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学科是中学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学科,对学生综合素质与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要与时俱进,采用创新且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教学措施提高教学效率。尤其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數学教学有效性,让数学课堂呈现出学生主动参与、自发学习探究、师生有效互动的良性状态是许多一线数学教师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文围绕着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具体策略展开思考与探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初中数学课程包含了较多抽象化的知识,如函数、代数、几何等内容,学习难度高且趣味性不强,教师若继续沿用传统口头讲解结合板书的教学方式,并不能让学生全面理解教学内容,且很容易产生数学知识复杂难懂、不愿学习的消极想法。因此,教师应从创新教学方法入手,以情境创设或是图文展示的形式降低抽象知识的理解难度,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并形成自己独有的一套学习方法。
一、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部分数学教师都已经认识到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也侧重于学生逻辑思维的锻炼,但由于部分教师缺乏科学方法来辅助教学,反而增加了数学知识难度,学生学习时容易感到吃力。中考压力下,部分教师将教学重心放在提高学生成绩上,对于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则有所松懈,实际上,成绩提升与学科素养培育并非不能兼顾。单一的知识灌输方法会加重学生学习疲乏、倦怠的状态,对学科成绩没有很大提升作用,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才能切中问题的要点,提高解题效率。换个角度来看,现阶段的数学题目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尤其是方程、数形结合相关题目都体现了出题者对学生总结能力、归纳能力、数学思维能力考核。因此,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学科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培育,使初中数学课堂更符合教学改革及学生发展需求。
二、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具体策略
1.构建生活情境,优化课堂导入环节
情境教学法是一类常见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收束学生的注意力。若进一步在情境中添加生活元素,则能够消除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距离感,搭建生活与数学知识联系的桥梁,从而启发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本质。例如,在“认识三角形”一课教学时,笔者就创设了生活化的情境:老师不小心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摔成了两块碎片,一块有一个角,另一块有两个角,现在要去配一块一模一样的,但又不知道原有三角形的型号,老师便带了其中一块碎片去商店,大家能猜到带的是哪块吗?为什么呢?通过生活化背景的营造,能够帮助学生降低问题思考的难度,也能增添知识探究的乐趣,并有效体现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2.开展问题教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科教学活动要围绕着学生的思维发展展开,由此,初中数学教师可引入问题教学方法,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置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新意识,使学生摆脱一个问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的思维定式。例如,在“生活中的轴对称”一章知识学习中,笔者就以开放式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多角度探寻答案。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逐一展示一些常见的几何图片,如长方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并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认为这些图形哪个最特殊呢?说说你的理由吧!”学生有的回答圆形,因为它有无数条对称轴;有的回答直角三角形,因为它不是轴对称图形。上述回答都是正确的,笔者一一作出肯定并启发学生们,若问题中的条件具有开放性,只要能够自圆其说,那么结论就是正确的。
3.引入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具象
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已初具难度,为在教学过程中将抽象性的知识转化为具象化的认知,简化知识难度,教师应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展示生动具体的图片与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知识。现今的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互联网的接触较多,对于新鲜事物的接纳程度也较高,多媒体技术集音、形、影于一体,恰好与初中生的心理偏好相契合。以笔者的实际教学为例,在讲授“几何图形”相关知识点时,由于初中阶段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欠佳,教材又无法全面体现几何图形的外观特点,笔者便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不同的几何图形动态化,使学生脑海中对于各类几何图形产生具体的印象,久而久之,对于一些复合几何图形学生也能发挥空间想象力在脑中进行动态化演示其形成过程。信息技术手段的引入也能快速将学生带入课堂学习中,并始终保持高度的专注力,有利于强化学习效果。
4.巧借思维导图,构建数学知识体系
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其养成归纳总结知识点的良好习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普遍呈现出思维活跃的特点,但对于理论性知识点的理解能力还有待加强,部分学生甚至对概念知识抱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不利于今后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应用思维导图将零散的数学知识整合成清晰的知识脉络,帮助学生捋清复习知识点并点明重难点知识。例如,在“整式的乘除”这一单元的教学后,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对章节知识点的理解绘制思维导图,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笔者也会从旁辅助,帮助学生全面、有效地串联知识点。本单元中涉及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整式的乘法等诸多知识点,只有捋清这些运算关系,才能进行灵活的应用。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部分教师过于看重成绩提升、忽略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不利于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教师应从学生兴趣培养与能力发展出发,通过构建生活情境,优化课堂导入环节;开展问题教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引入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具象;巧借思维导图,构建数学知识体系等方法切实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友煌.减负增效背景下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探研[J].成才之路,2021(23):130-131.
[2]刘鹏.素质教育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J].学周刊,2021(26):49-50.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初中数学课程包含了较多抽象化的知识,如函数、代数、几何等内容,学习难度高且趣味性不强,教师若继续沿用传统口头讲解结合板书的教学方式,并不能让学生全面理解教学内容,且很容易产生数学知识复杂难懂、不愿学习的消极想法。因此,教师应从创新教学方法入手,以情境创设或是图文展示的形式降低抽象知识的理解难度,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并形成自己独有的一套学习方法。
一、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部分数学教师都已经认识到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也侧重于学生逻辑思维的锻炼,但由于部分教师缺乏科学方法来辅助教学,反而增加了数学知识难度,学生学习时容易感到吃力。中考压力下,部分教师将教学重心放在提高学生成绩上,对于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则有所松懈,实际上,成绩提升与学科素养培育并非不能兼顾。单一的知识灌输方法会加重学生学习疲乏、倦怠的状态,对学科成绩没有很大提升作用,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才能切中问题的要点,提高解题效率。换个角度来看,现阶段的数学题目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尤其是方程、数形结合相关题目都体现了出题者对学生总结能力、归纳能力、数学思维能力考核。因此,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学科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培育,使初中数学课堂更符合教学改革及学生发展需求。
二、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具体策略
1.构建生活情境,优化课堂导入环节
情境教学法是一类常见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收束学生的注意力。若进一步在情境中添加生活元素,则能够消除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距离感,搭建生活与数学知识联系的桥梁,从而启发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本质。例如,在“认识三角形”一课教学时,笔者就创设了生活化的情境:老师不小心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摔成了两块碎片,一块有一个角,另一块有两个角,现在要去配一块一模一样的,但又不知道原有三角形的型号,老师便带了其中一块碎片去商店,大家能猜到带的是哪块吗?为什么呢?通过生活化背景的营造,能够帮助学生降低问题思考的难度,也能增添知识探究的乐趣,并有效体现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2.开展问题教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科教学活动要围绕着学生的思维发展展开,由此,初中数学教师可引入问题教学方法,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置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新意识,使学生摆脱一个问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的思维定式。例如,在“生活中的轴对称”一章知识学习中,笔者就以开放式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多角度探寻答案。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逐一展示一些常见的几何图片,如长方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并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认为这些图形哪个最特殊呢?说说你的理由吧!”学生有的回答圆形,因为它有无数条对称轴;有的回答直角三角形,因为它不是轴对称图形。上述回答都是正确的,笔者一一作出肯定并启发学生们,若问题中的条件具有开放性,只要能够自圆其说,那么结论就是正确的。
3.引入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具象
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已初具难度,为在教学过程中将抽象性的知识转化为具象化的认知,简化知识难度,教师应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展示生动具体的图片与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知识。现今的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互联网的接触较多,对于新鲜事物的接纳程度也较高,多媒体技术集音、形、影于一体,恰好与初中生的心理偏好相契合。以笔者的实际教学为例,在讲授“几何图形”相关知识点时,由于初中阶段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欠佳,教材又无法全面体现几何图形的外观特点,笔者便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不同的几何图形动态化,使学生脑海中对于各类几何图形产生具体的印象,久而久之,对于一些复合几何图形学生也能发挥空间想象力在脑中进行动态化演示其形成过程。信息技术手段的引入也能快速将学生带入课堂学习中,并始终保持高度的专注力,有利于强化学习效果。
4.巧借思维导图,构建数学知识体系
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其养成归纳总结知识点的良好习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普遍呈现出思维活跃的特点,但对于理论性知识点的理解能力还有待加强,部分学生甚至对概念知识抱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不利于今后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应用思维导图将零散的数学知识整合成清晰的知识脉络,帮助学生捋清复习知识点并点明重难点知识。例如,在“整式的乘除”这一单元的教学后,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对章节知识点的理解绘制思维导图,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笔者也会从旁辅助,帮助学生全面、有效地串联知识点。本单元中涉及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整式的乘法等诸多知识点,只有捋清这些运算关系,才能进行灵活的应用。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部分教师过于看重成绩提升、忽略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不利于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教师应从学生兴趣培养与能力发展出发,通过构建生活情境,优化课堂导入环节;开展问题教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引入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具象;巧借思维导图,构建数学知识体系等方法切实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友煌.减负增效背景下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探研[J].成才之路,2021(23):130-131.
[2]刘鹏.素质教育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J].学周刊,2021(26):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