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它的出现正好与世界范围内崛起的“青春偶像热”同步。迪斯尼在简单的故事当中加入了成就梦想、坚定自我和张扬个性的标签,轻易就引起了观众内心的共鸣。
深红色幕布徐徐拉开,一个五彩斑斓的东区中学校园出现了——戏剧室、实验室、更衣室、篮球场和屋顶花园,这是一所标准的美式高中校园,他们狂飙歌舞,他们酣畅淋漓,让人想起《成长的烦恼》,想起《世界是平的》。
6月30日,由迪斯尼近年来最富盛名的青春题材电影《歌舞青春》改编的同名音乐剧在上海大剧院进行了亚洲首演。演出临近尾声,观众席成为了舞台的重要部分,男主角特洛伊从观众入口处一路跑上舞台寻找女主角嘉贝瑞拉,原本该在舞台上的“拉拉队员们”不时出现在观众席里领舞,呼喊端坐着的观众们随歌踏舞,大屏幕上打出了字幕“请站起来和我们一起唱歌、跳舞吧”。
保罗·格里芬在来中国之前,曾经告诉自己手下的人:“中国人比较保守,所以如果他们在你们演唱时完全没有反应,或者坐着静静地拍手,那纯属正常情况。”这是保罗·格里芬的经验之谈,6年前他作为音乐剧《猫》的助理导演到过上海大剧院,当时他还在《猫》里出演了“摇滚猫”。
那么,保守的中国观众们会有反应吗?
一起唱,一起跳
“如果他们只是坐着不出声,那么他们是完全没有接收到我们要表达的东西。”导演保罗·格里芬坦言,如果观众没有反应,他会非常伤心。保罗·格里芬在音乐剧里传达的是——如果你要站起来,那么就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吧!如果别人不愿意那样做,没有关系,如果你想,那么你就自己去做吧,别管别人怎么说。
他在一个城市公演前一般都会邀请当地观众做三四次预演,但这次《歌舞青春》在上海并没有这样做。“首演时演员们都非常紧张,我们也需要现场学习(观察)观众们的反应。我们这次使用了中文的翻译字幕,我确信他们翻得不错,因为观众们对戏的反应还是比较敏感的,他们会及时地鼓掌,笑出来,也有人会随着音乐一起歌唱。但我们并没有很轻易地打动他们。就全球的情况而言,上海的观众的确是比较安静和保守的。可能我们通过情节影响观众的时间(比其他城市)要长一些,我们真的希望观众可以跟我们一起唱,一起跳起来。”
保罗·格里芬和团队成员们每晚都在细心观察上海的观众们。“我注意到有些观众看到大家起立时,仍尴尬地跃跃欲试,最终战胜了自己勇敢地享受着快乐。”几经召唤,台下的观众们终于按捺不住站了起来,拍手,鼓掌,舞动,和拉拉队员们击掌欢呼,整个大剧院成了名副其实的“冠亚军决战赛场”,完全high翻了天。演员们完全被震撼了,迪斯尼频道全球总裁里奇·罗斯兴奋地走上了舞台致辞:“该剧在迄今为止的所有演出中,要数上海这一晚的演出最为成功。”
这出计划在上海演出24场的音乐剧,和上海大剧院从2002年起陆续引进的7部西方经典原版音乐剧(《悲惨世界》、《剧院魅影》、《狮子王》和《妈妈咪呀!》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讲述的是青少年文化和高中校园生活,劲歌辣舞的舞台风格在历史悠久的音乐剧视野里属于异类,所以在大众媒体上很难见到大部分中年文艺批评者们的青睐。
上海大剧院3月末在香港迪斯尼乐园宣布签约消息时,还遇到了一个难题: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内演出市场总体不景气,最直接的反应就是赞助商临时取消了赞助。和赞助商合作引进西方音乐剧是上海大剧院在过去几年惯常的操作手法,丧失赞助使整个项目缺少了重要的资金。更让大剧院为难的是出票方面团购明显减少,即使有团购意向的需求方,所购票数也锐减。24场演出,近4万张门票,卖给谁?
上海大剧院艺术总监钱世锦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大剧院在此次票房营销上几乎全部转向了个人散客的方向,尤其是年轻学生。营销战略调整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门票价格,两个半小时的演出,最低票价180元(售罄),最高票价680元。与之形成对比的是,2007年音乐剧《妈妈咪呀!》在同一个场地的最高票价达到了1200元。
如果没有遇到经济危机,大剧院不需要自身进行战略调整的话,《歌舞青春》的首演效果还会是现在这番成功景象吗?不管怎么说,大剧院此番“低价”策略行之有效,如今《歌舞青春》在上海的24场演出已经过半,上座率达到了九成。已有媒体报道,根据订票信息统计,《歌舞青春》观众的平均年龄约为25岁,大量大中学校园和年轻白领们买票进场,创造了辉煌的票房。大剧院门口最近时常出现的成群结队的少男少女,他们以往并非此地的常客。黄牛们看到路过的中学生,也常常会一反常态地上前搭讪。
《歌舞青春》亚非版
《歌舞青春》在中国并不缺粉丝。《时代》周刊说,如果你没有听说过《歌舞青春》,你不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寺庙住持,就是一个离邮局很远的驻外士兵。《时代》并不是在单说美国,《歌舞青春》已经成为世界级的现象,即使在中国,稍微“潮”点的年轻人也都知道它,或者电影里的男女主角。
在上海首演的这部音乐剧极其忠实于迪斯尼2006年初红极一时的电视电影《歌舞青春》。一群年轻人在校园里追逐梦想和找寻自我,通俗上口的歌曲,炫丽动感的舞蹈,配合亮丽帅气的年轻偶像,《歌舞青春》前两集尽管只在迪斯尼有线频道首播,但在全球吸引了约3亿观众,等到2008年底的第三集时已经成功地进入全球影院大片行列,如今《歌舞青春》已成为迪斯尼观影人数最多的影片。围绕着电影,迪斯尼在全球市场全方位地推出了舞台剧、巡回演唱会、系列出版物(24种语言,50万册销量)和早餐麦片等周边产品。国内的年轻人们和全世界各地的同龄人一样同步追随着这一切,男女主角扎克·埃弗隆和凡妮莎·哈金斯在全世界粉丝们狂热的支持下一夜成名,成为青春偶像中的当红炸子鸡。
但来上海首演的音乐剧《歌舞青春》并不是电影里的演员班底,也不是正在欧美市场巡演的由美国演员主演的那个音乐剧版本。在欧美市场巡演的音乐剧早在2007年8月就在芝加哥进行了首演,它在全美40多个城市和英国进行了巡演,未来的行程中也包括了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和荷兰等国。如果《歌舞青春》在全世界只有一个制作团队的话,那么来到亚洲估计要等到5年后。为了能在全球范围内同步趁热打铁,迪斯尼挑选了英国人保罗·格里芬去南非导演一出崭新的音乐剧版本,“现在我们的这个是不同的版本,规模更大一些,投资也更多”,保罗·格里芬说。
“如果选择伦敦或纽约可能会失败。南非已经发展出了一个很好的音乐剧市场,选择那儿可能更保险些,我们也可以有调整的空间。”保罗·格里芬2007年12月受迪斯尼邀请来到南非,花了6个月在南非的电视台进行了音乐剧的角色选秀,包括男女主角在内的七八个演员出自三四千名候选人。“因为特洛伊与嘉贝瑞拉的扮演者是观众和评委共同选出的,音乐剧还没开排,男女演员已成了公众知晓的明星。”
2008年12月这出以南非演员为班底的《歌舞青春》在南非成功首演,在开普敦和澳大利亚的悉尼进行了25周的公演后,这个年轻的团队来到了上海——这和迪斯尼原定的亚洲巡演时间表并不符合,“我们原计划是要2010年在上海公演,现在演出计划改变了,(选秀出身的)那个女主角在其他剧团的合作尚未结束。我们不得不紧急寻找到了另外一位经验丰富的女演员,她在三个星期里驾驭好了嘉贝瑞拉这个角色”,保罗·格里芬说。
虽然这是一部在南非诞生的音乐剧,但在迪斯尼的市场战略里,这个版本可能是专门为欧美市场之外的观众准备的。“目前我们还是着眼于亚洲市场,2010年前基本上我们都会在亚洲演出,下一站会是韩国,接下来还会去香港和新加坡。2010年后我们的团队会回到非洲。”保罗·格里芬解释说,另外有公司会负责美国市场,而他导演的这个版本也许会回到美国市场,但“美国戏院的运行周期很长,如果我们要进行演出,必须要提前3年预约”。
这些幕后的换角和行程变化并没有得到外界的关注,事实上很多买票进场的年轻人们根本搞不清楚男女主演的名字,他们也不太在乎这些,因为他们就是来看《歌舞青春》的。
无隔阂的青年偶像热
在不同的市场看不同版本的《歌舞青春》,在过去人们会说这是某种“AB版”的歧视,但迪斯尼在《歌舞青春》系列的运作上完全以此为利器,将全球化和本土化融为一体。《歌舞青春》的故事很简单——一个打篮球的男孩和一个女数学天才去选秀,初恋、团结和友谊——愤世嫉俗者或者那些喜欢思考的人们借此嘲笑它的老掉牙,但可能正是这些让《歌舞青春》在世界范围内成功。
两年前迪斯尼频道全球总裁里奇·罗斯考察了迪斯尼在全球25个地区的合作频道,以考察《歌舞青春》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市场前景。当时《歌舞青春》只是在电视台上播放的电视电影,虽然创造了美国的收视纪录,但在电影圈里并没什么影响力,更谈不上在全世界的影响力。
“《歌舞青春》并非是一夜成名的。去不同的地方接触不同的人们,我们需要加强项目和市场之间的合作。”罗斯说,起初他遇到的抵抗“无处不在”,很多地方的市场开发人员都在发愁,我们这儿没有拉拉队长啊,或者我们这儿不流行篮球啊……里奇·罗斯一直在用人性说服他们,“你的孩子运动吗?”“有人正在成长中学习找到自我吗?”
传统上,电视节目的成功完全依赖于收视率,但《歌舞青春》打破了这一惯例,它的出现正好与世界范围内崛起的“青春偶像热”同步。迪斯尼在简单的故事当中加入了成就梦想、坚定自我和张扬个性的标签,轻易就引起了观众内心的共鸣。
发行音乐专辑、举办巡回演唱会、独特的迪斯尼冰上巡演、全球拉拉队比赛等一系列WEB2.0模式下的宣传推广,加之“网络一代”年轻人之间人际传播效应的推动,孩子们通过网络和手机持续地交流,来自马达加斯加和中国的两个影迷也能在官网上火热地交谈着有关《歌舞青春》的一切——罗斯说,除非你隐居在洞穴里,否则你不可能不知道《歌舞青春》。
结果显而易见。2008年初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放了《歌舞青春》,罗斯让手下估算在中国的观众人数,他得到的回复是“高于平均水平吧,大约有5000万人。”就在《歌舞青春》音乐剧即将在上海演出前,上海ICS外语频道在深夜时段播出了原版的《歌舞青春》演唱会,“我们去年播出过,近期进行重播就是考虑到音乐剧在上海演出的契机和广告投放的需要。《歌舞青春》能引起观众的讨论,我们也希望能通过演唱会版来吸引观众。”ICS副总监李逸告诉《新民周刊》,从这个时段同比来看,“收视率相当不错”。
电影《歌舞青春》在老牌电影网站上评分很低,专业影评人100%对剧情不敢恭维。但为什么《歌舞青春》还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年轻人的认同?“关键在于你应该相信‘我拥有梦想,并且应该努力让梦想得以实现’,这是一个普世的理念,也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和《歌舞青春》发生联系的地方。”保罗·格里芬说。
深红色幕布徐徐拉开,一个五彩斑斓的东区中学校园出现了——戏剧室、实验室、更衣室、篮球场和屋顶花园,这是一所标准的美式高中校园,他们狂飙歌舞,他们酣畅淋漓,让人想起《成长的烦恼》,想起《世界是平的》。
6月30日,由迪斯尼近年来最富盛名的青春题材电影《歌舞青春》改编的同名音乐剧在上海大剧院进行了亚洲首演。演出临近尾声,观众席成为了舞台的重要部分,男主角特洛伊从观众入口处一路跑上舞台寻找女主角嘉贝瑞拉,原本该在舞台上的“拉拉队员们”不时出现在观众席里领舞,呼喊端坐着的观众们随歌踏舞,大屏幕上打出了字幕“请站起来和我们一起唱歌、跳舞吧”。
保罗·格里芬在来中国之前,曾经告诉自己手下的人:“中国人比较保守,所以如果他们在你们演唱时完全没有反应,或者坐着静静地拍手,那纯属正常情况。”这是保罗·格里芬的经验之谈,6年前他作为音乐剧《猫》的助理导演到过上海大剧院,当时他还在《猫》里出演了“摇滚猫”。
那么,保守的中国观众们会有反应吗?
一起唱,一起跳
“如果他们只是坐着不出声,那么他们是完全没有接收到我们要表达的东西。”导演保罗·格里芬坦言,如果观众没有反应,他会非常伤心。保罗·格里芬在音乐剧里传达的是——如果你要站起来,那么就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吧!如果别人不愿意那样做,没有关系,如果你想,那么你就自己去做吧,别管别人怎么说。
他在一个城市公演前一般都会邀请当地观众做三四次预演,但这次《歌舞青春》在上海并没有这样做。“首演时演员们都非常紧张,我们也需要现场学习(观察)观众们的反应。我们这次使用了中文的翻译字幕,我确信他们翻得不错,因为观众们对戏的反应还是比较敏感的,他们会及时地鼓掌,笑出来,也有人会随着音乐一起歌唱。但我们并没有很轻易地打动他们。就全球的情况而言,上海的观众的确是比较安静和保守的。可能我们通过情节影响观众的时间(比其他城市)要长一些,我们真的希望观众可以跟我们一起唱,一起跳起来。”
保罗·格里芬和团队成员们每晚都在细心观察上海的观众们。“我注意到有些观众看到大家起立时,仍尴尬地跃跃欲试,最终战胜了自己勇敢地享受着快乐。”几经召唤,台下的观众们终于按捺不住站了起来,拍手,鼓掌,舞动,和拉拉队员们击掌欢呼,整个大剧院成了名副其实的“冠亚军决战赛场”,完全high翻了天。演员们完全被震撼了,迪斯尼频道全球总裁里奇·罗斯兴奋地走上了舞台致辞:“该剧在迄今为止的所有演出中,要数上海这一晚的演出最为成功。”
这出计划在上海演出24场的音乐剧,和上海大剧院从2002年起陆续引进的7部西方经典原版音乐剧(《悲惨世界》、《剧院魅影》、《狮子王》和《妈妈咪呀!》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讲述的是青少年文化和高中校园生活,劲歌辣舞的舞台风格在历史悠久的音乐剧视野里属于异类,所以在大众媒体上很难见到大部分中年文艺批评者们的青睐。
上海大剧院3月末在香港迪斯尼乐园宣布签约消息时,还遇到了一个难题: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内演出市场总体不景气,最直接的反应就是赞助商临时取消了赞助。和赞助商合作引进西方音乐剧是上海大剧院在过去几年惯常的操作手法,丧失赞助使整个项目缺少了重要的资金。更让大剧院为难的是出票方面团购明显减少,即使有团购意向的需求方,所购票数也锐减。24场演出,近4万张门票,卖给谁?
上海大剧院艺术总监钱世锦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大剧院在此次票房营销上几乎全部转向了个人散客的方向,尤其是年轻学生。营销战略调整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门票价格,两个半小时的演出,最低票价180元(售罄),最高票价680元。与之形成对比的是,2007年音乐剧《妈妈咪呀!》在同一个场地的最高票价达到了1200元。
如果没有遇到经济危机,大剧院不需要自身进行战略调整的话,《歌舞青春》的首演效果还会是现在这番成功景象吗?不管怎么说,大剧院此番“低价”策略行之有效,如今《歌舞青春》在上海的24场演出已经过半,上座率达到了九成。已有媒体报道,根据订票信息统计,《歌舞青春》观众的平均年龄约为25岁,大量大中学校园和年轻白领们买票进场,创造了辉煌的票房。大剧院门口最近时常出现的成群结队的少男少女,他们以往并非此地的常客。黄牛们看到路过的中学生,也常常会一反常态地上前搭讪。
《歌舞青春》亚非版
《歌舞青春》在中国并不缺粉丝。《时代》周刊说,如果你没有听说过《歌舞青春》,你不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寺庙住持,就是一个离邮局很远的驻外士兵。《时代》并不是在单说美国,《歌舞青春》已经成为世界级的现象,即使在中国,稍微“潮”点的年轻人也都知道它,或者电影里的男女主角。
在上海首演的这部音乐剧极其忠实于迪斯尼2006年初红极一时的电视电影《歌舞青春》。一群年轻人在校园里追逐梦想和找寻自我,通俗上口的歌曲,炫丽动感的舞蹈,配合亮丽帅气的年轻偶像,《歌舞青春》前两集尽管只在迪斯尼有线频道首播,但在全球吸引了约3亿观众,等到2008年底的第三集时已经成功地进入全球影院大片行列,如今《歌舞青春》已成为迪斯尼观影人数最多的影片。围绕着电影,迪斯尼在全球市场全方位地推出了舞台剧、巡回演唱会、系列出版物(24种语言,50万册销量)和早餐麦片等周边产品。国内的年轻人们和全世界各地的同龄人一样同步追随着这一切,男女主角扎克·埃弗隆和凡妮莎·哈金斯在全世界粉丝们狂热的支持下一夜成名,成为青春偶像中的当红炸子鸡。
但来上海首演的音乐剧《歌舞青春》并不是电影里的演员班底,也不是正在欧美市场巡演的由美国演员主演的那个音乐剧版本。在欧美市场巡演的音乐剧早在2007年8月就在芝加哥进行了首演,它在全美40多个城市和英国进行了巡演,未来的行程中也包括了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和荷兰等国。如果《歌舞青春》在全世界只有一个制作团队的话,那么来到亚洲估计要等到5年后。为了能在全球范围内同步趁热打铁,迪斯尼挑选了英国人保罗·格里芬去南非导演一出崭新的音乐剧版本,“现在我们的这个是不同的版本,规模更大一些,投资也更多”,保罗·格里芬说。
“如果选择伦敦或纽约可能会失败。南非已经发展出了一个很好的音乐剧市场,选择那儿可能更保险些,我们也可以有调整的空间。”保罗·格里芬2007年12月受迪斯尼邀请来到南非,花了6个月在南非的电视台进行了音乐剧的角色选秀,包括男女主角在内的七八个演员出自三四千名候选人。“因为特洛伊与嘉贝瑞拉的扮演者是观众和评委共同选出的,音乐剧还没开排,男女演员已成了公众知晓的明星。”
2008年12月这出以南非演员为班底的《歌舞青春》在南非成功首演,在开普敦和澳大利亚的悉尼进行了25周的公演后,这个年轻的团队来到了上海——这和迪斯尼原定的亚洲巡演时间表并不符合,“我们原计划是要2010年在上海公演,现在演出计划改变了,(选秀出身的)那个女主角在其他剧团的合作尚未结束。我们不得不紧急寻找到了另外一位经验丰富的女演员,她在三个星期里驾驭好了嘉贝瑞拉这个角色”,保罗·格里芬说。
虽然这是一部在南非诞生的音乐剧,但在迪斯尼的市场战略里,这个版本可能是专门为欧美市场之外的观众准备的。“目前我们还是着眼于亚洲市场,2010年前基本上我们都会在亚洲演出,下一站会是韩国,接下来还会去香港和新加坡。2010年后我们的团队会回到非洲。”保罗·格里芬解释说,另外有公司会负责美国市场,而他导演的这个版本也许会回到美国市场,但“美国戏院的运行周期很长,如果我们要进行演出,必须要提前3年预约”。
这些幕后的换角和行程变化并没有得到外界的关注,事实上很多买票进场的年轻人们根本搞不清楚男女主演的名字,他们也不太在乎这些,因为他们就是来看《歌舞青春》的。
无隔阂的青年偶像热
在不同的市场看不同版本的《歌舞青春》,在过去人们会说这是某种“AB版”的歧视,但迪斯尼在《歌舞青春》系列的运作上完全以此为利器,将全球化和本土化融为一体。《歌舞青春》的故事很简单——一个打篮球的男孩和一个女数学天才去选秀,初恋、团结和友谊——愤世嫉俗者或者那些喜欢思考的人们借此嘲笑它的老掉牙,但可能正是这些让《歌舞青春》在世界范围内成功。
两年前迪斯尼频道全球总裁里奇·罗斯考察了迪斯尼在全球25个地区的合作频道,以考察《歌舞青春》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市场前景。当时《歌舞青春》只是在电视台上播放的电视电影,虽然创造了美国的收视纪录,但在电影圈里并没什么影响力,更谈不上在全世界的影响力。
“《歌舞青春》并非是一夜成名的。去不同的地方接触不同的人们,我们需要加强项目和市场之间的合作。”罗斯说,起初他遇到的抵抗“无处不在”,很多地方的市场开发人员都在发愁,我们这儿没有拉拉队长啊,或者我们这儿不流行篮球啊……里奇·罗斯一直在用人性说服他们,“你的孩子运动吗?”“有人正在成长中学习找到自我吗?”
传统上,电视节目的成功完全依赖于收视率,但《歌舞青春》打破了这一惯例,它的出现正好与世界范围内崛起的“青春偶像热”同步。迪斯尼在简单的故事当中加入了成就梦想、坚定自我和张扬个性的标签,轻易就引起了观众内心的共鸣。
发行音乐专辑、举办巡回演唱会、独特的迪斯尼冰上巡演、全球拉拉队比赛等一系列WEB2.0模式下的宣传推广,加之“网络一代”年轻人之间人际传播效应的推动,孩子们通过网络和手机持续地交流,来自马达加斯加和中国的两个影迷也能在官网上火热地交谈着有关《歌舞青春》的一切——罗斯说,除非你隐居在洞穴里,否则你不可能不知道《歌舞青春》。
结果显而易见。2008年初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放了《歌舞青春》,罗斯让手下估算在中国的观众人数,他得到的回复是“高于平均水平吧,大约有5000万人。”就在《歌舞青春》音乐剧即将在上海演出前,上海ICS外语频道在深夜时段播出了原版的《歌舞青春》演唱会,“我们去年播出过,近期进行重播就是考虑到音乐剧在上海演出的契机和广告投放的需要。《歌舞青春》能引起观众的讨论,我们也希望能通过演唱会版来吸引观众。”ICS副总监李逸告诉《新民周刊》,从这个时段同比来看,“收视率相当不错”。
电影《歌舞青春》在老牌电影网站上评分很低,专业影评人100%对剧情不敢恭维。但为什么《歌舞青春》还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年轻人的认同?“关键在于你应该相信‘我拥有梦想,并且应该努力让梦想得以实现’,这是一个普世的理念,也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和《歌舞青春》发生联系的地方。”保罗·格里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