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中学地理课程知识中仍然存在诸多的思维漏洞,分析解决问题时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由此可见地理逻辑思维的重要性。思维导图作为一种促进思维发散的工具,能够将隐性思维显性化,尤其将其应用到地理习题解题时。思维导图的应用,对于学生判断、比较;推理和分析综合等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地理教学;思维导图;地理逻辑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190-02
地理逻辑思维是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地理概念、地理判断、地理推理反映地理现象的本质属性,揭示地理现象的内在联系,从而获得地理现象规律性认识的思维。其能力按照等级可分为判断与比较、推理、分析与综合三个层次。思维导图以其清晰的隶属关系和发散性思维的优势可以更好地解决学生的思维缺陷的问题。本文以高考中考查“地球上的水”相关知识试题为例,分析应用思维导图对地理逻辑思维的培养,以期获得良好效果。
一、判断、比较能力的培养
判断能力是地理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任务,使学生能够运用地理概念分辨地理特征和地理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将比较的关键词都写出来,根据其包含的关联性特点完成对不同事物的比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和答题技巧,而且更加系统地理解地理知识。
例1:图1中实线代表地形等高线,虚线代表等潜水位线(单位:米)。读图分析回答下面两题。
(1)a、b之间河流流向及补给关系。
(2)A、B之间潜水流向及埋藏深度。
本题主要考查等潜水位线的判读方法,这就充分运用了学生的判断能力。中学地理教材中虽然没有涉及等潜水位线的概念,但学生学过等高线的概念,可以在掌握等高线概念基础上,通过比较两者的异同点进而学会等潜水位线的分析方法。这一解题思维过程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来描述。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确定中心主题。本题的中心关键词就是“等潜水位线”。其次,确定与中心主题相关的次主题。依照问题的设置,需要考查学生对河流流向、补给关系、潜水流向以及埋藏深度的理解,那么通过发散性思维思考从等潜水位图中可以读出哪些有效信息是与这些问题密切相关的,根据分析最终把数值、凹凸方向、疏密状况、闭合状况作为一级子主题。然后,用曲线将各层级的主题相连完成解题思维导图。
二、推理能力的培养
推理能力建立在判断能力基础上,在地理知识的获取阶段以归纳推理为主,运用阶段强调演绎推理,高考地理能力测试中考查也主要是演绎推理。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地理推理能力的优点在于可以对其不断修改和补充,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联想,进而在原有图的基础上添加分支,不断完善地理认知结构。从而在解题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有效迁移。
例2: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请完成下面两题。
(2)甲地的河流水文特征。
(在第一题基础上我们分析出甲地位于大西洋西岸)
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演绎推理的思维。题干中确定了特殊海域在大西洋海域,而且40°N属于中低纬度海区,结合两者明确本题关键点是中低纬度大西洋海区洋流的分布规律,需要学生调动与之相关的知识帮助解题。甲地的河流位于欧洲西部沿海,洋流的流经对沿岸地区气候会有影响,由于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进而会对沿岸河流的水文特征有不同程度影响。水文特征作为河流特征的一方面,影响因素较多,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完善有关河流特征的知识结构。将河流特征作为中心主题,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作为一级子主题,把影响因素作为二级子主题,完成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三、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
分析綜合是地理逻辑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通常解决地理问题一般是先分析再综合,分析强调的是将整个地理环境按照某种角度分为多个组成要素,认识构成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执果索因”法。综合侧重将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有机组合成一个整体,即“由因及果”法,一般在分析地理特征和规律的时候采用,思维导图在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它可以将某一区域现象作为中心主题,通过联想将影响区域现象的各个因素以某种关联性发散成为次主题,然后对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地理成因、特征等結论。
例3:(2011新课标文综,36)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28分)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万平方千米,其中生态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地形单调,中间阶段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在前两问的基础上我们已经分析出,该国为新加坡大约位于103°40′E—104°00′E之间,气候为热带雨林气候。由于四周环海陆地储水条件差,并且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水资源需求量大,所以水资源缺乏。)
(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短缺资源不足的办法,并说明理由。(6分)
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激发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通过对题干中关键词的有效提取构建思维导图。从原题中的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出该区域为新加坡,而且本题都紧紧围绕新加坡的水资源利用问题,因而可以把“新加坡水资源的利用问题”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将“原因”和“解决措施”作为中心主题的分支,然后对每一个分支进行综合分析。有关水资源利用问题思维导图的建构也同样适用其他国家和地区,都要从它的原因和措施两方面进行分析,只不过不同区域的水资源利用状况不同,要因地制宜提出合理建议。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构建思维导图,不断培养学生判断与比较、推理、分析与综合等地理逻辑思维,改变了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更好地完善地理认知结构,真正达到“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朱小芳.活用思维导图提髙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2]刘玉颖.运用地图培养初中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探究[J].新课程学习,2013,(8).
[3]苏龙剑.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微课程学习有效性评价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关键词:地理教学;思维导图;地理逻辑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190-02
地理逻辑思维是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地理概念、地理判断、地理推理反映地理现象的本质属性,揭示地理现象的内在联系,从而获得地理现象规律性认识的思维。其能力按照等级可分为判断与比较、推理、分析与综合三个层次。思维导图以其清晰的隶属关系和发散性思维的优势可以更好地解决学生的思维缺陷的问题。本文以高考中考查“地球上的水”相关知识试题为例,分析应用思维导图对地理逻辑思维的培养,以期获得良好效果。
一、判断、比较能力的培养
判断能力是地理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任务,使学生能够运用地理概念分辨地理特征和地理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将比较的关键词都写出来,根据其包含的关联性特点完成对不同事物的比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和答题技巧,而且更加系统地理解地理知识。
例1:图1中实线代表地形等高线,虚线代表等潜水位线(单位:米)。读图分析回答下面两题。
(1)a、b之间河流流向及补给关系。
(2)A、B之间潜水流向及埋藏深度。
本题主要考查等潜水位线的判读方法,这就充分运用了学生的判断能力。中学地理教材中虽然没有涉及等潜水位线的概念,但学生学过等高线的概念,可以在掌握等高线概念基础上,通过比较两者的异同点进而学会等潜水位线的分析方法。这一解题思维过程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来描述。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确定中心主题。本题的中心关键词就是“等潜水位线”。其次,确定与中心主题相关的次主题。依照问题的设置,需要考查学生对河流流向、补给关系、潜水流向以及埋藏深度的理解,那么通过发散性思维思考从等潜水位图中可以读出哪些有效信息是与这些问题密切相关的,根据分析最终把数值、凹凸方向、疏密状况、闭合状况作为一级子主题。然后,用曲线将各层级的主题相连完成解题思维导图。
二、推理能力的培养
推理能力建立在判断能力基础上,在地理知识的获取阶段以归纳推理为主,运用阶段强调演绎推理,高考地理能力测试中考查也主要是演绎推理。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地理推理能力的优点在于可以对其不断修改和补充,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联想,进而在原有图的基础上添加分支,不断完善地理认知结构。从而在解题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有效迁移。
例2: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请完成下面两题。
(2)甲地的河流水文特征。
(在第一题基础上我们分析出甲地位于大西洋西岸)
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演绎推理的思维。题干中确定了特殊海域在大西洋海域,而且40°N属于中低纬度海区,结合两者明确本题关键点是中低纬度大西洋海区洋流的分布规律,需要学生调动与之相关的知识帮助解题。甲地的河流位于欧洲西部沿海,洋流的流经对沿岸地区气候会有影响,由于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进而会对沿岸河流的水文特征有不同程度影响。水文特征作为河流特征的一方面,影响因素较多,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完善有关河流特征的知识结构。将河流特征作为中心主题,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作为一级子主题,把影响因素作为二级子主题,完成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三、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
分析綜合是地理逻辑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通常解决地理问题一般是先分析再综合,分析强调的是将整个地理环境按照某种角度分为多个组成要素,认识构成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执果索因”法。综合侧重将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有机组合成一个整体,即“由因及果”法,一般在分析地理特征和规律的时候采用,思维导图在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它可以将某一区域现象作为中心主题,通过联想将影响区域现象的各个因素以某种关联性发散成为次主题,然后对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地理成因、特征等結论。
例3:(2011新课标文综,36)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28分)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万平方千米,其中生态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地形单调,中间阶段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在前两问的基础上我们已经分析出,该国为新加坡大约位于103°40′E—104°00′E之间,气候为热带雨林气候。由于四周环海陆地储水条件差,并且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水资源需求量大,所以水资源缺乏。)
(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短缺资源不足的办法,并说明理由。(6分)
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激发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通过对题干中关键词的有效提取构建思维导图。从原题中的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出该区域为新加坡,而且本题都紧紧围绕新加坡的水资源利用问题,因而可以把“新加坡水资源的利用问题”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将“原因”和“解决措施”作为中心主题的分支,然后对每一个分支进行综合分析。有关水资源利用问题思维导图的建构也同样适用其他国家和地区,都要从它的原因和措施两方面进行分析,只不过不同区域的水资源利用状况不同,要因地制宜提出合理建议。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构建思维导图,不断培养学生判断与比较、推理、分析与综合等地理逻辑思维,改变了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更好地完善地理认知结构,真正达到“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朱小芳.活用思维导图提髙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2]刘玉颖.运用地图培养初中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探究[J].新课程学习,2013,(8).
[3]苏龙剑.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微课程学习有效性评价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