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技术现状,探求教育技术的应用建设和发展,以及改革创新,为教育教学带来的变革,推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教育技术;应用和发展;建设和创新;探讨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催化教育技术这一概念的诞生。教育技术已经逐渐应用到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形成了以精品课程、公开示范课、MOOC、数字课件素材为主要应用形式的教育技术资源,得到了广泛应用,按照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要求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教育技术的概念及发展趋势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师生应用计算机积极性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实际工作中进行预先研究和超前建设十分重要,必定在教学中也会越来越重要。
(一)教育技术的概念
教育技术在这个领域的名称很多,包括“教育技术”“教学技术”“教学系统技术”“教学系统和技术”“学习、设计和技术”等。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名称也一变再变,从国内的“电化教育”到“教育技术”。从构词的角度来看,教育技术是指“教育的技术”或“教育中的技术”,由于“技术”通常被视为“手段和方法的总和”,指的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指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上述定义是广义教育技术学派的代表。广义教育技术学派将教育技术研究范围指向“全部物化形态+部分智能形态”或“全部物化形态+全部智能形态”。“全部物化形态”的技术是指所有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工具,“部分智能形态”的技术是指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时所采用的系统方法和媒体技术;“全部智能形态”的技术是教育教学的技能与方法。狭义的教育技术学派特别强调“现代教育媒体”的核心地位,是一种“部分物化形态+部分智能形态”的教育技术观,“部分的物化形态”主要是指现代教育媒体,“部分智能形态”指的是与现代教育媒体运用相关的教育教学技能与方法。无论广义的教育技术观还是狭义的教育技术观,其视野中的教育技术要素都包含“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智能形态的技术”两部分,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在于包含二者的多少。由此可知,无论是教育技术的外在价值,还是内在价值、物化形态技术的价值、智能形态技术的价值,都非价值中立,而是融合了使用者、设计者、开发者的教育教学理念,即在教育技术中融合了主体的意识形态。
(二)教育技术主要发展趋势
根据国内先进高校与发达国家高校的建设重点和应用现状来看,教育技术无外乎包含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应用技术、传授技术这几个方面。
一是设备趋于智能化。由于各种多媒体教学的档次、品质的迅速提高,使得多媒体教学系统趋向于智能化发展,它不仅对多媒体信息可以进行简单的加工、检索,进行分析、识别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结构。还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和教学活动的交互、协作,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特点和当前知识水平;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最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可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允许学生用自然语言与“计算机导师”进行人机对话。教育技術的应用模式多样化,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设备趋于智能化,是在多媒体教育史上一个很大的飞跃。
二是系统趋于网络化。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多媒体电化教育将在采用现代通信手段的基础上,将各处、各地的多媒体教育系统构成了多媒体网络型教育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的特点,实现网络教学、远程教学,将教和学扩展到任意时间和空间。教学模式和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网络课程为代表的教学资源逐渐成为现代化教学的典范,并将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方法。系统趋于网络化具有远距离服务的功能,从而为多媒体社会化创造了条件。
三是功能趋于综合化。多媒体电化系统功能的综合,也是服务对象、项目的综合。根据社会需求和具体条件的不同,教育技术划分不同的应用层次,采用不同的应用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基于传统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视听设备、语言实验室等)的“常规模式”、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多媒体模式”、基于Internet的“网络模式”、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模式”。功能综合化的实现,是多媒体系统进步的标志。多媒体网络化的扩大、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综合资料的完善,多媒体终端将会很强大。不仅可以查阅世界各地的图书馆资料,还能参加各种业务培训;甚至可以与远在异地的同行进行探讨课题;由于多媒体教育技术在高校中教学的应用,使得高校的教学质量有很大提高。
二、教育技术引领教育变革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学习渐成趋势。而随着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出台,教育信息化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众多的实践表明,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者,教师背负着多方面的任务,如信息化环境下的课程设计、教学试验、资源建设等都与教师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教师不具备相应的信息化素养和教育信息化的思维,那么将无法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最终转变。因此,教育技术引领教育变革使技术能够真正解决教育面临的种种问题。需要从两个角度考虑:
(一)教育技术发展带来的教学变革
教育信息化推进已经进入了建设、应用并重的阶段,如何提高设备利用率,提升教学质量,缩小数字鸿沟无疑显得更为紧迫。三网融合,让泛在教育成为可能。三网融合最大的特征就是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统一的标准,使网络、终端、业务实现融合。最简单直接的体现就是“三屏”合一,即手机、电视和电脑屏幕的融合。这意味着未来只要拉一条线、接入一张网,甚至完全通过无线接入的方式就能全方位满足通信、电视、上网等各种多元化应用需求,让受众随心所欲、随时随地享受音视频和个人信息服务。更多实现高层次学习目标的远程同步学习将通过技术实现。这些技术包括Adobe Connect,Google Hangouts等;更多更好的开放教育资源和MOOCs;学习过程将有新的工具支持同辈互助和同辈互评;越来越多地使用数据和学习者分析来理解学习者的进步,提高教学材料和教学评价的质量。 (二)教育技术变革的内容与方向
教育技术发展是教育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为教育变革提供了理想愿景。网络通信的快速普及、在线学习的增长、开放的学习资源、翻转课堂、MOOCs、基于能力的教育等新技术和新应用所带来的新趋势,是未来教育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教育信息化发展阶段大致分为起步、应用、融合、创新四个阶段。在这样的发展中,教育信息化呈现四个新特点:第一,教育技术支撑作用的同时强调引领;第二,应用普及的同时要强调融合;第三,提高基础设施、工具、教师队伍的应用整体能力;第四,机制创新是教育信息化的非常重要的保障。随着教育技术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我们现在有数字化教室、数字化实验室、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化校园文化、数字化校务系统、家校舍互动系统、移动学习环境等,用现在的概念讲就是云技术的应用。随着效率的提高,成本的下降,数字资源的扩张“学习推荐引擎”将成为可能,越来越多的学习者穿梭在正式和非正式学习情境中。一方面教育技术的发展将加速学习和学习设计的革命;另一方面学习革命的浪潮将反过来增加对学习设计师、学习相关工具的制造商和学习相关研究者的需求。技术在不断发展,教育技术不断地利用技术支持教育;技术包括媒体技术与教学设计两个方面,教学设计永远是教育技术的核心,媒体技术是促进教育的必要条件;我们需要追踪新媒体并与已有的媒体及其他资源相结合,利用各学科知识,有效地解决教育问题;教育技术人员需要与企业人员交流合作,才能让教育技术得到更为广泛的社会认可。
三、教育技术应用和发展
“三通两平台”是我国“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任务,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过程中,逐步探索“企业竞争提供、政府评估准人、学校自主选择”的资源建设新机制,逐步形成政府购买公益服务与市场提供个性化服务相结合的资源共建共享新模式,从而最大范围、最大限度地开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一)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资源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资源迅速增加并呈现出分布、異构、海量等特征。由于技术的复杂性、教育的多样性以及资源开发过程的非标准性,各类教育资源系统底层结构和功能接口不一致,数字化教育资源之间难以进行有效的交流与融合。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具有松散藕合、平台无关、互操作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为分布式异构教育资源之间的共享与集成创新提供了新的服务模式。网络教学及远程教育都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其中MOOC是2013年国内教育技术的研究热点。中国2013年迎来MOOC发展与研究的高潮。世界范围内MOOC平台繁多,有edX,Coursera,Udacity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众多知名高校一方面协议加人世界MOOC组织。MOOC聚合名校、名师、名课,采用高校加盟、平台统一、制作统一的运作方式,其影响力持续攀升。MOOC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为两类课程:“联结主义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cM00C)和“行为主义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xM00C)。xM00C通过互联网引人商业模式突破了高等教育的“知识产业链”,为在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行的运行模式。我国在MOOC课程建设研究中,主要探讨了MOOC课程资源建设要求、影响因素以及本土化问题。
(二)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与教学模式的创新
教育技术应用和发展研究应将根基落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上,教育资源建设必须建立在服务于教学为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带来的变革是毋庸置疑的,这种变革包括教学程序和方法的改进,教学系统的组成也由原来的“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要素变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四要素。诸多变革直接导致传统教学向信息化教学的演变。教育技术学者们运用“模式方法”,提出了多种表征信息化教学元素之间关系的教学模式。新的学习方式不断涌现,如微型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智慧学习等,同时也为教学模式创新注人无限动力,如翻转课堂、在线课程、MOOC、面授、混合式还是IPAD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引领学习方式变革,使自主学习成为数字化学习的重要发展方向,同时深度学习也备受关注。学习环境个性化和学习方式自主化的结合是学习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必然。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新媒体技术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以及可移动终端设备给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课堂教学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主阵地,因此信息技术与各学科必须实现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也能有效融合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移动设备、无线网络和在线协作讨论等技术的使用给予学生在无缝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的机会,为学习者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学习模式。
四、结束语
教育技术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信息化重要标志性内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成为当前教育信息化的紧迫任务。高校应该充分紧跟历史发展趋势,给予人力、财力以及特定政策支持,组建教育技术人才队伍,开展教育技术研究和分析,以教学为中心,以服务师生为目的,建设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支撑平台,开发形成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带动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手段,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汪基德,郝兆杰.关于教育技术应以人为本的论证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3(2):16-22.
[2]熊才平,汪学均.教育技术:研究热点及其思考[J]教育研究,2015(8):98-108.
作者简介:康建云(1964—),男,湖北襄阳人,本科,职员,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应用。
关键词:教育技术;应用和发展;建设和创新;探讨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催化教育技术这一概念的诞生。教育技术已经逐渐应用到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形成了以精品课程、公开示范课、MOOC、数字课件素材为主要应用形式的教育技术资源,得到了广泛应用,按照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要求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教育技术的概念及发展趋势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师生应用计算机积极性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实际工作中进行预先研究和超前建设十分重要,必定在教学中也会越来越重要。
(一)教育技术的概念
教育技术在这个领域的名称很多,包括“教育技术”“教学技术”“教学系统技术”“教学系统和技术”“学习、设计和技术”等。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名称也一变再变,从国内的“电化教育”到“教育技术”。从构词的角度来看,教育技术是指“教育的技术”或“教育中的技术”,由于“技术”通常被视为“手段和方法的总和”,指的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指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上述定义是广义教育技术学派的代表。广义教育技术学派将教育技术研究范围指向“全部物化形态+部分智能形态”或“全部物化形态+全部智能形态”。“全部物化形态”的技术是指所有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工具,“部分智能形态”的技术是指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时所采用的系统方法和媒体技术;“全部智能形态”的技术是教育教学的技能与方法。狭义的教育技术学派特别强调“现代教育媒体”的核心地位,是一种“部分物化形态+部分智能形态”的教育技术观,“部分的物化形态”主要是指现代教育媒体,“部分智能形态”指的是与现代教育媒体运用相关的教育教学技能与方法。无论广义的教育技术观还是狭义的教育技术观,其视野中的教育技术要素都包含“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智能形态的技术”两部分,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在于包含二者的多少。由此可知,无论是教育技术的外在价值,还是内在价值、物化形态技术的价值、智能形态技术的价值,都非价值中立,而是融合了使用者、设计者、开发者的教育教学理念,即在教育技术中融合了主体的意识形态。
(二)教育技术主要发展趋势
根据国内先进高校与发达国家高校的建设重点和应用现状来看,教育技术无外乎包含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应用技术、传授技术这几个方面。
一是设备趋于智能化。由于各种多媒体教学的档次、品质的迅速提高,使得多媒体教学系统趋向于智能化发展,它不仅对多媒体信息可以进行简单的加工、检索,进行分析、识别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结构。还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和教学活动的交互、协作,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特点和当前知识水平;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最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可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允许学生用自然语言与“计算机导师”进行人机对话。教育技術的应用模式多样化,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设备趋于智能化,是在多媒体教育史上一个很大的飞跃。
二是系统趋于网络化。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多媒体电化教育将在采用现代通信手段的基础上,将各处、各地的多媒体教育系统构成了多媒体网络型教育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的特点,实现网络教学、远程教学,将教和学扩展到任意时间和空间。教学模式和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网络课程为代表的教学资源逐渐成为现代化教学的典范,并将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方法。系统趋于网络化具有远距离服务的功能,从而为多媒体社会化创造了条件。
三是功能趋于综合化。多媒体电化系统功能的综合,也是服务对象、项目的综合。根据社会需求和具体条件的不同,教育技术划分不同的应用层次,采用不同的应用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基于传统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视听设备、语言实验室等)的“常规模式”、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多媒体模式”、基于Internet的“网络模式”、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模式”。功能综合化的实现,是多媒体系统进步的标志。多媒体网络化的扩大、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综合资料的完善,多媒体终端将会很强大。不仅可以查阅世界各地的图书馆资料,还能参加各种业务培训;甚至可以与远在异地的同行进行探讨课题;由于多媒体教育技术在高校中教学的应用,使得高校的教学质量有很大提高。
二、教育技术引领教育变革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学习渐成趋势。而随着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出台,教育信息化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众多的实践表明,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者,教师背负着多方面的任务,如信息化环境下的课程设计、教学试验、资源建设等都与教师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教师不具备相应的信息化素养和教育信息化的思维,那么将无法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最终转变。因此,教育技术引领教育变革使技术能够真正解决教育面临的种种问题。需要从两个角度考虑:
(一)教育技术发展带来的教学变革
教育信息化推进已经进入了建设、应用并重的阶段,如何提高设备利用率,提升教学质量,缩小数字鸿沟无疑显得更为紧迫。三网融合,让泛在教育成为可能。三网融合最大的特征就是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统一的标准,使网络、终端、业务实现融合。最简单直接的体现就是“三屏”合一,即手机、电视和电脑屏幕的融合。这意味着未来只要拉一条线、接入一张网,甚至完全通过无线接入的方式就能全方位满足通信、电视、上网等各种多元化应用需求,让受众随心所欲、随时随地享受音视频和个人信息服务。更多实现高层次学习目标的远程同步学习将通过技术实现。这些技术包括Adobe Connect,Google Hangouts等;更多更好的开放教育资源和MOOCs;学习过程将有新的工具支持同辈互助和同辈互评;越来越多地使用数据和学习者分析来理解学习者的进步,提高教学材料和教学评价的质量。 (二)教育技术变革的内容与方向
教育技术发展是教育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为教育变革提供了理想愿景。网络通信的快速普及、在线学习的增长、开放的学习资源、翻转课堂、MOOCs、基于能力的教育等新技术和新应用所带来的新趋势,是未来教育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教育信息化发展阶段大致分为起步、应用、融合、创新四个阶段。在这样的发展中,教育信息化呈现四个新特点:第一,教育技术支撑作用的同时强调引领;第二,应用普及的同时要强调融合;第三,提高基础设施、工具、教师队伍的应用整体能力;第四,机制创新是教育信息化的非常重要的保障。随着教育技术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我们现在有数字化教室、数字化实验室、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化校园文化、数字化校务系统、家校舍互动系统、移动学习环境等,用现在的概念讲就是云技术的应用。随着效率的提高,成本的下降,数字资源的扩张“学习推荐引擎”将成为可能,越来越多的学习者穿梭在正式和非正式学习情境中。一方面教育技术的发展将加速学习和学习设计的革命;另一方面学习革命的浪潮将反过来增加对学习设计师、学习相关工具的制造商和学习相关研究者的需求。技术在不断发展,教育技术不断地利用技术支持教育;技术包括媒体技术与教学设计两个方面,教学设计永远是教育技术的核心,媒体技术是促进教育的必要条件;我们需要追踪新媒体并与已有的媒体及其他资源相结合,利用各学科知识,有效地解决教育问题;教育技术人员需要与企业人员交流合作,才能让教育技术得到更为广泛的社会认可。
三、教育技术应用和发展
“三通两平台”是我国“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任务,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过程中,逐步探索“企业竞争提供、政府评估准人、学校自主选择”的资源建设新机制,逐步形成政府购买公益服务与市场提供个性化服务相结合的资源共建共享新模式,从而最大范围、最大限度地开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一)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资源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资源迅速增加并呈现出分布、異构、海量等特征。由于技术的复杂性、教育的多样性以及资源开发过程的非标准性,各类教育资源系统底层结构和功能接口不一致,数字化教育资源之间难以进行有效的交流与融合。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具有松散藕合、平台无关、互操作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为分布式异构教育资源之间的共享与集成创新提供了新的服务模式。网络教学及远程教育都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其中MOOC是2013年国内教育技术的研究热点。中国2013年迎来MOOC发展与研究的高潮。世界范围内MOOC平台繁多,有edX,Coursera,Udacity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众多知名高校一方面协议加人世界MOOC组织。MOOC聚合名校、名师、名课,采用高校加盟、平台统一、制作统一的运作方式,其影响力持续攀升。MOOC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为两类课程:“联结主义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cM00C)和“行为主义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xM00C)。xM00C通过互联网引人商业模式突破了高等教育的“知识产业链”,为在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行的运行模式。我国在MOOC课程建设研究中,主要探讨了MOOC课程资源建设要求、影响因素以及本土化问题。
(二)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与教学模式的创新
教育技术应用和发展研究应将根基落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上,教育资源建设必须建立在服务于教学为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带来的变革是毋庸置疑的,这种变革包括教学程序和方法的改进,教学系统的组成也由原来的“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要素变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四要素。诸多变革直接导致传统教学向信息化教学的演变。教育技术学者们运用“模式方法”,提出了多种表征信息化教学元素之间关系的教学模式。新的学习方式不断涌现,如微型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智慧学习等,同时也为教学模式创新注人无限动力,如翻转课堂、在线课程、MOOC、面授、混合式还是IPAD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引领学习方式变革,使自主学习成为数字化学习的重要发展方向,同时深度学习也备受关注。学习环境个性化和学习方式自主化的结合是学习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必然。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新媒体技术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以及可移动终端设备给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课堂教学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主阵地,因此信息技术与各学科必须实现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也能有效融合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移动设备、无线网络和在线协作讨论等技术的使用给予学生在无缝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的机会,为学习者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学习模式。
四、结束语
教育技术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信息化重要标志性内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成为当前教育信息化的紧迫任务。高校应该充分紧跟历史发展趋势,给予人力、财力以及特定政策支持,组建教育技术人才队伍,开展教育技术研究和分析,以教学为中心,以服务师生为目的,建设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支撑平台,开发形成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带动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手段,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汪基德,郝兆杰.关于教育技术应以人为本的论证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3(2):16-22.
[2]熊才平,汪学均.教育技术:研究热点及其思考[J]教育研究,2015(8):98-108.
作者简介:康建云(1964—),男,湖北襄阳人,本科,职员,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