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简·爱》创作于封建庄园向机器工厂过渡的变革时代,折射出如此环境中女性追求的升华和独立思维的觉醒。通过对简·爱、罗切斯特两位主人公和里德太太、约翰·里德、海伦·彭斯、伯莎·梅森、圣约翰等角色的细腻描写,将英国的风土人情、伦理生活诉诸纸上,成为对19世纪英国阶级面貌的绝好记录,也为后世文学创作点亮了新的引航明灯。
关键词:《简·爱》;夏洛蒂·勃朗特;文学艺术
作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简·爱》无疑是相当成功的作品。通过含蓄又蕴含力量的表达手法,《简·爱》将视角投射到一对平凡又不凡的青年男女身上。随着两人的相识、相知、相爱,故事情节在反复与曲折中不断展开。尽管过程充满彷徨和遗憾,但依旧不能掩盖男女主人公“守得云开见月明”时的温馨幸福。作为夏洛蒂·勃朗特的扛鼎之作,《简·爱》以爱情与生活作为出发点,却又不拘泥于琐碎的家长里短之中。通读全书,不难发现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反抗精神和平等意识。
一、《简·爱》的创作背景
《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于1816年诞生自英国北部的普通牧师家庭。从幼年起,夏洛蒂的生活便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紧紧结合。彼时,英国的封建体系受到冲击,资产阶级持续壮大,先进的科技促使人们在思想与精神世界中不断反思。
但囿于千百年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尽管英国社会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英国女性仍然主动或被动地承担着男性附庸人甚至是附属物的角色。尽管身份、地位不同,但各个阶层的女性却均把与成功男性的结合视作自身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一纸婚约,往往不是爱情交融的结晶,而是利益与现实媾和的产物。
也许有些女性试图挣脱这种固定死板的枷锁,却始终只是某些个体的零星抗争。在这些微乎其微的挣扎之上,依旧横亘着整个社会、整个时代的压迫。几乎所有的男性都将享受女性的服务与崇拜视为一种和呼吸、进食类似的本能式权利。更悲哀的是,绝大部分女性也一直将服从男性、攀附男性看作是理所应当的义务。
而与上层贵族、巨贾家庭中的女性大多沦为政治或商业联姻工具的命运相比,英国大多数中层和下层的女性无疑更为悲惨。她们为了跻身豪门以获取社会和自身的认可,不得不想千方设万法,自愿或被迫将自己当作商品乃至货物进行展示和推销。
在这种背景之下,无论是社会环境,还是群体观念,都不太允许女性拥有自己的事业抑或是职业。传统视角之中,不能相夫教子反倒抛头露面的女性,是不守规矩的负面典型。而对男女平等、自由独立的向往与追求,更是被视作离经叛道的痴心杂念。个别女性的“叛逆”举动,不仅会影响自身名声,也会使家族蒙羞。
面对如此境况,思想觉醒的女性势必遭受更多的非议,也需要承担更重的压力。这一点,从夏洛蒂·勃朗特最初使用男性化笔名的细节中便可见一斑。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老旧腐朽的观念越来越承受不住时代的冲击而充满裂痕,各行各业都逐渐出现了女性的身影。虽然她们或多或少地保留着传统的女性观,但这并不妨碍她们对自身解放的追求和对其他女性的关注。以夏洛蒂·勃朗特为代表的女性作家,也借助笔墨与文字的结合,不断剖析英国社会的弊病,宣传女性追求尊严与幸福的不屈历程。
在这场与世俗偏见开战的斗争之中,《简·爱》正是夏洛蒂·勃朗特谋取胜利的剑与盾。
二、《简·爱》的人物形象
《简·爱》塑造了很多生动饱满的人物角色,无论是男女主角还是各色配角,都拥有鲜活的血肉和独特的灵魂。而且在夏洛蒂·勃朗特的笔下,不同的角色相互配合,共同推进了剧情的发展,顺利又和谐地将故事推向高潮,直至完结。
在这部小说中,最引人注目的角色无疑是简·爱和罗切斯特两位主人公。
简·爱与夏洛蒂·勃朗特类似,都出生于牧师家庭。但比作者更为不幸的是,这位女主人公自小便失去了父母双亲,因此只能寄居在舅舅里德先生家中。只是,随着舅舅的离世,舅母及表姐、表兄便将里德先生要求善待简·爱的遗嘱置之脑后,对其动辄打骂,冷嘲热讽更是家常便饭。年幼的简·爱最初只是逆来顺受,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终于在舅母一家的欺凌中明悟,继而展开反抗。简·爱先是打伤了约翰·里德,然后在“闹鬼”的红房子中进一步唤醒了自己的反抗意识。
只可惜,在失去舅舅的庇护之后,里德一家已经不能容忍简·爱的抗争。为了惩罚和彻底抛弃简·爱,里德太太把她送进了洛伍德寄宿学校,还诬陷她说谎成性、冷漠无礼。舅母的恶意中伤,再加上这所学校本来就存在着的黑暗与腐朽,使得简·爱并没有在新的环境中感受到新的希望。但此时的简·爱已经不再屈服于不那么光明的现实,反而在逆境中不断磨砺自己的独立精神和自尊意识。在这种一个人的战斗中,简·爱幸运地收获了海伦·彭斯和谭波尔老师的真正友谊。但好景不长,海伦·彭斯病逝,谭波尔老师也离开了学校。
简·爱不甘于再次忍受痛苦的压抑,主动登报寻找工作,最终成功担任了桑菲尔德庄园的家庭教师。在这里,简·爱邂逅了命运中的王子——罗切斯特。尽管过程曲折且饱受非议,但当简·爱发现自己已经爱上罗切斯特,而对方也深爱自己的时候,便不顾一切地答应了他的求婚。可當简·爱发现罗切斯特对自己有所隐瞒的时候,对忠贞爱情的坚守和真正幸福的憧憬又使她义无反顾地终止了婚礼,独自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
放弃了唾手可得的财富与地位,或许让简·爱成为了世人眼中的痴傻之徒。但对她自己而言,这却是一次对灵魂的升华。可与往日挚爱一刀两断,的确是一种极其困难的抉择,即便是独立、自强的简·爱,也不得不吞下失恋的苦果。在追寻新生的旅途中,简·爱并不幸福。饥饿、病痛并没有打垮简·爱,可对罗切斯特的思念却无时无刻不噬咬着她的内心。面对心灵深处的呼喊,简·爱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毅然回到物是人非的桑菲尔德庄园,亲手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与简·爱相比,男主人公罗切斯特无疑是社会的娇子、时代的宠儿。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他,自小便是众人眼中的焦点。成年之后,罗切斯特成为远近闻名的俊杰豪富。但在这份光鲜背后,却是足以撕裂灵魂的苦楚——早年,罗切斯特受父亲和兄长摆布,迎娶了患有精神疾病的伯莎·梅森。为了摆脱病妻的折磨,罗切斯特先是与来自法国的舞女郎塞丽纳·瓦纳私自结合,并偷偷生下私生女阿迪拉,而后又同英格拉姆小姐保持暧昧,直至遇到简·爱,罗切斯特才真正感受到了爱情的甜蜜。但这一切的背后,却是伯莎·梅森如同囚徒般的羁押生活。因此,从另一个角度考量,风流成性的罗切斯特依旧未能摆脱那个时代的束缚。在他的身上,男性至上的观念始终贯穿于他的言谈举止之中。即使简·爱已经成为了罗切斯特的心中挚爱,却依旧没能在第一时间得知真相。这既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背叛,也是一种理所应当的漠视。 作为代价,罗切斯特暂时失去了简·爱,并接受着来自灵魂的拷问。直至桑菲尔德庄园被伯莎·梅森一把火烧成废墟,罗切斯特才得到了救赎。但此时的他已经不是风度翩翩的贵族富少——因为试图救下身处大火之中的疯妻,罗切斯特被火烧残双腿,双目也不幸失明。而就在罗切斯特心灰意冷的时候,简·爱的回归让他重新燃起了生存的希望。經过两个人的努力,他们真诚又朴实的生活成为了那个昏暗时代少有的亮色。
《简·爱》所塑造的这两位主人公,出身迥异,经历大相径庭,却能互相吸引,最终熬过爱情长跑,步入婚姻殿堂。强烈性的反差和戏剧化的情节,令人物形象充满张力,又不失细腻,使得简·爱与罗切斯特双双成为文学殿堂中熠熠生辉的不朽角色。
三、《简·爱》的艺术价值
《简·爱》尽管是虚构的文学作品,但无论是书中人物,还是剧情细节,都带有浓郁的19世纪英国社会的烙印。在创作过程中,夏洛蒂·勃朗特提取自身的生活经历,而后进行文学化的加工润色,使一地一时的某件大事小情,成为具有批判价值的普遍象征。
这部自传式的现实主义文学著作,借助细致的人物描写、巧妙的情节设计和透彻的心理刻画,将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故事融入了现实理念不断重塑的大时代背景之中,揭示了19世纪英国各个阶层的心灵矛盾与情感冲突。而夏洛蒂·勃朗特举重若轻的描写手法,又为《简·爱》增添了一抹浪漫主义底色,使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主人公的所思所想,并从中体悟到精神追求的可贵。
四、结语
《简·爱》的成功,不仅塑造了简·爱和罗切斯特等经典角色,还彰显了一段段或幸福或悲剧的爱情故事,并从中阐扬了历史转折时期新女性追求自由、享受独立以及不甘成为现实傀儡、生活祭品的昂然风采。与此同时,《简·爱》又在揭示现实的基础上,进一步批判了19世纪英国社会的种种不公,使这部爱情小说不落窠臼,成为具有深刻意义的世界性名著。
参考文献:
[1]邵京京.女性视角下的《简·爱》人物形象赏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9-91.
[2]李芳.从《简·爱》看文学影片改编的文化意义[J].电影评介,2015(10):37-39.
[3]王艳萍.《简爱》的文学赏析[J].电影评介,2013(9):93-94.
[4]蔡延蓉.小说《简爱》中的女权主义解读[J].名作欣赏(中旬),2015(14):77-78.
[5]谢琼.《简爱》女主人公的性格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7(6):130.
作者单位: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关键词:《简·爱》;夏洛蒂·勃朗特;文学艺术
作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简·爱》无疑是相当成功的作品。通过含蓄又蕴含力量的表达手法,《简·爱》将视角投射到一对平凡又不凡的青年男女身上。随着两人的相识、相知、相爱,故事情节在反复与曲折中不断展开。尽管过程充满彷徨和遗憾,但依旧不能掩盖男女主人公“守得云开见月明”时的温馨幸福。作为夏洛蒂·勃朗特的扛鼎之作,《简·爱》以爱情与生活作为出发点,却又不拘泥于琐碎的家长里短之中。通读全书,不难发现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反抗精神和平等意识。
一、《简·爱》的创作背景
《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于1816年诞生自英国北部的普通牧师家庭。从幼年起,夏洛蒂的生活便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紧紧结合。彼时,英国的封建体系受到冲击,资产阶级持续壮大,先进的科技促使人们在思想与精神世界中不断反思。
但囿于千百年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尽管英国社会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英国女性仍然主动或被动地承担着男性附庸人甚至是附属物的角色。尽管身份、地位不同,但各个阶层的女性却均把与成功男性的结合视作自身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一纸婚约,往往不是爱情交融的结晶,而是利益与现实媾和的产物。
也许有些女性试图挣脱这种固定死板的枷锁,却始终只是某些个体的零星抗争。在这些微乎其微的挣扎之上,依旧横亘着整个社会、整个时代的压迫。几乎所有的男性都将享受女性的服务与崇拜视为一种和呼吸、进食类似的本能式权利。更悲哀的是,绝大部分女性也一直将服从男性、攀附男性看作是理所应当的义务。
而与上层贵族、巨贾家庭中的女性大多沦为政治或商业联姻工具的命运相比,英国大多数中层和下层的女性无疑更为悲惨。她们为了跻身豪门以获取社会和自身的认可,不得不想千方设万法,自愿或被迫将自己当作商品乃至货物进行展示和推销。
在这种背景之下,无论是社会环境,还是群体观念,都不太允许女性拥有自己的事业抑或是职业。传统视角之中,不能相夫教子反倒抛头露面的女性,是不守规矩的负面典型。而对男女平等、自由独立的向往与追求,更是被视作离经叛道的痴心杂念。个别女性的“叛逆”举动,不仅会影响自身名声,也会使家族蒙羞。
面对如此境况,思想觉醒的女性势必遭受更多的非议,也需要承担更重的压力。这一点,从夏洛蒂·勃朗特最初使用男性化笔名的细节中便可见一斑。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老旧腐朽的观念越来越承受不住时代的冲击而充满裂痕,各行各业都逐渐出现了女性的身影。虽然她们或多或少地保留着传统的女性观,但这并不妨碍她们对自身解放的追求和对其他女性的关注。以夏洛蒂·勃朗特为代表的女性作家,也借助笔墨与文字的结合,不断剖析英国社会的弊病,宣传女性追求尊严与幸福的不屈历程。
在这场与世俗偏见开战的斗争之中,《简·爱》正是夏洛蒂·勃朗特谋取胜利的剑与盾。
二、《简·爱》的人物形象
《简·爱》塑造了很多生动饱满的人物角色,无论是男女主角还是各色配角,都拥有鲜活的血肉和独特的灵魂。而且在夏洛蒂·勃朗特的笔下,不同的角色相互配合,共同推进了剧情的发展,顺利又和谐地将故事推向高潮,直至完结。
在这部小说中,最引人注目的角色无疑是简·爱和罗切斯特两位主人公。
简·爱与夏洛蒂·勃朗特类似,都出生于牧师家庭。但比作者更为不幸的是,这位女主人公自小便失去了父母双亲,因此只能寄居在舅舅里德先生家中。只是,随着舅舅的离世,舅母及表姐、表兄便将里德先生要求善待简·爱的遗嘱置之脑后,对其动辄打骂,冷嘲热讽更是家常便饭。年幼的简·爱最初只是逆来顺受,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终于在舅母一家的欺凌中明悟,继而展开反抗。简·爱先是打伤了约翰·里德,然后在“闹鬼”的红房子中进一步唤醒了自己的反抗意识。
只可惜,在失去舅舅的庇护之后,里德一家已经不能容忍简·爱的抗争。为了惩罚和彻底抛弃简·爱,里德太太把她送进了洛伍德寄宿学校,还诬陷她说谎成性、冷漠无礼。舅母的恶意中伤,再加上这所学校本来就存在着的黑暗与腐朽,使得简·爱并没有在新的环境中感受到新的希望。但此时的简·爱已经不再屈服于不那么光明的现实,反而在逆境中不断磨砺自己的独立精神和自尊意识。在这种一个人的战斗中,简·爱幸运地收获了海伦·彭斯和谭波尔老师的真正友谊。但好景不长,海伦·彭斯病逝,谭波尔老师也离开了学校。
简·爱不甘于再次忍受痛苦的压抑,主动登报寻找工作,最终成功担任了桑菲尔德庄园的家庭教师。在这里,简·爱邂逅了命运中的王子——罗切斯特。尽管过程曲折且饱受非议,但当简·爱发现自己已经爱上罗切斯特,而对方也深爱自己的时候,便不顾一切地答应了他的求婚。可當简·爱发现罗切斯特对自己有所隐瞒的时候,对忠贞爱情的坚守和真正幸福的憧憬又使她义无反顾地终止了婚礼,独自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
放弃了唾手可得的财富与地位,或许让简·爱成为了世人眼中的痴傻之徒。但对她自己而言,这却是一次对灵魂的升华。可与往日挚爱一刀两断,的确是一种极其困难的抉择,即便是独立、自强的简·爱,也不得不吞下失恋的苦果。在追寻新生的旅途中,简·爱并不幸福。饥饿、病痛并没有打垮简·爱,可对罗切斯特的思念却无时无刻不噬咬着她的内心。面对心灵深处的呼喊,简·爱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毅然回到物是人非的桑菲尔德庄园,亲手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与简·爱相比,男主人公罗切斯特无疑是社会的娇子、时代的宠儿。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他,自小便是众人眼中的焦点。成年之后,罗切斯特成为远近闻名的俊杰豪富。但在这份光鲜背后,却是足以撕裂灵魂的苦楚——早年,罗切斯特受父亲和兄长摆布,迎娶了患有精神疾病的伯莎·梅森。为了摆脱病妻的折磨,罗切斯特先是与来自法国的舞女郎塞丽纳·瓦纳私自结合,并偷偷生下私生女阿迪拉,而后又同英格拉姆小姐保持暧昧,直至遇到简·爱,罗切斯特才真正感受到了爱情的甜蜜。但这一切的背后,却是伯莎·梅森如同囚徒般的羁押生活。因此,从另一个角度考量,风流成性的罗切斯特依旧未能摆脱那个时代的束缚。在他的身上,男性至上的观念始终贯穿于他的言谈举止之中。即使简·爱已经成为了罗切斯特的心中挚爱,却依旧没能在第一时间得知真相。这既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背叛,也是一种理所应当的漠视。 作为代价,罗切斯特暂时失去了简·爱,并接受着来自灵魂的拷问。直至桑菲尔德庄园被伯莎·梅森一把火烧成废墟,罗切斯特才得到了救赎。但此时的他已经不是风度翩翩的贵族富少——因为试图救下身处大火之中的疯妻,罗切斯特被火烧残双腿,双目也不幸失明。而就在罗切斯特心灰意冷的时候,简·爱的回归让他重新燃起了生存的希望。經过两个人的努力,他们真诚又朴实的生活成为了那个昏暗时代少有的亮色。
《简·爱》所塑造的这两位主人公,出身迥异,经历大相径庭,却能互相吸引,最终熬过爱情长跑,步入婚姻殿堂。强烈性的反差和戏剧化的情节,令人物形象充满张力,又不失细腻,使得简·爱与罗切斯特双双成为文学殿堂中熠熠生辉的不朽角色。
三、《简·爱》的艺术价值
《简·爱》尽管是虚构的文学作品,但无论是书中人物,还是剧情细节,都带有浓郁的19世纪英国社会的烙印。在创作过程中,夏洛蒂·勃朗特提取自身的生活经历,而后进行文学化的加工润色,使一地一时的某件大事小情,成为具有批判价值的普遍象征。
这部自传式的现实主义文学著作,借助细致的人物描写、巧妙的情节设计和透彻的心理刻画,将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故事融入了现实理念不断重塑的大时代背景之中,揭示了19世纪英国各个阶层的心灵矛盾与情感冲突。而夏洛蒂·勃朗特举重若轻的描写手法,又为《简·爱》增添了一抹浪漫主义底色,使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主人公的所思所想,并从中体悟到精神追求的可贵。
四、结语
《简·爱》的成功,不仅塑造了简·爱和罗切斯特等经典角色,还彰显了一段段或幸福或悲剧的爱情故事,并从中阐扬了历史转折时期新女性追求自由、享受独立以及不甘成为现实傀儡、生活祭品的昂然风采。与此同时,《简·爱》又在揭示现实的基础上,进一步批判了19世纪英国社会的种种不公,使这部爱情小说不落窠臼,成为具有深刻意义的世界性名著。
参考文献:
[1]邵京京.女性视角下的《简·爱》人物形象赏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9-91.
[2]李芳.从《简·爱》看文学影片改编的文化意义[J].电影评介,2015(10):37-39.
[3]王艳萍.《简爱》的文学赏析[J].电影评介,2013(9):93-94.
[4]蔡延蓉.小说《简爱》中的女权主义解读[J].名作欣赏(中旬),2015(14):77-78.
[5]谢琼.《简爱》女主人公的性格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7(6):130.
作者单位: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