生的多元化体验,至于课文的人文精神何在,怎样正确引导学生感悟、体验课文的实质,从课文中获得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恐怕没有深入思考。教师在课堂上一味“跟着学生走”,面对学生的问题不置可否,面对与教学内容偏离的问题不会通过即时评价加以纠正,缺乏应有的敏锐度和调控驾御的能力,失去一次次很好的教育契机。教师主导地位的缺失,长此以往,最终导致学生迷失发展的方向,语文素养的形成更无从谈起。
二、课堂即时评价的实施艺术
如何在课堂教学这个动态环境中,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开放的对话中,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笔者尝试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1.准确得体
准确而又得体的评价语言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应准确把握评价尺度,以自然、真诚、恰当、温馨的语言,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如雨露般滋润孩子的心田。
案例一:《坐井观天》中用“无边无际”说话
师:(出示画面)画上有什么呀?
生:小鸟。
师:是呀,谁能用“___________在无边无际的___________”说句话?这句话可难说了,谁能说,老师就把“小鸟”奖给他。
生:小鸟在无边无际的天空中飞翔。
师:讲得多好呀,如果把小鸟怎样飞翔说进去,那这个句子就更漂亮了。
生:小鸟在无边无际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师:太好了!老师把“小鸟”送给你,愿你像小鸟一样自由飞翔。
以上案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准确而又得体,能因人而异,听辨能力非常强,能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反馈信息,具有针对性地做不同的评价,这些贴切的评价语客观地指出了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又恰恰能给学生以提醒或纠正。教师两次运用准确简捷的评价语言,使造句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生动丰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课堂评价语不能单一,不能老套,左一个“你真棒”,右一个“你真棒”,学生听后肯定会腻烦。反之,评价语言生动丰富,必将使课堂充满勃勃生机,使学生欣喜不已,百听不厌。
案例二:《去年的树》教学片段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老师,我觉得这篇课文写得太感人了,友情真是太让人感动了!
生:老师,我觉得这篇文章其实就是新美南吉自己的经历,可能是他失去了最亲密的朋友,所以他才会写得这么感人!
师:你真有想法!你真是新美南吉的知音!我想新美南吉如果现在听到你的感触肯定会深受感动!你能把全文读读吗?(读书是我班最弱的一项,在此笔者特别想挑战一下)
生:(犹豫一下)好!(深情地读)
师:真不错!我觉得你不是新美南吉的知音,你就是他本人啊!一个小新美南吉就在我们这里诞生了!还有谁想读?(顿时小手林立)
如此生动、亲切、明朗的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会不被深深感染?怎么会不大受激励呢?学生们跃跃欲试,一个个教学的高潮正是如此形成的。可以说,生动丰富的评价语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反之,评价语如果过于单调,就会让课堂枯燥乏味!
3.机智巧妙
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确。这时,大多数老师便以“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这些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学生的正确回答。倘若教师运用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且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必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案例三:《丑小鸭》教学片断
一位女生说:“课文中的‘他’字写错了,因为是鸭子,应该用‘它’。”(她的提法遭到了一些学生的反对,认为课文中有“鸭妈妈”“哥哥”“姐姐”“小伙伴们”,当然都是“他”或“他们”,“书上怎么会错?”)
师:老师觉得这位同学能大胆提出和课文不同的意见,很好,我们应当这样用心地读书。因为是鸭子,应当用‘它’,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大家说呢?
这时,只认为“书上不会错”的同学,找出了更多的理由:
“因为这篇课文是童话故事,不是真的写鸭子。”
“在这个故事里作者把鸭子当人来写,会说话,所以当然要用‘他’。”
“如果一面丑小鸭叫‘哥哥’‘姐姐’,一面又用‘它’来称呼,这就不统一了。”
……
于是,争论得到了一致的认可,用“他”没有错,但认识不同的孩子也得到了教师源于认真倾听的呵护,争论的收获远远不限于取得了一个结论。
以上案例,在教师不动声色地巧妙引导下,避免了学生出洋相,这样的老师任何一个学生都会打心眼儿里敬佩的。这一系列充满爱心、智慧的话都一一化解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了学生的心灵。学生有这样一个老师和风细雨地帮助纠正学习中的错误,他们还会害怕什么?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了,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了。
4.诙谐幽默
幽默作为一种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它打破了课堂内死水般的枯燥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它不仅提高了教学语言的品位,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幽默的语言是评价语言的首选。
案例四:《海底世界》教学片断
在教学《海底世界》时,教师让学生读课文中写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的文字,一个学生用非常平直、响亮的声音大声朗读,教师微笑着悄悄地说:“噢,你那么读,小动物们会被吓跑的。”
可以说,幽默是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结晶,是教师知识才能长期积累的结果。教师“噢,你那么读,小动物们会被吓跑的。”这样一句诙谐幽默的评价语,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解除尴尬的气氛,恰到好处地推动了教学过程,使教学信息的传导风趣而高雅,使课堂妙趣横生,令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记忆,更好地进行情感交流。
5.独特创新
教师的口语表达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老师若能将有声语和体态语有机结合,将预设语和随机语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或突发情况,临时调整原先预设的口语流程,随机变化,巧妙应对,独特创新地进行评价,课堂必定会高潮迭起,回味无穷。
案例五:《竹石》教学片段
课堂上,贾志敏老师一会儿翘起大拇指,一会儿鼓掌,一会儿与学生握手,祝贺学生的精彩回答。有一次,一个学生在读有关竹子的句子,读得不错,而此时贴在黑板上的一段竹子正巧掉了下来,于是贾老师借题发挥:“你读得多好,看,连竹子也来祝贺你了,那老师就把它送给你吧!”说着,便把竹子递给了那个学生。那个学生激动得涨红了脸,引得所有的学生羡慕不已。大家又纷纷发言,力争得到老师别具匠心的奖赏,不知不觉中又形成了一个教学高潮。
课堂即时评价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通过言语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更是一门艺术,需要广大语文教师认真研究,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能力,使即时评价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催化剂”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严育洪.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2] 陈少海.谈“对话”的有效性[J].小学语文教学,2004(2).
[3] 刘庆晶.对话教学初论[J].课程·教材·教法,2001(12).
[4] 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5] 王庆欣.语文对话教学的冷思考[J].福建教育,2004(10).
(责任编辑:符 洁)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即时评价; 现状; 策略
评价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对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更是关键中的关键。在自己上课或听别人上课的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遇到或者发现这样的情况:当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作出回答之后,教师不知道该如何作出评点和引导,以激活课堂,发展学生。其实,这就是课堂教学中即时评价的问题。
“课堂教学即时评价”是在教学活动中,评价者对于评价对象的具体表现所作的即时的反馈判断,是以“质的记叙 价值评判”为主的评价,贯穿于学习过程之中,其作用在于给被评价者提供关于自己学习情况的信息。
一、课堂即时评价实施的现状分析
较之传统课堂评价的“甄别化”而言,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在实施课堂即时评价方面的教学理念和行为有了很大的转变,评价的视野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学习能力扩展到了参与状态、交往状态等,充满了人情味。这本来是好现象,但是由于对新课程评价理念认识上的不足和操作上的偏差,即时评价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笔者通过随堂听课、观看教学录像等途径,对多个教学课例进行了分析,发现课堂即时评价存在以下误区。
误区之一:一味鼓励,不加辨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老师们提出评价以鼓励为主,这无疑是一个进步,但结果却出现了大量的廉价表扬。我们可能在课堂上看到过这样的镜头:老师说“表扬他!”学生面无表情地集体转向这位被表扬的学生,整齐地说:“棒!棒!你真棒!”我们也经常能听到教师这样的评价:“你的发言太棒了!太精彩了!太好了!”至于好在哪,棒在哪,精彩在哪,学生往往都不明白。有些教师为了体现对学生独特体验的尊重,不论学生发言时说些什么,都不加辨析地肯定、鼓励,甚至高度赞扬。个别学生的回答哪怕错得很离谱,也还鼓励说“你已经离正确答案很近了,真不错。”殊不知,不加辨析地盲目鼓励,会使学生无法看清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目标,不仅不能有效地激励,而且也不利于促进学生改进自己的学习。
误区之二:语言空洞,缺乏实效。在课堂教学即时评价中,我们常会看到教师用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浮泛空洞的语言来评价学生。比如“你读得很好!”“你真棒!你真聪明!”开始学生们还感到新鲜,但时间一长,这种对人不对事的空洞而缺乏针对性的评价就显得很苍白。著名的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对评价的内容不够明确,在评价上就会表现为带有很强随意性或模糊性,从而造成评价失当。因此,教师的评价更多地应该向内容方面去启发,棒在何处、好在哪里应该明确地给出答案,实现评价的改进功能。
误区之三:追求多元,主导缺失。新课标指出,语文课堂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但有的老师没有真正理解“尊重学生感悟”的内涵,而是一味地强调学生的多元化体验,至于课文的人文精神何在,怎样正确引导学生感悟、体验课文的实质,从课文中获得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恐怕没有深入思考。教师在课堂上一味“跟着学生走”,面对学生的问题不置可否,面对与教学内容偏离的问题不会通过即时评价加以纠正,缺乏应有的敏锐度和调控驾御的能力,失去一次次很好的教育契机。教师主导地位的缺失,长此以往,最终导致学生迷失发展的方向,语文素养的形成更无从谈起。
二、课堂即时评价的实施艺术
如何在课堂教学这个动态环境中,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开放的对话中,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笔者尝试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1.准确得体
准确而又得体的评价语言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应准确把握评价尺度,以自然、真诚、恰当、温馨的语言,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如雨露般滋润孩子的心田。
案例一:《坐井观天》中用“无边无际”说话
师:(出示画面)画上有什么呀?
生:小鸟。
师:是呀,谁能用“___________在无边无际的___________”说句话?这句话可难说了,谁能说,老师就把“小鸟”奖给他。
生:小鸟在无边无际的天空中飞翔。
师:讲得多好呀,如果把小鸟怎样飞翔说进去,那这个句子就更漂亮了。
生:小鸟在无边无际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师:太好了!老师把“小鸟”送给你,愿你像小鸟一样自由飞翔。
以上案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准确而又得体,能因人而异,听辨能力非常强,能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反馈信息,具有针对性地做不同的评价,这些贴切的评价语客观地指出了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又恰恰能给学生以提醒或纠正。教师两次运用准确简捷的评价语言,使造句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生动丰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课堂评价语不能单一,不能老套,左一个“你真棒”,右一个“你真棒”,学生听后肯定会腻烦。反之,评价语言生动丰富,必将使课堂充满勃勃生机,使学生欣喜不已,百听不厌。
案例二:《去年的树》教学片段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老师,我觉得这篇课文写得太感人了,友情真是太让人感动了!
生:老师,我觉得这篇文章其实就是新美南吉自己的经历,可能是他失去了最亲密的朋友,所以他才会写得这么感人!
师:你真有想法!你真是新美南吉的知音!我想新美南吉如果现在听到你的感触肯定会深受感动!你能把全文读读吗?(读书是我班最弱的一项,在此笔者特别想挑战一下)
生:(犹豫一下)好!(深情地读)
师:真不错!我觉得你不是新美南吉的知音,你就是他本人啊!一个小新美南吉就在我们这里诞生了!还有谁想读?(顿时小手林立)
如此生动、亲切、明朗的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会不被深深感染?怎么会不大受激励呢?学生们跃跃欲试,一个个教学的高潮正是如此形成的。可以说,生动丰富的评价语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反之,评价语如果过于单调,就会让课堂枯燥乏味!
3.机智巧妙
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确。这时,大多数老师便以“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这些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学生的正确回答。倘若教师运用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且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必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案例三:《丑小鸭》教学片断
一位女生说:“课文中的‘他’字写错了,因为是鸭子,应该用‘它’。”(她的提法遭到了一些学生的反对,认为课文中有“鸭妈妈”“哥哥”“姐姐”“小伙伴们”,当然都是“他”或“他们”,“书上怎么会错?”)
师:老师觉得这位同学能大胆提出和课文不同的意见,很好,我们应当这样用心地读书。因为是鸭子,应当用‘它’,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大家说呢?
这时,只认为“书上不会错”的同学,找出了更多的理由:
“因为这篇课文是童话故事,不是真的写鸭子。”
“在这个故事里作者把鸭子当人来写,会说话,所以当然要用‘他’。”
“如果一面丑小鸭叫‘哥哥’‘姐姐’,一面又用‘它’来称呼,这就不统一了。”
……
于是,争论得到了一致的认可,用“他”没有错,但认识不同的孩子也得到了教师源于认真倾听的呵护,争论的收获远远不限于取得了一个结论。
以上案例,在教师不动声色地巧妙引导下,避免了学生出洋相,这样的老师任何一个学生都会打心眼儿里敬佩的。这一系列充满爱心、智慧的话都一一化解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了学生的心灵。学生有这样一个老师和风细雨地帮助纠正学习中的错误,他们还会害怕什么?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了,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了。
4.诙谐幽默
幽默作为一种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它打破了课堂内死水般的枯燥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它不仅提高了教学语言的品位,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幽默的语言是评价语言的首选。
案例四:《海底世界》教学片断
在教学《海底世界》时,教师让学生读课文中写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的文字,一个学生用非常平直、响亮的声音大声朗读,教师微笑着悄悄地说:“噢,你那么读,小动物们会被吓跑的。”
可以说,幽默是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结晶,是教师知识才能长期积累的结果。教师“噢,你那么读,小动物们会被吓跑的。”这样一句诙谐幽默的评价语,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解除尴尬的气氛,恰到好处地推动了教学过程,使教学信息的传导风趣而高雅,使课堂妙趣横生,令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记忆,更好地进行情感交流。
5.独特创新
教师的口语表达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老师若能将有声语和体态语有机结合,将预设语和随机语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或突发情况,临时调整原先预设的口语流程,随机变化,巧妙应对,独特创新地进行评价,课堂必定会高潮迭起,回味无穷。
案例五:《竹石》教学片段
课堂上,贾志敏老师一会儿翘起大拇指,一会儿鼓掌,一会儿与学生握手,祝贺学生的精彩回答。有一次,一个学生在读有关竹子的句子,读得不错,而此时贴在黑板上的一段竹子正巧掉了下来,于是贾老师借题发挥:“你读得多好,看,连竹子也来祝贺你了,那老师就把它送给你吧!”说着,便把竹子递给了那个学生。那个学生激动得涨红了脸,引得所有的学生羡慕不已。大家又纷纷发言,力争得到老师别具匠心的奖赏,不知不觉中又形成了一个教学高潮。
课堂即时评价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通过言语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更是一门艺术,需要广大语文教师认真研究,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能力,使即时评价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催化剂”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严育洪.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2] 陈少海.谈“对话”的有效性[J].小学语文教学,2004(2).
[3] 刘庆晶.对话教学初论[J].课程·教材·教法,2001(12).
[4] 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5] 王庆欣.语文对话教学的冷思考[J].福建教育,2004(10).
(责任编辑:符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