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来源 :中国科技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m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首是黄口小儿都会背诵的《悯农》,述说着粮食得来之不易。然而在机械化农业的今天,我们吃着“盘中餐”,又该念着谁的辛苦呢?
  
  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农机院)成功改制,现在已经发展为一家拥有5000名从业人员,总资产33.7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5.81亿元,以现代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装备为主导,机电、液压、信息、材料等多元业务综合,集科研、制造、贸易、勘察设计与工程施工一体化的国家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五十多年来,中国农机院科研硕果累累,共承担完成国家和部委科技项目2400多项,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200多项,其中480多项科技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向社会提供了9大类3000多种农机产品和技术,获国家专利220多项,制修订国家与行业标准1300多项。如今的中国农机院已经形成了一只科技创新的优秀团队,成为农机行业公认的共性与关键技术及应用基础技术科技创新基地和辐射源,行业发展战略的策源地,国内外农业装备技术与信息交流的窗口。
  “十一五”期间,中国农机院累计取得科技成果125项,新增授权专利285项,荣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22项。开发转化了一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先进适用的新技术产品,服务企业293家,占行业规模企业18%企业产品技术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实现我国农机企业从出口零部件到出口整机产品的突破,促进拓展了农业机械服务作业领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农业是国家的根本。由于几千年沿袭的简单原始耕作方式,我国农业机械化之路任重道远,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小农经济耕作模式到大型机械化、智能化规模经济模式转变,是我国几代农业机械人的努力。中国用了半个多世纪时间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初级阶段的使命,目前进入了快速成长期。
  告别了刀耕火种,现在的农业已经和机械密不可分了。换言之,农业装备技术的发展决定了农业的发展。农业装备是农业高科技实施的载体,是农业机械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的重要物质支撑。我国农机工业经过多年发展,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能够生产3500余种产品,为现代农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产品技术相对较低、同质化严重,国际差距明显,高端与复杂农机及核心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的问题严峻,制约了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向纵深方向发展。为此中国农机院开展了“农业装备技术创新工程”。
  “农业装备技术创新工程”坚持“科研立院、人才兴院、发展产业、服务农业”的办院方针,创新了“自主创新,领先半步”的发展战略,围绕“完善技术创新体系与机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心任务,从完善技术创新链和延伸产业发展链的角度,建成了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支撑的技术核心层、以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的技术转化层、以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中心的技术辐射层以及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纽带的产学研联合攻关机制的“四位一体”技术创新体系,统筹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开发、产业发展与行业服务,既显著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又带动行业技术进步的良好发展局面。成功担负起求生存、谋发展、引领行业技术发展的双重使命,实现了科技支撑产业、产业回馈科研的良性循环,探索了研究院所成功转制成为科技企业的创新发展模式。
  工程以“科研创新”作为 切工作的灵魂,不断强化试验研究条件,构建国家级研究创新平台;积极策划和承担国家和行业科技项目,引领行业技术发展;超前布置自主创新研究开发,拓展技术领域、提升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把人才作为发展之基、兴旺之源,力求“用好现有人才、留住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未来人才”,重点培育行业科技带头人和首席专家,强化培养中青年科技人才,形成老中青结合高效创新团队;不断引进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奠定雄厚的技术人才储备;从重奖励科研开发、市场开拓突出贡献的员工,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发挥综合优势,突出区域重点,布局建成了北方规模化、南方水田作业、华北早作与农业节水装备等产业集群,统筹形成了以现代农业装备、农产品加工装备为核心产业板块,可再生能源、新材料与新工艺、机电液集成及信息传媒等关联产业多元发展,全资、控股、参股、直属研究所(中心)等不同产权形式和多种股本结构并存的跨地区、跨行业的产业格局。作为农科公益性转制研究院,始终面向国家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主战场,依托专业技术优势,构建研发平台。开展行业攻关技术和重点产品关键技术研发,为行业技术进步提供技术源头支撑;以行业学会、协会、研究中心等机构为载体,开展多渠道、多层次行业学术交流、科技推广与技术服务;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行业提供标准制修订、战略发展决策智力支持。成为行业技术发源地、产品辐射源和战略策源地。
  工程的开展推动了产品技术进步,项目组瞄准前沿技术与市场亟需,突破了种、肥、药、水、油等节约型农业装备技术,研制开了 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节能减排、培育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的关键技术和重大创新产品,促进农业资源节约和粮食稳定增产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农业装备技术方面,项目组攻克了联合收割机动力底盘标准化的难题,提高了谷物联合收割机系列化、标准化、通用化的“三化”水平;创新了纵轴流脱离技术,实现传统型机技术全面升级,稻/麦/豆多功能联合收割机成为跨区作业主导机型;以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和高速插秧机为标志的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打破日韩技术产品一统天下的局面,改变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千年”的水稻种植模式;不分行玉米收获机突破了不同农艺技术限制,成为首创,实现玉米收获的跨区作业;技术延伸至油菜、甘蔗、麻类、深根中药材等收获,实现收获环节技术的全面升级。
  在节约高效型装备技术方面,助推大中马力级拖拉机配套复式作业机具从120马力技术平台跃升至200马力,成为替代进口、保障规模化农业生产的主导机型;多功能联合整地机/折叠式联合耕耘机系列产品,一次完成灭茬、深松、碎土、起垄、合墒、镇压复式作业,保水保墒,增产10%~15%;气吸式免耕精密播种施肥机系列产品,一次完成破茬、种床整备、侧深施肥、精量播种,覆土镇压,节约小麦种子3~4kg/亩,化肥深施提高利用率10%~15%、节省化肥40%;实现保护性耕作,减少扬尘,蓄水保墒同时增产5%;高地隙自走 式喷杆喷雾机产品,精少量、精准施药,节省农药30%~40%,保障商品粮基地优质、高产生态可持续的农业生产发展。
  在生物质集储装备技术方面,工程培育战略性了新兴产业,满足量大、分散生物质原料的规模化、经济性收集技术装备瓶颈,实现从无到有,替代进口,促进农民增收。牵引式方捆秸秆打捆机实现物料自动捡拾、喂入、预压、压缩、自动捆扎和出捆,捆型密实、规整,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自走式棉秆联合收割机实现棉秆收割、喂入输送、切碎、集箱、自卸等作业体化,显著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成本,开辟了农机服务新兴生物质产业的新市场。
  2011年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表彰2010年度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科技工作者。中国农机院“农业装备技术创新工程”项目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合力同行创新共赢
  
  虽然我国农业的发展有目共睹,但产品技术相对较低、同质化严重,国际差距明显,高端与复杂农机及核心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这些问题仍制约了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向纵深方向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07年6月10日,国家科学技术部、财政部、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等6部委联合推动成立了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为首批成立的四个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之一,中国农机院为联盟理事长单位。
  作为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农机院牵头联合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常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现代农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行业骨干企业,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江苏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4家著名重点大学,黑龙江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所、广东省农业机械研究所等3家特色院所共15家成员单位,覆盖了动力机械、作业机械主要技术与关键产品领域。联盟8家企业总资产占全国20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总资产的33%,总产值占44%,利税占30%。凝聚了行业高新技术研发、先进制造能力、高素质人才培养、产业化生产基地,是行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成为行业战略策源地、技术发源地、产品辐射源。
  联盟成员签订了《协议书》,健全完善了联盟管理和运行机制,形成了联盟理事会、专家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议事和工作机制:协议约定联盟成员共同筹集联盟经费,每年不定期组织召开联盟工作会。同时编制了《联盟科技发展规划》,规划明确了联盟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思路和主要任务。从2007年开始,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农机领域58家企业、10所大学、10家科研院所进行了专题调研和现场考察,根据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总体工作部署,提出了新时期发展我国农业装备科技和产业发展的目标、重大战略任务以及建议与对策。
  联盟积极组织实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推动了农业机械行业资金、设备、人才、基地以及市场等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协同发展,对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起到了有益探索。先后组织策划实施了“十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研制”、重点项目“大型农业动力与作业装备研制”和“草原畜牧业装备与设施研制”,“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重点项目“现代农机智能装备关键技术研究”、“新型高效施药器械”和先进制造技术领域863重点项目“秸秆收集固化关键技术及装备”等系列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经费支持在农业装备数字化设计、农业装备可靠性与自动监测技术、经济型农林动力机械、大型复式田间作业机具、多功能联合收获机械、畜牧健康养殖、农产品商品化处理技术与装备等方面开展产学研联合研究开发及产业化,提升了行业原始创新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使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缩短了10年。
  作为国家科技部组织落实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创新体系建设的试点,由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农机院组织实施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研制”已全面完成,顺利通过验收。项目重点突破了农业装备数字化设计、可靠性强化试验、重大产品关键技术与装置3类14个方向共性技术21项,开发了涵盖经济型农林动力机械、多功能作业关键装备、温室设施及配套装备、林业机械、健康养殖和农产品商品化保质工程装备6大领域13个方向的关键技术105项,开发了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装置114项,研制了农业装备新产品118项,完成标准研究94项,申报专利336项,注册计算机软件47项,发表论文526篇,出版专著12部,同时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7项,对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升级、产品结构优化调整,推进先进装备技术在农业利用起到了巨大作用。项目取得了一批重大标志性科技成果,完成了200马力拖拉机及配套复式作业装备自主化技术,替代进口,改变了长期以来依赖进口的局面;突破了多功能联合收获装备技术,解放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作业劳苦;提升了农产品商品化保质工程装备技术,保障了饮食安全、增强了增值竞争力。项目的实施促进了产业技术创新,促进了先进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创造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力地推动农业装备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联盟不断推进优化行业资源组合,积极推进产业创新能力平台建设。联盟成员单位共建共享,加快建设了以行业共性技术研究为主的土壤植物机器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了以服务中小企业为主的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筹建促进粮食增产增收创新能力建设的农业生产机械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土壤植物机器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依托转制院所、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农机院建设的首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目前农业机械行业唯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联盟内外部多元化合作交流,更是促进了联盟可持续发展,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逐步构建了国际化研发与合作平台,为我国优势农机企业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提供了舞台。
  2月18日,2011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总结表彰了“十一五”以来,全国科技战线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中国农机院与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分别荣获“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奖和组织管理优秀组织奖。
  在粮食问题越来越被世界所关注的今天,中国的粮食已经实现了七连增,这里有中国农机院的汗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瓜一豆当念谁人辛苦。一个又一个奖项记录了你们的辛勤付出,他们为中国农业的辛劳,已被人们用一张张幸福的笑脸铸成了丰碑。
其他文献
7月13日,科技部发布了《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简称《规划》)。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基础科研的战略部署将极大影响我国在2020年实现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在我国多方面的基础科研布局中,生物医药产业可以说在新兴产业中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  在《规划》中,国家明确生物医药方面要重点在药物创制、新型疫苗、抗体药物及规模化制备、疾病早期诊断等关键技术和生产工艺方面取得突破,并获得40项
期刊
在商贸界,她叱咤风云,演绎了神话般的经商故事;在管理上,她运筹帷幄,带领企业快速发展;在科研上,她敢于挑战,勇立新能源领域潮头,开启新能源华丽篇章。她就是八九+年代无锡商界的风云人物,现任江苏安捷机电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梁晨女士。  王梁晨,1955年1月出生,毕业于大学本科会计专业。她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创新开拓意识和极强的商业谈判技巧。历年来,先后被评为“优秀经理人”、“统战工作先进个人”
期刊
R&D经费与GDP的比值不仅是反映科技投入规模的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指标。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这一指标长期保持在2%以上,其中多数国家保持在2.5%以上,而发展中国家多在1%以下。在“十五”和“十一五”两个五年中,该指标均未达到规划目标。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R&D/GDP是“十一五”没有完成的目标之一;他在回答记者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难点”时指出,决定一
期刊
翠瓜碧李沈玉甓,赤梨葡萄寒露成。从古至今,从诗圣到凡人,多少人爱煞了葡萄。爱它的珠圆玉润;爱它的姹紫嫣红;爱它的酸甜可人……而今,有一个人,为葡萄奉献了他三十多年的青春。小小的葡萄,满是他的汗水和华年,他就是纪俭。  上世纪80年代,户县葡萄进入了低谷,种植面积由近1万多亩降到2千余亩。纪俭承包了100余亩太平河荒滩进行葡萄优良品种的选育栽培工作。经过12年辛苦,1996年他选育的品种通过了陕西省
期刊
天府之国、俊秀巴蜀,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孕育出了一位优秀的通信技术学家、科技强国是他的理想:通信兴邦是他的愿望;开拓进取是他的态度;迎难而上是他的方向。他用生命的音符谱写通信事业最华丽动人的乐章。他就是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曾烈光。  1974年,曾烈光带学生开门办学,来到了合肥无线电二厂参加电缆接插头劳动,当时工厂的劳动强度大、效率很低,曾烈光决心和车间人员一起研制数控车床。经过几个月的奋战,
期刊
2010年8月13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发布“近空间飞行器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重大研究计划项目指南及申请注意事项的通告》。近空间,一般是指距地面20~100千米的空域,这一区域是飞机上不去、卫星下不来的待利用空问,对于情报收集、侦察监视、通信保障以及对空对地作战等有特殊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近空间飞行器的研发对我国国防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也越来越重视近空间飞行器的研究。在我
期刊
带动产业链集成,全面掌握关键零部件及基础设施关键技术  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动力系统平台以及,涉及的关键零部件来自于传统汽车行业之外。技术的难点首先表现在开发汽车级高度集成性、可靠性、性价比和质量稳定性的电驱动零部件体系。从“十五”开始,在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强有力的引领和“三纵三横”研发布局的组织下,我国车用镍氢和锂离子电池、车用燃料电池、车用电机等对电动汽车性能有决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道路与桥梁的大规模建设,对GPS应用研究的逐步深入,GPS在公路勘测设计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GPS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其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收集,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星座己布设完成。  关键词:公路测量 GPS    由于国家公路与桥梁的快速发展
期刊
节能减排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要以工业、交通、建筑为重点,大力推进节能,提高能源效率,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并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平均每年要建约20亿平方米左右的新建筑,相当于全世界每年新建建筑总量的40%。我国所有的新建建筑都必须严格按照节能50%或65%的标准进行设计建造,但是据统计,截止2010年底,我国现有各类
期刊
第四军医大学苗丹民、徐勇勇教授主持研究的《中国军人医学与心理选拔系统及标准》获得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部队科学选拔优秀人才做出了贡献。    军人心理选拔意义重大    部队流行一句话,“只有不会带兵的干部,没有带不出来的士兵。”苗丹民教授却说:“依据心理学原理,也有带不出来的士兵。”以往征兵工作只有体格检查,没有心理测试,导致部分有心理问题的人员进入部队。强烈的使命感将他把自己职业生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