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有个维吾尔族女孩患有先天性脑萎缩,行动不便。刚来时胆子很小,听到老师说话就会全身抽搐,班主任李老师认为女孩应像其他孩子一样快乐生活,不断关心她,后来,每天都有几个汉族同学用轮椅推着她上学……”
这个朴实的故事并非摘自报刊,而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小学生写的感恩日记。
“感恩”、“塑形”、“融情”是今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团委组织开展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关键词。
自治区团委副书记罗夫永说,感恩教育是现阶段开展新疆青少年民族团结工作的有力抓手,感恩要与大爱(爱祖国、爱人民)同行,大爱应从小恩(爱父母、爱师长、爱伙伴)做起,各族青少年只有懂得感恩,从身边做起、从心做起、从我做起,才能真正地将小恩汇聚成大爱,对党、对祖国心存感激、知恩图报。
感恩: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在伊宁市第十七小学一节普通的“感恩”课上,老师正在播放生活中的镜头。
阴雨绵绵的下午,妇女头上随意盖着一片透明塑料布,双手紧攥车把手,奋力地蹬着一辆装满蔬菜的三轮车,遇到水坑,她不得不停下来,冒雨推车艰难行走……
这一幕深深地印在同学李子瑞的脑海里。对她来说,这是一节再好不过的感恩教育课,老师几乎没说什么话,但每个同学心里都感觉沉甸甸的。
第十七小学副校长颜虹从事德育工作已近20个年头,她认为:“只有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参与体验,才能将感恩理念渗透到学生心里。”
护鸡蛋、Dv拍家长、早市卖报纸、为父母做件事等,都是第十七小学在多年德育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感恩教育方法。
六年级学生刘柳曾参加过护鸡蛋活动。当时,老师分给全班同学每人一只生鸡蛋,并郑重地签上名字。“从现在开始,你们要把鸡蛋当成自己的孩子,不论是学习、吃饭、睡觉,都要好好照顾它,看能坚持多长时间!”
刘柳给鸡蛋取名“宝宝”,回到家,她专门找出针线、布料,缝制了一个枕头、一块棉被,还从家里翻出一个鞋盒,把“宝宝”放人“床”里,睡觉时放在自己的床头。半夜,刘柳醒来了3次,担心压着“宝宝”。
跳绳时、睡觉时,鸡蛋不可避免地一个个地破了,很多同学难过地哭了。事后,刘柳告诉妈妈:“爱护鸡蛋的过程让我体会到妈妈养育我的辛苦。”一句话让妈妈感动得热泪盈眶。
伊宁市第二小学大队辅导员曹晶说,“学校开展感恩教育的切入点是一定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把大道理转换成孩子易懂的小故事,说感恩教育他不懂,但谈及爱伙伴、爱家长、爱老师,他们就懂。”
感恩:从心做起从爱开始
一个装满零钱的破旧铁盒静静地放在伊宁市第三中学高三年级(22)班教室的讲桌上,班里学生知道,这是班主任木沙江-吾斯玛尼江开展感恩教育、关爱学生的“独门武器”。
今年年初,班里一个女孩的父亲病倒了,家里的积蓄几乎全花光了,母亲不得不让她退学。爱心盒里的钱虽不多,却给了女孩信心,同学继续捐款,终于让她没有辍学。她还得到木沙江的许诺,考上师范学校,生活费由老师出。
木扎帕尔觉得奇怪,同学之间都不了解彼此的家庭情况,木沙江老师怎么会了解得这么清楚?
后来,木扎帕尔得知,木沙江老师有个汉族“爸爸”……
2003年6月30日,在伊犁师范学院就读的木沙江遭遇了人生最惨痛的打击一爸爸身患重病的同时,妈妈又不幸病逝。
他第一次有了放弃学业的想法,他问自己:“家里没钱了,今后4年的学业怎能坚持?”让他忧心的还有学习成绩非常好的弟弟。弟弟曾在奥数比赛中盒过奖,高二时却因为50元的会考费交不起而辍学。
“只有我才能挽救我的家庭!”最终,木沙江决定坚持读书。他申请到助学贷款,周六周日打双份工,几乎不和同学一起出去吃饭聚会……
2004年,教术沙江所在班级《汉文作品导读》课的老师易延坚教授,注意到班里这个特别爱学习、课上课下总是问个不停的维吾尔族学生。通过交流,易延坚发现木沙江经历了很多磨难,有时都没钱吃饭,术沙江总是等同学都走完后。再偷偷跑到清真食堂捡馍馍吃。
易延坚找到木沙江,问他:“你愿不愿意到我家里来,当我‘儿子’,每月给你300元生活费?”
受宠若惊的木沙江搬到了易教授家为他单独准备的房间里。木沙江说,当时才发现,原来易老师家还住着另一个跟他情况相似的汉族贫困学生。
2004年至2008年,木沙江都住在易教授家里。凭着自己的努力和易教授的指点,木沙江顺利进入伊宁市第三中学,成为一名高中民族语言语文老师。
易延坚用心关爱学生的教书育人方法被木沙江传承下来。
感恩:从行动开始从我做起
開展感恩教育,“硬骨头”在农村。
“在农村青年中开展感恩教育,绝不能搞文件式的宣教,而是要在给青年提供服务中慢慢渗透。”伊宁市达达木图乡团委书记周兴说,首要任务是让辖区农村青年认可团组织。
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着实让周兴花费一番功夫。
2009年3月刚上任时,难抑兴奋的周兴准备召开百名青年座谈会。结果,偌大的乡会议室仅坐了不足10人。其中,有两个是中学团支部书记。几个农村青年也没听他讲“大道理”,而是自己“唠”自己的。
怎样在团员青年中增加吸引力?周兴慢慢开始深入田间地头与青年交朋友,询问青年的实际需求。周兴对症下药的秘方是,抓住青年想要致富增收的实际需求,开设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搜集全国各地最新的种植、销售信息等,归根结底就是为青年提供服务。
今年春天雨雪多,3月,帕孜热合曼的一个种植大棚遭了灾:先是大棚后墙坍塌,薄膜吹散,长势喜人的豆角苗被冻坏,接着重新补种的豆角苗又因操作失误被水泡坏了……
这一切都被周兴和团干部看在眼里。他们随即申请“伊犁州青年就业创业扶助基金”,帕孜热合曼获得了5000元的扶助基金,解决了资金难题。
慢慢地。以帕孜热合曼为代表的农村青年发生了变化。到春季抗洪时,青年们纷纷骑摩托车、坐毛驴车来到8公里外的皮里青河抗洪。
青年的转变固然让周兴感到高兴,但他并没有就此停步,而是继续开展服务,加强对青年的宣传教育和科技培训,服务农村青年致富增收。每周四晚上的技术培训,青年是必定要到的,趁上课前后,团干部们以“感恩”为主题,为青年讲解农村合作医疗等新农村建设惠民政策、国家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个人享受的实惠等。
“将单纯的宣教变成随时的‘灌耳音’,青年乐于接受。只有青年从思想上认识到位了,才会用行动进行感恩回报!”周兴说。
截至目前,新疆共有90%以上的团组织开展了“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事”主题团日、主题队日和主题班会活动。围绕“感恩”主题,各地共青团纷纷创新做法——沙雅县开展了“感恩伟大祖国,共绘一幅画卷”民族团结手拉手活动;伊宁市开展了“感恩伊宁”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塔什库尔千县组织城乡寄宿制小学学生赴红其拉甫口岸,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增强各族青少年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
自治区团委党组书记隋霞说,新疆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大爱不能建立在虚无缥缈的基础之上。只有把大爱细化成青少年看得见、摸得着的小恩,通过感恩教育塑造各族青少年的人格品行,才能让青少年拥有奉献祖国的大爱。各级共青团组织通过主题团、队日,青少年民族团结手拉手等实践活动,增强团组织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团结带领新疆各族团员青年在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中发挥了生力军作用。
这个朴实的故事并非摘自报刊,而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小学生写的感恩日记。
“感恩”、“塑形”、“融情”是今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团委组织开展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关键词。
自治区团委副书记罗夫永说,感恩教育是现阶段开展新疆青少年民族团结工作的有力抓手,感恩要与大爱(爱祖国、爱人民)同行,大爱应从小恩(爱父母、爱师长、爱伙伴)做起,各族青少年只有懂得感恩,从身边做起、从心做起、从我做起,才能真正地将小恩汇聚成大爱,对党、对祖国心存感激、知恩图报。
感恩: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在伊宁市第十七小学一节普通的“感恩”课上,老师正在播放生活中的镜头。
阴雨绵绵的下午,妇女头上随意盖着一片透明塑料布,双手紧攥车把手,奋力地蹬着一辆装满蔬菜的三轮车,遇到水坑,她不得不停下来,冒雨推车艰难行走……
这一幕深深地印在同学李子瑞的脑海里。对她来说,这是一节再好不过的感恩教育课,老师几乎没说什么话,但每个同学心里都感觉沉甸甸的。
第十七小学副校长颜虹从事德育工作已近20个年头,她认为:“只有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参与体验,才能将感恩理念渗透到学生心里。”
护鸡蛋、Dv拍家长、早市卖报纸、为父母做件事等,都是第十七小学在多年德育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感恩教育方法。
六年级学生刘柳曾参加过护鸡蛋活动。当时,老师分给全班同学每人一只生鸡蛋,并郑重地签上名字。“从现在开始,你们要把鸡蛋当成自己的孩子,不论是学习、吃饭、睡觉,都要好好照顾它,看能坚持多长时间!”
刘柳给鸡蛋取名“宝宝”,回到家,她专门找出针线、布料,缝制了一个枕头、一块棉被,还从家里翻出一个鞋盒,把“宝宝”放人“床”里,睡觉时放在自己的床头。半夜,刘柳醒来了3次,担心压着“宝宝”。
跳绳时、睡觉时,鸡蛋不可避免地一个个地破了,很多同学难过地哭了。事后,刘柳告诉妈妈:“爱护鸡蛋的过程让我体会到妈妈养育我的辛苦。”一句话让妈妈感动得热泪盈眶。
伊宁市第二小学大队辅导员曹晶说,“学校开展感恩教育的切入点是一定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把大道理转换成孩子易懂的小故事,说感恩教育他不懂,但谈及爱伙伴、爱家长、爱老师,他们就懂。”
感恩:从心做起从爱开始
一个装满零钱的破旧铁盒静静地放在伊宁市第三中学高三年级(22)班教室的讲桌上,班里学生知道,这是班主任木沙江-吾斯玛尼江开展感恩教育、关爱学生的“独门武器”。
今年年初,班里一个女孩的父亲病倒了,家里的积蓄几乎全花光了,母亲不得不让她退学。爱心盒里的钱虽不多,却给了女孩信心,同学继续捐款,终于让她没有辍学。她还得到木沙江的许诺,考上师范学校,生活费由老师出。
木扎帕尔觉得奇怪,同学之间都不了解彼此的家庭情况,木沙江老师怎么会了解得这么清楚?
后来,木扎帕尔得知,木沙江老师有个汉族“爸爸”……
2003年6月30日,在伊犁师范学院就读的木沙江遭遇了人生最惨痛的打击一爸爸身患重病的同时,妈妈又不幸病逝。
他第一次有了放弃学业的想法,他问自己:“家里没钱了,今后4年的学业怎能坚持?”让他忧心的还有学习成绩非常好的弟弟。弟弟曾在奥数比赛中盒过奖,高二时却因为50元的会考费交不起而辍学。
“只有我才能挽救我的家庭!”最终,木沙江决定坚持读书。他申请到助学贷款,周六周日打双份工,几乎不和同学一起出去吃饭聚会……
2004年,教术沙江所在班级《汉文作品导读》课的老师易延坚教授,注意到班里这个特别爱学习、课上课下总是问个不停的维吾尔族学生。通过交流,易延坚发现木沙江经历了很多磨难,有时都没钱吃饭,术沙江总是等同学都走完后。再偷偷跑到清真食堂捡馍馍吃。
易延坚找到木沙江,问他:“你愿不愿意到我家里来,当我‘儿子’,每月给你300元生活费?”
受宠若惊的木沙江搬到了易教授家为他单独准备的房间里。木沙江说,当时才发现,原来易老师家还住着另一个跟他情况相似的汉族贫困学生。
2004年至2008年,木沙江都住在易教授家里。凭着自己的努力和易教授的指点,木沙江顺利进入伊宁市第三中学,成为一名高中民族语言语文老师。
易延坚用心关爱学生的教书育人方法被木沙江传承下来。
感恩:从行动开始从我做起
開展感恩教育,“硬骨头”在农村。
“在农村青年中开展感恩教育,绝不能搞文件式的宣教,而是要在给青年提供服务中慢慢渗透。”伊宁市达达木图乡团委书记周兴说,首要任务是让辖区农村青年认可团组织。
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着实让周兴花费一番功夫。
2009年3月刚上任时,难抑兴奋的周兴准备召开百名青年座谈会。结果,偌大的乡会议室仅坐了不足10人。其中,有两个是中学团支部书记。几个农村青年也没听他讲“大道理”,而是自己“唠”自己的。
怎样在团员青年中增加吸引力?周兴慢慢开始深入田间地头与青年交朋友,询问青年的实际需求。周兴对症下药的秘方是,抓住青年想要致富增收的实际需求,开设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搜集全国各地最新的种植、销售信息等,归根结底就是为青年提供服务。
今年春天雨雪多,3月,帕孜热合曼的一个种植大棚遭了灾:先是大棚后墙坍塌,薄膜吹散,长势喜人的豆角苗被冻坏,接着重新补种的豆角苗又因操作失误被水泡坏了……
这一切都被周兴和团干部看在眼里。他们随即申请“伊犁州青年就业创业扶助基金”,帕孜热合曼获得了5000元的扶助基金,解决了资金难题。
慢慢地。以帕孜热合曼为代表的农村青年发生了变化。到春季抗洪时,青年们纷纷骑摩托车、坐毛驴车来到8公里外的皮里青河抗洪。
青年的转变固然让周兴感到高兴,但他并没有就此停步,而是继续开展服务,加强对青年的宣传教育和科技培训,服务农村青年致富增收。每周四晚上的技术培训,青年是必定要到的,趁上课前后,团干部们以“感恩”为主题,为青年讲解农村合作医疗等新农村建设惠民政策、国家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个人享受的实惠等。
“将单纯的宣教变成随时的‘灌耳音’,青年乐于接受。只有青年从思想上认识到位了,才会用行动进行感恩回报!”周兴说。
截至目前,新疆共有90%以上的团组织开展了“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事”主题团日、主题队日和主题班会活动。围绕“感恩”主题,各地共青团纷纷创新做法——沙雅县开展了“感恩伟大祖国,共绘一幅画卷”民族团结手拉手活动;伊宁市开展了“感恩伊宁”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塔什库尔千县组织城乡寄宿制小学学生赴红其拉甫口岸,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增强各族青少年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
自治区团委党组书记隋霞说,新疆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大爱不能建立在虚无缥缈的基础之上。只有把大爱细化成青少年看得见、摸得着的小恩,通过感恩教育塑造各族青少年的人格品行,才能让青少年拥有奉献祖国的大爱。各级共青团组织通过主题团、队日,青少年民族团结手拉手等实践活动,增强团组织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团结带领新疆各族团员青年在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中发挥了生力军作用。