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洪露,汉族,1965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辽阳市中心医院党委办公室主任兼护理部荣誉主任和机关第一党支部书记。她的“身份”还有:中国康复医学会护理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护理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护理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护理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库成员……多年来,她获得的荣誉真不少:“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辽宁省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辽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辽阳市卫生系统模范共产党员”等。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每一名共产党员要始终践行的宗旨;用心用情用爱救死扶伤,是每一名医护人员的天职。我为自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入党誓言而感到无比自豪、无比骄傲!”初见赵洪露时,她的几句话让记者肃然起敬。
把患者当成自己的至亲
1985年,赵洪露从鞍山市卫生学校毕业后,就职于辽阳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踏实地从一名“小护士”做起,不知疲倦地在病房间穿梭忙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论夜晚还是白昼,无怨无悔地奉献着青春,把爱心、热心、耐心、细心、关心、同情心给予每一位病人及其家属。
“为患者服务,光有感情还不够,必须得有过硬的本领。”赵洪露是个名副其实的“學习狂”,她联系工作实际虚心学,业余时间抱着书本默默学,很快熟练掌握了各种疑难杂症护理技术。因业务精湛,她28岁就担任了病房护士长,并在多个科室历练过,先后担任肾移植、断肢再植术、门脉高压症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创新技术手术小组护理组组长,成功完成了各种疑难重症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工作。
无论在哪个岗位,她都倡导三百六十度人性化护理的服务理念,制订并推行《无缝隙服务实施方案》,开展“一站链条式服务”,把“门诊一站式”“急诊一站式”“住院一站式”“病房一站式”服务无缝连接,为患者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同时,她以创新护理工作为己任,把仁心、奉献、勤奋、厚爱、严谨“10字护训”落实到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管理方法。自担任护理部主任以来,赵洪露编写了辽阳市中心医院《护理管理汇编》,组织医院全体护理人员开展了“夯实基础、增强素质、提高能力”等主题活动,在省内首创制定并实施总住院护士制度,细化分级护理标准和服务内涵,不断提升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护理水平、以护士为核心的行为管理水平、以专业为重心的学科建设水平。为建立科学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她结合多年的护理工作经验,以“帮助的思路”进行全院护理工作质量控制,坚持过程管理和终末管理相结合,横向管理与纵向管理相结合,逐级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如今,具有一定信度、效度和权重系数的三级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已让广大患者受益。在赵洪露的努力和带动下,2011年,辽阳市中心医院荣获“辽宁省优质护理服务先进单位”称号,神经内科一病房荣获“全国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示范病房”称号,她被评为“辽宁省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
2006年初秋的一天深夜,一个浑身上下沾满泥垢血污、因失血过多而休克的女性伤者被送到辽阳市中心医院,时任骨科病房护士长兼大外科系护士长的赵洪露立即配合医生进行急救。经过几个小时的全力抢救,伤者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可接下来的事情却让医护人员犯了难:伤者的智力不健全,苏醒后一句话也不说,没有任何身份信息,也就无法联系到其家属。赵洪露像亲姐姐一样,坚持对她进行耐心细致的护理,一天、两天,一周、两周……终于,伤者向赵洪露敞开了心扉,把她当作“最贴心的姐姐”。
年底时,赵洪露被调到医院护理部担任副主任。上任第一天的下午,骨科病房的新护士长就急匆匆地来到护理部向赵洪露求援:“那个女伤者听说你不在骨科病房工作后开始绝食、砸东西,只有你能让她稳定下来。”赵洪露赶紧一路小跑回到骨科病房,那个女伤者见自己的“姐姐”出现了,马上喜笑颜开,抱住赵洪露的胳膊不停地说:“姐姐别不管我,别走,好吗?”
从那天起,赵洪露每天起得更早,下班也更晚了。因为,她要先到骨科病房,安抚、护理好“妹妹”后再到护理部工作,下班前也要先到“妹妹”的病房里“报到”。在赵洪露和众多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半年多的精心治疗和护理,那个女伤者终于康复出院,顺利地回归了自己的家。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谈及护理工作的境界,赵洪露代表全院护士这样说:“把每一位患者都当成自己的至亲无微不至地护理,就是我们护理工作的最高境界,这也是我们幸福感、成就感的‘源头’。”
把汗水化作抗疫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正月初二一大早,赵洪露正式递交了驰援武汉的请战书,却遭到院领导的劝阻:“你都50多岁了,孙子孙女还需要帮忙照看,况且近两年也不在护理一线工作,你就别去了……”
“家里我都安排好了,家人都支持我。论年龄,我比钟南山院士还年轻呢。”
为了尽快恢复往日的“护理功力”,赵洪露每天一下班,顾不上吃饭,就急忙赶到重症医学科病房,以实习护士的身份从头“复习”,认真地记笔记,功底本就深厚的她很快又熟悉了重症护理的全流程,并总结了许多呼吸重症护理“秘籍”。
2月9日,作为辽阳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长、临时党支部书记的赵洪露,代表29名队员从市领导手中接过战旗,那一刻,她下定决心:绝不辜负使命,坚决打赢疫情阻击战;带好队伍,当战士,不当烈士。
为了与“疫魔”抢时间,武汉雷神山医院采取的是边建设边接收病人的模式。刚进入负责的A9病区,大家看到的是一间间空荡荡的屋子,一贯雷厉风行的赵洪露不等不靠,立即“调兵遣将”,带领大家用最短时间、最高效率将医疗设备布置妥当、调试完毕,马上接收病人……
在雷神山医院奋战的52天里,赵洪露和队员们身穿防护服,忙得昏天黑地,每天工作近20小时。因为年龄偏大,工作起来风风火火、不眠不休,赵洪露被称作“铁人”,加上她还是很多90后护理人员尊称的“老太太”,于是“铁太太”这一名号在雷神山医院不胫而走。“每天流的汗水至少有2000毫升,摘下口罩脸上满是红红的勒痕,脱下鞋子发现脚掌都被汗水泡白了。虽然那段日子很苦很累,但我们深感自豪。”赵洪露对记者说。
年过六旬的乔阿姨是赵洪露悉心护理的新冠肺炎患者之一,二人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乔阿姨病情恶化后需要转移到重症监护室治疗,临走前握着赵洪露的手说:“妹妹啊,我知道我快不行了,可能再也见不到你了。”赵洪露强忍泪水说:“您会没事的,我送您去新病房,就在门口等着接您,继续照顾您。”10天后,乔阿姨离开重症监护室重回A9病区,二人一见面顿时泪如雨下。“最好的感情就是过命的交情。我在雷神山医院工作的日子里,从不缺少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护士的使命感和自豪感,从不缺少拥抱,从不缺少泪水和汗水。”说到这里,赵洪露的眼眶湿润了。
确实,在回宾馆休息的大巴车上,在主题党日的活动中,在病区的走廊里,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准备返辽时,赵洪露总会和大家一边大声唱着国歌,一边流下激动的泪水。
谁是英雄?
白衣执甲践初心的赵洪露就是。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每一名共产党员要始终践行的宗旨;用心用情用爱救死扶伤,是每一名医护人员的天职。我为自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入党誓言而感到无比自豪、无比骄傲!”初见赵洪露时,她的几句话让记者肃然起敬。
把患者当成自己的至亲
1985年,赵洪露从鞍山市卫生学校毕业后,就职于辽阳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踏实地从一名“小护士”做起,不知疲倦地在病房间穿梭忙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论夜晚还是白昼,无怨无悔地奉献着青春,把爱心、热心、耐心、细心、关心、同情心给予每一位病人及其家属。
“为患者服务,光有感情还不够,必须得有过硬的本领。”赵洪露是个名副其实的“學习狂”,她联系工作实际虚心学,业余时间抱着书本默默学,很快熟练掌握了各种疑难杂症护理技术。因业务精湛,她28岁就担任了病房护士长,并在多个科室历练过,先后担任肾移植、断肢再植术、门脉高压症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创新技术手术小组护理组组长,成功完成了各种疑难重症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工作。
无论在哪个岗位,她都倡导三百六十度人性化护理的服务理念,制订并推行《无缝隙服务实施方案》,开展“一站链条式服务”,把“门诊一站式”“急诊一站式”“住院一站式”“病房一站式”服务无缝连接,为患者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同时,她以创新护理工作为己任,把仁心、奉献、勤奋、厚爱、严谨“10字护训”落实到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管理方法。自担任护理部主任以来,赵洪露编写了辽阳市中心医院《护理管理汇编》,组织医院全体护理人员开展了“夯实基础、增强素质、提高能力”等主题活动,在省内首创制定并实施总住院护士制度,细化分级护理标准和服务内涵,不断提升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护理水平、以护士为核心的行为管理水平、以专业为重心的学科建设水平。为建立科学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她结合多年的护理工作经验,以“帮助的思路”进行全院护理工作质量控制,坚持过程管理和终末管理相结合,横向管理与纵向管理相结合,逐级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如今,具有一定信度、效度和权重系数的三级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已让广大患者受益。在赵洪露的努力和带动下,2011年,辽阳市中心医院荣获“辽宁省优质护理服务先进单位”称号,神经内科一病房荣获“全国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示范病房”称号,她被评为“辽宁省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
2006年初秋的一天深夜,一个浑身上下沾满泥垢血污、因失血过多而休克的女性伤者被送到辽阳市中心医院,时任骨科病房护士长兼大外科系护士长的赵洪露立即配合医生进行急救。经过几个小时的全力抢救,伤者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可接下来的事情却让医护人员犯了难:伤者的智力不健全,苏醒后一句话也不说,没有任何身份信息,也就无法联系到其家属。赵洪露像亲姐姐一样,坚持对她进行耐心细致的护理,一天、两天,一周、两周……终于,伤者向赵洪露敞开了心扉,把她当作“最贴心的姐姐”。
年底时,赵洪露被调到医院护理部担任副主任。上任第一天的下午,骨科病房的新护士长就急匆匆地来到护理部向赵洪露求援:“那个女伤者听说你不在骨科病房工作后开始绝食、砸东西,只有你能让她稳定下来。”赵洪露赶紧一路小跑回到骨科病房,那个女伤者见自己的“姐姐”出现了,马上喜笑颜开,抱住赵洪露的胳膊不停地说:“姐姐别不管我,别走,好吗?”
从那天起,赵洪露每天起得更早,下班也更晚了。因为,她要先到骨科病房,安抚、护理好“妹妹”后再到护理部工作,下班前也要先到“妹妹”的病房里“报到”。在赵洪露和众多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半年多的精心治疗和护理,那个女伤者终于康复出院,顺利地回归了自己的家。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谈及护理工作的境界,赵洪露代表全院护士这样说:“把每一位患者都当成自己的至亲无微不至地护理,就是我们护理工作的最高境界,这也是我们幸福感、成就感的‘源头’。”
把汗水化作抗疫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正月初二一大早,赵洪露正式递交了驰援武汉的请战书,却遭到院领导的劝阻:“你都50多岁了,孙子孙女还需要帮忙照看,况且近两年也不在护理一线工作,你就别去了……”
“家里我都安排好了,家人都支持我。论年龄,我比钟南山院士还年轻呢。”
为了尽快恢复往日的“护理功力”,赵洪露每天一下班,顾不上吃饭,就急忙赶到重症医学科病房,以实习护士的身份从头“复习”,认真地记笔记,功底本就深厚的她很快又熟悉了重症护理的全流程,并总结了许多呼吸重症护理“秘籍”。
2月9日,作为辽阳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长、临时党支部书记的赵洪露,代表29名队员从市领导手中接过战旗,那一刻,她下定决心:绝不辜负使命,坚决打赢疫情阻击战;带好队伍,当战士,不当烈士。
为了与“疫魔”抢时间,武汉雷神山医院采取的是边建设边接收病人的模式。刚进入负责的A9病区,大家看到的是一间间空荡荡的屋子,一贯雷厉风行的赵洪露不等不靠,立即“调兵遣将”,带领大家用最短时间、最高效率将医疗设备布置妥当、调试完毕,马上接收病人……
在雷神山医院奋战的52天里,赵洪露和队员们身穿防护服,忙得昏天黑地,每天工作近20小时。因为年龄偏大,工作起来风风火火、不眠不休,赵洪露被称作“铁人”,加上她还是很多90后护理人员尊称的“老太太”,于是“铁太太”这一名号在雷神山医院不胫而走。“每天流的汗水至少有2000毫升,摘下口罩脸上满是红红的勒痕,脱下鞋子发现脚掌都被汗水泡白了。虽然那段日子很苦很累,但我们深感自豪。”赵洪露对记者说。
年过六旬的乔阿姨是赵洪露悉心护理的新冠肺炎患者之一,二人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乔阿姨病情恶化后需要转移到重症监护室治疗,临走前握着赵洪露的手说:“妹妹啊,我知道我快不行了,可能再也见不到你了。”赵洪露强忍泪水说:“您会没事的,我送您去新病房,就在门口等着接您,继续照顾您。”10天后,乔阿姨离开重症监护室重回A9病区,二人一见面顿时泪如雨下。“最好的感情就是过命的交情。我在雷神山医院工作的日子里,从不缺少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护士的使命感和自豪感,从不缺少拥抱,从不缺少泪水和汗水。”说到这里,赵洪露的眼眶湿润了。
确实,在回宾馆休息的大巴车上,在主题党日的活动中,在病区的走廊里,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准备返辽时,赵洪露总会和大家一边大声唱着国歌,一边流下激动的泪水。
谁是英雄?
白衣执甲践初心的赵洪露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